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慶鐘
論文名稱: 擬夢的妝飾:多層次跨域錯置香染彩墨創作研究
Decorated to simulate the visual effects like a dream:The study combines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level approach interdisciplinary and misplaced images as well as vegetable dyes and these elements are used in colored ink
指導教授: 王友俊
Wang, You-Jun
李振明
Lee, Cheng-Ming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0
中文關鍵詞: 妝飾多層次跨域虛實錯置香染鏡射
英文關鍵詞: Ornaments, multi-level, cross-domain, the actual situation misplaced, vegetable dyes, mirro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1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對水墨多層次、跨域、虛實、錯置、鏡射的彩墨創作觀點論述,分為橫向的妝飾相關研究探討,以及縱向多層次跨域虛實錯置的香染創作,進而構成多層次鏡射套疊以及隨視角不同的創作表現。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將研究過程思緒漸次整理出脈絡。第二章對妝飾分類進而分析其演變,作為彩墨創作妝飾圖像釋義,並分析妝飾的時代象徵與約定俗成的多義性及有關妝飾的表現性,進而從創作分析的觀點探討傳統色彩與植物賦彩之相關論述。
    第三章闡述跨域概念與擬夢錯置意涵之建構,闡述跨域創作概念以及擬夢創作空間鏡射之演繹,並論及對鏡射複寫的創作挑戰。第四章闡述多層次跨域錯置創作的特色表現以及香染介入創作的必要性。以及對創作媒材上的界定說明技巧上轉換多層次視覺形式之多元表現。並分析多層次及香染實驗研究分析,論及妝飾與香染創作的媒材預防必要性及研究成果對於本創作的相關實質助益,進而具體實踐於創作。第五章論述個人創作思維之建構過程以及表現形式,分析主觀思維與客觀妝飾,進而說明媒材選擇的自主性到形式表現之分析。第六章詳細說明個人創作實踐與作品解析,闡述主要作品《擬夢˙妝飾》系列創作基本內容境界的創生、開展、形式與存在之內容,並論述香染系列鏡射創作觀點以及相關跨域參考作品對於創作過程的影響。第七章結論闡述筆者對本研究之心得,以及對水墨創作媒材實驗之後所產生的一些省思,論及未來展望作為今後論文努力之方向。
    本文研究分妝飾、多層次、跨域、鏡射錯置、香染之意義,試圖確立「妝飾」之原義與引申義,次而申論香染之視覺審美取向在本創作中的重要性,從基底材紙絹試論香染創作實驗成果,主要就內容陳述妝飾對多層次跨域創作關係之詮釋,以香染為創作媒材主體,最終研究以跨域闡述鏡射「虛實錯置」作為「妝飾」為擬夢的創作構思。

    In this paper,inkmulti-level,cross-domain, the actual situation, misplaced, mirroringthecolor inkcreative perspectiveexpositionis divided intohorizontalornamentsresearchstudy, as well as multi-levelcross-domainverticalmisplacement ofthe actual situationin vegetable dyescreation,and thusconstitute amulti-levelmirroroverlaywithdifferent perspectivesandcreativeperformance. The firstchapterexplains the motivewill study theprocess ofsorting outhis thoughtsgraduallycontext. The second chapterthen analyzesits evolutionadornedclassifiedascolored inkcreativeornamentsimageinterpretationandanalysis ofornamentssymbolizethe era ofambiguitywiththe conventionand theornamentsof theexpressive, creativeanalysisfrom thepoint of viewthenexploretraditional colorsendowedwith plantcolor of therelated discussion.
