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侯志凱 Kenny Hou |
---|---|
論文名稱: |
網路線上遊戲網際權力分析:以《魔獸世界》為例 Analysis of Cyberpower in Online Game - With World of Warcraft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吳筱玫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1 |
中文關鍵詞: | 傅柯 、網路線上遊戲 、網際權力 、匿名性 、魔獸世界 |
英文關鍵詞: | Foucault, Online Game, Cyberpower, Anonymity, World of Warcraf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45 下載:7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隨著電腦科技與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路遊戲已經日益成為現代人類生活娛樂的重心之一,許多玩家不僅在遊戲世界中體驗喜怒哀樂,也在虛擬空間中建立起對於遊戲社群的認同與想像。然而,就如同Foucault所說,「權力無所不在」,網路遊戲做為一個「結構中的結構」,它仍然無法自外於權力的重構與建構。因此本研究將置焦於網路遊戲的權力問題,深刻探討網路遊戲的內外之間網際權力運作的各種軌跡。
本研究以Foucault對於權力的論述為理論基礎,強調權力的樣貌不僅是傳統中由上至下的形式,也同樣存在著由下而上的權力狀態。事實上,在現今的網路遊戲裡,不可見的權力規範仍然隨處可見,並且持續規訓與監視玩家的肉體與靈魂,是故本研究著重理解權力的行使策略,關注權力對於人們的規訓機制是如何經由網路遊戲進行實踐。另外也運用了Jordan對於網際權力的解析與詮釋,探討網際權力三層次:「個人、社會、想像」在網路遊戲裡產生的各種權力存在型態與意義,尋找權力是如何貫穿於網際權力三層次,構築了網際權力對於玩家的影響。另外,本研究也探討了網路傳播的匿名特性,在網路遊戲當中究竟給予玩家造成了何種的權力情境,瞭解因為匿名性所帶來的權力情況。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法,是以網路遊戲《魔獸世界》為研究場域,共計訪問十位玩家。透過訪談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可以理解到玩家所面對的權力是來自於各種面向的總和,玩家在網路遊戲中並非只從單一的面向得到權力而已,玩家在網路遊戲中的權力關係,是來自於玩家內心在真實與虛擬間面對權力獲得與否的觀感、玩家與科技權力之間的拉扯,以及玩家在社群團體間的權力關係為主軸。
因此,穿透此一權力脈絡,本研究發現,網路遊戲的確會讓玩家感到增權式的愉悅,無論是經由角色的扮演、寶物的取得,性別因素,或是匿名性的關係,都能夠讓玩家在遊戲當中建構屬於自己的權力網絡,甚至是重組權力的階層;不過,從另一個面向來看,玩家或許在網路空間裡可以獲得增權,但仍然是很難去撼動現實結構中的權力關係,其中的女性玩家即為一例。除此之外,網際權力的分配不均使得權力過度偏向於科技權力菁英(包括遊戲公司與遊戲社群幹部),使得這些科技權力菁英成為另一種新興的優勢階級,玩家無論對社群或是對於遊戲都必須要有所妥協,因而導致權力規訓效用的產生。最後,本研究認為,網路遊戲的確會對玩家產生解放的作用,建立行使權力策略的可能。然而,由於遊戲公司掌控了遊戲的設計機制,因此無論玩家如何運用權力的戰術,也必須要以符合遊戲規範為依歸,在有限度的開放空間中,呈現了一個被束縛的權力圖樣。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于曉、陳維綱譯(2005)。《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台北:左岸。
方怡文(2006)《女性網路參與及增權之質性研究:以台灣婦女網路論壇「人身安全版」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曉珏、宋偉杰譯(2001)。《理解大眾文化》。北京:中央編譯。
史萊姆工作室譯(2003)。《大師談Online Game》。台北:上奇科技。
任軍鋒譯(2003)。《寡頭統治鐵律》。天津:天津人民。
江典嘉(2001)。<由權力觀點解讀電子佈告欄版面的運作>,《資訊社會研究》,2:93-116。
江靜之譯(2003)。《網際網路的衝擊:網際空間與網際網路的文化與政治》。台北:韋伯文化。
米金升、陳娟(2006)。《遊戲東西:電腦遊戲的文化意義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何兆武譯(1987)。《社會契約論》。台北:唐山。
何道寬譯(2000)。《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北京:商務。
余碧平譯(2005)。《性經驗史》。上海:上海人民。
吳筱玫(2003)。《網路傳播概論》。台北:智勝。
呂育瑋(2005)。《從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探索網路女性認同與兩性互動》。玄奘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承翰(2000)。《網際網路與社會運動團體及個人增權(empowerment)關係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英明(2000)。《網路社會學》。台北:揚智。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李珮瑜(2007)。《網際空間知識觀與倫理觀之探究及其教育蘊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嘉文(2002)。《數位落差的反思:從日常生活與資訊科技談起》。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志豪(2003)。《權力結構及其運作:莊子與傅柯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尚衡譯(1990)。《性意識史第一卷:導論》。台北:桂冠。
林明璇(2000)。《科技賦權之可能性:以清華大學女性主義BBS站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東泰(1999)。《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淑華譯(2001)。《一九八四》。台北:小知堂。
林葦芸譯(2006)。《權力:基進觀點》。台北:商周。
林憬屏(2003)。《訐譙龍歌曲文本之權力語藝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榮遠譯(1997)。《經濟與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
林鶴玲(2001)。<虛擬互動空間設計中的權力及控制:一個MUD社會創設的經驗>,《台灣社會學》,2:1-53。
林鶴玲,鄭陸霖(2001)。〈台灣社運的網路經驗:一個探索性的研究〉,《台灣社會學刊》,25:111-156。
胡幼慧、姚美華(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宗澤、趙力濤譯(1998)。《民族國家與暴力》。北京:三聯書店。
范靜嘩譯(2000)。《信息方式:後結構主義與社會語境》。北京:商務印書館。
范靜嘩譯(2005)。《第二媒介時代》。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夏鑄九、王志弘譯(2000)。《網絡社會之崛起》。台北:唐山。
