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淑萍
Chen Su-ping
論文名稱: 南賽夏族的領域歸屬意識
The Emotional Territorality of South Saisiyat
指導教授: 陳憲明
Chen, Hsien-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1998
畢業學年度: 86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領域歸屬領域性祖靈信仰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究現今南賽夏族的社會究竟是如何延續其社會組織特性,進而維持社會認同與持續;如何在姓氏制度與地域不一致的情況之下,整合部落完成族群認同?賽夏族的領域歸屬究竟是如何產生與運作。引用1970年代中期人文主義地理學指稱的「情感歸屬」(emotional territorality)來表示一族群透逼過一地理區域裡的社會行動及社會互動對地域與族群文化產生歸屬意識,這意識同時隱含著身份認同(identity)、安全性(security)、及激勵(stimulation)作為探討賽夏族領域歸屬意識的概念。就族人對於生活空間的認知所產生的歸屬意識視為社會領域的呈現,並藉由具體可觀察的宗教信仰變遷與各種社會空間組織的社會連結去掌握。就社會組織特性而言,賽夏族部落的整影合有賴具體的行動單位-祖靈祭團來結合血緣與地緣不一致的關係,加上祖靈祭團具有氏族成員身份認定與社會行為約束的功能,所以只要祖靈祭團發揮社會功能將氏族成員整合起來,即氏族作跨部落的整合就完成了部落組織。而祖靈祭團整合氏族成員的動力就在於姓氏制度所衍申而來的祖靈信仰。 1950年代以來賽夏族宗教變遷的過程中,在西方宗教盛行時族人多選擇信仰天主教以繼續舉行傳統祖靈祭,之後放棄西方宗教回歸傳統宗教信仰並且立祖先牌位以強化祖靈信仰,充份說明祖靈信仰是現今賽夏族社會延續其社會組織特性,進而維持社會認同與持續的核心,是其情感領域之歸屬。因為賽夏族的氏族組織與地域組織交錯的關係,今南賽夏族有13個姓氏卻分成25個祖靈祭團,分散的部落(asang)其領域性的產生已隱含著地域上的差異。以人數分布最多的東河村和蓬萊村做比較,東河地區對於祖靈觀念的接受屬於心理認同;而蓬萊村年青人熱衷參與部落事務,經過再思考而積極傳承傳統文化,藉參與各種空間組織呈現出部落的任同與歸屬感。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