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金賢
Weicon Lin
論文名稱: 結合網路同步教學與多媒體網站輔助華文新聞教學的探討
指導教授: 信世昌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7
中文關鍵詞: 遠距教學網路教學同步教學非同步教學溝通交際式教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05下載:1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探討「華文新聞輔助教學網站」的形成,網站包含遠距「同步」功能:華文溝通交際,和「非同步」的教學互動和內涵:提供學生多樣的教學影音互動和線上評量,且作為同步教學的基礎。
    研究過程依循數位教材設計流程ADDIE的五個步驟:分析、設計、發展、執行和評鑑,以台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的<新聞選讀一>課程的學生,作為網站測試對象,並且依其意見修改網站功能。教學研究依照五個步驟共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新聞課程的輔助需求的問卷調查和分析(A);第二階段:輔助華文新聞教學網站的架構設計(D);第三階段:經由教學測試,進行網站功能的繼續發展和使用,並且同時修正(D/I)。第四階段:經由國語中心的華文師生,進行問卷評鑑,探求整體教學模式是否合乎教學效益,以及是否能執行。本論文依照四個階段,進行分析討論。並且針對實驗中的所得各項結果,檢討教學模式以及因應改變。
    本論文旨在發展遠距網路同步和非同步教學網站,並且以如何輔助華文新聞課程作為研究的主軸,發展多媒體網站,和同步教學功能。以文獻探討過程和教學網站設計同步進行,主要探討溝通交際式教學法和遠距教學的各項模式,以及華文遠距教學的五項個案,以文獻探討作為輔助華文新聞教學網站的基礎。師生評鑑問卷當中,尚有師生對於遠距教學的意願調查,希望該項結果可以協助華文中心進行規劃網路遠距教學。

    目錄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論文研究範疇和流程 8 第四節 研究焦點和限制 11 一、研究焦點 12 二、研究限制 13 第五節 基礎名詞解釋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6 第一節 溝通交際式教學法 16 一、溝通交際式教學法背景 18 二、「溝通交際式教學法」課室執行的要項 19 第二節 遠距教學 24 一、中西遠距教學的演進 24 二、電腦輔助教學的視訊使用 26 三、遠距教學互動的重要性 29 四、小結 32 第三節 網路遠距同步、非同步和混合式教學 32 一、網路遠距教學 32 二、網路遠距教學模式:同步、非同步、綜合式、混合式 45 三、小結 48 第四節 網路互動華語文教學案例探討 49 一、夏威夷大學「分佈式語言學習」初級中文教學 51 二、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漢語遠距教學 53 三、台灣國際暨南大學的網路遠距僑生華文課程 60 四、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的線上MSN文字交談 64 五、夏威夷大學的華文新聞聽力自學設計 66 六、小結 72 第五節 結論 73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試驗環境設定 75 第一節 華文新聞輔助教學問卷調查 77 一、問卷和實行 77 二、受試者的背景分析 78 第二節 學生評鑑的施行 80 一、學生評鑑(問卷)的來由 80 二、學生評鑑的執行過程 81 三、受試者的背景分析 83 第三節 教師評鑑的施行 84 一、教師評鑑(問卷)的來由 84 二、教師評鑑的執行過程 84 第四節 輔助教學環境的設定 85 一、即時通訊軟體和視訊軟體的分析 86 二、非同步網站和伺服器架設以及教學環境的硬體情況 94 第四章 華文新聞輔助教學課程的需求分析、網站設計和發展 99 第一節 新聞課程輔助教學需求分析 99 一、施測對象的背景分析 100 二、受試者分析結果和輔助課程雛形 108 第二節 新聞選讀一實體課室教學分析 109 一、新聞選讀一課室教學的輔助需求 109 二、受試學生情況分析 112 第三節 華文網路輔助學習模式和教學網站規劃 113 一、混合式的遠距網路華文教學方式 114 二、輔助教學網站的教材規劃 115 三、華文新聞輔助教學網站的規劃 117 四、同步功能的規劃 122 第四節 教學網站的發展和使用調整 125 一、教學測試的情況 125 二、網路遠距華文教學的發展和修正 127 二、非同步華文新聞輔助網站的建議 130 三、小結 136 第五節 結論 138 第五章 華文新聞輔助教學網站的介紹和教學應用 139 第一節 教學網站的「非同步」功能 139 一、首頁和次首頁的設計 