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孜寧 Chang, Tzuning |
---|---|
論文名稱: |
反客為主的休閒時代──旅遊部落客休閒生活之研究 Leisure First- The Leisure Lifestyle of Travel Bloggers |
指導教授: |
林玫君
Lin, Mei-Chu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7 |
中文關鍵詞: | 深度休閒 、隨性休閒 、休閒利益 、休閒生活 、部落客 |
英文關鍵詞: | Serious Leisure, Casual Leisure, Leisure benefit, Leisure life, Blogger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1 下載:1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90年代,操作簡單、設計方便的部落格(又稱網誌)在臺灣出現,部落格使用人口年年增加,部落格已改變大眾休閒生活及網路使用習慣,尤其是旅遊部落格,而有部分旅遊部落客在經營部落格有成後,索性辭去全職工作,而以旅遊休閒為業,並以部落格為謀生工具。本研究目的即針對三位離開職場的旅遊部落客,將剩餘時間使用在以自己深度休閒活動為主軸的自由業,進行觀察、深度訪談和部落格文本分析,並以史塔賓(Robert Stebbins)深度休閒理論(Serious Leisure)探討其休閒行為的意義。本研究結果發現:一、旅遊部落客將部落格視為拒絕資本社會工作異化的休閒工具。二、休閒行為意涵顯現旅遊部落客的自我價值,並在深度休閒活動中尋求此價值認同。三、旅遊部落客具有深度休閒者之特徵,除了心靈層面的收穫,旅遊部落客的持續利益還包括金錢收入。四、旅遊部落客符合史塔賓所稱「深度休閒者」與「工作狂」,此兩種角色對工作與休閒的界線認知差距極小,而其休閒生活轉變則是兩種身分的轉換。
Blog was appearing in Taiwan with simply manual and designed. Blog usag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by years, and changed people life of leisure and habits of web usage. Travel blog is especially observed. Some travel bloggers manage blog business succesful. Thus, they quite job to be full time bloggers, and earn money from i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3 travel bloggers who quite their job to be a free lance of travel industry, also, to be serious leisure people. With observation, interviewing and content analyze, this research mainly discuss the meaning of serious leisure participants’ leisure life. There are 4 results as followed. First, travel bloggers use blogs as an against capital society alienation. Second, the leisure action shows up travelers’ self-value and seeking for identification. Third, travel bloggers ar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erious leisure, their durable benefits are including mental and financial gain. Fourth, travel bloggers comfor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rious leisure participants and work enthusiastic, which are not so many different in congnition, and these two roles transfer just shows their leisure life.
一、 官方檔案
交通部觀光局,〈中華民國98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摘要〉, admin.taiwan.net.ntw/upload/statistic/200912/98國人中摘.doc,2011年1月14日檢索。
行政院主計處,〈99年5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06241129671.pdf,2010年7月5日檢索。
行政院主計處,〈勞動力統計〉,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5412&CtNode=4599,2010年7月5日檢索。
資策會FIND,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5503,2010年12月2日檢索。
資策會FIND,〈2007我國家庭寬頻、行動與無線應用現況與需求調查--家戶連網應用〉,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190,2011年1月14日檢索。
資策會FIND,〈中國上網人口數已突破三億人〉,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5546,2010年7月10日檢索。
資策會FIND,〈亞太地區年輕人每天使用媒體超過9小時〉,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54652009,2010年7月10日檢索。
資策會FIND,〈近七成網友坐擁部落格 部落客願為空間影音上傳付費〉,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board&id=738,2010年7月10日檢索。
資策會FIND。〈網路圈吹起的微網誌風〉,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5527,2010年6月30日檢索。
臺灣網路資訊中心編,《2010年臺灣寬頻網路使用狀況調查》,臺北:交通部觀光局,2010。
二、 書籍
Amia Leiblich, Rivka Tuval-Mashiach, Tamar Zilber著,《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吳芝儀譯),嘉義:濤石文化,2008。
