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黎玉鈴
LI,YU-LING
論文名稱: 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之設置及用後評估之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outdoors kitchen work field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指導教授: 陳盛雄
Chen, Sheng-Xi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99
中文關鍵詞: 校園校園炊事場童軍教育綜合活動教師用後評估
英文關鍵詞: campus, the outdoor cooking field in campuses, the scout education, integrated activity teachers,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PO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9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於瞭解桃園縣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的設置現況及其用後評估,並進一步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可能之具體效益,以及場地設置規範與標準,並提供改進建言。
    本研究以「文件分析法」、「田野調查法」、「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為研究方法,針對桃園縣境內五十九所國民中學,進行相關研究。本研究以相關表格、影像記錄、調查問卷等為研究工具,以桃園縣境內五十九所國民中學的總務主任、進行立意抽樣地選擇符合本研究設計的三十二所國中,依照各校師生比例,發出針對總務主任59份、教師100份、學生300份問卷進行問卷調查,並與有意願參與本研究的校長、教師進行訪談,以308位在校園炊事場進行體驗活動的學生之省思學習單,進行分析與歸納,獲至相關的訊息以為校園炊事場設置的相關意見。
    研究結果有以下結論:
    壹、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之設置情形方面
    一、桃園縣內各國民中學有五成四已設置了校園炊事場,校內的師生對場地均有使用上的需求。
    二、桃園縣內擁有校園炊事場設備的學校,其校園炊事場規模上多屬中庸、中下的水準。
    三、各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於校園內的設置區位多設置在學校邊緣,以利免於聲音、氣味相互干擾。
    四、各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內設備全部備齊的學校並不多,約只佔二成一。
    貳、國民中學師生使用炊事場的現況方面
    一、國民中學師生使用校園炊事場的頻率以每班一年一次居多
    二、教師於校園炊事場中之教學情形必須面臨不同的挑戰:如:「規矩的訂定與實施」、「秩序掌控」、「教學必須兼顧體驗、省思、多元、從容與實踐的精神」
    三、學生於校園炊事場中的狀況多為認真投入、反應熱烈、團結合作、井然有序。
    四、校方的管理與維護多為「消極的管理」、「被動地維護」。
    叁、評估國民中學師生使用炊事場之實質效益方面
    一、校園炊事場的設置對教師教學具有多元的幫助。
    二、學生於校園炊事場進行學習體驗活動的收獲是多元的。
    三、校園炊事場的其他可能途可以朝「多元功能」發展。
    肆、建構國民中學炊事場的管理規則與標準方面
    一、願意依課程安排,而使用校園炊事場的教師對於校園炊事場的期望:
    (一)行政領導者對於炊事場有以下期望:1.設備齊全、2.設備精簡、3.自然型態、4.良好動線、5.器物多元、6.適當區位、7.足夠空間、8.遮蔭功能9.操作體驗、10.展現創意、11.環保考量。
    (二)教師使用者對於炊事場有以下期望:1.足夠空間、2.適當區位、3.合宜動線、4排水良好、5.設備齊全、6.符合需求的設計、7.給水便利、8.遮蔭功能、9.集合場地、10.雨備場地、11.足夠綠地、12.完善管理
    二、國民中學教師、學生心目中理想的校園炊事場前三者分別為「設計規畫型」、「童軍營地型」、「大樹蔭型」。
    三、理想的、合適的「校園炊事場」的使用規則與管理標準方面:有關炊事場的管理辦法要件:(1)主旨(2)場地定位(3)管理(4)登記使用(5)責任
    伍、學生在校園炊事場內體驗的學習效益,八年級學生在省思中較多共鳴的是「人際互動」、其次為「自我管理」;九年級學生在省思中較多共鳴之順序與八年級的相反。
    陸、建構學校對建築與炊事場地進行用後評估的機制,有助場地與師生使用的關係更密切,並提升學校建築與場地的再造與進化的功能。
    柒、學校設置校園炊事場設置須考量本身的需求,配合學校本身的空間、經費與專業管理與使用的人士,並邀請相關領域研發相關課程,以提昇學校課程發展與規劃的境界,同時達到場地多元使用功能,亦能成為學校整體營造的重點之一。

    最後,依據上述結論提出建議,並提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與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establishment of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nd to do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Besides, it also probes into possible benefits from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in junior high in Taoyuan County, and the management rules and norms of cooking sites. Also,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improvement.
