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淑萍 CHANG SHU PING |
---|---|
論文名稱: |
漢語方言顎化現象研究 PALATALIZATION IN CHINESE DIALECTS |
指導教授: | 姚榮松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49 |
中文關鍵詞: | 顎化 、條件音變 、平舌化 、卷舌化 、文白異讀 |
英文關鍵詞: | palatalization, conditioned-change, de-palatalization,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875 下載:5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顎化」出現在許多語言學的討論中,但是各家對這種語音現象的界定不盡相同,例如立陶宛語中的顎化現象就和拉丁語的顎化所指涉的內容不同,漢語方言中的顎化現象亦然。俯瞰漢語方言的顎化型態,就會發現各種方言精彩多姿的顎化表現。
若純粹以中古音中的見系字、精系字在現代漢語方言中的表現來區分漢語方言顎化的類型,可將漢語的顎化分為四大類型。若依據語音學中顎化發生所需的語音成分以及顎化後發生的語音變異,則這四大類型又可區分成若干種次類型。從這些漢語方言中的顎化型態,可以推求並解釋漢語發生顎化的歷史過程。
漢語方言的顎化現象還有一些有趣的語音演變,顎化主要發生於滋絲音,在顎化發生之後主要能有兩個發展途徑,一個是顎化後發生舌尖化,一個是顎化後發生捲舌化,許多方言事實都能證明漢語顎化後有以上兩種發展,而顎化音也有可能向前或向後演變成塞音。
顎化現象對傳統聲韻學的研究而言是一個淺顯易懂的語音現象,當大量的漢語方言地理事實呈現在眼前時,許多的語音演變規律也得以彰顯,本論文中雖蒐集並整理了大量的漢語方言調查資料,也嘗試從中釐析一些語音規律,但相信仍有許多語音現象值得探究,留待日後作更深入的探索。
The term palatalization crops up in many linguistic discussions, but in an almost bewildering variety of uses. The kind of palatalization one encounters in Lithuanian differs from that in Latin. The same is also true for Chinese dialects; a dizzying array of types presents themselves as one goes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from east to west.
There are four basic types of palatalization in Chinese dialects if we take into account only the evolu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lain sibilant and velar initial, and each can be further broken down into several sub-types if minor phonological behaviours are considered. As a break from past studies, a number of cases on the path toward palatalization are also included as they shed some light on how palatalization has taken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Surrounding palatalization is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sound changes. There are basically, within sibilants, two further developments after palatalization process. A palatalized sound may go on to become a plain sibilant or a retroflex. Incidences of these changes are so commonplace as to be found almost everywhere in China’s linguistic landscape, north and south. That said, it dosen’t exhaust the whole story; a palatal sound may also give rise to a stop, front or back.
Palatalization may sound a simple phonetic proces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ical phonology. But when a large-scale horizontal comparison is undertaken the picture that emerges as a result is as perplexing as it is colorful, much of which has evaded many. Admittedly, with the plenitude of Chinese dialects, there remains a huge stock of pockets buried in the sea of data that require further in-depth explorations.