Bauer, M.W.& Gaskell, G.著,《質性資料分析》(羅世宏等譯),臺北:五南圖書,2008。
Bilton, N.著,《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王惟芬等譯),臺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11。
Catherine K. Riessman著,《敘說分析》(王勇智、鄧明宇譯),臺北:五南,2003。
D. Jean Clandinin& F. Michael Connelly著,《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蔡敏玲、余曉雯譯),臺北:心理出版社,2003。
Godbey, G著,《21世紀的休閒與休閒服務》(張春波等譯),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0。
Godbey, G著,《休閒遊憩概論:探索生命中的休閒》(葉怡矜等譯),臺北:品度圖書,2005。
Goffman著,《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徐江敏等譯),臺北:桂冠出版,1992。
Goodale, T & Godbey, G著,《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閒》(成素梅等譯),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0。
Hebdige, D.著,《次文化:風格的意義》(國立編譯館主譯),臺北:巨流,2005。
Istvan Meszaros著,《馬克斯的異化論》(林亦堂譯),臺北:政治作戰學校,1982。
Jane Roberts著,《個人實相的本質──賽斯書》(王季慶等譯),臺北:方智,1991。
Karl Marx著,《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結構群譯),臺北市:結構群,1989。
Kelly, J著,《休閒導論》(王昭正譯),臺北:品度圖書,2001。
Kelly, J著,《走向自由》(趙冉譯),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0。
Reich, Robert B.著,《賣命工作的誘惑──新經濟的矛盾與選擇》(梁文傑譯),臺北:先覺出版社,2002。
Robert C. Bogdan,Sari Knopp Biklen著,《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黃光雄主譯),嘉義:濤石,2001。
Rybczynski, W著,《等待周末》(梁永安譯),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4。
Sombart, W.著,《奢侈與資本主義》(王燕平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Urry.J著,《觀光客的凝視》(葉浩譯),臺北:書林出版,2007。
Veblen,T.著,《有閒階級論》(李華夏譯),臺北:左岸文化,2007。
大前研一著,《OFF學,會玩才會成功》(陳柏誠譯),臺北:天下,2006。
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著,《閒暇 : 文化的基礎》(劉森堯譯),臺北:立緖文化,2003
加藤秀俊著,《餘暇社會學》(彭德中譯),臺北:遠流出版社,1989。
包曼(Zygmunt Bauman)著,《工作、消費與新貧》(Work, Consumerism and the new poor )(王志弘譯),臺北:巨流,2002。
安德魯.基恩(Andrew Keen)著,《你在看誰的部落格?業餘者教派正在改寫我們的未來》(尤傳莉譯),臺北:早安財經文化出版,2008。
艾波鵬主編,《文化人類學經典選讀(下)》(徐雨村譯),苗栗:桂冠,2007。
吳忠吉等編著,《勞動經濟學》,臺北:空大,2003。
杰弗瑞戈比(Geoffrey Godbey)著,《你生命中的休閒》(康箏譯),昆明:雲南人民出版,2000。
威爾杜蘭著,《西洋哲學史話》(許大成等譯)(臺北:協志工業,1957)。
胡晴舫著,〈階級旅行〉,《旅人》,臺北:八旗,2010。
胡錦媛著,《二十世紀臺灣文學專題II:創作類型與主題》(臺北:萬卷樓,2006)。
秦夢群著,《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圖書,1989。
國際聖經協會,《舊約聖經》,香港:國際聖經協會,1999。
張華葆著,《社會心理學理論》,臺北:三民書局,1992。
陳向明著,《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圖書,2002。
舒國治著,《理想的下午》,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10。
買買氏著,《棄業日記:這輩子一定要出走一次啊!》,臺北:天下,2011。
葉智魁著,《休閒研究──休閒觀與休閒專論》,臺北:品度圖書,2006。
達賴喇嘛著,《工作更快樂》(朱衣譯),臺北:時報出版,2005。
齊力、林本炫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高雄: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2003。
劉一民著,《運動哲學新論》,臺北:師大書苑,2005。
潘淑滿著,《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2003。
三、 論文
戈立秀,〈部落客資訊搜集與分享行為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圖書資訊所碩士論文,2007。
古孟釗,〈漫畫同人誌在臺灣的發展~休閒與文化產業的觀點〉,臺北: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2003。
朱文忠,〈運動的本質與異化──馬克思人本思想的觀點〉(桃園:國立體育學院體育學系碩士論文,1992),24-25。
李瑋琪,〈單車旅遊者之社會資本與深度休閒關係研究〉,臺中: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初昌樂,〈女性海外自助旅遊者生活型態、涉入程度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周秀華,〈深度休閒者學習經驗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
周恆甫,〈臺灣地區網路媒體Blog發展與應用之初探研究-以「交通大學無名小站」為例〉,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施力群,〈憑窗對望的想像:論網誌中的自我觀看〉,臺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洪勝全,〈野臺歌仔戲演員之生涯研究-以認真休閒理論探討〉,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張譽齡,〈部落格文化:「私人」如何成為「公共」〉,嘉義: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