    The methods of this research are “document analysis,” “field work,”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survey.” 59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re focused in the research. With relative forms, video tapes, and questionnaires, etc. as research tools, 32 junior high schools which were conformed to this research were chosen from 59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by purposive sampling.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s teachers to students in each school, for questionnaire survey, 59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100 to teachers, and 300 to students.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who are willing to join this research were interviewed. The 308 work sheets of reflection from students who had experienced the activities in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were analyzed and concluded. Those relative messages are collected as relative opinion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ooking fields in campuses.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concluded below:
    1. The aspect of the establishment condition of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in campuses are set up in 80%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the need for using fields.
    B. In Taoyuan County, the levels of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in school are usually on average, or below average.
    C. Most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re set up in the border districts of school. It favors the avoidances interfering from sound and smell.
    D. The schools with complete equipment of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are few. It is about 21%.
    2. The aspect of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using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A. Most of the frequency about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using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once a year per class.
    B. Teachers who have teaching situation in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have to face different challenges, such as “rules making and practicing,” “order controlling,” and “consideration giving to spirits of experience, reflection, diversification, composure and practice.”
    C. Students in the situation of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are usually attentive, ardent, cooperative, well-ordered.
    D. Most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from school are passive.
    3. The aspect of assessing the benefit from junior high teachers and students’ using of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A. The establishment of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in campuses is full of various helpfulness.
    B. Students who learn and experience activities in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profit variously.
    C. The other possible usage of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in campuses can be developed toward various functions.
    4. The aspect of constructing the management rules and standards for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 The expectation to outdoors cooking field from teachers who are willing to use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A) The expectation from to outdoors cooking field from administrative leaders: (a) complete equipment (b) simplificative equipment (c) natural pattern (d) nice itinerary (e) various appliances (f) suitable location (g) enough space (h) shadowing function (i) operating experiencing (j) creativity display (k) eco consideration
    (B) The expectation from to outdoors cooking field from teachers: (a) enough space (b) suitable location (c) proper itinerary (d) efficient drainage (e) complete equipment (f) requirement-matching design convenient water supply (g) shadowing function (h) assemblage field (i) field reserved for raining days (j)enough green grass(k)perfect management
    B. Junior high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p 3 ideal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are “design style,” “scout campsite style,” and “shade of big trees style.”
    C. Ideal and suitable using rules and management standards aspect of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Regulations for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 (A) Gist (B) Field definition (C) Regulations (D) Registration (D) Responsibility
    5. In students’ learning benefits from experiencing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in campuses,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is the first in consensus in students’ reflection of grade 8th; “Self-Management” comes to the second. The order is adverse in grade 9th.
    6. The system of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of structure and outdoors cooking fields for school is constructed. It helps the fields and the usage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 more closely related. It also enhances the functions of reconstruction and evolution for school structures and fields.
