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趙威銘
論文名稱: 桃園縣國中教師兼任田徑隊教練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s track and field coaches in Taoyuan country
指導教授: 楊梓楣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3
中文關鍵詞: 國中教師田徑隊教練動機工作滿意度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rack and field team, coach, motivation, job satisfa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0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國中教師兼任田徑隊教練的參與動機及工作滿意度之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田徑隊教練在參與動機及工作滿意度的差異情形,以提供教育行政機關與運動代表隊教練參考。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再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比較、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作資料分析處理,調查桃園縣101年中小學校聯合運動會秩序冊列名之國中田徑教練,共51校,92位教練作為研究參與者,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回收率達100%。研究結果:一、不同學歷、教練年資、教練證照等級國中教師兼任田徑隊教練參與動機達顯著差異。二、不同學校擔任職務國中教師兼任田徑隊教練工作滿意度達顯著差異。三、國中教師兼任田徑隊教練之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呈現正相關。四、國中教師兼任田徑隊教練之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存有典型相關。結論:桃園縣兼任田徑教練之教師整體參與動機強烈,整體工作滿意度達中高程度,其學歷與專業證照程度越高則其參與動機程度愈高,參與動機越強烈的教師其工作滿意程度也越高。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coach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rack and field coaches in Taoyuan, and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result should be a reference for executives concerned and sport teams coaches.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and then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ing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 post comparisons,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This research recruited 92 junior high school filed and track coaches from 51 schools listed on Taoyuan County Year 101 Combined Games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he survey response rate was 100 %.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 1.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s track and filed coache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coaching seniority, and coach certificates. 2. The job satisfa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s track and field coache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3. There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s coaches. 4. There is cano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s coaches. The conclusions are: Taoyuan county teachers as track and field coaches show strong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verall, job satisfaction reaches mid-high level. The higher the teacher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certificate level, the higher their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it should be the same between teachers’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i 第壹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待答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名詞釋義 7 第六節 研究的重要性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田徑運動概介 11 第二節 參與動機之相關理論及其研究 15 第三節 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理論及其研究 32 第四節 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45 第參章 研究方法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6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3 第四節 研究程序 70 第五節 資料分析 72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國中教師兼任田徑教練背景變項之現況分析 75 第二節 國中教師兼任田徑教練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現況分析 79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兼任田徑教練在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差異分析 84 第四節 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情形分析 104 第五節 研究假設驗證 110 第六節 分析總結 11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論 121 第二節 建議 122 參考文獻 126 中文部分 126 英文部分 135 附 錄 139 表 次 表 3-1 101年桃園縣發展田徑運動國中班級數以及兼任教練人數一覽表 62 表 3-2 參與動機量表各層面意義與題號 64 表 3-3 兼任田徑教練教師參與動機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66 表 3-4 兼任田徑教練教師參與動機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67 表 3-5 工作滿意度量表各層面意義與題號 68 表 3-6 兼任田徑教練教師工作滿意度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69 表 3-7 兼任田徑教練教師工作滿意度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70 表 3-8 本研究資料分析歸納總表 74 表 4-1-1 教師資格分佈情形 75 表 4-1-2 性別分佈情形 76 表 4-1-3 婚姻分佈情形 76 表 4-1-4 學歷分佈情形 77 表 4-1-5 田徑教練年資分佈情形 77 表 4-1-6 田徑教練證照分佈情形 78 表 4-1-7 學校擔任職務分佈情形 78 表 4-1-8 服務學校規模分佈情形 79 表 4-2-1 受試者在參與動機的答題優先順序 80 表 4-2-2 參與動機現況分析表 81 表 4-2-3 研究參與者在工作滿意度的答題優先順序 83 表 4-2-4 工作滿意度現況分析表 84 表 4-3-1 不同教師資格與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85 表 4-3-2 不同性別與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86 表 4-3-3 不同婚姻狀況與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87 表 4-3-4 不同學歷與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88 表 4-3-5 不同田徑教練年資與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90 表 4-3-6 不同田徑證照等級與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92 表 4-3-7 不同學校擔任職務與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93 表 4-3-8 不同任教學校規模與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94 表 4-3-9 不同教師資格與工作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 