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肇政先生說:「我的文學,希望能始於對斯土斯民的愛與關懷,終於對
斯土斯民的愛與關懷,此外別無所求矣。」本研究針對鍾肇政先生小說一貫之「鄉土情懷」精神作探討,並以《大壩》與《大圳》為例,試圖自「點」的論述,延伸成「線」,最後擴大成「面」,以綜括鍾肇政先生在台灣文學這條路
上的辛勤付出與偉大貢獻。第一章為緒論,敘述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與文獻探
討;第二章為鍾肇政創作背景之探討,分別就其個人成長背景、文學思想背景
及為台灣文學傳燈作論述;第三章、第四章則分別以《大壩》與《大圳》作品
內容作探討;第五章以《大壩》與《大圳》作品思想與作家精神作深入探討;
第六章為結論。筆者之所以選擇《大壩》與《大圳》,除了作品本身鮮少被評
論之外,因其發表的時間相近,且這兩部作品都是以石門水庫的建設為背景,
其中大壩與大圳也都是水庫重要的附屬工程之一,在當年號稱遠東第一大壩的
水庫的興建完成,除了使下游的地區免於水患之外,也使當地村落迅速發展,
並帶動地方的繁榮與觀光事業的推展;然而鍾肇政先生在這些文明建設的漂亮
成績之下,他卻看到更深入的層面,他關心的是大壩與大圳完成前後所帶給地
方上的變化,不論是自然景觀上、社會上、經濟上,乃至民情風俗上,在在皆
強烈地衝擊著原本淳樸敦厚的鄉里,文明進步的背後,相對地也讓我們失去了
一些最原始純真而可貴的東西,這之間的變化即本研究意欲凸顯的小說文本中
鮮明質樸的鄉土情懷,並藉以印證這一份「鄉土情懷」其實也是鍾肇政先生在
台灣文學的這條路上終其一生所秉持的理念,同時也正因為這一份熱情與堅持
使他終其一生奮鬥不懈。證諸鍾肇政先生在台灣文學這條路上的付出與貢獻,
他無畏於政治情勢的艱險,更無懼於創作環境的困厄,堅持擎起台灣文學的大纛,為台灣文學的承先啟後、繼往開來而竭盡一己之力,更傾其一生之歲月為
關懷台灣這塊鄉土而無怨無悔地墾拓與奉獻,他誠懇、儉樸、正直、純潔、剛毅、硬頸的客家性格明顯地反映在《大壩》與《大圳》這兩部小說的主角人物
身上,並透過小說情節的鋪陳,傳達出他對鄉土關懷的深厚情感,從「新个客
家人」的理念,到「我是龍潭人」的認同,他所亟欲凸顯的正是他一貫堅持的
「始於對斯土斯民的愛與關懷,亦終於對斯土斯民的愛與關懷」的文學觀。
重 要 參 考 文 獻
一、鍾肇政所著或所編
鍾肇政、東方白著.張良澤編《台灣文學兩地書》,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3.02
鍾肇政主編 《客家台灣文學選1》,臺北市:新地出版社,1994.04
鍾肇政主編 《客家台灣文學選2》,臺北市:新地出版社,1994.04
鍾理和、鍾肇政著.錢鴻鈞編 《台灣文學兩鍾書》,臺北市:草根出版社,1998.02
鍾肇政著 《鍾肇政回憶錄(一)》,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8.04
鍾肇政著 《鍾肇政回憶錄(二)》,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8.04
鍾肇政編《菱潭陂之旅》,桃園縣政府,1998.05
鍾肇政著. 張良澤編 《肝膽相照──鍾肇政.張良澤往返書信集》,臺北市
:前衛出版社,1999.11
鍾肇政著.莊紫蓉編《台灣文學十講》,臺北市:前衛出版社,2000.11
《鍾肇政全集1》—濁流三部曲(上),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0.12
《鍾肇政全集2》—濁流三部曲(下),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0.12
《鍾肇政全集3》—台灣人三部曲(上),桃園市:桃縣文化局,1999.06
《鍾肇政全集4》—台灣人三部曲(下),桃園市:桃縣文化局,1999.06
《鍾肇政全集5》—魯冰花、八角塔下,桃園市:桃縣文化局,1999.06
《鍾肇政全集6》—大壩、大圳,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0.12
《鍾肇政全集7》—丹心耿耿屬斯人-姜紹祖傳、馬黑坡風雲、馬利科彎英雄傳,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0.12
《鍾肇政全集8》—青春行、望春風,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0.12
《鍾肇政全集9》—高山組曲第一部川中島、第二部戰火、靈潭恨,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0.12
《鍾肇政全集10》—卑南平原、夕暮大稻埕,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0.12
《鍾肇政全集11》—原鄉人、怒濤,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0.12
《鍾肇政全集12》—綠色大地、圳旁人家,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1.04
《鍾肇政全集13》—中短篇小說【一】,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0.12
《鍾肇政全集14》—中短篇小說【二】,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2.11
