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淑華
LIU,Su-hua
論文名稱: 台北市高職夜間部學生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A Study of Health Lifestyles and Related Factors for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t the Night Department in Taipei
指導教授: 陳政友
Chen, Cheng-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1
中文關鍵詞: 高職夜間部學生健康生活型態
英文關鍵詞: vocational school’s night students, healthy lifestyl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3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目的在探討台北市高職夜間部學生健康生活型態的現況及其相關因素,本研究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由台北市高職夜間部的學生中,抽取548人為樣本,最後得有效問卷482份,有效問卷率89.42%,並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的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六成四有打工、單親家庭有三成二、低社經地位高達七成四。
    二、飲食習慣以女性飲食行為較為不良;「家庭型態」最能預測飲食行為。
    三、運動休閒行為以就讀私立學校者、年齡較大者、學業成績較差者、父母教育方式為放任者其運動休閒行為較不良;「父母管教方式」最能預測運動與休閒行為。
    四、休息與睡眠以就讀私立學校者、有打工者、學業成績較差者、父母管教方式為放任者其休息與睡眠行為較不良;「學業成就」最能預測休息與睡眠行為。
    五、安全生活行為以就讀私立學校者、男性、學業成績較差者、父母管教方式為放任者其安全生活行為較不良;「性別」最能預測安全生活行為。
    六、心理壓力調適以就讀私立學校者、年齡較小者、學業成績較差者、父母管教方式為放任者其心理壓力調適行為較不良;「父母管教方式」最能預測心理壓力調適行為。
    七、吸菸喝酒與使用成癮藥物
    (一)曾經吸菸者佔五成三,以就讀私立學校者、男性、年紀較大、有打工者、學業成績較差者、父母管教方式為放任者其吸煙行為較不良;「公私立學校」最能預測吸煙行為。
    (二)曾經喝酒有七成,以讀私立學校者其喝酒行為較不良;「父母教養方式」最能預測喝酒行為。
    (三)曾經使用成癮藥物有零點九成,以就讀私立學校者、男性、學業成績較差者、父母管教方式為放任者其使用成癮藥物行為較不良;「社經地位」最能預測使用成癮藥物行為。
    八、性行為以就讀私立學校者、年紀越大者、有打工者、學業成績較差者、單親家庭者其性行為較不良;「年齡」最能預測性行為。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health lifestyle status,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lth lifestyle status and related factors for vocational school’s night students at taipei city. By using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a sample of 548 students were chosen for collecting data by the questionnaire. Among the sample, 482 students provided valid data, response rate being 89 42%.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一、The object of study ,those with part-time jobs accounted for 30%, those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accounted for 32%, those with a lower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accounted for 74%.
    二、Female students were more incliued to had unhealthful eating habits. With the factor of family type, we can best predict eating habits.
    三、Who were from private school, from higher ages, of poorer academic performance, from parents’ nutrition with laissez-faire, were more incliued to had unhealthful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With the factor of parents’ nutrition, we can best predict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四、Who were from private school, with part-time jobs, of poorer academic performance, from parents’ nutrition with laissez-faire, were more incliued to had unhealthful rest and sleeping behavior. With the factor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we can best predict rest and sleeping behavior.
    五、Who were from private school, male, of poorer academic performance, from parents’ nutrition with laissez-faire, were more incliued to had unhealthful safe living behavior . With the factor of gender, we can best predict safe living behavior.
    六、Who were from private school, from lower ages, of poorer academic performance, from parents’ nutrition with laissez-faire, were more incliued to had unhealthful psychological stress coping behavior. With the factor of parents’ nutrition, we can best predict psychological stress coping behavior.
    七、cigarette smokers, alcohol drinkers and substance abuse
    (一)The prevalence rate of smoking was 53%, Who were from private school, mail, from higher ages, with part-time jobs, of poorer academic performance, from parents’ nutrition with laissez-faire, were more incliued to had smoking behavior. The factor which can best predict the subjects’ smoking behavior were "public or private school ".
    (二)The prevalence rate of drinking was 70%, private school students are more incliued to had unhealthful drinking behavior. The factor which can best predict drinking behavior were " parents’ nutrition ".
    (三)The prevalence rate of substance abuse was 0.9%, Who were from private school, mail, of poorer academic performance, from parents’ nutrition with laissez-faire, were more incliued to had substance abuse behavior. The factor which can best predict smoking behavior were "socioeconomic status ".