95 表 4-3-10 不同性別與工作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 96 表 4-3-11 不同婚姻狀況與工作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 97 表 4-3-12 不同學歷資格與工作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 98 表 4-3-13 不同田徑教練年資與工作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 99 表 4-3-14 不同田徑教練證照等級與工作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 101 表 4-3-15 不同學校擔任職務與工作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 102 表 4-3-16 不同任教學校規模與工作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 103 表 4-4-1 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 105 表 4-4-2 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110 表 4-5-1 研究假設驗整結果彙整表 112 圖 次 圖 2-1 Maslow 需求層次圖 19 圖 2-2 Alderfer 生存、關係、生長理論模式 21 圖 2-3 Rubenson 期待價量模式 23 圖 2-4 Berry 多階段動機模式 25 圖 2-5 動機的八個型態 26 圖 2-6 Vallerand 動機順序圖 27 圖 2-7 Herzberg 雙因子理論 38 圖 3-1 研究架構圖 51 圖 3-2 本研究欲探討之路徑模式 61 圖 3-3 研究實施程序圖 71 圖 4-1 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典型相關路徑圖 111

    壹、中文部分
    大英百科全書編輯部(2008)。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臺北市:中華。
    王克先(1987)。學習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王武昌(1980)。臺北市青年、學生、運動員參與運動動機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碧媜(1998)。消費動機、服務品質與購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大學推廣教育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智賢(2008)。臺北市國小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卓茹(2011)。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石淑惠(1997)。公共圖書館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江國樑(2000)。高屏澎地區國小教師自我概念、內外控信念與工作滿足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大學,屏東縣。
    牟鍾福(1998)。體育場潛在志工市場區隔與其考量因素之研究。運動管理學論文選輯(一),193-214。臺北市:師大書苑。
    朱夏萍(2003)。中部四縣市環保義工餐與動機、工作滿意度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大學,臺中市。
    朱宏偉(2008)。國民小學樂樂棒球校隊教練參與動機、領導行為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余育蘋(2002)。排球運動教練專業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呂重毅(2009)。花蓮地區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成就動機、情緒智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李顯鎮(2006)。偏遠地區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
    李姿儀(2010)。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組訓田徑運動代表隊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佑峰(2011)。學校籃球教練的存在意義。學校體育,123,79-82。
    李麗美(2011)。大學圖書館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吳清基(1980)。教師工作滿意度在教學心理學上之意義。今日教育,33,62-67。
    吳清基(1980)。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期刊,22,377-483。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與賴維堯(1994)。行政學(一),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十四刷)。臺北市:五南。
    吳泰誠(2009)。台中彰化地區國小桌球校隊教練參與動機、領導行為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千源(1994)。兄弟象職業棒球隊消費者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靖芬(1999)。臺北市國小女性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敬民(2005)。學校棒球運動教練專業能力現況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市。
    林義豐(2005)。臺南縣國小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南(2010)。2009年臺北聽障奧運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周紹忠、岑漢康(2000)。體育心理學。臺北市:亞太圖書。
    周宏室(1992)。體育教師、教練與運動代表隊之關係。大專體育,3(2),25-27。
    周佳慧(2001)。國小體育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及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周學雯(2002)。大學生參與運動志工之動機與意願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胡惠貞(2008)。國民小學田徑運動代表隊教練參與組訓動機、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嘉文(1997)。領導形態與工作滿意關係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碧伶(2007)。國民小學校長品牌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施纚娟(1984)。志願服務人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范文曦(2002)。臺北巿國民小學運動代表隊教練之參與動機與領導行為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桃園縣政府體育處(2012)。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桃園縣中小學校聯合運動會秩序冊。桃園縣:桃園縣政府。
    教育部(1984)。73年5月9日臺(73)體字第17479號函。
    教育部(2002)。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修正條文。臺北市:教育部。
    孫顯鋒(1999)。學校運動代表隊組織與訓練的分析探討。大專體育,44,120-126。
    馬明彩、熊西北(2006)。田徑運動-教學理論與訓練方法。臺北市:諾達運動行銷有限公司。
    高三福、陳瑞易(2010)。教練內、外在工作動機之探討。休閒運動期刊,9, 7-14。
    秦夢群(2004)。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徐冬曲(2006)。北部地區游泳教練之工作動機、工作生活品質對工作倦怠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許義雄(1989)。運動教練的角色-就人本主義觀點談起。中華體育季刊,11,60-62。
    許義雄(1991)。從建國八十年談-我國學校體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台灣省學校體育雙月刊,1,2-5。
    許士軍(1990)。管理學。臺北市:東華。
    許瑞芳(2001)。國民小學啟聰教育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學院,彰化市。
    許南雄(2006)。組織行為。新北市:華立。
    許仕青(2008)。國中體育教師教學/訓練雙重角色行為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顯宗、戴遐齡(1994)。暑期進修部學生體育課選修游泳項目之動機因素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院學報(抽印本),25。