《鍾肇政全集15》—中短篇小說【三】,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2.11
《鍾肇政全集16》—中短篇小說【四】,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2.11
《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桃園市:桃縣文化局,1999.06
《鍾肇政全集18》—隨筆集【二】,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0.12
《鍾肇政全集19》—隨筆集【三】,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1.04
《鍾肇政全集20》—隨筆集【四】,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2.11
《鍾肇政全集21》—隨筆集【五】,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2.11
《鍾肇政全集23》—書簡集【一】臺灣文學兩地書、臺灣文學兩鍾書,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1.04
《鍾肇政全集24》—書簡集【二】肝膽相照,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2.11
《鍾肇政全集25》—書簡集【三】情深書簡,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2.11
《鍾肇政全集26》—書簡集【四】情真書簡,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2.11
《鍾肇政全集27》—書簡集【五】情摯書簡,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2.11
《鍾肇政全集30》—演講集,桃園市:桃縣文化局,2002.11
鍾肇政著《歌德激情書》,臺北市:草根出版社,2003.10
二、鍾肇政專文
鍾肇政<以殖民地文學眼光看──吳濁流文學> ,《臺灣文藝》 第13卷(第53期), 1976.10
鍾肇政<從日文到中文>,《出版家雜誌》第52期,1976.11
鍾肇政<從文藝台灣到台灣文藝──談「決戰時期」的台灣文學> ,《臺灣文藝》 革新第23號(第76期), 1982.05
鍾肇政<山地文學的嚐試──談「高山組曲」寫作的經過>,《自立晚報》,1985.04.
鍾肇政<夢與真實> ,《聯合文學》第18期 , 1986.04
鍾肇政<文學行腳──台灣文學在日本>,《聯合文學》第18期, 1986.04
鍾肇政<悲歡歲月>,《文訊》第35期,1988.04
鍾肇政<新个客家人>,第二屆台灣區客家民俗文化大展特刊《新个龍潭人》
,1993.07 初版
鍾肇政<客家運動從龍潭開始>,第二屆台灣區客家民俗文化大展特刊《新个龍潭人》,1993.07 初版
鍾肇政<《客家台灣文學選1》序>,《客家台灣文學選1》,1994.04
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概要>,《客家台灣文學選1》,1994.04
鍾肇政<邁向客家新境界──客協三週年獻禮>,《台灣客家人新論》,1995.06
鍾肇政<血淚的文學、掙扎的文學>,《台灣作家全集》總序,1997.02
鍾肇政<關於「鍾肇政三書」>,《文學台灣》第22期,1997.04
鍾肇政<客家話與客家精神──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成立講詞>,《新个客家人》,1998.01
鍾肇政<失落的靈潭>,《鍾肇政回憶錄(一)》──徬徨與掙扎,1998.04
鍾肇政<翠谷門樓夕陽中>,《鍾肇政回憶錄(一)》──徬徨與掙扎,1998.04
鍾肇政<讀書生活瑣憶>,《鍾肇政回憶錄(一)》──徬徨與掙扎,1998.04
鍾肇政<那一段青春歲月>,《鍾肇政回憶錄(二)》──文壇交遊錄,1998.04
鍾肇政<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鍾理和>,《鍾肇政回憶錄(二)》──文壇交遊錄,1998.04
鍾肇政<重建台灣精神──寫給鍾逸人著《辛酸六十年》>,《鍾肇政回憶錄(二)》──文壇交遊錄,1998.04
鍾肇政<邁向光明未來(客家人月報發刊詞)>,《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硬頸子弟,起來>,《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今夏我們熱鬧滾滾──記客家文化夏令營及其他>,《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發揚台灣文學精神──賀《台灣作家全集》出版>,《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台灣文學薪火相傳──寫在第一屆台灣文藝營開營前>,《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序──羅翽雲著《客方言》>,《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起來吧,青年學子們>,《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硬頸文學──簡介《客家台灣文學選》>,《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客家硬頸精神>,《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 