140 二、自學式電視新聞影片和影音資料庫 148 三、線上聽力評量和即時批閱回饋功能 154 四、作文討論區及線上批閱 159 五、線上預約和家教輔導的規劃 164 六、網路錄音作業和電子錄音歷程檔案建立 167 七、網路多媒體電子講義和技術協助影片 172 第二節 網路同步輔助華文教學功能 176 一、遠距同步溝通交際式華文討論 177 二、作文討論活動 185 三、線上即時評量和回饋以及其他網路同步活動 186 第三節 結論 188 第六章 華文新聞輔助教學網站評鑑 190 第一節 學生問卷評鑑結果 190 一、中高級華文學生網路學習情況 191 二、評鑑者學習的華文情況 191 三、需要網路多媒體輔助華文教學的時間 192 四、華文新聞教學功能評鑑 193 第二節 教師問卷評鑑結果 202 一、教學網站的非同步功能 202 二、同步功能:溝通交際式的網路華文教學 204 三、華文教學輔助網站:同步教學功能 206 四、華文電視新聞的輔助課程 209 五、影響網路同步功能使用的因素 211 六、電視新聞輔助報紙新聞教學 213 七、華文教師對於網路、電腦輔助教學的意願 214 第三節 結論 217 一、軟體、電腦操作嫻熟度的啟示 217 二、新聞自學影片的的語速過快 217 三、正音功能和機制需再提升 218 四、教學網站功能需要再統合或分流 218 五、影音品質控管 218 六、教學和學習的意願 218 第七章 研究總結 220 第一節 教學網站和輔助教學的改善規劃 221 一、教學網站的輔助模式的定位 221 二、影音傳輸品質的調整和使用電腦技術的提供 226 三、新聞自學影片的改進 229 四、報紙新聞輔助教學的改進 230 五、整合網路傳輸錄音作業的功能和正音作業 231 六、輔助實體課程功能的深化 231 第二節 本研究的困難和展望 232 一、實驗的限制和困難 232 二、提供教育訓練協助和形成團隊 233 三、影音教材的來源 234 四、完整的華文學習網站機制 235 文獻 236 附錄一:國語中心新聞相關課程學生多媒體輔助教學問卷 240 附錄二:學生評鑑問卷 242 附錄三:教師評鑑問卷 246 附錄四:台灣國語中心華語文能力測驗和大陸水平考試的等級對照 250 附錄五:國語中心華文教材分級 251 附錄六:第八次教學測試__研究同步教學過程 252 表目錄 表1- 1網路遠距華文教學的需求分析 5 表1- 2論文研究內涵 10 表2- 1「視聽教學法」和「溝通交際式教學法」的比較 20 表2- 2遠距教學的進化 25 表2- 3圖文字對照表 29 表2- 4四種感官資訊之比較 28 表2- 5空大學生的十項輟學原因 30 表2- 6空大教學互動模式 31 表2- 7分佈式教學指引 38 表2- 8電腦輔助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點比較 41 表2- 9數位學習遞送的模式 46 表2- 10遠距教學系統 47 表2- 11高等教育的科技應用模式比較 48 表2- 12遠距教學案例比較 50 表2- 13早大國際漢語遠距教學模式 55 表2- 14遠距型Tutorial Method會話訓練 58 表2- 15暨大的網路華文輔助教學規劃 62 表2- 16暨大的網路華文輔助教學課程發展原則 63 表2- 17夏大華文新聞聽力自學課程模式 67 表2- 18夏大華文新聞聽力自學七個階段 68 表3- 1教學活動設計發展模式 76 表3- 2九十二學年國語中心新聞課程 同步網路教學問卷施測情況 79 表3- 3九十二學年國語中心新聞課程 同步網路教學問卷結果分析 79 表3- 4學生評鑑活動:活動流程和時間 82 表3- 5活動梯次時間和參與表 82 表3- 6學生評鑑活動:軟體體測試 82 表3- 7教師評鑑:活動流程 85 表3- 8視訊會議軟體和即時通訊軟體的功能比較 90 表3- 9即時互動式遠距教學通訊服務軟體的硬體需求 92 表3- 10即時互動式遠距教學通訊服務軟體的功能分析 93 表3- 11伺服器分工表 95 表3- 12試驗教學的硬體規格 95 表3- 13教學測試的時程規劃 98 表4- 1需求分析:在台灣使用電腦和網路的地方 101 表4- 2需求分析:「新聞選讀」課程需要的幫助 102 表4- 3需求分析:輔助教學需求的選擇情況 103 表4- 4需求分析:一週花在準備中文功課的時間 103 表4- 5需求分析:一週多媒體輔助課程所需時數 104 表4- 6需求分析:華文新聞的閱覽情況 105 表4- 7需求分析:使用網路學習情況 106 表4- 8需求分析:網路遠距輔助教學意願調查 107 表4- 9報紙新聞輔助課程規劃 108 表4- 10新聞選讀教材的教學單元 110 表4- 11新聞選讀試驗性研究班級的實體課程意見反應 112 表4- 12受試者學生分析 113 表4- 13混合式的華文教學規劃 115 表4- 14電腦輔助教學模式 116 表4- 15華文新聞輔助教學網站的規劃 118 表5- 1網站援引查詢資料庫來源 145 表5- 2自學式播放影片流程 149 表5- 3評語回饋機制 155 表5- 4線上批閱作文所用符號含意 160 表5- 5學生作文範例一 161 表5- 