    陳秋梅(2004)。羽球運動教練專業能力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怡儒(2004)。家長式領導、團隊文化與籃球選手運動動機及身心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品瑜(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專職行政組長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威良(2008)。台北縣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專業承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秉洋(2009)。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實施現況及發展困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孟君(2009)。宜蘭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運動志願服務動機與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美麗(2011)。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情緒勞務及工作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梁丁財(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郭玉麟(2012)。運動教練之參與動機,領導行為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世運會球類項目巧固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張春興、楊國樞(1984)。心理學(六版)。臺北市:三民。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宏亮(1994)。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職業倦怠現況分析。國民體育季刊,23(2),37-43。
    張峯銘(2002)。薪資制度、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鍋爐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張緯良(2003)。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雙葉。
    張淑慧(2003)。影響國小教師體育教學效能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張浩桂(2003)。運動代表隊經營現況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張月芬(2004)。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張振山(2005)。組織文化和領導風格對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工作行為之影響-以雲林縣政府地政機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張勇生(2007)。教練參與訓練動機及領導行為之研究—以臺中縣各級學校運動代表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張志榮(2008)。醫療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醫學中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馮文彬(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志工參與動機及工作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志弘(2011)。「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教師參與動機和工作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翁志成(1992)。我國大專學生運動團隊的現況與發展。大專體育,3(2),88-93。
    翁子婷(2005)。台灣地區國、高中網球校隊教練領導行為、選手滿意度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游肇賢(2003)。國中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游世民(2007)。宜蘭縣中等學校及國民小學運動代表隊教練參與動機和工作滿足感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4),72-87。
    葉憲清(1986)。大專興趣分組體育課教學行政與研究。高雄市:復文。
    葉憲清(1997)。建立學校運動教練制度之芻議。國民體育季刊,26(4),36-44。
    葉麗琴(2011)。不同休閒活動型式心理需求、動機與行為結果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黃金柱(1990)。國家級運動教練領導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2),33-62。
    黃富順(1995)。成人心理與學習。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光雄(2000)。教育導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翠蓮(1999)。公務機關志願工作人員參與動機、領導型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志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黃盈彰(2000)。國小教師的工作特質、學校組織氣候、制控信念與成就動機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黃裕敏(200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黃鴻斌(2003)。健康體適能俱樂部會員參與動機、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以金牌健康體適能俱樂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黃瑞佐(2004)。體育教師是否應兼任運動教練職務。中華體育季刊,19(1),2-2。
    黃志雄(2006)。提昇運動教練專業能力的關鍵:專任運動教練法制化問題。國民體育季刊,35(2),59-63。
    黃明仁(2009)。全國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黃琦茹(2010)。紅十字會水上安全工作大隊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意度對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以臺北縣分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董倫賢(2009)。國民小學層級調整後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楊誌卿(1997)。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自我調適,社教資料雜誌,225,9-11。
    楊志顯(1998)。大學運動選手背景特性對教練領導行為重要性認知之影響。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七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325-331。
    楊朝全(2001)。台北縣國小體育師資人力運用與學校體育經營概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楊啟昌(2007)。臺北市國小運動代表隊教練參與組訓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欣航(2011)。以自我決定理論探討體育教師教學動機策略,學校體育,124,108-113。
    蔡啟源(1995)。台灣地區高齡志工及協助高齡者工作模式之研究。臺北市:雙葉。
    蔡志成(2005)。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五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臺南市。
    蔡育揚(2010)。國小棒球教練帶隊動機、領導行為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潘依玲(2005)。彰化縣國民中小學退休教師服務學習的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鄭淵全(1995)。自學班與普通班教師教學行為比較研究。教育學刊,11,379-405。
    盧榮俊(2003)。公務機關員工之薪資制度、福利制度及升遷制度之知覺與其工作態度關聯性之研究—以中山科學研究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劉美君(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劉照金(2003)。志工在體育活動推廣的應用。國民體育季刊,33(4),17-26。
    劉素娟(2010)。台中縣市國小運動代表隊教練任教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謝文全(2000)。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
    謝百亮(1995)。國民小學行政管理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謝月香(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謝慶順(2005)。臺北市國小體育教師賦權增能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賴義聲(2002)。員工工作生活品質對其組織績效認知影響之研究─以三家個案公司為實證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簡曜輝(1999)。我國學校體育發展與策略。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嚴幸文(1992)。醫院志願服務人員人格特質和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蔡承志 (2002)(譯)。組織行為。臺北市:桂冠。S. P.Robbins(1988)

    貳、英文部分
    Adams, J. S. (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422-436.
