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容雪
論文名稱: 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學校為例
指導教授: 高強華
Kao, Chieng-Hw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3
中文關鍵詞: 學校教師會
英文關鍵詞: teacher unio, teacher orgin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以組織變革的理論概念,探討學校教師會的運作情形。除了透過文獻探討,了解學校教師會的源起、定位、法源、組織及運作、任務、現況、對學校組織之影響及其發展的影響因素外,並根據理論探討的結果,編製調查研究問卷,調查學校成立教師會的原因、教師加入教師會的原因、教師會的運內容、運作情形及對學校組織造成的影響,同時比較不同學校變項、個人變項的調查結果差異情形。
    調查研究以自編「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調查問卷」為工具,以台北縣市已成立學校教師會的學校為抽樣對象,共抽取80所學校,發出930份問卷。調查結果以SAS進行卡方考驗、t考驗、變異數分析等比較。
    歸納研究結果,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學校成立學校教師會有其內在及外在因素,最主要的為了爭取及保障教師權益、爭取教師專業自主的空間、增加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機會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教師加入學校教師會,主要是期望學校教師會能爭取及保障教師權益、爭取教師專業自主的空間、促進個人專業成長。
    三、目前學校教師會運作的主要內容為「針對學校應興應革事項,提出建議」、「維護或爭取教師權益」及「參與校內各項事務決策及規劃」,與其成立的主要原因相符。
    四、學校教師會與校長及行政單位的互動情形大致良好。
    五、教師會本身的運作情形尚可,唯自律公約的功能有待加強。
    六、目前學校教師會運作上的主要問題包括:學校教師對教師會的參與及了解
    不足、教師工作太忙碌,沒有足夠的時間推動及參與會務及教師推動會務
    的相關能力有待加強等問題。
    七、組織進行變革行動,會對組織的人員、結構、技術等方面造成影響。學校教師會成立後,對學校組織的「結構部分」影響最大、其次為「人員部分」的影響、再次為「技術部分」的影響。
    八、提昇教師專業能力是學校教師會的重要任務,但教師會在這方面的功能有
    待加強。
    九、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相較,私立學校已成立學校教師會的比例遠少於公立學校,然而私立學校教師會較重視專業能力的提昇。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壹、 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修正法令上對小型學校成立學校教師會的人數限制
    二、增加教師編制或適度調整教師工作份量
    三、加強視導,促進學校教師會正常的運作,對於成效良好的學校教師會予以獎勵。
    貳、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與教師會共同商定雙方互動模式
    二、行政程序民主化、透明化
    三、應用催化領導的原則,充分授權
    參、對學校教師會的建議
    一、增加教師的參與感及向心力
    二、將學校教師會建立成學習型組織
    三、學校教師會的領導者應不斷自我充實,增強能力
    四、加強教師專業能力的提昇
    五、建立同僚專業共享氣氛
    六、訂定長期、中期、短期目標
    七、多溝通交流
    八、以教育為主 勿爭權奪利
    九、建立績效評鑑制度
    肆、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可調查未加入教師會的教師、校長、學者或教育行政機關等非會員,以了解站在非會員的角度,如何看待教師會。
    二、就研究主題而言
    針對學校教師會中特定主題,做深入研究。
    三、就研究方法而言
    加以訪談、觀察等方式深入探討,以補問卷調查之不足。
    四、就抽樣範圍而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界定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二章 學校組織變革理論探討 第一節 組織變革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學校組織的特徵 第三節 學校組織變革的背景及原因 第四節 組織變革的模式 第五節 學校組織變革的內涵 第六節 影響學校組織變革的因素 第七節 對組織變革的抗拒 第八節 變革的績效 第三章 學校教師會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組織的意義、類別及功能 第二節 學校教師會的源起及定位 第三節 學校教師會的法源、組織及運作 第四節 學校教師會的任務 第五節 學校教師會現況及對學校組織之影響 第六節 學校教師會發展的影響因素 第四章 調查研究之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調查研究的設計架構 第二節 調查研究對象與樣本之選取 第三節 調查研究工具之編製 第四節 調查研究之實施 第五節 調查資料之統計處理 第五章 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學校成立教師會之原因分析 第二節 教師加入學校教師會之原因分析 第三節 學校教師會運作的內容分析 第四節 學校教師會運作的情形分析 第五節 學校教師會對學校組織造成影響分析 第六節 學校教師會其他意見的分析 第七節 調查研究結果發現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二、 英文部份 附錄 附錄一 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附錄二 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丁志仁(民85)。教師會如何提昇學校品質。教師天地,第84期,