    八、Who were from private school, from higher ages, with part-time jobs, of poorer academic performance,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were more incliued to have unhealthful sexual behavior. The factor which can best predict the subjects’ sexual behavior were "age ".

    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5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6 第六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高職夜間部概況及學生之特質 11 第二節 健康生活型態內容探討與重要性 14 第三節 相關健康生活型態之現況探討 18 第四節 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因素探討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研究對象 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0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進度 4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9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健康生活型態現況 54 第三節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生活型態之關係 73 第四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健康生活型態之預測 88 第五節 討論 10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9 第一節 結論 119 第二節 建議 124 參考文獻 128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39 附錄二 問卷內容效度考驗專家名單 140 附錄三 正式問卷信度 141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44 圖 表 目 次 表2-2-1 健康生活型態相關研究 16 表2-3-1台灣地區在校青少年用藥種類比例順位 28 圖3-1-1 研究架構 37 表3-2-1 母群體分布情形 39 表3-2-2母群體與樣本人數 40 表 3-3-1 研究變項之操作型定義及計分方法-「基本資料」 41 表 3-3-2 教育程度與職業等級 43 表 3-3-3 家庭社經地位等級 43 表 3-3-4 問卷之信度分析 44 表4-1-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佈 52 表4-2-1 研究對象飲食習慣量表各題答題分布 63 表4-2-2 研究對象運動與休閒行為量表各題答題分布 64 表4-2-3 研究對象休息與睡眠行為量表各題答題分布 65 表4-2-4 研究對象安全生活行為量表各題答題分布 66 表4-2-5 研究對象心理壓力調適量表各題答題分布 67 表4-2-6 研究對象菸酒與其他成癮藥物行為量表各題答題分布 68 表4-2-7 研究對象18歲以下菸酒取得方式分布狀況 68 表4-2-8 研究對象吸菸行為各題答題分布 69 表4-2-9 研究對象喝酒行為各題答題分布 70 表4-2-10 研究對象成癮藥物使用行為各題答題分布 71 表4-2-11 研究對象性行為量表各題答題分布 72 表4-3-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飲食習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 79 表4-3-2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運動休閒行為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 80 表4-3-3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休息與睡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 81 表4-3-4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安全生活行為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 82 表4-3-5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心理壓力調適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 83 表4-3-6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吸菸行為之卡方分析 84 表4-3-7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喝酒行為之卡方分析 85 表4-3-8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使用成癮藥物行為之卡方分析 86 表4-3-9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性行為之卡方分析 87 表4-4-1影響健康生活型態之共線性分析 96 表4-4-2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對飲食習慣之複迴歸分析 97 表4-4-3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對運動與休閒行為之複迴歸分析 98 表4-4-4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對休息與睡眠行為之複迴歸分析 99 表4-4-5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安全生活行為之複迴歸分析 100 表4-4-6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心理壓力調適之複迴歸分析 101 表4-4-7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吸菸行為之邏輯斯複迴歸分析 102 表4-4-8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喝酒行為之邏輯斯複迴歸分析 103 表4-4-9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對使用成癮物質之邏輯斯複迴歸分析 104 表4-4-10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對性行為之邏輯斯複迴歸分析 105

    中文部份
    尤秀菁(2008)。台中縣某國中學生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秀紅(2000)。老人的健康促進—護理的涵義。護理雜誌,47(1),19-23。
    王念慈(2002)。花東地區高中職進修教育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王錦懋(2006)。國中生菸品防治方案實施成效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伊慶春(2004)。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計畫:青少年打工概況。中央研究院之研究報告,未出版,台北。
    行政院主計處(2004)。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取自http://www.stat.gov.tw/Attachment/571315101871.doc
    行政院主計處(2009)。98年青少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取自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072815595471.pdf
    行政院管制藥品管理局(2008)。藥物濫用防治宣導教材。台北: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
    行政院衛生署(2010)。98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行政院衛生署網站。取自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2.aspx?check
    Board=1&class_no=440