小說二集》導言>,《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發揚台灣文學精神>,《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台灣文學往何處去>,《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邁向光明未來>,《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繼續向前,繼續出擊──客家運動的新境>,《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從「老」說起>,《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二屆立委選戰後的沉思>,《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台灣筆會邁向新境>,《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心靈改造從這裡做起──序《龍潭陂之旅》>,《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文化建國>,《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文學的可能性>訪問稿,《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請給我們荒蕪的心田更多滋潤>,《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
,1999.06
鍾肇政<愛、和平、希望>,《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鄉土文學即民族文學>,《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福爾摩莎瑰寶>,《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客家運動再接再厲>,《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新奇的經驗>,《鍾肇政全集17》—隨筆集【一】,1999.06
鍾肇政<肝膽相照──為張良澤、鍾肇政書簡集出版而寫>,《台灣日報》第31版,1999.12.06
鍾肇政<台灣文學的坎坷歲月──從葉石濤的榮耀說起>,《國文天地》第16卷 第5期, 2000.10
鍾肇政<台灣文學往何處去──欣聞《文學台灣》創刊誌感>,《鍾肇政全集18》—隨筆集【二】,2000.12
鍾肇政<客家話與客家精神>,《鍾肇政全集18》—隨筆集【二】,2000.12
鍾肇政<你聽得懂不懂!?──邁向族群融合之道>,《鍾肇政全集18》—隨筆集【二】,2000.12
鍾肇政<我是龍潭人>,《鍾肇政全集18》—隨筆集【二】,2000.12
鍾肇政<我的大嵙崁溪>,《鍾肇政全集18》—隨筆集【二】,2000.12
鍾肇政<台灣地區文學的過去、現在、未來>,《鍾肇政全集》18—隨筆集【二】,2000.12
鍾肇政<文學留言版>,《鍾肇政全集》18—隨筆集【二】,2000.12
鍾肇政<曾經有過一個夢>,《鍾肇政全集18》—隨筆集【二】,2000.12
鍾肇政<血淚與掙扎的文學>,《鍾肇政全集18》—隨筆集【二】,2000.12
鍾肇政<開創文學的大河>,《鍾肇政全集18》—隨筆集【二】,2000.12
鍾肇政<蹣跚步履說從頭──卅五年筆墨生涯哀歡錄>,《鍾肇政全集19》-隨筆集【三】,2001.04
鍾肇政<讀書生活瑣憶──《西洋文學欣賞》後記>,《鍾肇政全集19》—隨筆集【三】,2001.04
鍾肇政<感慨話五O年代>,《鍾肇政全集19》—隨筆集【三】,2001.04
鍾肇政<細數滄桑話當年>,《鍾肇政全集19》—隨筆集【三】,2001.04
鍾肇政<血淚的文學、掙扎的文學>,《鍾肇政全集19》—隨筆集【三】,2001.04
三、一般書籍
下村作次郎著.邱振瑞譯《從文學讀台灣》,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7.02
天下編輯著《發現臺灣》上、下冊,臺北市:天下雜誌,1992.02
王曉波編《臺胞抗日文獻選編》,臺北縣:帕米爾出版社,1985.07
王曉波編《臺灣的殖民地傷痕》,臺北縣:帕米爾出版社,1985.08
王曉波著《臺灣史與臺灣人》,臺北市:東大圖書,1988.12
王德威著《如何現代,怎樣文學》,臺北市:麥田出版社,1998.10
文訊雜誌社主編《鄉土與文學──台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實錄》,臺北市:文訊雜誌社,1994.03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主編《臺灣客家人新論》,臺北市:臺原出版社,1993.12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主編《新个客家人》,臺北市:臺原出版社,1998.01