6學生作文範例二 162 表5- 7正音活動三階段 168 表5- 8第八次教學測試:文字傳訊、口語交際的次數統計 184 表6- 1學生評鑑:一週10小時的華語文課程,所需的網路多輔助教學時數 193 表6- 2學生評鑑:影像對於教學效益的影響 195 表6- 3學生評鑑:網路學習的聲音品質 195 表6- 4學生評鑑:使用「音訊」設備的情況 195 表6- 5學生評鑑:同步文字對於教學效益的影響 197 表6- 6學生評鑑:電子講義的教學效益 197 表6- 7學生評鑑:線上同步、非同步功能的教學成效 199 表6- 8學生評鑑:對於網路中文學習的情況 200 表6- 9學生評鑑:喜歡網路學習中文的項目 200 表6- 10學生評鑑:對於遠距教學的意願 201 表6- 11教師評鑑:網路的分析 203 表6- 12教師評鑑:網路同步互動和教學效益 205 表6- 13教師評鑑:影音品質和教學效益 206 表6- 14教師評鑑:同步聽說和教學效益 207 表6- 15教師評鑑:電子講義和教學效益 208 表6- 16教師評鑑:非同步網路教學活動的教學效益 209 表6- 17教師評鑑:教師對網路教學活動的看法 210 表6- 18教師評鑑:最容易影響教學的因素 211 表6- 19教師評鑑:最具有教學效益的網路同步活動 213 表6- 20教師評鑑:電視新聞和報紙新聞的關係 214 表6- 21教師評鑑:一週10小時,所需多媒體輔助課程的時數 215 表6- 22教師評鑑:教師對於網路(遠距)華文教學的意願 216 圖目錄 圖1- 1遠距教育四項考量關係圖 4 圖1- 2論文研究範疇 8 圖1- 3論文研究流程圖 9 圖3- 1同步和非同步互動的模擬圖 96 圖3- 2網路遠距華文教學環境 98 圖4- 1多媒體華文新聞輔助網站規劃 119 圖4- 2網路教學媒介關係圖 124 圖5- 1華文多媒體輔助網站登入機制1 141 圖5- 2華文多媒體輔助網站登入機制2 141 圖5- 3輔助華文新聞教學網站的首頁 141 圖5- 4上網記錄表 142 圖5- 5上網記錄整理 142 圖5- 6上窗框的網頁功能 142 圖5- 7左窗框的網頁點選功能 143 圖5- 8次首頁設計 144 圖5- 9查詢資料課欄位設計 146 圖5- 10國語字典查詢示範 146 圖5- 11奇摩中英字典查詢示範 146 圖5- 12單詞注音、拼音互查示範 147 圖5- 13整句文句注音、拼音互查示範 147 圖5- 14自學式電視新聞影片設計1~11 150 圖5- 15鍵入關鍵字「手機」,搜尋相關串流華文電視新聞影片 153 圖5- 16以新聞選讀課號L09(第九課)查詢,得到12筆相關影音資料 153 圖5- 17以手機作為關鍵字查詢所得3筆影音資料 154 圖5- 18聽力測驗總表 156 圖5- 19聽力測驗登入評量網頁 156 圖5- 20隨評量頁同步彈出的新聞文字稿 156 圖5- 21聽力測驗(有無文字的題幹) 157 圖5- 22聽力測驗的即時批閱、評分和觀看全班成績 164 圖5- 23線上作文批閱網頁 164 圖5- 24線上預約實例 165 圖5- 25線上預約功能說明 166 圖5- 26線上預約操作 166 圖5- 27線上預約內涵 166 圖5- 28學生上傳錄音檔案記錄 171 圖5- 29使用FTP上傳檔案,登入畫面 171 圖5- 30個人的歷程檔案資料夾 171 圖5- 31電子課本(拼音、注音,收聽錄音功能) 173 圖5- 32電子課本(書籤連結功能) 174 圖5- 33電子補充講義(文法表格/圖文補充) 174 圖5- 34網路遠距線上軟體使用簡介 177 圖5- 35電子講義和手寫示範 180 圖5- 36網路同步討論作業(標記功能) 180 圖5- 37網路同步投票和統計功能 181 圖5- 38網路攝影機靜態圖片顯示輔助教學 182 圖5- 39同步作文討論 186 圖5- 40同步瀏覽網站 188

    1. 尹玫君(1995)〈遠距教學系統於國民小學之應用研究—子計畫二教學策略行為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2. 王福權、陳素鉛(2003)〈運用網路技術推廣遠距華語文教學的建言〉於《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415-421。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3. 朱則剛(1994)〈建構主義知識與情境認知對教育科技的意義〉於《視聽教育》,35(4),1-15
    4. 伴野崇生、重松淳(2003),〈將遠程TV會議方式應用於實際華語文教學上的幾個問題—與北京大學共同舉辦的TV會議的事例分析與研究〉於《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274-281。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5. 何榮桂、盧美貴、劉子鍵、王緒溢(1999)〈網際網路輔助數學科教學實驗研究—結合網路與數學的電腦合作教學模式〉《中華民國第十三屆電腦輔助教學研究會》