    行政院衛生署(2011)。國人喝含糖飲料。行政院衛生署網站。取自htp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2.aspx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6)。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結果綜合分析。台北: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2008台灣菸害防治年報。台北: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吳麗玉(2002)。專校生健康生活型態之初探—康寧專校擬增設健康促進教育課程之前置評估。康寧學報,4,27-47。
    李佳諭(2006)。南台彎高中職生自殺危險行為盛行率及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幸玲(2004)。高雄市高職學生自尊身體意象及性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欣瑩(2002)。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桂仙(2006)。高雄市高職學生生命意義感、憂鬱情緒與自殺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景美、苗迺芳、黃惠玲(2000)。青少年物質使用之社會學習及社會連結因素研究--以在學學生為例。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20,17-34。
    沈希哲(2009)。老年住院病人預防跌倒衛生教育介入成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文勇(2004)。防制幫派入侵校園研究。內政部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台北。
    林坤松(2000)。青少年校園暴力盛行率及危險因子研究。以台南市國中生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美嫺(2006)。臺灣地區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烈照(2010)。彰化市公立國中學生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舒予、潘欣怡、林冠伶、黃怡晴、張育玲、林育宏、陳志豪(2003)。青少年從事危害健康行為及其風險知覺之探討。明新學報,29,85-92。
    林瑞雄(1991)。國民健康調查之規劃與試驗。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武文月(2004)。影響某大學學生睡眠品質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金武昌(2005)。影響高級職業進修學校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侯崇文、黃啟賓(2002) 。由校園環境探討學生偏差行為之發生與被害經驗。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2(5),145-176。
    紀怡如(2002)。國中生依附關係、壓力知覺與其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晏涵文、馮嘉玉(2009)。台灣國小、國中、高中職學校性教育成果研究報告。台灣性學刊,15(2),65-80。
    郝立智(2003)。肥胖症面面觀。當代醫學,30(8),663-674。
    高美英、吳齊殷、呂碧鴻(1998)。不當教養與青少年的憂鬱向度和問題行為。中華民國家庭醫學雜誌,8(1),11-21。
    張玉青、葉國樑(2006)。台北市某國中吸菸行為亦向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學校衛生,48,63-81。
    張富琴(2001)。台北市高中生危害健康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雅婷、葉國樑、楊崇銘、黃禎貞(2003) 。桃園市國中生校園暴力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學校衛生,43,1-23。
    許玳榕(2008)。國中生自尊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淑芬(2008)。屏東縣高職學生生活壓力生命意義感與自殺傾向。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永順(2004)。公立高職進修學校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郭憲文、李玟姿(2004)。台灣地區在學國中、高中生藥物濫用之調查。行政院衛生署專題計劃研究報告(編號:DOH93-NNB-1009
    ),未出版。
    郭靜靜(2004)。青少年憂鬱傾向、生活壓力、冒險行為對其婚前性行為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杏容(2001)。青少年因應壓力行為之探討-憂鬱情緒與偏差行為。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依婷(2003)。高職學生物質使用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怡文(2002)。青少年父母婚姻關係知覺、父母控制知覺對其婚前性行為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芮淇(2001)。新竹市某高職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政友(1999)。大學生健康生活型態相關因素研究-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四年級學生為例。衛生教育學報,12,115-135。
    陳政友(2001)。臺灣地區高中(職)與大專學生健康生活型態與相關因素研究。學校衛生,38,1-31。
    陳昭伶(2009)。基隆地區高中(職)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探討。衛生教育學報,31,129-154。
    陳為堅等(2006)。全國青少年非法藥物使用調查。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台北。
    陳美娟(2010)。生活型態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之研究--以台南縣國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致豪(2006)。高中職學生接觸網路色情與性態度、性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婉倩(2011)。臺北市高中學生危害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淑真、王淑珍、李淑桂、周明智等(2004)。國中學生吸菸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中山醫學雜誌,15(2),119-136。
    曾壬緯(2010)。高級職業進修學校學生教育成本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曾建興(2008)。高職學生運動行為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成大體育學刊,40(3),64-80。
    湯慧娟(2007)。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危害健康行為之相關研究。遠東學報,24(1),43-54。
    馮木蘭(2002)。女性青少年身體活動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文俐(2003)。影響某完全中學學生睡眠品質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松元(2000)。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松元、江逸群、陳政友、呂昌明、楊慕慈、胡益進、馬藹屏、林美伶(2005)。台北市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及相關因子調查衛生教育活動計畫,未出版,台北。
    黃春太(2009)。臺灣南部地區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淑貞(1994)。影響師大學生健康習慣之社會心理因素研究。國科會專題計劃研究報告(編號:NSC83-0301-H003-015),未出版,台北。
    黃惠玲(1993)。台北市高中及高職學生使用煙、酒及非法藥物狀況與社會學習及社會連結因素關係之研究。美和專校學報,13,47-73。
    楊瑞珍、蘇秀娟、黃秀麗(2001)。台北市不同學制學生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之初步探討。醫護科技學刊,3(1),1-18。