台灣五十編輯小組主編 《一枝草.一點露.台灣五十的故事》, 臺中市: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95.10
古繼堂著《台灣小說發展史》,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9.07
徐正光、彭欽清、羅肇錦主編《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1994.10
江寶釵、施懿琳、曾珍珍主編《台灣的文學與環境》,高雄市:麗文文化,1996
李南衡主編《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5──文獻資料選集》,臺北市:明潭出版社,1979.03
李瑞騰著《臺灣文學風貌》,臺北市:三民書局,1991.05
李瑞騰主編《臺灣文學二十年集1978──1998:評論二十家》,臺北市:九歌出版社,1998.03
李敏勇著《戰後臺灣文學反思》,臺北市:自立晚報,1994.06
李筱峰著《台灣史100件大事(上)戰前篇》 ,臺北市:玉山社,1999.10
李筱峰著《台灣史100件大事(下)戰後篇》,臺北市:玉山社,1999.10
李筱峰著《快讀台灣史》,臺北市:玉山社 , 2003.01
呂正惠著《小說與社會》,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1988.05
呂正惠著《戰後台灣文學經驗》,臺北縣:新地文學 ,1992.12
何欣著《當代台灣作家論》,臺北市:東大圖書 ,1983.12
岡崎郁子著.葉笛、鄭清文、涂翠花譯《臺灣文學──異端的系譜》,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7.01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台灣文學中的歷史經驗》,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1997.06
周慶華著《台灣文學與「臺灣文學」》,臺北市:生智出版社 ,1997.08
邱貴芬著《仲介台灣•女人》,臺北市:元尊文化 ,1997
林木順編《台灣二月革命》,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0.02
林玉体著《老師,請妳走出洞外》,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3.05
林濁水著《文化、種族、世界與國家》,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2.09
林瑞明著《台灣文學的本土觀察》,臺北市:允晨文化,1996.07
林瑞明著《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臺北市:允晨文化,1996.07
林文寶、林素玟、林淑貞、周慶華、張堂錡、陳信元合著 《台灣文學》,臺北市:萬卷樓出版社,2001.08
林政華著《台灣文學教育耕穫集》,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2002.03
林政華著《台灣文學汲探》,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2002.03
胡民祥主編《台灣文學入門文選》,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89.10
施敏輝編 《台灣意識論戰選集》,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88.09
施淑著《兩岸文學論集》,臺北市:新地出版社,1997.06
施正鋒著《台灣人的民族認同》,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 2000.08
高天生著《台灣小說與小說家》,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4.12
徐正光主編《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臺北市:正中書局,1991.11
莊淑芝著《臺灣新文學觀念的萌芽與實踐》,臺北市:麥田出版社,1994.07
黃英哲編.涂翠花譯 《台灣文學研究在日本》,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4.12
黃恒秋編《客家台灣文學論》,臺北縣:愛華出版社,1993.08
黃得時著《評論集》,臺北縣:北縣文化局,1993
黃秋芳著《台灣客家生活紀事》,臺北市:臺原出版社,1998.01
黃秋芳著《鍾肇政的台灣塑像》,臺北市:時報文化,2000.12
黃俊傑著《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市:正中書局,2000.09
許俊雅著《臺灣文學論》,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97.10
許俊雅著《島嶼容顏──臺灣文學評論集》,臺北縣:北縣文化局,2000.12
尉天驄主編《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市:遠景出版社,1980
陳運棟著《客家人》,臺北市:聯亞出版社,1978.09