    38-45頁。
    丁志權(民85)。「教師法三會」的設計與評析。臺灣教育,第544
    期,6-10頁。
    方鴻鳴(民87)。教師會功能及運作問卷調查。教師天地,第94
    期,58-63頁。
    白世文(民86)。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田光復(民86)。如何開創三贏的局面。教師天地,第86 期,46-
    47頁。
    台北縣新埔國中教師會(民84)。校園中的寧靜革命。台北縣:新
    埔國中。
    何明福、賴金河(民85)。從教師法看教師會的功能與運作。北縣
    教育,第15期,17-20頁。
    吳定(民73)。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台北市:天一圖書。
    李茂興、李慕華、林宗鴻譯(民83)。組織行為。台北市:揚智文
    化。
    吳英璋(民85)。由下而上,自我負責。康軒教育雜誌,第26期,
    12-14頁。
    吳思華、林至洪、湯明哲、羅理平譯(民72)。組織理論與管理。
    台北市:桂冠圖書。(韋柏博士原著)
    吳清山(民85a)。大家一齊來關心學校教師會的成長。北縣教育,
    第15期,12-14頁。
    吳清山(民85b)。教師組織的定位與展望。教師人權,第76期,
    20-26頁。
    吳清山(民86)。調整學校組織機制發揮整體教育效能。北縣教育,
    第17期,42-47頁。
    吳清山(民87)。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互動模式之研究。台
    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研究。
    吳寶珠(民85)。教師組織的積極作為。教師人權,第78期,12-
    13頁。
    李政勳(民87)。教改聲浪中,教師會的運作與期盼。教師天地,
    第94期,45-47頁。
    李貴山(民85)。教師會的定位探討。北縣教育,第15期,26-
    29頁。
    李漢敦(民85)。一位校長談教師會。北縣教育,第15期,15-
    16頁。
    李漢盈(民82)。組織變革中員工態度之研究-我國國營電信事業
    員工的調查分析。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李鴻全(民87)。教師會的功能與任務。教師天地,第94期,29-
    35頁。
    李建興(民85)。教師會及其因應之道。臺灣教育,第544期,2-
    5頁。
    林天祐(民85)。學校教師會與學校行政:競爭與合作。教師人權,
    第78期,10-11頁。
    林文虎(民86)。教師、行政和家長共創三贏。教師天地,第86
    期,35-37頁。
    林玉体(民76)。台灣教育面貌四十年。台北市:自立晚報。
    林玉体(民77)。不做稻草人。台北市:生活文化事業。
    林玉体(民78)。台灣人的教育願望。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林明地(民87)。從同僚專業共享氣氛的建立談教師會功能的發揮。
    教師天地,第94期,17-22頁。
    金志達(民84)。組織變革,員工工作特性與行為抗拒之探討-中
    船公司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碩樑(民88)。從學校教師會興起談學校行政的運作。教師天地,
    第99期,67-71頁。
    侯禎塘,王素琴(民87)。各國教師組織的發展、任務與省思。
    教師天地,第94期,12-16頁。
    高強華(民85)。社會變遷與教育革新。台北市:師大書苑。
    高強華(民86a)。迎接教師參與的教改新世紀。師友,86年3月,
    4-7頁。
    高強華主編(民86b)。學校教育革新專輯。台北市:師大。
    高強華(民87a)。教育改革的難為與應為。訓育研究,87年3月,
    1-5頁。
    高強華(民87b)。迎接教師參與的教改新世紀-教師權利與義務
    的新境界。教育資料與研究,87年5月,26-29頁。
    徐 諶(民85)。吳清山所長談教師專業組織的發展。師友,85年
    4月,6-10頁。
    高義展(民86)。從學校教師會淺談學校行政與教師專業自主的調
    適。教師之友,第38卷第2期,28-32頁。
    許士軍(民82)。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陳木金(民84)。勒溫(Kurt Lewin)場地論對學校組織變革的
    啟示。研考報導,33,60-69頁。
    陳月秀、李厚瑩、鄭美玲(民85)。教師會的組織與功能研討座談
    會紀實。北縣教育,第15期,32-41頁。
    陳文燦(民86)。我國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會組織之態度研究。國
    立嘉義師範學校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平和、周新富(民86)。教師會的功能、任務與運作方法。
    教育資料文摘,第40卷3期,92-110頁。
    陳世昌(民86)。共塑教育願景。教師天地,第86期,50-52頁。
    陳秀苓(民83)。中日二國教師組織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日
    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同柏(民85)。組織變革中員工態度之研究-以中油公司民營化
    變革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幸仁(民87)。開啟民主的新頁-教師會的期許與未來。實習輔