    7. School requirements are considered while school outdoors cooking field are set up. It needs to go with the space in school, budgets, people of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and using, and relative domains should be invited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relative courses. Therefore,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can be promoted; meanwhile, the field can be used for multiple purposes. It also can become the main point for school development.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above,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organization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chools and researches on related topic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總目次………………………………………………………………………… II 表目次………………………………………………………………………… III 圖目次………………………………………………………………………… V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9 第一節 學校建築規畫………………………………………………… 19 第二節 露營地的規畫………………………………………………… 43 第三節 校園炊事場的探討…………………………………………… 79 第四節 用後評估的探討……………………………………………… 145 第叁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18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8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8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197 第四節 實施程序……………………………………………………… 207 第五節 資料處理……………………………………………………… 217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221 第一節 桃園縣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設置現況分析………………… 221 第二節 桃園縣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設置調查問卷結果分析與討論 281 第三節 教師對校園炊事場使用現況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312 第四節 學生在校園炊事場體驗所得效益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349 第五節 訪談結果與討論……………………………………………… 38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427 第一節 結論…………………………………………………………… 427 第二節 建議…………………………………………………………… 435 參考文獻 ……………………………………………………………… 439 附錄 ……………………………………………………………… 447 附錄一 桃園縣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地」電訪調查表………… 447 附錄二 研究對象學校基本資料…………………………………… 455 附錄三 桃園縣各國中「校園炊事場」實地調查規格表………… 457 附錄四 八年級野外炊事學心得生省思內容……………………… 458 附錄五 九年級野外炊事學心得生省思內容……………………… 476 附錄六 桃園縣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設置調查問卷……………… 503 附錄七 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教師使用調查問卷………………… 509 附錄八 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學生學習效益調查問卷…………… 515 附錄九 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之設置及用後評估之研究訪談大綱 522 附錄十 問卷專家審題說明書……………………………………… 524 附錄十一 桃園縣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設置調查問卷(專家審題) 525 附錄十二 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教師使用調查問卷(專家審題)… 535 附錄十三 國民中學校園炊事場學生學習效益調查問卷(專家審題) 545 附錄十四 專家審題後問卷調整與修正……………………………… 556 附錄十五 預試參與學校基本資料…………………………………… 571 附錄十六 問卷預試之後的建議與調整……………………………… 573 附錄十七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公文(一)…………………… 589 附錄十八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公文(二)…………………… 591 附錄十九 願意接受訪談之校長、總務主任訪談結果整理表……… 593 附錄二十 願意接受訪談之教師訪談結果整理表…………………… 598 附錄二十一炊事場設置田野調查結果冊……………………………… 606 附錄二十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區使用辦法……………………… 694

    壹、中文書籍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1985)。大辭典。台北市:三民。
    日本建築學會,台灣書店建築設計資料集成編譯委員會(譯)(1970)。建築設計資料集成1。台北市:台隆。
    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1993)。童軍戶外活動設計與實施。臺灣省:臺灣省政府教育廰。
    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1988)。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台北市:臺灣書店。
    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198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專題研究。台北市:臺灣書店。
    林秋敏(1988)。學校建築與心理學的關係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1988)。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頁89-100)。台北市:臺灣書店。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市:東華