    6. 吳信賢(1999)《非同步網路教學系統之發展及學習歷程檔案》。台灣師大資訊所碩士論文
    7. 宋如瑜(2001)〈「課堂情境」與「虛擬情境」的教學互補模式---暨大華文課程之建構與反思〉於《第二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79-84。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8. 李玉慶、蔡佳良(1999)〈現代體育教師如何運用電腦科技提升教學效果〉於《教學科技與媒體》47期,頁11-20
    9. 李利津(2003)〈遠距同步口語課程之教材設計〉於《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518-526。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10. 李英哲(1997)〈自學式華語電腦課程的內容與應用方法〉於《教學科技與媒體》36期.頁20
    11. 林雪芳(199)《商業華語短期密集課程設計》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林麗娟(1994)〈動機設計於電腦輔助教材之運用〉於《視聽教育》35:5,頁23-30
    13. 信世昌(1999)〈使用視訊會議系統作為遠距語言教學之探討〉於《第三屆國際電腦多媒體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頁387-394。中華國多媒體英語教學學會、文鶴發行
    14. 信世昌(2000.2)〈遠距教育的反思:社會需求、教育定位及實施方向〉於《教學科技與媒體》49期.頁21-26
    15. 施玉惠 (2001) 〈溝通式教學法:針對九年一貫英語新課程〉於《English Teaching & Learning》, 25(3),頁5-21。
    16. 施東河 陳宇佐(1998)〈即時互動式媒體在網路行銷上之應用〉於《1998中山網路傳播管理研討會論文》http://news.creativity.edu.tw/papers/ccs_98/98中山html/施東河.htm
    17. 洪榮昭(1992a)〈電腦教育的簡介〉於《電腦輔助教學之原理與應用》,第一章,頁1-30,師大書苑
    18. 砂岡和子、村上公一(2003),〈以提升交際能力為目的之漢語教學及水平測驗芻議—早稻田大學國際漢語遠距教學四年實踐見證〉於《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9。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19. 計惠卿(1994)〈互動式課程軟體之人機介面新研究:使用者的思維模式〉於《教學科技與媒體》14 民83.04,頁40-48。
    20. 唐潤、呂中瑛(2003)〈初探中文「分佈式語言學習模式」〉於《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220-225。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21. 徐式寬(2002)〈從學習滿意度談遠距教學面對面的問題〉於《隔空教育論叢》第14輯,頁45-63
    22. 高世威(2002)〈線上學習內容製作過程的品質管制探討〉於《空中教學論叢》17,頁47-77
    23. 張淑萍(2003)〈數位教材設計〉於《數位學習的最佳導引》第五章.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教育訓練處
    24. 張霄亭(1994a)〈電視與教學〉於《視聽教育與教學媒體》第27章,頁357-388
    25. 張霄亭(1994b)〈電視與教學〉於《視聽教育與教學媒體》第27章,頁357-388
    26. 張霄亭(2000)〈我國「科技教育」的發展與趨勢〉於《教學科技媒體》49,頁9-12
    27. 張霄亭、朱則剛(1998a),〈媒體與教學科技〉於《教學媒體》第1章,頁1-40,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8. 張霄亭、朱則剛(1998b),〈電腦與電腦化教學〉於《教學媒體》第10章,頁258-268,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9. 梁文韜(2002)〈線上學習的設計與應用—以國立成功大學「創意思考」的教學例〉於《空中教學論叢》17,頁13-34
    30. 陳旻萃(2003)〈數位學習概論-組織面〉於《數位學習的最佳導引》第二章.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教育訓練處
    31. 陳惠美(1994)〈互動式科技在博物館展示教育之應用〉於《教學科技與媒體》16 民83.08 頁36-44