陳冠學著《老臺灣》,臺北市:東大書局,1981.09
陳浩洋著.江秋玲譯《臺灣四百年庶民史》,臺北市:自立晚報,1992.05
陳芳明著《和平演變在台灣》,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3.11
陳芳明著《典範的追求》,臺北市:聯合文學,1994.02
陳芳明著《危樓夜讀》,臺北市:聯合文學,1996.09
陳孔立主編《台灣歷史綱要》,臺北市:人間出版,1996.11
陳明台著《台灣文學研究論集》,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7.04
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98.12
陳昭瑛著《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臺北市:正中書局,1998.04
陳昭瑛著《臺灣與傳統文化》,臺北市:臺灣書店,1999.07
陳水源著《台灣歷史的軌跡》上、下冊,臺中市:晨星出版社,2000.12
陳萬益主編《大河之歌──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桃園市:桃園縣文化局,2003.12
張恒豪主編《台灣作家全集──賴和集》,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1.02
張富美編《台灣問題討論集》,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5.06
張建隆著《看見老台灣》,臺北市:玉山社,1999.10
張良澤主編《台灣文學評論》,臺南縣: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2004.01
游勝冠著《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6.07
彭瑞金著《泥土的香味》,臺北市:東大圖書,1980.04
彭瑞金著《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市:自立晚報,1991.03
彭瑞金主編《台灣作家全集──鍾肇政集》,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1.07
彭瑞金著《台灣文學探索》,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5.01
彭瑞金著《文學評論百問》,臺北市:聯合文學,1998
彭瑞金著《驅除迷霧找回祖靈──台灣文學論文集》,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00.05
曾健民主編《清理與批判》,臺北市:人間出版社,1998.12
葉石濤著《走向台灣文學》,臺北市:自立晚報社,1990.03
葉石濤著《展望台灣文學》,臺北市:九歌出版社,1994.08
葉石濤編譯《台灣文學集1》,高雄市:春暉出版社,1996.08
葉石濤著《台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00.10
楊碧川著《台灣歷史年表》,臺北市:自立晚報,1988.06
楊國鑫著《台灣客家》,臺北市:唐山出版社,1993.03
楊宗翰主編《文學經典與台灣文學》,臺北縣:富春文化,2002.01
楊宗翰著《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2.06
趙天儀著《台灣文學的週邊》,臺北縣:富春文化,2000.12
趙遐秋、呂正惠主編《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臺北市:人間出版社,2002.06
福建省臺灣研究會編《台灣文學的走向》,福建省:海峽文藝出版社,1990.04
劉登翰著《台灣文學隔海關》,臺北市:風雲時代,1995.03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評論大系3──小說批評卷》,臺北市:正中書局,1993.06
鄭炯明編《點亮臺灣文學的火炬──葉石濤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市:春暉出版社,1999.06
錢鴻鈞編、黃玉燕譯《吳濁流致鍾肇政書簡》,臺北市:九歌出版社,2000.05
錢鴻鈞著《戰後台灣文學之窗--鍾肇政六百萬字書簡研究》,臺北市:文英堂,2002.11
戴國煇著《台灣近百年史的曲折路:「寧靜革命」的來龍去脈》,臺北市:南天書局,2000.10
羅翽雲、羅香林著《客家話(附錄客家源流考)》,台北市:聯臺文物,1984.07
羅香林著《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市:南天書局,1992.07
藍博洲著《沉屍.流亡.二二八》,臺北市:時報文化,1991.06
龔鵬程著《台灣文學在台灣》,板橋市:駱駝出版社,1997.03
四、期刊論文
七等生<黃阿水的黃金稻穗──獻贈給我敬愛的朋友鍾肇政先生> ,《臺灣文藝》 第3卷(第10期),1966.01
方圓客<讀:魯冰花>,《聯合報》第8版,1962.10.11
王燕玲、高惠琳記錄<勤儉.刻苦.團結.保守>《文訊》革新號第12期,1990.01
王開平<不凋的魯冰花>,《聯合報》第48版,1998.05.25
王瑞瑤<鍾肇政文學會議今登場>,《中時晚報》第15版,1999.11.06