    林萬義(1984)。校地選擇之原則。載於蔡保田(編)(1984)。學校建築研究(頁134-140)。台北市:商務。
    郭生玉(2002)。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市:菁華
    王保進(1988)。國民中學田徑場之規畫與設備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1988)。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頁257-283)。台北市:臺灣書店。
    王昭正(譯)(2001)。John R. Kelly著。休閒導論。台北市:品度。
    王澤玲等編(2006a)。國中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四冊(2下)。台北縣:康軒。
    王澤玲等編(2006b)。國中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五冊(3上)。台北縣:康軒。
    王澤玲等編(2007)。國中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六冊(3下)。台北縣:康軒。
    王澤玲等編(2008)。國中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一冊(1上)。台北縣:康軒。
    王澤玲等編(2009a)。國中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二冊(1下)。台北縣:康軒。
    王澤玲等編(2009b)。國中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三冊(2上)。台北縣:康軒。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李坤崇(1999)。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
    李彥儀(1988)。國民中學課桌椅設備初探。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1988)。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頁329-346)。台北市:臺灣書店。
    吳美枝等編(2008)。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第五冊。台南市:南一。
    吳美枝等編(2007)。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第五冊。台南市:南一。
    呂建政(1994)。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研究。台北市:水牛。
    呂建政(1993)。戶外教育課程與教學之探討。載於童軍戶外活動設計與實施(一)(1993)。(頁15-23)。台北市:水牛。
    季水河(1995)。民現裝飾裝潢美學。武昌市:武漢大學出版。
    周何(編)(1991)。國語活用辭典。台北市:五南。
    周儒,呂建政(譯)(1994)。Donald R.Hammerman, Willian M.Hammerman, Elizabeth L.Hammerman合著。戶外教學。台北市:五南。
    教育部(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3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市:作者。
    胡立人(編)(1995)。童子軍表解(35)。台北市:臺灣中華。
    紀光慎(編)(1987)。露營場地之設立經營及管理資料。台北市:作者。
    施紅朱等編(2007a)。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第一冊。台南市:南一。
    施紅朱等編(2007b)。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第二冊。台南市:南一。
    施紅朱等編(2008a)。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第三冊。台南市:南一。
    施紅朱等編(2008b)。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第四冊。台南市:南一。
    姚榮華(1986)。國民中學建築問題。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198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專題研究(頁63-85)。台北市:臺灣書店。
    梁尚勇,(1984)。中小學校校舍建築的原則與發展的趨勢。載於蔡保田(編)(1984)。學校建築研究(頁84-93)。台北市:商務。
    眾文編輯部(1995)。冒險圖鑑。台北市:眾文圖書。
    張金淑(1984)。國民中學圖書館建築初探。載於蔡保田(編)(1984)。學校建築研究(頁305-328)。台北市:商務。
    張梅君(譯)(2001)。John storey 著。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台北市:巨流。
    張紹載(1984)。學校建築的研究。蔡保田(編)(1984)。學校建築研究(頁94-101)。台北市:商務。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市:洪葉。
    陳秀麗等(2003)。國民中學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以台中縣市及南投縣為例。載於湯志民等編(2003)。永續發展的校園與建築。(頁231-240)。台北縣: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編印。
    陳盛雄(1993)。戶外教育之研究。載於童軍戶外活動設計與實施(一)(1993)。(頁24-29)。台北市:水牛。
    陳盛雄(1990a)。露營地設施手冊。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陳盛雄(1990b)。童軍露營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台北: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黃世孟編著(2000)。論用後評估與建築設計之規劃研究。載於學校建築研究-黃世孟學校建築論文集。(頁147-154)。台北市:建築情報季刊。
    傅全福(1996)。童子軍露營怎樣實施。台北:水牛。
    曾如泉(1988)。校舍噪音問題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1988)。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頁157-170)。台北市:臺灣書店。
    湯志民(1986)。國民中學學校建築研究。台北市:五南。
    湯志民(1988)。學校噪音問題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1988)。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頁109-155)。台北市:臺灣書店。