    Chapter 3 presentscross-domainconcepts andimplicationsof theproposedconstruction ofmisplaceddreams, explainthe concept ofcross-domainand the proposedcreation ofcreative spaceto mirrordreaminterpretation, and addressesforthe creation ofmirrorreplicationchallenges.Chapter IVdescribesa multi-levelartistic featurescross-domainmisplacedperformance andthe need forcreativeinterventionHongdye. As well asonthe creativemediaskillsdefinedinstructionsconvertdiverseforms ofmulti-levelvisualperformance. And analyzemulti-levelanalysisand Hongtransfection experiments, deals adornedwithfragrantdyenecessity andpreventthe creation ofmediaresearchforthecreationofrelevantsubstantivevotes, and thus the concrete practiceincreation.Chapter Vdiscussestheprocess of constructingpersonal creativethinkingandmanifestation ofsubjectivethinking andobjectiveanalysis ofornaments, then explaintothe autonomy of themediaselectedform ofanalysis. ChapterDescribepersonal creativepractice andworkanalysis,
    elaboratedmajor works"to bea dream˙ornaments" series of basic contentcreationrealm ofcreation, to carry out, in the formandcontent ofexistence, and discussesvegetable dyesseriesMirrorcreative perspectiveand relatedcross-domainreference worksfor thecreationprocess.Chapter VIIConclusionsIn this study,the authordescribestheexperience,as well ascreation ofmediainkafter the experimentproducedsomereflection, addressingfuture outlookfor futureeffortsin thedirection of thepaper.
    Thisstudy consists ofornaments, multi-level,cross-domain, mirrormisplaced, meaningfragrantdye, trying to establish the"ornaments" in the original meaningandextended meaning, timesandapplication onthevisualaesthetic orientationvegetable dyesinthe importanceof thecreation, fromonthe basematerialincensepaper and silkdyedcreationexperimentresults, mainly on thecontents of thestatement ofornamentson thecreation ofa multi-levelcross-domainrelationshipsinterpretationsfor the creation ofmediain Hongstainedbody, the final studyinterelaboratemirror"the actual situation misplaced" as the "ornaments"for the ideato becreativedreams.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創作研究內容與範圍…………………………………………3 第三節、創作研究方法與限制…………………………………………4 第四節、名詞釋義………………………………………………………8 第二章、文獻分析與探討 第一節、中國妝飾藝術類型分析探討…………………………………11 第二節、流行時尚妝飾的時代象徵與約定俗成的探討………………33 第三節、中國傳統色彩系統概述與植物賦彩之探討…………………47 第三章、跨域概念與建構擬夢錯置意涵 第一節、跨域創作概念…………………………………………………54 第二節、錯置的擬夢再現意念與創作鏡射空間之建構………………61 第三節、創作理論的跨域鏡射挑戰……………………………………75 第四章、多層次錯置及香染彩墨實驗研究分析 第一節、多層次錯置的創作特徵………………………………………77 第二節、實驗介入香染創作的必要性…………………………………86 第三節、香染創作媒材實驗分析………………………………………93 第五章、個人創作思維及其表現形式 第一節、個人創作主觀思維與客觀的妝飾寫實………………………97 第二節、論個人創作媒材選擇性到自主性的思維……………………103 第三節、個人創作形式表現分析………………………………………106 第六章、個人創作實踐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擬夢˙妝飾」系列創作實踐…………………………………116 第二節、「擬夢˙妝飾」系列創作之代表作品解析……………………118 第三節、參考作品解析 …………………………………………………219 第七章、結論 第一節、對水墨創作媒材實驗的省思……………………………………245 第二節、創作理論研究成果未來展望……………………………………246 參考文獻……………………………………………………………………………248

    1.三民書局學典編輯委員會,《學典》,台北:三民,2005。
    2.川村由仁夜,《時尚學》(Fashion-ology),陳逸如譯,台北:立緒出版社,2009年。
