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孟珊
Wu, Meng-Shan
論文名稱: 存在與轉化-變奏山水的現象
Existence and transformation-The phenomenon of landscapes painting variations
指導教授: 程代勒
Cheng, Tai-L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4
中文關鍵詞: 深層生態學生態美學
英文關鍵詞: shallow ecology, ecological aesthetic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FA.009.2018.A1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1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幾年來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經歷了極端氣候,(例如:乾旱、豪雨、寒流、熱浪、熱帶氣旋)會對於自然生態系統以及人類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極端氣候使夏季和冬季變得越來越明顯,是工業革命後所帶來的諸多後遺症如環境污染、地球生物多樣性系統的瓦解與破壞,都會對整體生態環境系統產生關鍵性的影響。本論文核心主題“變奏山水”是筆者以自身出發
    ,對於周遭環境變遷,採取色彩線條表現當下藝術繪畫,透過多樣化的創作表現手法以及環境生態的意象來揭示藝術創作是如何展現環境性,並從新把現實事物(包括內在、外在、自然、非自然的環境概念)帶入自身的結構肌理,從新思索存在的本質、可變性。
    生態美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領域,在目前當代創作文化中,存在著大量的反映、描繪大自然之美以及人與自然關係“反現代”的經典藝術作品,為人們提供了擺脫生存環境困擾的寶貴的生態智慧,但生態美學強調自然信仰的“生態整體主義”,並不是對人類自身的否定,而是以生命為基點,重建人與世界的生態審美關係。本創作試著從作品喚起人類對自然生態環境的衝擊,體認與省思及自然共生的價值。從存在現實面角度切入描寫熱帶雨林、極地冰山遭受到人類破壞和全球暖化等自然生態變遷的意象,再以筆者自身概念想像轉化成圖像式創作方法,並從自然界中獲得的靈感,營造出不同的視覺空間。表達對自然生態的循環是相依的,也是對這塊土地的環境做生態反思。

    Recently, the weather become more and more extreme around the world, such as droughts, heavy rains, hot waves and tropical cyclones. it will make the huge impact on society and eco system, and makes the summer and winter more obvious. The extreme weather is one of the results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others lik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destroy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ffect the eco system too. The core thinking of this thesis is “ The variation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The author use her own experiences to combine artistic cre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concerns by multiple creating skills and ways, and redefine the present, including inside, outside, natural and unnatural by inser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texture itself, and rethink the nature and the variability of existence.
    Ecological aesthetics as a new and developing field, it plays a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creation culture such as the reflection and depiction of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he antimodern classic artworks. They provide the precious ecological wisdom for people to get rid of living environment’s troublesome. However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focus on the nature faith of “Ecological holism”, which is not the deny of human themselves. It rebuilds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between human and the world by the base of life.This artwork tries to raise the awareness of the impact made by human, makes people know the value of symbiotic relationship. From the practical angel, the author depicts the damage of rainforest and iceberg in polar region, the global warming image, use her imagination transforms them into some painting artworks, at the same time use some idea form nature, create some unique visual space. She express the cycle of ecosystem is dependent, but also reflect the environment of our earth.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iv 表次 v 圖次 v 作品圖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6 第三節 研究與創作的關係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學理依據-學理與思想探討 12 第一節 全球環境意識的覺醒思潮 12 第二節 西方體系的環境哲學 13 第三節 東方體系的環境哲學 28 第三章 以環境生態為主題的藝術家 38 第一節 Newton and Helen Mayer Harrison 38 第二節 李振明的自在淨土 40 第三節 洪天宇的環境時空 43 第四章 創作理念與形式表現 47 第一節 冰山水(北極熊系列)47 第二節 炎山水(火山噴發系列)55 第三節 幻山水(后羿射日系列)65 第四節 青山水(熱帶雨林系列)75 第五章 結論 81 參考書目 83

    專書
    杜維明著,《對話的文明:池田大作與杜維明對談集》,香港,商務印書,2008。
    林敏智著,《與自然共生:林敏智繪畫創作論述》,台南,天晴文化事業,2013。
    艾爾.高爾,《瀕危的地球》,台北,雙月書屋 ,2001。
    鍾丁茂著,《環境倫理思想評析》,台北,敦煌書局,1999。
    莊慶信著,《中西環境哲學:一個整合的進路》,台北,五南圖書,2002。
    黃之棟 黃瑞祺 編 ,《綠色思潮與環境政治》,台北,三民書局,2015。
    勞思光著,《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局,1984。
    蔡錚雲,《從現象學到後現代》,台北,五南圖書,2001。
    Richard V.Fisher,Grant Heiken and Jeffrey B.Hulen著,黃啟明譯,《火山:大自然中最重要的再造運動》,寰宇出版,2000。
    馬丁.海德格爾著,陳嘉映、王慶節合譯,《存在與時間》,北京三聯書店,2000。
    彼得.S.溫茨著,宋玉波、朱丹瓊譯,《現代環境倫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弗.卡普拉著,《轉折點:科學、社會,和正在興起中的新文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Alan Sonfist編,李美蓉譯,《地景藝術》,台北,遠流,1991。
    Gatherine Grout編,黃金菊譯,《重返風景¬-當代藝術的地景再現》,台北,遠流,2009。
    洪如玉,《邁向生態智慧的教育哲思:從人類非中心論思考自然與人之關係與教育》,台北,國立編譯館,2010。
    李振明著,《李振明作品集》,台中,台中市文化局,2008。
    邱子容著,《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台北,文建會,2003。
    約翰 席爾等著,《像山一樣思考》,台北,紅桌文化,2015。
    內政部營建署譯,《世界自然保育方略》,台北,內政部營建署,1984。
    馮友蘭著,《中國哲學簡史》,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5。

    期刊論文
    游東隆,(《莊子》的環境哲學與奈斯的深層生態學之對話),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015。  
    林敏智,〈反思環境變遷:建構繪畫創作的形式語彙〉,長榮大學,《設計學研究》,18卷,第1期,2015。
    林懷特(Lynn White)著,鍾丁茂譯,〈環境倫理-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生態台灣》,第4期,2004。
    洪如玉,〈深層生態學內涵探究及其教育蘊義〉,《新竹教育大學學報》,31卷,第2期,2014。
    沈清松,〈論心靈與自然的關係之重建〉,《簡樸思想與環保哲學》,台北,立緒文化公司,1997。
    莊慶信,〈中國大地哲學與西方環境哲學的會通(上)〉,《哲學與文化》,21卷,第3期,1994。
    莊慶信,〈中國思想中的生態觀〉,《神學論集》,第104期,1995。
    程進發,〈斯賓諾莎與深層生態學之間¬¬-以自然、自我實現的概念作為連結的論述〉,《應用倫理評論》,第54期,2013。
    鍾丁茂:〈深層生態學的八大綱領〉,《生態台灣》,第7期,2005。
    魏元珪:〈老莊哲學的自然觀與環保心靈〉,《哲學雜誌》,第13期,199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