    湯志民(2006a)。臺灣的學校建築。台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6b)。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台北市:五南。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書廊。
    鄭秀琴、王澤玲等編(2010)。國中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五冊(3上)。台北縣:康軒。
    鄭秀琴、王澤玲等編(2010)。國中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六冊(3下)。台北縣:康軒。
    蔡宗陽(1990)。露營的教育功能。載於童軍露營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第一章,頁1-6)。台北: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蔡保田(編)(1984)。學校建築研究。台北市:商務。
    蔡保田(1977)。學校建築學。台北市:中正。
    蔡順良等編(2005a)。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一冊 一年級上學期。台南市:翰林。
    蔡順良等編(2005b)。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二冊 一年級下學期。台南市:翰林。
    蔡順良等編(2005c)。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三冊 二年級上學期。台南市:翰林。
    蔡順良等編(2005d)。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四冊 二年級下學期。台南市:翰林。
    蔡順良等編(2005d)。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六冊 三年級下學期。台南市:翰林。
    蔡順良等編(2008)。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五冊 三年級上學期。台南市:翰林。
    蔡順良等編(2009a)。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二冊 一年級下學期。台南市:翰林。
    蔡順良等編(2009b)。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三冊 二年級上學期。台南市:翰林。
    蔡順良等編(2010)。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五冊 三年級上學期。台南市:翰林。
    蔡順良等編(2011)。國民中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一冊 一年級上學期。台南市:翰林。
    蔡保田著(1986)。學校建築研究的發展。台北市:五南。
    賈馥茗(1984)。學校建築的陶冶作用。蔡保田(編)(1984)。學校建築研究(頁51-56)。台北市:商務。
    劉彥俊編著(1974)。童軍野外活動(上)。台北市:中正。
    劉彥俊著,朱其榮修訂(1995)。露營初步。台北市:水牛。
    潘慧玲(2004)。教育論文格式。台北市:雙葉書廊。
    翰林出版(2001)。綜合活動領域研習手冊。台南市:翰林
    謝美連等(1990)。國民中學童軍教育教師手冊(第一、二、三冊學年本)。台北:水牛。
    謝美連等(1997)。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一、二、三冊學年本)。台北:水牛。

    貳、博碩士論文
    丁冰如(1998)。國民小學校園內「戶外教學資源區」之規劃與使用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易凌(2001)。從新校園運動探討教學空間與環境教學之研究-以臺中縣土牛國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雅琪(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以童軍教育專長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文豪(2006)。行動載具在戶外教學之應用-以植物觀賞課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恩仲(2004)。童軍小隊制度教學專業知識在綜合學習領域之實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淑芬(2008)。學習風格對童軍露營活動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台中市國中童軍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官素珍(2007)。露營者遊憩動機、持續涉入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姜振田(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對學校建築滿意度及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侯琬純(2004)。廚房樣式與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國維(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生態池規劃與管理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秀英(2005)。天母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服務學習主題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麗敏(2004)組織型露營課程領導人員證照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進來(2009)。學校建築規劃及其用後評估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許聖倫(2004)。建築之心‧邊境之炬-傳統廚房爐灶之技術與文化。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碧蕙(2002)。「校園規劃『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斯偉義(2005)碧湖國小校園規畫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茱莉(2006)。貝登堡童軍教育思想在我國實踐之省思。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傅惠蘭(2004)。露營重機的方法目的鏈結模式之研究-以龍門露營區家庭遊客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詹于倩(2001)。國民中學試辦綜合活動課程之研究—以三民國中課程試辦歷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居澤(1995)。國民中學戶外教育課程實施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景元(1998)。以生態旅遊觀點探討露營地選址評估-以雪霸國家公園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賴協志(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規劃與用後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煜明(2005)。從使用者觀點探討居家烹飪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簡夙蓮(2003)。從使用後評估的觀點探討國小校園空間。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蕭富陽(2005)。桃園縣新設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劃發展現況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参、中文期刊