陳仲栩,〈滑板族身體空間與認同〉,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陳忻岱,〈在旅行轉彎處看見:女性背包客旅行與部落格書寫之主體建構〉,花蓮: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陳建安,〈臺北市綜合公園晨間運動者深度休閒與休閒效益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論文,2008。
黃穎享,〈部落格使用者對於網路廣告進入的態度之研究〉,新竹:玄奘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葉佩辰,〈認真休閒參與者退出因素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劉玉桂,〈休閒運動者參與動機、休閒利益與生活滿意~以快樂桌球俱樂部會員為例〉,桃園: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劉依婷,〈線上表演:部落格作者網絡關係對網路書寫的影響〉,桃園: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劉欽發,〈羽化成蝶的詩意敘說四位臺北蘭陽伍導團團員的習舞歷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
劉傳將,〈線上遊戲玩家的社會支持對認真休閒與問題性網路使用的影響-以夢幻運動遊戲與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為例〉,雲林: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
歐孟宜,〈甘願做、歡喜受~慈濟女性志工深度休閒之探討〉,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
蔡幸秀,〈青少年刺青次文化認同初探〉,桃園: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蔡厚男,〈臺灣都市公園的建制歷程(1985-1987)〉,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
鄧寧,〈背包裡的世界─背包客的多元生命圖像〉,臺北: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鄭佳玲,〈部落格互動與社群對部落格使用者忠誠度之跨層次研究-以部落客人格特質與涉入度為干擾變數〉,臺北:輔仁大學科技管理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
蕭博文,〈旅遊部落客使用意向之研究〉,花蓮:東海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0。
顏伽如,〈認真休閒之參與歷程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圖書館「林老師說故事」之志工為例〉,桃園: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四、 期刊
Dahrendorf,Ralf著,〈走出烏托邦:社會學分析的重新定向〉(齊力譯),《思與言》,30.1(臺北:1992):151-175。
Otterman, Sharon,〈紐約時報新視界--緩慢部落格運動〉(陳靜妍節譯),《講義》,45.3(臺北,2009.06):74-76。
文及元,〈三越「感動百貨店日記」:找回顧客的部落格〉,《經理人月刊》,19(臺北:2006.6),119-120。
余玥林、陳其昌,〈深度休閒的意涵與效益〉,《雲科大體育》,6(雲林:2003.11):59-64。
宋明順,〈休閒與工作─大眾休閒時代的衝擊〉,《社會教育學刊》,21(臺北:1992):1-19。
周文祥、陳美芳、李蕙貞,〈從創造生命價值的觀點談深度休閒之志工參與〉,《休閒運動期刊》,7(雲林:2008.6):55-63。
林珊如,〈深度休閒與資訊行為研究〉,《圖書資訊學刊》,3.1/2(臺北,2005.6):15-22。
洪淑芬,〈部落格(blog)之特質與發展現況─應用於圖書館服務之探討〉,《國家圖書館館刊》,2(臺北:2005.12):27-68。
唐先梅,〈當「休閒」遇上「工作」與「家務」—兩性在休閒經驗的差異〉,《觀光休閒學報》16 .1(高雄:2010.2):1-18。
夏淑蓉、謝智謀,〈這個世界需要認真休閒〉,《大專體育》,62(臺北:2002.10):163-167。
高俊雄,〈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休憩研究》,8.1(南投:臺北市中華民國戶外休憩學會,1995.4):15-28。
畢恆達,〈生活經驗研究的反省:詮釋學的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4(臺北:1995):224-259。
許義雄,〈休閒的意義、內容及其方法〉,《體育學報》,2(臺北:1980):27-40。
陳美芳,〈深度休閒中志願服務的實質效益〉,《休閒運動期刊》,7(雲林:2008.6):109-116。
陳豐偉,〈部落格,歷史的終結〉,《數位時代》,180(臺北,2009.5):156。
黃心佳,〈深度休閒者涉入歷程之分析〉,《大專體育學刊》,10.1(臺北:2008.3):25-34。
黃亞琪,〈比爾蓋茲用它做公關企業部落格行銷時代來臨!?〉,《突破雜誌》,240(臺北:2005.7):46-49。
楊淳皓,〈生活的右腦與左腦--休閒與工作〉,《諮商與輔導》,116(臺北:1995):12-15。
劉虹伶,〈深度休閒者之休閒效益〉,《大專體育》,78(臺北:2005.6):116-122。
歐育誠,〈對「休閒與工作」應有的體認〉,《人事月刊》,32.4(臺北:2001):23-27。
鄭桂玫、徐欽祥,〈臺灣休閒現況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9.1(嘉義: 2010.4):257-266。
盧怡安,〈六年級休閒第一!加班免談﹖--休閒與工作篇/跟工作綁在一起的「玩」,他們不要〉,《商業周刊》,830(臺北:2003):148-149。
鍾怡雯,〈旅行中的書寫:一個次文類的成立〉,《臺北大學中文學報》,4(臺北,2008):35-52。
五、 網路資料
〈Justin的生活札記〉,www.wretch.cc/blog/justinworld,2011年4月22日檢索。
〈東京旅遊〉,tokyotraveltw.blogspot.com/,2011年4月22日檢索。
〈紅色旋轉木馬〉,red-pony.blogspot.com/,2011年4月22日檢索。
MBA智庫百科,〈後彎勞動供給曲線〉,http://wiki.chinaemba.cn/index.php?doc-view-5686.html,2010年7月7日檢索。