參考書目
(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宋)丁度等 《集韻》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
(宋)陳彭年等重修 《新校正切宋本廣韻》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96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 台北:天工書局 1996年
丁邦新 《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8年
丁邦新 《儋州村話》 台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6年
丁邦新主編 《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
丁邦新(策劃) 《趙元任國際音標讀法》 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1999年
大西博子 《蕭山方言研究》 東京:好文出版社 1999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 《中國語言地圖集》 香港:朗文出版社 1988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方言調查字表》(修訂本) 1988年 北京:商務印書館
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 《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北京:中華書局 1963年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 《音韻學研究》第一輯 北京:中華書局 1984年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汕頭大學文學院 《音韻論集》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
方松熹 《舟山方言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3年
毋效智 《扶風方言》 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 2005年
王力 《中國語言學史》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6年
王力 《王力語言學論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0年
王力 《古代漢語》 北京:中華書局 1964年
王力 《漢語史稿》 北京:中華書局 2004年
王力 《漢語音韻》 北京:中華書局 1963年
王力 《漢語語音史》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
王士元 《語言與語音》 北京: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1988年
王福堂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 北京:語文出版社 2005年
丘學強 《軍話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年
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 《漢語方言詞匯》(第二版) 北京:語文出版社 2003年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 《漢語方音字匯》(第二版) 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1989年
平田昌司 《徽州方言研究》 東京:好文出版社 1998年
甘甲才 《中山客家話研究》 廣東:汕頭大學出版社 2003年
朱曉農 《音韻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6年
何九盈 《音韻叢稿》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2年
何大安 《南北是非:漢語方言的差異與變化》 第三屆漢學會議語言組論文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 2002年
何大安 《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
何大安 《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 台北:大安出版社 2001年
克里斯特爾編,沈家瑄譯 《現代語言學詞典》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0年
吳啟主 《常寧方言研究》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李方桂 《上古音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0年
李如龍 《漢語方言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李如龍、張雙慶主編 《客贛方言調查報告》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2年
李如龍等 《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 廣州市:暨南大學 1999年
李國正 《四川瀘州方言研究》 台北:洪葉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1997年
李連進 《平話音韻研究》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0年
李榮 《切韻音系》 北京:中國科學院 1952年
李榮 《音韻存稿》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2年
李榮主編 尹世超編纂 《哈爾濱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李榮主編 王世華、黃繼林編纂 《揚州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6年
李榮主編 王軍虎編纂 《西安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6年
李榮主編 白宛如編纂 《廣州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李榮主編 朱建頌編纂 《武漢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5年
李榮主編 吳建生、趙宏因編纂 《萬榮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李榮主編 李如龍、潘渭水編纂 《建甌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李榮主編 李樹儼、張安生編纂 《銀川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6年
李榮主編 沈明編纂 《太原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4年
李榮主編 汪平編纂 《貴陽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4年
李榮主編 周長楫編纂《廈門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3年
李榮主編 周磊編纂 《烏魯木齊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5年
李榮主編 張成材編纂 《西寧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4年
李榮主編 張振興、蔡葉青編纂 《雷州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李榮主編 張惠英編纂 《崇明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3年
李榮主編 曹志耘編纂 《金華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6年
李榮主編 梁德曼、黃尚軍編纂 《成都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李榮主編 許寶華、陶寰編纂 《上海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李榮主編 陳鴻邁編纂 《海口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6年
李榮主編 游汝杰、楊乾明編纂 《溫州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李榮主編 湯珍珠、陳忠敏、吳新賢編纂 《寧波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李榮主編 覃遠雄、韋樹關、卞成林編纂 《南寧平話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李榮主編 賀巍編纂 《洛陽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6年
李榮主編 馮愛珍編纂 《福州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李榮主編 黃雪貞編纂 《梅縣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5年
李榮主編 溫端政、張光明編纂 《忻州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5年
李榮主編 葉祥苓編纂 《蘇州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李榮主編 詹伯慧、陳曉錦編纂 《東莞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李榮主編 熊正輝編纂 《南昌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5年
李榮主編 趙日新編纂 《績溪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3年
李榮主編 劉丹青編纂 《南京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5年
李榮主編 劉村漢編纂 《柳州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5年
李榮主編 蔡國璐編纂 《丹陽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5年
李榮主編 錢曾怡編纂 《濟南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李榮主編 鮑士杰編纂 《杭州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李榮主編 鮑厚星、崔振華、沈若雲、伍雲姬編纂 《長沙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3年
李榮主編 謝留文編纂 《于都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李榮主編 顏清徽、劉麗華編纂 《婁底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4年
李榮主編 顏森編纂 《黎川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5年
