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易勳 Li, Yi-Syun |
---|---|
論文名稱: |
趙孟頫道教相關書法作品研究 Zhao Mengfu’s Calligraphy of Taoist Subjects |
指導教授: |
鄭燦山
Cheng, Tsan-Shan |
口試委員: |
黃明理
Huang, Ming-Li 盧慧紋 Lu, Hui-Wen 鄭燦山 Cheng, Tsan-Shan |
口試日期: | 2022/12/23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9 |
中文關鍵詞: | 趙孟頫 、道教 、碑銘書法 、寫經 |
研究方法: | 文獻統整法 、 歷史研究法 、 剪字比對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12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6 下載:2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藉趙孟頫(1254-1322)道院宮觀碑記書法、道教經典的小楷寫卷等道教相關書法作品論述其藝術特色,兼論趙氏與道教的關係,並探究趙孟頫接觸道教對其書法風格的影響。趙孟頫的生活時代為宋末元初,除了與眾多江南士大夫往來之外,也和不少茅山宗、玄教道士有所接觸。趙氏與道教的淵源始於幼年,當時便從茅山宗道士杜道堅學習,曾為其作〈上清傳真圖序〉與〈玄元十子圖〉。隨著時間推移,趙孟頫也結識張留孫、吳全節等玄教人士,並留下相關詩文作品。由此可見趙孟頫與道教的淵源實屬不淺。此外,趙孟頫的詩文中,亦涉及道教的勝景詩與齋醮等道教活動。從中可看出趙孟頫嚮往閒澹自適的生活,也表現出愛民如子、不慕榮利的精神。
趙孟頫的碑銘書法特點在於放大二王小楷,兼用李邕的線條表現,並吸收唐楷結字緊密的特點,使字形得以結密,形塑自我的風格。比較趙孟頫書丹的儒釋道三家建築碑記,可發現儒家碑記多以楷書寫成,結字緊密而無過度欹斜,整體而言中規中矩;佛教建築碑記多以行楷表現,適時將字體中撇、捺的筆畫延長,在視覺上產生延展的效果,表現出自在的精神樣態;道教建築碑記藉於儒、釋之間,雖在線條上略有波磔變化,卻少有過度誇張的筆法,通篇乾淨嚴整,似乎渾然天成。趙孟頫除了書碑之外,在文集中也有道院宮觀的記文,從這些記文中,也能看出趙孟頫對道教的理解。如道教出自黃帝老子、道教分為符籙、齋醮、煉丹等科。又趙氏道院記文興感多元,從這些文章中可見趙孟頫表明再興儒學的志向、對恬靜自適的追求以及對先祖的敬重。
趙孟頫小楷成就為後人稱道,綜觀其儒釋道經典寫卷,可發現其書寫精到,如《法華經》的嚴整、《心經》的流麗等。而後人對於趙孟頫的道教寫經興感最為豐富,觀其所書彷彿得見天際真人,又有輕裘緩帶之風,略顯飄逸。至於趙孟頫對於道教經典亦有自己的理解,如《道德經》為最重要的道家典籍,趙氏的題跋對宋元註解《老子》有所批判,從《金丹四百字》、《玉樞經》等跋語可見趙孟頫以開闊的胸襟接納儒道二家學說,亦展現出奉持經典的功德觀。又趙孟頫曾過眼不少道經寫卷或圖繪,將觀覽後所感以詩文、書法創作表現。而趙孟頫現存的道經墨跡,風格多樣,如飄然潔淨的《常清靜經》、具王獻之書風的《道德經》、渾沉的《高上大洞玉經》等,對於道教經典的藝術化,有著不凡的成就。
一、趙孟頫著作
1.﹝元﹞趙孟頫:《松雪齋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2.﹝元﹞趙孟頫;任道斌點校:《趙孟頫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0年。
3.﹝元﹞趙孟頫;錢偉彊點校:《趙孟頫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
二、古典文獻
1.﹝北周﹞宇文邕纂:《無上秘要》,收入《道藏》第2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2.﹝宋﹞黃庭堅:《山谷別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13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3.﹝宋﹞張伯端:《金丹四百字》,收入《道藏》第2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4.﹝宋﹞李心傅:《建言以來朝野雜記》,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1年。
5.﹝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上海:商務印書館,1959年。
6.﹝宋﹞張君房:《雲笈七籤》,收入《道藏》第2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7.﹝宋﹞談鑰:《(嘉泰)吳興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8.﹝金﹞元好問;姚奠中編:《元好問全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9.﹝元﹞孔克齊撰;莊敏、顧新點校:《至正直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0.﹝元﹞任士林:《松鄉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11.﹝元﹞吳澄:《吳文正公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12.﹝元﹞吳澄;劉固盛點校:《道德真經註》,收入《中華道藏》第12冊,北京:華夏出版社,2014年。
13.﹝元﹞杜道堅:《道德玄經原旨》,收入《正統道藏》第2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14.﹝元﹞杜道堅:《道德玄經原旨發揮》,收入《正統道藏》第2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15.﹝元﹞袁桷:《清容居士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16.﹝元﹞程鉅夫:《雪樓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17.﹝元﹞黃溍;王頲校:《黃溍全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
18.﹝元﹞虞集:《道園學古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19.﹝元﹞虞集:《道園遺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20.﹝元﹞劉大彬編:《茅山志》,收入《道藏》第9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21.﹝元﹞張正常:《漢天師世家》,收入《道藏》第3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22.﹝元﹞張養浩;李鳴、馬振奎校點:《張養浩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
23.﹝元﹞趙道一編:《歷世真仙體道通鑑》,收入《道藏》第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24.﹝元﹞戴表元;李軍、辛夢霞校點:《戴表元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
25.﹝元﹞劉敏中;鄧瑞全、謝輝校點:《劉敏中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
26.﹝明﹞宋濂:《宋學士文集》,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27.﹝明﹞宋濂:《元史》,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9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28.﹝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29.﹝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收入《中國書畫全書》第3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年。