TED,〈Ideas worth spreading〉,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t/kevin_kelly_on_the_next_5_000_days_of_the_web.html,2011年4月5日檢索。
人間福報網路社論,〈部落客推薦商品必須妥善規範〉, 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89751,2010年7月2日檢索。
中央通訊社,〈部落客國內出國 體驗異國風情〉,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228/5/2n73w.html,2011年2月28日檢索。
中國時報網路短評,〈部落客造假〉,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4/112011021200401.html,2011年2月15日檢索。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統計處,〈勞動統計櫥窗〉,www.cla.gov.tw/site/business/41761dc1/4626ea2e/files/勞動統計櫥窗.doc, 2011年4月2日檢索。
馬克斯,《異化論》翻譯文,http://lovelvis.exblog.jp/5579629/ ,2010年6月22日檢索。
馬克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翻譯文,http://www.xiachao.org.tw/ccdb/data/Classics/ME/1844/1844EPM/M1.html#elabor,2010年6月22日檢索。
陳瀚權,〈分享心情 相互留言 網路相簿 互動新天地〉,取自民生報數位內容網址udndata.com/library/,2005年3月18日檢索。
詹芷嫻,〈部分工時勞動情形〉,《臺灣勞工》,http://book.cla.gov.tw/image/no_13/17.pdf,2011年4月2日檢索。
學學文創官網,〈關於學學文創〉,http://www.xuexue.tw/aboutxuexue/02.html,2011年2月21日檢索。
穆閩珠,〈周休二日 應是學生學習範圍的擴大與延伸〉,《吾愛吾家》,取自網址http://www.lmcf.org.tw/htm_f/society/society20.htm,2011年4月2日檢索。
六、 西文文獻
Applebaum, Herbert A. ,“The Universal Aspects of Work,” Work in Market and industrial societies, edited by Herbert Applebaum.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4.
B.L.Driver,P.J.Brown&G.L.Peterson,Benefits of Leisure,Pennsylvania,Venture,1991.
Crabtree, B.F., & Miller, W.L.(Eds),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Publication,1992.
Firth, Raymond, Anthropological background to work,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work, edited by Clifton D.Bryant.,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72.
Gault, Jan L,Free time : making your leisure count, New York : Wiley,1983.
Glyptis, Sue,Leisure and unemployment , Philadelphia : Open University Press,1989.
Godbey, G.,Leisure in your life: An exploration.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1994.
Godelier, Maurice,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in Economics, London: NLB,1972.
Merriam & Simpson, A guide to research for educators and trainers of adult (2nd ed.). Malabar, Florida: 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2000.
Neulinger, John.,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2nd edition), Springfield, Ill. : C.C. Thomas.,1981.
Riesman, D. "Listening to popular music", American Quarterly, 2.4, (Chicago, winter 1950):359-71.
Rigauer, B., Sport and Work,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1.
Roberts, Kenneth.,Leisure(2nd edition),London ; New York : Longman, 1981.
Stebbins, R.A,Leisure and Consumption :Common Ground/Separate Worlds,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 Palgrave Macmillan.2009.
Stebbins, R.A,New Directions in the Theory and Research of Serious Leisure, Canada, The Edwin Mellen Press.,2001.
Stebbins, R.A. Stebbins, R.A., Between Work and Leirure: the common ground of two separate worlds,New Jersey:Transaction, 2004.
Stebbins, R.A.,Amateurs, Professionals, and Serious Leisure, Canada,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1992.
Veblen, T.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New York:Macmillan Company, 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