    導季刊,第三卷第三期,80-81頁。
    陳秋萍(民85)。教師會象徵文化的進步。康軒教育雜誌,第26
    期,20-23頁。
    陳華美(民85)。教師會角色的釐清。北縣教育,第15期,21
    頁。
    張明輝(民86a)。學校組織的變革及其因應策略。輯於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教育研究集刊第三十八期。台北:師
    大書苑。
    張明輝(民86b)。學校組織的變革與領導。載於高強華主編:學
    校教育革新專輯,22-38頁。台北市:師大。
    張明輝(民87a)。關鍵年代的學校組織再造。http://web.cc.n
    tnu.edu.tw/~minfei/
    張明輝(民87b)。學校組織的變革與教育品質。http://web.cc.n
    tnu.edu.tw/~minfei/
    張明輝(民87c)。九0年代主要企業組織理論對學校組織改造之
    啟示。載於東華大學主辦之教育行政論壇,17-50頁。
    張明輝(民87d)。提昇學校教師會積極功能的有效策略。
    http://web.cc.ntnu.edu.tw/~minfei/
    郭昭佑(民85)。迎向教師專業自主的新紀元。師友,85年4月,
    14-17頁。
    張益計(民85)。學校教師會的時代意義與展望。教師人權,第78
    期,18-19頁。
    張純瑛(民87)。「教師會」何去、何從。教師天地,第94期,54
    -55頁。
    張碧蓮(民84)。如何落實與發揮教師會的功能。師說,第86期
    ,1-5頁。
    張潤書編譯(民74)。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市:五南書局。
    馮 聞(民86)。共創三贏談共識。教師天地,第86期,44-45頁。
    馮 蘋(民86)。從教師法談教師專業自主與學校教師會。教育實
    習輔導季刊,第三卷第二期,33-36頁。
    黃旭鈞、楊益風(民85)。我國教師組織的困境與突破。教師人權,
    第76期,11-16頁。
    黃炳煌(民76)。如何強化教育會功能。中華民國教育,第1期,
    10-11頁。
    湯梅英(民85)。從教師法談教師組織的困境。教師人權,第76
    期,17-19頁。
    黃裕城(民85)。我對教師組織的期許。教師人權,第78期,14-
    17頁。
    黃慶祥(民78)。資訊管理政策。台北:松崗電腦公司。
    彭富源(民86)。學校教師會與教師專業自主。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禎祥(民85)。教育會與教師會定位之探討。師說,第90期,46-48
    頁。
    傅瑜雯(民82)。我國教師組織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益風(民86)。未來學校新局的隱憂與建議。教師天地,第86
    期,42-43頁。
    楊俊雄(民83)。組織變革策略-團隊建立技術之研究。人事管理,
    31,1,13-17頁。
    葉郁蘭(民83)。組織變革中知識權與管理權之研究。輔仁大學管
    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連棋(民87)。小學教師會定位、運作問題與對策之分析。教師
    天地,第94期,23-28頁。
    廖春文(民84)。組織變革與發展理論對當代教育革新的啟示。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集刊,3期,181-200頁。
    劉代豪(民84)。組織變革過程中,內部抗拒之管理與變革績效關
    係之研究-以組織推動申請ISO 9000系列認證為例。國立中
    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光華(民83)。組織變革之理念與途徑。人事月刊,18,4,8-15
    頁。
    鄭伯勳、樊景立編譯(民67)。組織行為:管理心理學。台北市:
    文笙書局。
    鄭智夫(民87)。力求安定和諧,創造進步發展。教師天地,第94
    期,41-42頁。
    劉焜輝(民76)。日本教師組織的現況及動向。中華民國教育,第
    1期,30-36頁。
    劉培翊(民87)。談教師會使命感。教師天地,第94期,56-57頁。
    劉春榮(民87)。教師組織與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天地,第94期,
    4-11頁。
    鄧運林(民85)。從教師專業團體再出發─談教師會。北縣教育,
    第15期,1-3頁。
    蔡璧煌(民79)。我國教師組織何去何從?收錄於黃政傑編撰,一
    週教育論壇。台北:教育廣播電台。
    劉麗娟(民84)。組織變革對基層員工角色衝突影響之研究。東海
    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麗英(民87)。淺談教師會困境二三事。教師天地,第94期,48-50
    頁。
    盧秀雲(民81)。主管風格與企業環境知覺、組織變革關係之探討。
    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建榮(民83)。組織變革與人員態度變化之研究。勤益學報,12,
    93-106頁。
    謝文全(民76)。美國教師組織簡介。中華民國教育,第1期,22-25
    頁。
    謝文全(民79)。美國教師專業組織(上)(下)。教師人權,23-24
    期,4-10 9-15頁。
    謝文全(民85)。各國教育改革之綜合比較。載於黃政傑主編:
    各國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市:師大書苑。
    薛宗煌(民86)。學校教師組織的運作與問題之探討。教育資料文
    摘,第40卷3期,83-92頁。
    韓經綸譯(民83)。組織行為學導論。台北市:五南書局。(RICHARD
    M. STEERS 原著)
    羅德水(民86)。國小教改,從成立教師會開始。師友,86年5月,