30.﹝明﹞孫鑛:《書畫跋跋》,收入《中國書畫全書》第3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年。
31.﹝明﹞趙宧光:《寒山帚談》,收入《中國書畫全書》第3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年。
32.﹝明﹞董其昌:《容臺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8年。
33.﹝明﹞安世鳳:《墨林快事》,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出版,1970年。
34.﹝明﹞汪珂玉:《珊瑚網》,收入《中國書畫全書》第5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年。
35.﹝明﹞朱存理:《趙氏鐵網珊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36.﹝明﹞李日華:《六研齋三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37.﹝明﹞張丑:《清河書畫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38.﹝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8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39.﹝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8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40.﹝清﹞阮元:《兩浙金石志》,收入《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1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
41.﹝清﹞于敏中等編:《西清硯譜》,收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42.﹝清﹞孫星衍:《寰宇訪碑錄》,收入《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26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
43.﹝清﹞孫星衍:《平津館鑒藏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44.﹝清﹞吳升:《大觀錄》,收入《中國書畫全書》第8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年。
45.﹝清﹞安歧:《墨緣彙觀》,收入《中國書畫全書》第10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年。
46.﹝清﹞孫岳頒等:《御定佩文齋書畫譜》,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2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47.﹝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2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48.﹝清﹞陳銘珪:《長春道教源流》,臺北:廣文書局,1975年。
49.﹝清﹞張照:《秘殿珠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2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50.﹝清﹞張照:《石渠寶笈》,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2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51.﹝清﹞高士奇:《江村銷夏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2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52.﹝清﹞岳濬:《山東通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3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53.﹝清﹞畢沅輯:《山左金石志》,收入《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19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
54.﹝清﹞陸心源:《吳興金石錄》,收入《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1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
55.﹝清﹞顧文彬,孔廣陶;柳向春校點:《過雲樓書畫記,嶽雪樓書畫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56.﹝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第二十四冊,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57.﹝清﹞傅燮鼎:《九宮山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三、近人專著
1.任道斌:《趙孟頫系年》,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2.任繼愈編:《道藏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3.任繼愈編:《中國道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4.祁小春:《邁世之風:有關王羲之資料與人物的綜合研究》,臺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5.李鑄晉:《鵲華秋色──趙孟頫的生平與畫藝》,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
6.胡銳:《道教宮觀文化概論》,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
7.卿希泰:《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8.袁冀:《元史研究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出版,2006年。
9.馬宗霍:《書林藻鑑》,上海:上海商務出版社,1935年。
10.孫克寬:《宋元道教之發展》,臺中:東海大學,1965年。
11.孫克寬:《元代道教之發展》,臺中:東海大學,1968年。
12.孫克寬:《元代漢文化之活動》,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8年。
13.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
14.陳垣編:《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15.陳云琴:《松雪齋主──趙孟頫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16.傅申:《書史與書蹟:傅申書法論文集(一)》,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
17.傅申:《書史與書蹟:傅申書法論文集(二)》,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4年。
18.黃惇:《從杭州到大都──趙孟頫書法評傳》,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