李榮主編 魏鋼強編纂 《萍鄉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李榮主編 羅福騰編纂 《牟平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李榮主編 蘇曉青、呂永衛編纂 《徐州方言詞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6年
李維琦 《祁陽方言研究》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邢向東 《神木方言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 2002年
周祖謨 《文字音韻訓詁論集》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
周祖謨 《周祖謨語言學論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1年
周祖謨 《問學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66年
周祖謨 《語言文史論集》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2年
孟慶惠 《徽州方言》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年
竺家寧 《近代音論集》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4年
竺家寧 《聲韻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9年
竺家寧、林慶勳 《古音學入門》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89年
侯精一 《現代漢語方言概論》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
侯精一、溫端政 《山西方言調查研究報告》 太原:山西高校聯會 1993年
秋谷裕幸 《浙南的閩東區方言》 中央研究院 語言學研究所 2005年
唐愛華 《宿松方言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年
夏劍欽 《瀏陽方言研究》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孫立新 《戶縣方言研究》 北京:東方出版社 2001年
孫立新 《西安方言研究》 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7年
孫宜志 《安徽江淮官話語音研究》 合肥:黃山書社 2006年
徐通鏘 《歷史語言學》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1年
耿振生 《明清等韻學通論》 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8年
耿振生主編 《近代官話語音研究》 北京:語文出版社 2007年
袁家驊等 《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 北京:語文出版社 2001年
馬希寧 《徽州方言語音現象初探》 新竹:清華大學語言所博士論文 1997年
尉遲治平等 《音韻學辭典》 湖南:湖南出版社 1991年
崔振華 《益陽方言研究》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張光宇 《切韻與方言》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0年
張光宇 《閩客方言史稿》 台北:南天書局 1996年
張振興 《台灣閩南方言紀略》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張惠英 《語言現象的觀察與思考》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年
張琨 《漢語方言》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3年
曹志耘 《南部吳語語音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2年
曹志耘 秋谷裕幸 太田需 趙日新 《吳語處衢方言研究》 東京:好文出版社 2000年
曹志耘 《嚴州方言研究》 東京:好文出版社 1996年
梅祖麟 《梅祖麟語言學論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0年
莊初升 《粵北土話音韻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
陳立中 《湘語與吳語音韻比較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
陳立中 《黑龍江站話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年
陳保亞 《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 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1年
陳章太、李如龍 《閩語研究》 北京:語文出版社,1991年
陳新雄 《古音研究》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9年
陳新雄 《古音學發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3年
陳新雄 《廣韻研究》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2004年
陳新雄 《聲韻學》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7年
陳新雄、竺家寧等 《語言學辭典》 台北:三民書局 1989年
陸志韋 《古音說略》 台北:學生書局 1979年
麥耘 《音韻與方言研究》 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5年
湯珍珠、陳忠敏 《嘉定方言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3年
賀巍 《洛陽方言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3年
賀巍 《獲嘉方言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89年
馮春田等 《王力語言學詞典》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6年
馮愛珍 《福清方言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3年
馮蒸 《馮蒸音韻論集》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6年
黃雪貞 《江永方言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3年
楊時逢 《台灣桃園客家方言》 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單刊甲種之二十二 1957年
楊時逢 《四川方言調查報告》 台北:中央研究院 1984年
楊時逢 《湖南方言調查報告》 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1974年
楊時逢 《雲南方言調查報告:漢語部分》 台北:中央研究院 1969年
董同龢 《上古音韻表稿》 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1944年
董同龢 《漢語音韻學》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8年
詹伯慧 《廣東粵方言概要》 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2年
詹伯慧、張日昇 《珠江三角洲方言調查報告》 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7年
詹伯慧、張日昇 《粵西十縣市粵方言調查報告》 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 1998年
翟時雨 《重慶方言志》 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年
趙元任 《湖北方言調查報告》 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1972年
趙元任 《語言問題》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3年
劉新中 《海南閩語的語音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6年
劉綸鑫 《江西客家方言概況》 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年
蔣冰冰 《吳語宣州片方言音韻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年
鄭張尚芳 《上古音系》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
魯國堯 《魯國堯語言學論文集》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3年
錢乃榮 《北部吳語研究》上海:上海書局 2003年
錢乃榮 《杭州方言志》 東京:好文出版社 1992年
錢乃榮 《當代吳語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年
錢曾怡 《山東方言研究》 山東:齊魯書社 2001年
錢曾怡 《博山方言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3年
鮑明煒、王均 《南通地區方言研究》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年
鮑厚星 《東安土話研究》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鮑厚星 《長沙方言研究》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年
龍岩地區志編纂委員會 《龍岩地區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
儲澤祥 《邵陽方言研究》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戴昭銘 《天台方言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
謝留文 《客家方言語音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年
謝國平 《語言學概論》 台北:三民書局 2006年
顏森 《黎川方言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3年
顏逸明 《吳語概說》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1994年
羅昕如 《新化方言研究》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羅常培 《臨川音系》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58年
羅常培 《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4年
龔煌城 《漢藏語研究論文集》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
Anthony Fox, Linguistic Reconstruc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 Oxford University, 1995.