仙枝<才華洋溢的鍾肇政先生>,《中央月刊》第十四卷第10期,1982.08
史銘<鍾肇政的「滄溟行」>,《自立晚報》第9版,1976.11.17
古國順<客家話的文字與符號>,《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1994.10
朱立倫<蹦至龍潭的天外文學巨石>,《鍾肇政全集20》—隨筆集【四】2002.11
羊子喬<戰前的台灣新詩>,《國文天地》第16卷 第5期, 2000.10
呂昱<道不盡文學創作的艱苦歷程>,《臺灣文藝》第89期,1984.07
呂新昌<《台灣文藝》與台灣文學> ,《國文天地》 第16卷 第5期, 2000.10
李喬<台灣文學正解>,《台灣文藝》第83期, 1983.07
李喬<戰後台灣小說的文化批評>,《國文天地》 第16卷 第5期,2000.10
李喬<八O年代的「台文」運動>,《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2003.11
李喬<為台灣文學壽鍾肇政>,《台灣文學評論》第4卷第1期,2004.01
李永熾<客家人與台灣政治──客家人未來在台灣的角色扮演>,《台灣客家人新論》1995.06
何欣<評鍾肇政的「濁流三部曲」>,《中外文學》第八卷第11期,1980.04
花村<細讀鍾肇政的「八角塔下」>,《書評書目》第95期,1981.03
花村<鍾肇政小說裡的愛情觀> ,《臺灣文藝》 革新第22號(第75期)
1982.02
宋冬陽<先人之血,土地之花>,《臺灣文藝》第88期,1984.05
東年<評鍾肇政的「卑南平原」>,《聯合文學》第36期,1987.10
吳錦發<略談台灣三位作家小說中的性>,《自立晚報》第10版,1983.05.31
吳錦勳<客家──做為一種運動的理論性嘗試>,《新个客家人》,1998.01
孟慶慈<台灣文學的主流價值在於認同台灣>,《自由時報》49版,2003.12.15
林小戀<鍾肇政的世界>,《出版家雜誌》第52期,1976.11
林芝眉<台灣人的婚姻與愛情>,《臺灣文藝》第88期,1984.05
林德政<霧社抗日精神的延續──評介鍾肇政著「川中島」>,《文訊》第19期,1985.08
林瑞明<文學從土地與人民出發>,《鄉土與文學──台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實錄》,1994.03
邱婷<鍾肇政一生宛如一部台灣文學史>,《民生報》 文化風信7版,1999.08.18。
邱彥貴.吳中杰<客家的筆端丰采與樂音流轉>,《自由時報》第39版,2001.05.25
洪醒夫<從日據時代活過來的──鍾肇政訪問記>,《書評書目》第28期,1975.08
范文芳<客語教學的現狀與展望>,《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1994.10
胡紅波<鍾肇政的鄉土關懷與實踐──「河壩系列」作品試析>,《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2003.11
馬有峰<讀「滄溟行」>,《書評書目》第14期,1974.06
高惠琳<客語傳播媒體現況>,《文訊》革新號第12期,1990.01
高天生<多元社會的豐饒與貧瘠──八十年代台灣文學脈動和發展芻論>,《台灣小說與小說家》,1994.12
高天生<台灣文學的耕耘者鍾肇政>,《台灣小說與小說家》,1994.12
許師俊雅<光復後台灣小說的階段性變化》>,《台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1997.10
許師俊雅<光復前台灣小說的中國形象》>,《台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1997.10
許師俊雅<文學與歷史的相互凝視──評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島嶼容顏:台灣文評論集》,2000.12
許師俊雅<從台灣文學喚起台灣人的記憶》>,《島嶼容顏:台灣文評論集》,2000.12
許師俊雅<對戰後台灣文學中主體意識的觀察》>,《島嶼容顏:台灣文評論集》,2000.12
陳運棟<客家族群來源之探討>,《文訊》革新號第12期,1990.01
陳燁<永遠的赤子──鍾肇政紀事>,《臺灣文藝》總號127期 ,1991.10
陳宗仁<從異族踏查到本土探尋>,《文訊》第10期,1995.10
陳秋鴻<新客家人的條件──引領客家族群走上新方向>,《台灣客家人新論》1995.06
陳昭瑛<論台灣的本土化運動──一個文化史的考察>,《台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1998.04
陳文芬<鍾肇政今光榮到淡水>,《中國時報》第11版,1999.11.06
莊園<讀鍾肇政短篇小說札記>,《臺灣文藝》 革新第22號(第75期),
1982.02
莊紫蓉<編輯《鍾肇政全集》二三事>,《自立晚報》第17版,2001.01.09
莊華堂<典範的建立與追尋>,《台灣文學評論》第4卷第1期,2004.01
黃漢欽<「沉淪」評介>,《中原月刊》第140期,1975.10
黃娟<雄偉的史詩──論台灣人三部曲>,《文學界》第23期,1987.08
黃娟<鍾老的成就──賀鍾肇政先生八十大壽>,《台灣文學評論》第3卷第4期,2003.10
黃靖雅<鍾肇政訪問記>,《聯合文學》第96期,1992.10
黃靖雅<想寫情色文學的總統府資政──專訪鍾肇政>,《自由時報》第39版,2000.06.24
黃文相<永遠的長者──與鍾肇政先生的一段文學因緣>,《精湛》第19期,1993.07