    Alderfer, C. P. (1972). 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 Human needs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New York: Free Press.
    Baumeister, R. F., & Leary, M. R. (1995). The need to belong: Desire for interpersonal attachments as a fundamental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7, 497-529.
    Berry, D. (1971). A multi-aphasic movitational paradigm for adult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22(1), 48-56.
    Brown, L. G. (1989). The strategic and tactical implications of convenience in consumer product marketing.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6(3), 13-19.
    Boshier, R. (1973). Educational participation and dropout: A theoretical model. Adult Education, 23(4), 255-282.
    Campbell, J. P., Dunnette, M. D., Lawler, E. E., & Weick, K. E. (1970). Managerial behavior,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New York :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Coakley, J. J. (1994). Sport in society: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St. Louis: Mosby.
    De Charms, R. (1968). Personal causation: The internal affective determinants of behavior.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Press.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The general causality orientations scale: Self -determination in personalit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19, 109-134.
    Deci, E. L., & Ryan, R. M. (1991). A motivational approach to self: Integration in personality. In R. Dienstbier (Ed.),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Vol. 38. Perspectives on motivation (pp.237-288).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Deci, E. L., & Ryan, R. M. (1995). Human autonomy: The basis for true self-esteem. In M. Kernis (Ed.), Efficacy, agency, and self-esteem (pp. 31-49). New York: Plenum.
    Deci, E. L., & Ryan, R. M. (2000). The “what"and “why"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quiry, 11, 227-268.
    Dessler, G. (1980).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 contingency approach (2nd ed.). New York: Prentice-Hall.
    Goodin, T. A. (1995). School-based management and teacher satisfac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Indiana.
    Hamilton, V. (1984). The cognitive structures and process of human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London: Bath.
    Herzberg, F., Mausner, B., & Synderman, B. S. (1966).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Wiley & Sons, Inc.
    Hoppock, R. O. (1935). Job satisfaction. England: Harper.
    Hoy & Miskel (199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Hoy, W., & Miskel, C. (1987).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rd 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Keller, J. M. (1983).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pp. 383-434.). New York: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Locke, E. A.(1976).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M. D. Dunnette (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IL: Rand McNally.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Mayo, E. (1933). The human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NY: Macmillan.
    McClelland, D. C. (1985). The achieving society. Princetion, NJ: Van Nostrand Reinhold.
    Miller, H. I. (1967). Participation of adults in education: A force-field analysis. Boston: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iberal Education for Adults, Boston University.
    Munn, N. L., Fernald, D. L., & Fernal, P. S. (1969).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Boston: Houghton Miffin Co.
    O'Reilly, C. A., Chatman, J. A., & Caldwell, D. F. (1991). People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 Q-sort approach to assessing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3), 487-516.
    Porter, L. W. (1961). A study of perceived need satisfactions in bottom and middle management job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5, 1-10.
    Proter, L. W., & Lawler, E. E. (1968). Manageri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 Homewood, IL: Dorsey Press.
    Pyun, S.H. (1997). Organizational Justice Orientation and Workforce Performance Effectiveness in South Korea,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Doctorial Dissertation.
    Rea & Parker (1997).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survey research: A comprehensive guid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Robbins, S.P. (1989). Qrganization Theory:Structure ,Desing , & Applications , N. J.:Prentice-Hall , Inc. , pp.176.
    Robbins, S. P., & Judge, T. A. (200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2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Hall.
    Rubenson, K. (1979). Recruitment to adult education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Research and outreaching activities. Sweden: Stockholm Inst of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93415).
    Seal, F. E., & Knight, P. A. (1988).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 Belmount California: Brooks/Cole.
    Smith, P. C., Kendall, L. M., & Hulin, C. L. (1969). 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 retirement. Chicago: Rand McNally.
    Stout, J. K. (1984). Supervisors’ structuring and consideration behaviors and workers’ job satisfaction, stress, and health problems.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 28(2), 133-138.
    White, R. W. (1959). Motivation reconsidered: The concept of compete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66, 297-333.
    Vallerand, R. J., Fortier, M. S., & Guay, F. (1997). Self-determination and persistence in a real-life setting: Toward a motivational model of high school dropou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2(5), 1161-1176.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Wiley.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