Campbell Lyle,Historical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The MIT Press,1999.
Hans Henrich Hock,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 Mouton de Gruyter, 1986.
Jerry Norman,Chinese,Cambridge University,1988.
Terry Crowley,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1992.
Bernhard Karlgren 〔瑞典〕 高本漢 《中國聲韻學大綱》 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1972年
Bernhard Karlgren 〔瑞典〕 高本漢 《中國音韻學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3年
期刊論文
(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王本瑛 〈莊初崇生三等字在方言中的反映〉 《聲韻論叢》第五輯 p.409-432
王洪君 〈層次與演變途徑—蘇州話文白異讀析層擬測三例〉 《語言暨語言學》第七卷第一期 2006年 p.63-86
王洪君 〈關於漢語介音在音節中的地位問題〉 《聲韻論叢》第十一輯 2001年10月 p.37-44
王理嘉 〈北京話的高元音音位〉 《語文研究》 1985年第一期(總第14期) p.20-24
王臨惠 〈晉南方言知莊章組聲母研究〉 《語文研究》 2001年第1期 p.53-56
王雙成 〈青海方言元音〔i〕的舌尖化音變〉 中國語文 2006年第4期(總第313期) p.359-363
平山久雄 〈漢語中產生語音演變規律例外的原因〉 《聲韻論叢》 第十四輯 2006年10月 p.1-12
田希誠 〈山西方言的尖團音問題〉 《語文研究》 1990年第2期(總第35期)p.1-5
石汝杰 〈漢語方言中高元音的強摩擦傾向〉《語言研究》 1998年第一期 p.100-109
朴允河 〈上海方言當中k()變為()的時期探討〉《聲韻論叢》第八輯 p.499-517
朱曉農 〈漢語元音的高頂出位〉 《中國語文》 2004年 第5期
何大安 〈雲南漢語方言中與顎化音有關諸聲母的演變〉 《史語所集刊》 1985年 p.261-283
宋韻珊 〈漢語方言中的〔uei〕韻母研究—以官話區為研究對象〉 《興大中文學報》 第22期 2007年12月 p.47-57
李存智 〈介音對漢語聲母系統的影響〉 《聲韻論叢》 第十一輯 2001年10月 p.69-108
李娟 〈章組字的歷史演變〉 《語言學論叢》 第19輯 1997年 p.37-67
李新魁 〈近代漢語介音的發展〉 《音韻學研究》第一輯 北京:中華書局 1984年 p.471-484
李藍 〈尖團定義與尖團的分混類型〉 《山高水長:丁邦新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 2006年8月 p.519-540
林英津 〈教化對語言作功—車讀如居試解〉 《聲韻論叢》第十二輯 2004年4月 p.99-128
竺家寧 〈近代音史上的舌尖韻母〉 《聲韻論叢》第三輯 p.205-221
胡方 〈試論百年來寧波方言聲母系統的演變〉 《語言研究》 2001年第3期(總第44期)p.65-68
孫立新 〈蒲城(興鎮)方言見知章組聲母的讀音〉 《方言》 第3期 p.228-229
徐通鏘 〈音系的結構格局和內部擬測法(上)-漢語的介音對聲母系統的演變的影響〉 《語文研究》 1994年第3期(總第52期) p.1-9
徐通鏘 〈結構的不平衡性和語言演變的原因〉 《中國語文》 1990年第1期 p.1-14
馬希寧 〈徽州方言的知照系字〉 《方言》 2000年第2期 p.158-163
張光宇 〈漢語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階段性〉 《中國語文》 2006年 p.346-358