黃秋芳<鍾肇政為歷史作證>,《明道文藝》150期,1988.09
黃秋芳<濁流裡的台灣人──鍾肇政為歷史作證>,《明道文藝》第150期,1988.09
黃秋芳<解讀鍾肇政的《怒濤》> ,《臺灣文藝》總號138期 , 1993.08
黃秋芳<解讀魯冰花>,《臺灣文藝》新生版第4期,1994.08
黃秋芳<永遠的青少年顯影>,《文訊》第10期,1995.10
黃春秀<臺灣文藝美學初探>,《1901—2000 臺灣文化百年論文集》,史博館,1999.12
黃恆秋<何謂客家文學>,《國文天地》194期,2001.07
尉天驄<我們需要那種鄉土文學>,《出版家雜誌》第52期,1976.11
尉天驄<三十年來台灣社會的轉變與文學的發展》>,《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1985.10
康原<歷史為證,鄉土為懷──訪大河小說家鍾肇政>,《自立晚報》10版,1986.01.10
康原<文學作品的地方特色與精神傳承>,《鄉土與文學──台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實錄》,1994.03
傅林統<魯冰花的叛逆和交集(上)>,《國語日報》第13版,1999.01.17
梁榮茂<客家文化的危機與轉機──從客族內質反省客家未來>,《台灣客家人新論》,1995.06
張彥勳<堅毅剛強的鍾肇政> ,《臺灣文藝》 第8卷(第33期), 1971.07
張玉欣<企望鍾肇政文學的另一高峰>,《南方》第2期,1986.11
張堂錡<都來採茶滿山香──從族群融合觀點看「客家台灣文學選」>,《文訊》第107期,1994.09
張恆豪<夢想依然在心中澎湃──九O年代鍾肇政的文學運動>,《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2003.11
游適宏<十八世紀的臺灣風土百科──王必昌的《臺灣賦》>,《國文天地》第16卷 第5期, 2000.10
曾心儀<鍾肇政先生印象記> ,《臺灣文藝》 革新第22號(第75期),
1982.02
曾增勳<鍾肇政詮釋台灣文學>,《聯合報》第14版,1999.12.01
壹闡提<女性的追尋──鍾肇政的女性塑像研究> ,《臺灣文藝》 革新第22號(第75期), 1982.02
彭明輝<大隱──到龍潭訪鍾肇政先生>,《聯合文學》第18期,1986.04
彭瑞金<論鍾肇政的鄉土風格>,《臺灣文藝》 第10卷(第40期), 1973.07
彭瑞金<成人的童話──鍾肇政「白翎鷥之歌」>,《泥土的香味》1980.04
彭瑞金<追尋.迷惘與再生──戰後的吳濁流到鍾肇政>,《臺灣文藝》第83期,1983.07
彭瑞金<臺灣小說中的愛情觀>,《臺灣文藝》第88期,1984.05
彭瑞金<傳燈者──鍾肇政>,《聯合文學》第18期 ,1986.04
彭瑞金<《怒濤》>,《中國時報》第32版,1993.03.12
彭瑞金<陪我們成長的台灣作家──鍾肇政的文學歲月>,《中國時報》第30版,1994.10.14
彭瑞金<遞變中的台灣客家社會與文學>(《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1994.10
彭瑞金<鍾肇政的文學歲月>,《中國時報》30版,1994.10.14
彭瑞金<台灣民族運動與台灣民族文學>,《台灣文學探索》,1995.01
彭瑞金<當前台灣文學的本土化與多元化>,《台灣文學探索》,1995.01
彭瑞金<台灣文學定位的過去和未來>,《台灣文學探索》,1995.01
彭瑞金<鍾肇政與「白翎鷥之歌」>,《臺灣文藝》新生版第9期,1995.06
彭瑞金<當客家不再客家──當代客家運動的反省>,《台灣客家人新論》1995.06
彭明輝<大隱──到龍潭訪鍾肇政先生>,《聯合文學》第18期,1986.04
彭小妍<文學典律、種族階級與鄉土書寫──張我軍與臺新文學的起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八期,1996.03
葉石濤<臺灣作家論──鍾肇政論> ,《臺灣文藝》 第3卷(第12期), 1966.07
葉石濤<兩年來的省籍作家及其小說>,《臺灣文藝》 第5卷(第19期),1968.04
葉石濤<這一年來的省籍作家及其小說(上)──兼論省籍作家的特質> ,《臺灣文藝》 第6卷(第22期) ,1969.01
葉石濤<這一年來的省籍作家及其小說(下)> ,《臺灣文藝》 第7卷(第27期), 1970.04
葉石濤.鍾鐵民.彭瑞金.林梵<台灣文學的里程碑──台灣人三部曲對談記錄>,《臺灣文藝》 革新第22號(第75期), 1982.02
葉石濤<台灣人的譴責小說《怒濤》>,《自立晚報》第19版,1993.03.05
葉石濤<生命力和創造力豐沛的巨匠──鍾肇政>,《台灣新聞報》第13版,1997.06.27
葉石濤<戰前的台灣小說>,《國文天地》第16卷 第5期 ,2000.10
董成瑜<鍾肇政累了,仍有自我期許>,《中國時報》第43版,1998.05.21
楊照<歷史大河中的悲情──論台灣的「大河小說」>,《台灣文學二十年集1978──1998:評論二十家》,1998.03
楊子澗<沒有文化的泥土,那有文學的花樹?──雲林區域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鄉土與文學──台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實錄》,1994.03
詹宏志.黃春秀<時代社會再現的正圖──談鍾肇政的「濁流三部曲」> ,《臺灣文藝》 革新第22號(第75期), 1982.02
劉還月<勤奮堅毅客家血>,《文訊》革新號第12期,1990.01