    32. 曾文昌(2002)〈我國隔空教育課程規劃與理論應用〉於《空中教學論叢》17,頁115-128
    33. 黃明月(2002)〈華人遠距學習者學習動機之研究〉於《隔空教育論叢》第14輯,頁45-63
    34. 洪明洲(1999a)〈教學活動設計〉於《網路教學》第六章,頁111-128,華彩軟體
    35. 洪明洲(1999b)〈將教室移到網路〉於《網路教學》第一章,頁1-15,華彩軟體
    36. 洪明洲(1999c)〈VICAS網路教學系統〉於《網路教學》第五章,頁89-109,華彩軟體
    37. 黃清雲(1999)〈新科技在體育之應用—理論與實務〉於《教學科技與媒體》46 民88.08 頁2-12
    38. 楊家興、裘友善、黃恒(2002)〈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於《空中教學論叢》17,頁91-114
    39. 鄒景平(2003)〈數位學習概論〉於《數位學習的最佳導引》第一章.頁1-19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教育訓練處
    40. 歐滄和(2002)〈學習歷程檔案評量法〉於《教學測驗與評量》第九章,頁333-352,心理出版社。
    41. 蔣靜靜(2002)〈網路世界的教與學〉於《空中教學論叢》17,頁35-46
    42. 鍾邦友(1999)〈以情境學習為觀點的統整課程設計〉於《北縣教育》30,32-37 。
    43. 關尚仁(1986)〈電腦輔助教學的強棒—互動式電腦影視學習系統〉《視聽教育》28:3,頁68-84。
    44. 蘇伊文(1995)〈鏡頭下的師院語文科教材教法〉於《教學科技與媒體》19.頁22
    45. 鐘樹橡(1993)〈互動性在電腦輔助教學設計上的必要性〉於《教學科技與媒體》12,頁15-20
    46. 顧聞(2003)〈聊天室與初級漢語教學—海德堡大學的一項教學實踐〉於《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330-345.2003.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47. Bachman, L. F. (1990).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8.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al of lera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42.
    49. Dale, Edgar.(1969)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3r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50. Kearsley, Greg. (1985) Training for tomorrow: Distributed learning through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51. Lankes, Anna Maria D.(1995).Electronic based portfolio: A new idea in assessment. ERIC Digest ED390377 [On-line] http://www.eric.ed.gov/
    52. Moore, M.G. & Kearsley, G(1996).Distance learning- A system view. Wadsworth Publish Company
    53. Richards, J. C. (2001).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54. Richards, Jack C. & Rodgers, Theodore S. (2001)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Language Teaching Library 2nd Edition
    55. Yang, Jack Fei /Hsiao Ching-Mei, 2002. The Journal of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14: The challenge of distance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Asia: A comparison between Taiwan and United States, 17-3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