    王朝榮(1999)。廚房的空間規畫與設計。空間,113,頁87-88。
    何錡章(1967)。灶神考源。大陸雜誌,35(12),頁10-14。
    林發成(2003)。漫談廚房與廚具設計。台北廚具,第八期,頁58-62。
    李坤崇(2002)。多元化教學評量。載於教育部主編:國中小教師基礎研習手冊,頁120-162。臺北市:教育部。
    李琬琬(譯)(1981)。Craig M. Zimring and Janet E. Reizenstein Translated by Lee ,Woan Woan合著。A Primer on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建築師,72(11),頁32-38。
    徐麗霞(2000a)。灶神上。中國語文,87(4),頁105-114。
    徐麗霞(2000b)。灶神下。中國語文,87(5),頁105-114。
    周儒,黃淑芬(譯)(1994)。Thomas J. Rillo著。戶外教育的精義。環境教育,20期,頁52-63。
    侯琬純(2005/12)。從火堆裡走出的文明路:西方廚具的演變歷史。文化生活,8:4=42,頁29-32。
    范福雲(1962/01)。廚房的佈置及設備。家政教育通訊,2:3,頁10-11。
    范福雲(1962/04)。廚房的佈置及設備(續上期)。家政教育通訊,2:3,頁11。
    陶伯文(1996/02)。人體工學在應用上的要點。工業安全衛生月刊,80,頁26-33。
    翁註重(2003)。廚方科技的前世今生。台北廚具,第八期,頁46-47。
    張自健(2002)。觀光遊憩區露營地的規劃設計原則。觀光管理,81(1),頁84-92。
    陳昭昭(2004)。祝融神話傳說及其與火相關信仰研究。嘉南學報,30,頁428-442。
    陳格理(1997)。圖書館建築與用後評估研究。大學圖書館,1卷4期,頁17-30。
    許文聖(1983)。露營區與野餐區之規劃。交通建設,32:9=381,72,頁16-25。
    許家榮(2004/05)。從運動設施規劃管理的觀點介紹用後評估。屏師體育,8,頁157-162。
    湯志民(2004)。學校建築評鑑:用後評估的發展與模式。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29輯):教育評鑑專輯(頁381-412)。台北:作者。
    湯志民(2005)。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理念、實務與案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國立教育資料館。學校建築與學習。(頁35-81)台北:作者。
    蓋國梁(2005/07)。認識灶神。泉南文化,11,頁94-98。
    蔡滄和(1998)。「灶腳」進化論。臺灣廚具,第八期,頁71。
    鄒宇翔(2002)。露營簡介。休閒運動期刊,創刊號,50-58。
    鍾東文(譯)(1885/07)。人體工學使您更舒適便利。拾穗。423期,頁58-63。
    薛堯舜(2008)。校園休閒露營烤肉區之行銷計畫-以永達技術學院為例。載於嘉大體育健康休閒第七卷一期,97(4)。頁215-223。
    簡丹、富貞(1998)。大自然野炊。載於講義,23:6=138,頁150-152。

    肆、會議論文、研習資料
    劉三(1996,11)五金配件之發展與台灣廚具之互動。載於臺灣廚具發展文化發展促進會舉辦之「臺灣廚具發展史座談會」論文集(頁71-72)
    李崇坤(2009)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修訂歷程與展望。載於第8109「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微調與關鍵能力轉化研習」研習資料(頁13-23)

    伍、網路資訊
    李坤崇(2004)。能力指標解讀、轉化理念及用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例。2009年4月28日。(取自http://ceag.phc.edu.tw/~act/9301b.doc)
    教育部(2003)。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環境教育百寶箱。2011年4月24日。(取自http://eduplans.educities.edu.tw/environment/)
    教育部(2007)。環境教育百寶箱(環境教育教案分享)。2011年4月24日。(取自教育部(2007)。環境教育百寶箱。2011年4月24日。(取自http://eduplans.educities.edu.tw/Plans/browse-plan.php?tpid=16709)
    教育部(2009)。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架構。2009,4月26日,
    (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context/97-03-9.html)。台北市:教育部。
    許愼撰 徐鉉。2009,4月26日,說文解字word版
    (取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92910321)
    許進雄(2008)。2009,4月26日,中国古代社会-第九章 食物
    (取自http://www.geocities.com/slt_cn/hsu0109.htm)
    奇摩知識網(2008)。2010,12月18日,磨石子.洗石子.斬石子.抿石子定義?(取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11308423)
    童軍ォタク。(2009)。2010,12月20日,童軍露營之高架灶照片。(取自http://jollybighead2.pixnet.net/blog/category/1630228)

    陸、其他媒體、手稿、計劃、資料
    陳盛雄(200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戶外/童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計畫。未出版。
    陳盛雄(2008)。森林露營地規劃準則之研究。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舉辦之97年度專題演講(頁4-8),台北市。
    陳盛雄,黎玉鈴(2008)。桃園縣慈文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戶外炊事教學資源區設置計劃。未出版。
    桃園縣政府教育處創發科(2008)。97學年度桃園縣縣中小學名冊。桃園:作者。
    桃園縣政府教育處創發科(2009)。98學年度桃園縣縣中小學名冊。桃園:作者。
    桃園縣政府教育處創發科(2010)。99學年度桃園縣縣中小學名冊。桃園:作者。
    黎玉鈴(2009)。桃園縣設置校園炊事場之各校校區手繪平面圖。未出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