    3.王慶生:《繪畫:東西方文化的衝撞》,台北市:淑馨,1992。
    4.王秀雄著,《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
    5.左漢中,《中國民間美術造型》,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
    6.刑莉主編,尹青山策劃,《中國女性民俗文化》,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5。7.吳冶平:《空間理論與文學的再現》,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
    8.李斗著,汪北平 塗雨公點校,《揚州畫舫錄》,台北:中華書局,1978。
    9.李振明,〈浮漾的後文人彩墨現象體察芻見〉,引自《李振明作品集》,台中:臺中市文化局,民97年。
    10.李振明,〈變與不變之間-台灣彩墨發展的變因探討〉,引自台灣師大主辦《水墨新紀元-2002年水墨畫理論與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
    11.岳永逸,《空間、自由與社會-天橋街頭藝人的生成與系譜》,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12.吳超然,《台灣當代美術大系-水墨與書法》,台北:藝術家,2003。
    13.呂清夫,《造形原理》,台北:雄獅圖書,1991。
    14.周汛、高春明,《中國古代婦女粧飾》,台北:南天,1988。
    15.林志銘,《中介.中界-遊戲於開放與隱蔽之間/牆》,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16.梁啟超著,《國學研究法》,西南書局,1978。
    17.柳志青、柳翔《良渚文化玉髻梳與玉梟斷代特徵》,《浙江國土資源》2006。
    18.陳大川,《紙素材與現代藝術》,台北市立美術館,1988。
    19.陸揚,《大眾文化理論=Popular culture theories》,台北:揚智文化,2002。
    20.黑格爾著,楊一之譯:《邏輯學》上卷,台北:商務印書館,1966。
    21.劉旭光,《論質覺-對視覺藝術中質覺概念的研究》,濟南:山東美術,2006。
    22.魯虹著,《現代水墨二十年》,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23.葉朗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4.高宣揚,《傅科的生存美學-西方思想的起點與終結》,台北:五南,2004。
    25.高宣揚著,《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楊智,2002。
    26.高千惠,《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領域閱讀》,台北:藝術家,2004。
    27.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東大,1992。
    28.高宣揚,〈以遊戲態度進行叛逆與創造〉,引自《傅科的生存美學》,台北:五南,2004。
    29.高千惠,《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領域閱讀》,台北:藝術家,2004。
    30.陳彭年等重修,《宋本玉篇》,北京:中國書店,1983影清張氏澤存堂本。
    31.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東大,1997。
    32.郭因著,《中國古典繪畫美學》,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6。
    33.楊清田,《構成一》,台北:三民書局,1997。
    34.楊新、班宗華等,《中國繪畫三千年》,台北:聯經,1999。
    35.笠原仲二著,魏常海譯,《古代中國人的美意識》,北京:北京大學,1987。
    36.黃光男,《宋代繪畫美學》,台北:漢光文化,民國82。
    37.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台北:文津,民國76。
    38.曾得標,《台灣膠彩畫史流研究展》,台中:台灣省膠彩畫協會,2008。
    39.崔光宙,《美感判斷發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1992。
    40.黑格爾,朱光潛譯《美學》第2卷,台北:商務印書館,1981。
    41.德西美爾著。費勇譯。時尚的哲學。台北: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
    42.鄭巨欣、陸越著,《梳理的文明——關於梳篦的歷史》,山東:畫報出版社,2000。
    43.鄭振偉著,《道家與原始思維》,台北:五南,2002。
    44.鄭捷著,《人體妝飾》,西安:世界圖書,2006。
    45.鴻宇編,《服飾》,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46.韓致中著,《新荊楚歲時記》,上海文藝出版社,ISBN7532121798,2001。
    47.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1986。
    48.羅蘭‧巴特,董學文、王葵譯,《符號學美學》,台北:商鼎文化,1992。
    49.羅慧明,《應用透視圖學》,台北:南天書局,1994。
    50.劉思量,《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藝術家,2001。
    51.劉其偉,《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雄獅圖書,1995。
    52.蔣玄怡,《中國繪畫材料史》,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6。
    53.趙維華,《繪畫媒介與造型樣式 — 中西傳統繪畫造型語言比較研究》,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
    54. 韓林德,《境生象外:華夏審美與藝術特徵考察》,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