鄭美玫<臺灣本土文學的抬頭>,《出版家雜誌》第52期,1976.11
鄭美玫<訪台灣鄉土文學的「護花使者」>,《出版家雜誌》第52期,1976.11
鄭清文<探索臺灣人的原型,生活誠實的再現>,《新地文學》第二卷第2期,1991.06
鄭清文<六O年代的鍾肇政>,《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2003.11
鄭清文<長篇小說的能手>,《聯合文學》230期,2003.12
歐用生<內容分析法>,《教育研究法》1996.06
歐宗智<絕望的愛戀與宿命的必然──以鍾肇政、東方白的大河小說為例(上)(下)>,《台灣新聞報》第13版,2002.04.11—2002.04.12
應鳳凰<春風相識──試評鍾肇政小說「望春風」>,《書評書目》第63期,1978.07
應鳳凰<台灣文藝的耕耘者──鍾肇政>,《文藝月刊》第198期,1985.12
應鳳凰<鍾肇政的《臺灣人三部曲》>,《國語日報》第5版,2001.05.11
應鳳凰<勤寫譯、多參賽、砥礪文友──鍾肇政與五O年代台灣文學運動>,《聯合文學》230期,2003.12
錢鴻鈞<戰後台灣文學的小窗──從鍾肇政書簡看兩大「台叢」> ,《國文天地》 第16卷 第5期 ,2000.10
錢鴻鈞<從六百萬字書簡探討鍾肇政文學風格與人格>,《自立晚報》第17版,2001.01.09—2001.01.11
錢鴻鈞<《插天山之歌》與台灣靈魂的工程師>,《戰後台灣文學之窗──鍾肇政六百萬字書簡研究》,2002.11
錢鴻鈞<鍾肇政內心深處的文學魂──向強權統治的周旋與鬥爭>,《戰後台灣文學之窗──鍾肇政六百萬字書簡研究》,2002.11
錢鴻鈞<認識一位逝去的老作家──從《文友通訊》進入李榮春的文學世界>,《戰後台灣文學之窗──鍾肇政六百萬字書簡研究》,2002.11
錢鴻鈞<「台灣文學」──鍾肇政的鄉愁>,《戰後台灣文學之窗──鍾肇政六百萬字書簡研究》,2002.11
錢鴻鈞<一九六五年的兩大「台叢」>,《戰後台灣文學之窗──鍾肇政六百萬字書簡研究》,2002.11
鍾鐵民<「魯冰花」前的愛情>,《臺灣文藝》第88期,1984.05
鍾鐵民<客家文學與客家生活>(《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1994.10
鍾鐵民<心靈的慰藉──為鍾肇政《台灣文學兩鍾書》而作>,《文學台灣》第22期,1997.04
鍾鐵民<客家精神>,《新个客家人》,1998.01
蕭文<鍾肇政先生答客問> ,《臺灣文藝》 革新第22號(第75期),1982.02
羅肇錦<客家話與客家特性>,《文訊》革新號第12期,1990.01
羅肇錦<台灣客家話的現況與走向>,《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1994.10
瀧川勉<殖民地統治下的臺灣民眾群像> ,《臺灣文藝》 第11卷(第42期)
, 1974.01
五、學位論文
許俊雅《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1992.05
李麗玲《五O年代國家文藝體制下台籍作家的處境及其創作初探》,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1995.07
張金牆《台灣文藝研究》,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1997
黃琪椿《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與社會主義思潮之關係初探》,新竹: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1994.06
王郁雯.洪珊慧《台灣作家的「皇民文學」(認同文學)之探討──以陳火泉、周金波的小說為研究中心》,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1999.12
朱家慧《太陽下的兩個作家:龍瑛宗和呂赫若》,臺南:成大歷史語言研究所,1996.06
姚蔓嬪《王昶雄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2.06
莊嘉玲《臺灣小說殖民地戰爭經驗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2.05
吳品賢《日治時期臺灣女性古典詩作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1.06
陳秉貞《余秋雨散文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1.06
吳品萫《李商隱詩歌「女性敘寫」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2.06
周淑嬪《蘇偉貞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1.06
六、網站
「台灣文學步道」:鍾肇政──台灣史詩的開創者與公共電視台飛躍2000—作家身影(二),11/20 傳火炬的長跑者──鍾肇政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07.29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中心
「台灣客家文學館」:鍾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