    葉至誠(1997)。蛻變的社會─社會變遷的理論與現況。台北:洪葉文化。
    葉琇珠(2000)。大學生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研究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董佳欣(2004)。台北縣市職校餐飲科學生蔬果知識、態度行為研究。輔仁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永水(2001)。高級職業進修學校與企業機構合辦員工進修班生學習態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宛珊(2005)。台北市高中職學生人格特質、生活壓力、憂鬱程度與吸煙行為的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偉德、劉育昇(2007)。青少年藥物濫用行為對性活動的影響。經濟論文叢刊,35(4),379-413。
    蔡淑芳(2006)。青少年飲食問題與建議。台南健康城市學刊,2,33-44。
    盧莉娜(2008)。高中女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南市女子中學為例。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魏米秀(2006)。大學生蔬果攝取行為影響因素模式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羅雅玲(2004)。苗栗縣國中生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英文部分
    Bonow, R. O., Smaha, L. A., Smith, S. C., Mensah, G. A., & Lenfant, C. (2002). World Heart Day 2002-The Internation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Responding to the Emerging Global Epidemic. Circulation,106, 1602-1605.
    Curcio, G., Ferrara, M., & Gennaro, L. D. (2006). Sleep loss, learning capacity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Sleep medicine reviews, 10, 323-337.
    Eaton, D. K., Kann, L., Kinchen, S., Shanklin, S., Ross, J., Hawkins, J., Harris, W. A., Lowry, R., McManus, T., Chyen, D., Lim, C., Whittle, L., Brener, N. D., & Wechsler, H. (2010).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United States 2009. Surveillance Summaries, 59, 1-37.
    Ed-Gustafsson, U. M., Kritz, E. K. & Bogren, I. K. (2002). Self-reported sleep quality, strain and health in relation to perceived working conditions in female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16,(2),179-188.
    Gerrard, M., Gibbons, F. X., Benthin, A. C., & Hessling, R. M. (1996).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reciprocal nature of riskbehaviors and cognitions in adolescents: What you do shapeswhat you think, and vice versa. Health Psychology, 15(5),344-354.
    Kloek, G. C., Lenthe, F. J., Nierop, P. W. M., & Mackenbach, J. P. (2004). Stage of change for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in deprired neighborhoods.Health EDUC Behav 31:223-441.
    Lucidi, F., Devoto, A., Bertini, M., Braibanti, P., &.Violani, C. (2002). The effects of sleep debt on vigilance in young drivers: an education/research project in high school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5, 405-414.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07).Cancer trends progress report: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valialbe: http:/progressreport.cancer.gov/doc
    Palank, C. L. (1991). 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ve Behavior: A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6(4), 815-832.
    Pattison, E. M., & Kahan, J. (1983). The deliberate self-harm syndrome.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40,867-872.
    Pelatzer, K. (2002).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 and personality among black South African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 &person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30(4).,417-422.
    Pender, N. J. (1996).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3r). Stamford, Connecticut : Appleton & Lange.52.
    Sinha, R., Fuse, T., Aubin, L. R., & O’Malley, S. S. (2000). Psychological stress, drug-related cues and cocaine craving. Psychopharmacology, 152(2), 140-148.
    Thompson, K. M. (1989). Effects of Early Alcohol Use on Adolescents'' Relations with Peers and Self-Esteem: Patterns over Time. Adolescence, 24(96), 837-49.
    U.S.Center for Disease Center and Prevention(CDC)(2010).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United States, 2009. MMWR, 59 (SS-5),1-13.
    Walker, S. N., Volkan, K., Sechrist, K. R., & Pender, N. J. (1988). Health-promoting life styles of older adults : Comparisons with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correlated and pattern.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11(1), 76-90.
    Woodward, L., Fergusson, D. M., & Horwood, L. J. (2001). Risk factors and life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eenage pregnancy: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birth to 20 year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3(4), 1170-118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