夏鑄九、黃慧琦譯(2001)。《千禧年之終結》。台北:唐山。
夏鑄九、黃麗玲譯(2002)。《認同的力量》。台北:唐山。
袁薏晴(2002)。《瀏覽性別:數位年代的女性啟蒙》。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君玫譯(2001)。《全球化:對人類的深遠影響》。台北:群學。
張達基(2004)。《線上遊戲廠商經營策略與知識管理個案-第三波資訊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永展(2007)。《線上遊戲中個人對遊戲規則的詮釋與再建構:以台灣玩家「開外掛」之行為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江、黃少華編(2001)。《互聯網與社會學》。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
陳灼(2006)。《上帝擲骰子:歐美角色遊戲扮演史》。北京:文匯。
陳金蘭、陶遠華譯(1992)。《權力社會學》。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
陳伯榆、江典嘉、廖曉晶(2001)。〈校園網路內科層與管制權力:以中正大學網路活動為例〉,2001網路與社會研討會,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陳瑤恬(1996)。《後工業社會的新媒體:網際網路的文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錦華(2001)。《網路社會運動:以本土同志運動在網上的集結與動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麥永雄譯(2007)。《賽博空間的奧德賽:走向虛擬本體論與人類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程予誠(1999)。《新媒介科技論》。台北:五南。
曾雅慧(2002)。《網路性愛與女性賦權》。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任濱(2002)。《現代巴別塔?:生命科技論述中的身體圖像及其倫理意涵》。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竹麒(2006)。《網路社會之未來意象建構:以臺灣MSN Messenger即時通訊為例》。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建三譯(1999)。《資訊社會理論》。台北:遠流。
黃厚銘(1998)。〈面具與人格認同:網路的人際關係〉。第三屆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台北:南港。
黃厚銘(2001)。《虛擬社區中的身份認同與信任》。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振家等譯(2002)。《大眾媒體研究》。台北:學富文化。
黃惠雯等譯(2002)。《最新質性方法與研究》。台北:韋伯文化。
黃瑞祺(1996)。《批判社會學: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台北:三民。
黃瓊儀(2001)。《權力:在虛擬與真實之間》。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典寰(2006)。《身心障礙者的網路使用對賦權與生活品質影響之研究:以肢體障礙者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凱麟譯(2000)。《德勒茲論傅柯》。台北:麥田。
楊棠安(2005)。《線上遊戲玩家表現與其人格特質之研究:以「天堂」為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涵如(2003)。《數位資本主義下的數位落差及其教育因應策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媚(2002)。《養男人?網站內容建置與女性增權之關係研究》。2002網路與社會研討會論文。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楊淑媚(2003)。《商業網際空間中女性經驗與網際權力之研究:以女性商業網站hercafe.yam.com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蘊哲(2003)。《網路遊戲產業人才培育政策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家豪(2001)。《網路使用者參與網路遊戲行為之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翟本瑞(2001)。《網路文化》。台北:揚智。
劉北成、楊遠嬰譯(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桂冠。
劉北成、楊遠嬰譯(1992)。《瘋癲與文明》。台北:桂冠。
劉絮愷譯(1994)。《臨床醫學的誕生》。台北:時報。
劉燕青(2003)。《揭開網路開放、自主的假象:從數位落差到數位霸權》。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原倫、陳華芳(2006)。《我聊故我在:IM,人際傳播的革命》。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鄭榮基(2006)。《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公會之初探性研究:以魔獸世界的公會玩家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貞吟(2003)。《強化線上遊戲吸引力之策略研究:以線上遊戲天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明歆(2003)。《網際網路的權力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柏偉(2002)。《虛擬社群:一個想像共同體的形成,以線上角色扮演遊戲「網路創世紀」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靜宜(2004)。《網際網路中女性賦權實踐之檢視:以She Say網站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恆信(1998)。《虛擬社群匿名行為模式研究:以網際網路電子布告欄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影、苟建新譯(2001)。《互聯網心理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羅燦煐(2003)。<線上性別vs. 線下性別:網路互動中的性別形構>,《新聞學研究》,76:43-90。
蘇芬媛(1996)。《網路虛擬社區的形成:MUD之初探性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健華(2003)。《科技未來與人類社會:從Cyborg概念出發》。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魔獸世界官方攻略本(2005)。《魔獸世界官方攻略本》。台北:智冠科技。
權自強(2004)。《網路部落格使用對個人賦權之影響》。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份