19.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
20.黃啟江:《泗州大聖與松雪道人:宋元社會菁英的佛教信仰與佛教文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9年。
21.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
22.華人德編:《歷代筆記書論彙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23.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1984年。
24.裴景福:《壯陶閣書畫錄》,收入王燕來編:《歷代書畫錄續編》第7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
25.鄭素春:《元朝統治下的茅山道士》,收入《蒙藏專題研究叢書之九十八》。
26.劉康樂:《中國道官制度史》,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2020年。
27.戴麗珠:《趙孟頫文學與藝術之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1986年。
28.蕭啟慶:《元代史新探》,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
29.﹝德﹞勞悟達;畢斐等譯:《禪師中峰明本的書法》,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6年。
四、學位論文
1.王向陽:《趙孟頫手札研究》,河南:河南大學藝術學碩士論文,2013年。
2.王浚勇:《趙孟頫尺牘及其書法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3.吳姿瑩:《草書寫法的思考──從趙孟頫臨智永真草千字文入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4.金炳基:《趙孟頫詩與書法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2年。
5.金曉楠:《趙孟頫鞍馬畫藝術風格研究》,遼寧:渤海大學美術學碩士論文,2013年。
6.金麗娟:《趙孟頫碑刻書法的整理與研究》,杭州: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碩士論文,2016年。
7.孫靜如:《元代張雨書法藝術與道教關係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8.孫曉英:《老子傳本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08年。
9.徐擁軍:《趙孟頫詩歌及其詩畫關係研究》,廣州:暨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
10.張淑喜:《趙孟頫書法藝術研究》,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
11.許哲瑛:《趙孟頫與宋元碑銘書法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12.賈銀花:《試論趙孟頫的文人畫理論與實踐》,山東:山東大學文藝學碩士論文,2005年。
13.劉竞飛:《趙孟頫與元代中期詩壇》,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10年。
14.劉瑞娟:《趙孟頫題畫詩研究》,重慶:西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3年。
15.劉雪薇:《論趙孟頫的繪畫理論對元代文人畫的影響》,遼寧:瀋陽大學美術學碩士論文,2018年。
16.劉湘峮:《吳澄《道德真經註》的思想及相關問題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17.盧星宇:《王世貞書法鑒藏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22年。
18.羅文呈:《清初時期趙孟頫書法接受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五、期刊論文
1.王連起:〈趙孟頫跋《蘭亭序》考〉,《故宮博物院院刊》1985年第1期,頁36-37。
2.王連起:〈趙孟頫及其書法藝術簡論〉,《故宮博物院院刊》1994年02期,頁40-67。
3.田振宇:〈趙孟頫書畫作偽者──章藻其人其作論〉,《書法》2019年03期,頁48-60。
4.申喜萍:〈道教修煉視閾下的《吳全節十四像并贊卷》〉,《世界宗教研究》2019年06期,頁89-102。
5.任道斌:〈趙孟頫的繪畫藝術與三教〉,《新美術》1995年01期,頁34-38。
6.朱燕楠:〈王世貞書法鑒藏研究〉,《書法研究》2018年04期,頁83-95。
7.吳光正:〈吳全節像、贊與元代文學的新認識〉,《文藝研究》2021年07期,頁136-147。
8.林佳蓉:〈趙孟頫、文徵明詞之江南書寫析論〉,《中國學術年刊》第42期,2020年9月,頁111-146。
9.袁冀:〈元代玄教道侶交遊唱和考〉,《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6卷第11期,1973年,頁33-40。
10.袁冀:〈元代玄教宮觀教區考〉,《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7卷第1期,1974年,頁31-38。
11.孫克寬:〈元初正一教與江南士大夫〉,《大陸雜誌》第4卷第9期,1952年,頁11-13。
12.孫克寬:〈元代道教的特質〉,《大陸雜誌》第30卷第11期,1965年,頁8-13。
13.孫克寬:〈元代道教茅山宗(上)──元代道教正一教考之一〉,《大陸雜誌》第33卷第2期,1966年,頁1-7。
14.孫克寬:〈元代道教茅山宗(下)〉,《大陸雜誌》第33卷第3期,1966年,頁22-26。
15.孫克寬:〈元道士吳全節事蹟考〉,《幼獅學誌》第5卷第2期,1966年,頁1-27。
16.國榮知:〈趙孟頫《道德經》卷及相關問題〉,《東方藝術》2014年12期,頁108-125。
17.趙華:〈趙孟頫隆福寫經考〉,《書法》2019年03期,頁37-47。
18.劉志:〈趙孟頫道教寫經的規格、功用與意義〉,《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05期,頁136-141。
19.盧仁龍:〈趙孟頫與道教──兼述宋末元初道教發展的一些特質〉,《世界宗教研究》1991年3期,頁24-34。
六、會議論文與論文集
1.王連起編:《趙孟頫再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20年。
2.李豐楙:〈敦煌道經寫卷與道教寫經功德觀〉,收入《全國敦煌學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國立中正大學,1995年,頁119-144。
3.許江,馬以編:《書畫為寄:趙孟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7年。
七、碑刻、書畫圖錄
1.王連起編:《中國法書全集》第9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
2.王連起編:《趙孟頫書畫全集》,北京:故宮出版社,2017年。
3.北京圖書館金石組編:《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4.仲威:《中國碑拓鑒別圖典》,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
5.任道斌編:《趙孟頫書畫全集》,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17年。
6.啟功、王靖憲編:《中國法帖全集》,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年。
7.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趙孟頫卷》,北京:榮寶齋,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