張光宇 〈漢語方言見系二等文白讀的幾種類型〉 《語文研究》 1993年第2期(總第47期) p.26-36
張光宇 〈漢語方言的魯奇規律:古代篇〉 《中國語文》 2008年第4期(總第325期) p.349-361
張光宇 〈漢語方言的魯奇規律:現代篇〉 《語言研究》 2008年第2期 p.8-16
張光宇 〈漢語方言滋絲音的一些觀察〉 《中國語文研究》 2006年第1期(總第21期) p.87-102
張光宇 〈漢語方言發展的不平衡性〉 《中國語文》 1991年 p.431-438
張光宇 〈漢語語音史中的雙線發展〉 《中國語文》 2004年第6期(總第303期) p.300-307
張光宇 〈閩方言古次濁聲母的白讀 -和 -〉 《中國語文》 1989年 p.300-307
張光宇 〈論條件音變〉 《清華學報》 新三十卷第四期 2000年 12月 p.427-475
張光宇 〈論漢語方言的層次分析〉 《語言學論叢》(第33輯) 2006年第1期 p.124-165
張淑萍 〈章系字在方言中的舌根讀音- 四條演變途徑的探究〉 第24屆聲韻學研討會 國立中山大學 2006年
張淑萍 〈不分尖團之後-漢語顎化音的發展〉 第26屆聲韻學研討會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2008年
張燕來 〈山西晉語舌面高元音的舌尖化〉 《語文研究》 2006年第一期(總第98期) p.61-65
梅祖麟 〈跟見系字諧聲的照三系字〉 《中國語言學報》 第1期 p. 114-126
許寶華、潘悟雲 〈不規則音變的潛語音條件-兼論見系和精組聲母從非顎音到顎音的演變〉 《語言研究》 1985年第一期(總第8期) p.25-37
陳秀琪 〈知莊章聲母的捲舌音-聲母的前化運動〉 第23屆聲韻學研討會 靜宜大學 2005年
麥耘 〈漢語語音史詞彙擴散現象一例:捲舌咝音使 i/j 消變的過程〉 《聲韻論叢》第九輯 2000年8月 p.377-394
傅佐之、黃敬旺 〈溫州方言端透定三母的顎化現象〉 《方言》 1980年第4期 p.263-266
程俊源 〈保守與創新--臺灣閩南語陽聲韻「熊」的音韻歷史變化〉《聲韻論叢》 第九輯 2000年8月 p.719-768
馮蒸 〈釋湖南雙峰話的部分古合口三等見系字讀t-系聲母—古唇化牙音演變一例〉 《漢字文化》 1991年第1期 p.37-39
楊蘇平 〈寧夏隆德方言分尖團舉例〉 《中國語文》 2008年第1期 (總第322期) p.73-74
楊秀芳 〈音位中的互補跟跟互補有關的問題〉 《大陸雜誌》 79卷3期 1989年 p.41-42
楊秀芳 〈論動詞「楗」的語義發展〉 《中國語言學集刊》 第一卷第二期 2007年6月 p.99-115
董忠司 〈略談漢語方言的特殊介音〉 《聲韻論叢》 第十二輯 2002年4月 p.69-86
趙日新 〈安徽績溪方言音系特點〉 《方言》 1989年第二期 p.125-130
趙彤 〈山西方言的知照系聲母〉 《語文研究》 2001年第4期 p.43-53
趙曉玉 〈山東海陽方言知莊章組聲母的讀音類型〉 第40屆國際漢藏語言暨語言學會議論文 2007年
遠藤光曉 〈介音與其他語音成分之間的配合關係〉 《聲韻論叢》第十一輯 2001年10月 p.45-68
劉鎮發 〈莊組跟介音〔i〕的語音配列與內外轉〉 《聲韻論叢》第十一輯 2001年10月 p.123-136
鄭再發 〈漢語聲母的顎化與濁擦音的衍生〉 《台大文史哲學報》 2001年5月 p.135-164
鄭錦全 〈明清韻書字母的介音與北音顎化源流的探討〉 《書目季刊》 14卷2期 1980年9月 p.77-86
鄭錦全 〈漢語方言介音的認知〉 《聲韻論叢》第十一輯 2001年10月 p.25-36
鮑厚星 〈湖南城步(儒林)方言音系〉 《方言》第1期 1993年2月 p.31-41
瞿靄堂 〈語音演變的理論和類型〉 《語言研究》 2004年第24卷第2期 p.1-13
嚴翼相 〈韓日漢字音中的上古知章系與喻日母字〉 《語言研究》 1995年第2期 p.6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