    38-39頁。
    蘇士明(民82)。大型組織變革權力工具使用之探討。輔仁大學管
    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貳、 英文部分:
    Bechhard,Richard,&R.Harris.(1987).Organizational
    Transitions. Second Edition. Reading,MA:Addison
    Wesley.
    Beer,Michael.(1980)"Organization Change and
    Development:A System View.Dallas:Scott Foresman.
    Bloomer,Keir.(1980)The theacher as professional and
    trade unionist.N.Y.:Nichols Publishing Company.
    Burrup,Percy.E.(1972).The teacher and public school
    system. 3rd ed. N.Y.:Harper.
    Cummings, Thomas G. & Huse,Edgar F.(1989)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St. Paul Minn:West.
    Frech ,W.L. & Bell,Jr.,C.H.(1990)Organization
    Development:Behavioral Science Interventions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s,N.J.:Prentice-Hall Inc.
    Guthrie,J.W.(1982)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5th ed.(ed by Harold E. Mitzel).N.Y.:Free Press.
    Kast,F.E.&Rosenzweig,J.E.(1979)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A System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New York:Mc
    Graw-Hill Book Company.
    Leavitt,H.J.(1964)Applied Organization Change in
    Industry:Structural,Technological and Human
    Approaches,in New Perspectives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Lewin,Kurt.(1947)Frontiers in Group Dynamics:Concept
    Method,and Reality in Social Science,Human
    Relations 1,pp5-41.
    Lippitt,R.Watson,J.&Wesley,B.(1958)Dynamics of Planned
    Change ,New York:Harcourt,Brace&World,Inc.
    Nadler,David & Michael Tushman(1989)Organizational
    framebending:Principles for managing
    reorientation.Academyof Management
    Executive.Vol.3,pp.194-202.
    Nicholas,J.M.(1982)"The Comparative Impact of Organizati
    -on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s on Hard Criteria Measur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7(4),pp53-65.
    O'Connor,C.A.(1993)"Resistance:The Repercussions of Chan
    -ge".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14
    (6),pp30-36.
    Porter,L.W.,Hackman,J.R.&Lawler,E.E.(1975)Behavior in
    Organization,New York:McGraw-Hill.
    Scott,W.G.&Mitchell,T.R.(1972)Organization Theory ,Rev.
    ed.,Homewood ,Ill,R.D.Irwin.
    Sisk,H.L.(1973).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Cincinnati
    Ohio: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2rd ed.
    Szilagyi,A.D.&Wallace,M.J.(1983)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3rd ed.),U.S.A.:Scott,Foreman and
    Company.
    Tichy,N.M.(1988)"Forewor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pring 1988,Vol.27,Number 1,pp1-18.
    Tichy, Noel & Maryanne Devanna(1996).The Transformati-
    onal Laeder.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Weber,M.(1947)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