李雅靖(2005)。Value conflicts about anonymity on the Internet。中華傳播學會2005年會論文。台北。
Akdeniz, Y. (2002). Anonymity, democracy, and cyberspace. Social Research, 69(1), 223-237.
Certeau, M. de (1984).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Ebo, B. (1998). Cyberghetto or cybertopia? : Race, class, and gender on the Internet. Westport, Conn.: Praeger.
Foucault, M. (1980). Power/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 1972-1977.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Grossberg, L, Wartella, E, & Whitney, C. (1998). Media making: Mass media in a popular culture. New York: Sage.
Harvey, D. (1989).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Oxford: Blackwell.
Jordan, T. (1999). Cyberpower: The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cyberspace and the Internet. London: Routledge.
Juul, J. (2001). A clash between game and narrative. 上網日期:2007年12月1日,取自:http://www.jesperjuul.net/thesis/
Keisler, S., Siegel, J., Dubrovsky, V., & McGuire, T. (1983). Group process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39(10), 1123-1134.
Levinson, P. (2003). Realspace: The fate of physical presence in the digital age, on and off planet. New York : Routledge.
Lukes, S. (1974). Power: A radical view. New York : Macmillan.
Lukes, S. (2005). Power: A radical view (2nd ed.). 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
Lyon, D. (1994). The electronic eye: The rise of surveillance socie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Lyon, D. (2001). Surveillance society: Monitoring everyday life.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Lyotard, J. (1984).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 A report on knowledge. Minneapolis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cQuail, D. (2000).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4th ed.). New York : Sage.
Mills, C. W. (1956). The power elite.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lant, S. (1995). The Future Looms: Weaving Women and Cybernetics. In M. Featherstone & R. Burrows (Eds.), Cyberspace, cyberbodies, cyberpunk: Cultures of technological embodiment (pp. 45-64). London: Sage.
Scott, C. R. (1999). The impact of physical and discursive anonymity on group members’ multiple identifications during computer-supported decision making. Wester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3(4), 456-487.
Wallace, K. A. (1999). Anonymity.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1), 23-35.
Wallace, P. (1999). The psychology of the Interne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網路部份
力世投顧(2001)。〈網路遊戲類型簡介〉。上網日期:2007年12月1日,取自:
http://www.pwcm.com.tw/reports05_3.htm#01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2007)。〈2007年1月台灣地區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上網日期:2007年12月1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
黃彥達(2000)。〈線上遊戲的虛與實〉。上網日期:2007年12月1日,取自: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73
楊惠芬(2005)。〈智冠子公司「智凡迪」5月中旬成軍〉。IThome Online電子報。上網日期:2007年12月1日,取自:http://www.ithome.com.tw/daily/20050426/news_1.html
資策會(2007)。〈創新資訊應用研究計畫〉。上網日期:2007年12月1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0105/howmany/howmany_disp.asp?id=185
魔獸世界大百科。http://wiki.gamebase.com.tw/index.jsp?no=4715
魔獸世界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http://forum.gamer.com.tw/A.php?bsn=05219
魔獸世界官方網站。http://www.wowtaiwan.com.tw/
魔獸世界英文官方網站。http://www.worldofwarcraft.com
魔獸世界遊戲基地討論。http://forum.gamebase.com.tw/board.jsp?l=2009&no=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