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梁雅雯
LIANG, Ya-Wen
論文名稱: 內部行銷、工作滿意、組織認同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ternal Marketing,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
指導教授: 黃能堂
Huang, Neng-T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內部行銷工作滿意組織認同離職傾向
英文關鍵詞: internal marketing,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turnover inten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7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電話客服人員是企業面對客戶的第一線,主要協助公司幫客戶解決問題,也是最了解客戶需求及感受。而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是滿足顧客的需求,故第一線員工對公司經營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要如何降低優質電話客服人員的流動率及離職率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也是企業提供優良服務品質的關鍵。而本研究欲探討的目的為企業該採取何種模式或機制的內部行銷活動,促使員工與企業的理念一致,從工作中獲得成就及滿意,進而誘發對組織產生認同,提升員工之工作滿意度和組織認同感以降低員工的離職傾向,使企業能於市場競爭中獲取經營上的優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單一公司之電話客服人員為問卷施測對象。本研究共發放160份問卷,有效問卷回收共計13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1.25%,將回收之資料運用描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分析、變異數分析以及迴歸分析。資料經統計分析發現:內部行銷、工作滿意與組認同均對於離職傾向具有顯著影響;工作滿意與組織認同在內部行銷與離職傾向間具有完全中介之效果。

    The call center staffs are positioned in the front line of enterprises facing customers, mainly assisting enterprises in helping customers solve problems and knowing customers’ demands and feelings best. Making customers satisfy is critical to a venture's success. Therefore, the frontline staffs have a decisive impact on the success of enterprises. How to lower the turnover rate of excellent call center staffs is a profound subject for study and also decides whether enterprises can provide excellent servic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what mode or mechanism of internal marketing campaigns enterprises should use to make staffs in tune with enterprises, improve staffs’ work satisfaction, in crease their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lower staff turnover so that enterprises can gain management advantage in market competition.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is that internal marketing, job satisfaction, oI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 show remarkable correlation in between. The job satisfaction and oI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had complete mediation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 marketing and turnover intention.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 錄 v 表 次 vi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內部行銷 11 第二節 工作滿意 26 第三節 組織認同 35 第四節 離職傾向 41 第五節 各變項間的關係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55 第二節 研究變項之操作型定義 56 第三節 研究步驟 60 第四節 研究對象 62 第五節 研究方法 63 第六節 研究工具 64 第七節 資料分析 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7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77 第二節 信度分析 87 第三節 相關分析 92 第四節 迴歸分析 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5 一、 中文部分 115 二、 英文部分 125 附 錄 131 附錄一、問卷初稿 133 附錄二、專家內容效度名單 137 附錄三、指導教授與專家建議 138 附錄四、正式問卷 144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2011)。中華民國100年度人壽保險業概況。2012年10月01日,取自http://www. lia-roc.org.tw/lia902/%E9%9B%BB%E5%AD%90%E6%9B%B8100eBook.rar
    方世榮、張文賢、許秋萍(2006)。從內部行銷機制探討人力資本及關係資本之建立。管理研究學報,6(2),329-358。
    王貞尹(2010)。內部行銷與員工品牌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以臺灣中部地區國立高中職學校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王淑華(2009)。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間干擾變項之探討。龍華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翠品(2002)。內部行銷作為、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H連鎖娛樂事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台北人力銀行(2011)。讓您想轉換工作的契機為何?。2012年10月01日,取自https://www.okwork.gov.tw/frontsite/cms/voteListAction.do?method=doPollingResult&voteId=35
    朱素玥、李賜郎(2001)。內部行銷之研究-以百貨公司為例。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學報,3,1-13。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3)。職業指南e網-電話客服人員。2013年01月17日,取自http://www.cla.gov.tw/cgi-bin/siteMaker/SM_themePro?page=4ef2a2eb
    吳宗翰(2008)。餐飲業服務氣候、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T.G.I. Friday-s星期五美式餐廳為例。大仁科技大學休閒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明潔(2009)。組織內部行銷、與員工滿意度以及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A科技公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管理碩士學程(AMBA)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武忠(1994)。餐飲業員工離職問題之探討。美食世界,30,115-120。
    呂玉娟(2011,2月)。策略性離職管理怎麼做?。能力雜誌電子報,24。2012年10月01日,取自http:// paper.udn.com/udnpaper/POE0039/ 189057/web/#2L-3383249L
    宋哲元(2011)。師徒功能,組織認同與領導滿足。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巫喜瑞(2001)。服務業內部行銷導向、組織支持、工作滿足與顧客導向間關係之研究-銀行業之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巫喜瑞、黃俊英(2000)。內部行銷概念及其與人力資源管理的比較。企銀季刊,23(3),125-133。
    李俊輝(2008)。內部行銷與專業承諾對離職傾向之影響。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是惠(2002)。內部行銷作為影響顧客導向行為之研究-以S公司量販店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崇漢(2009)。企業內部行銷機制對組織成員離職傾向之影響:工作滿足中介效果之檢定。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總縯(2002)。組織氣候、組織認同、組織效能之關聯性研究-以非營利組織國際獅子會台灣地區分會為實證對象。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卓筱琳(2008)。人格特質與工作表現、工作滿意及離職傾向之關係探討:以某量販店客收人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周蕙穩(2012)。企業社會責任、組織認同與企業聲譽關聯性之個案研究。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林建農(2009)。企業內部行銷機制對組織成員離職傾向之影響-組織承諾中介效果之檢定。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家鈺(2011)。內部行銷對公司品牌識別與離職傾向之影響:以組織文化與工作滿意度為中介。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峻吉(2010)。被併購公司員工離職傾向之研究-以被併購之某外商壽險公司為例。樹德科技大學金融與風險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隆儀、鍾明耀(2008)。內部行銷作為、成就動機、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的關係-以國軍志願役軍士官為例。文大商管學報,14(1),75-110。
    林裘緖(2005)。組織認定與認同對於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社會認定理論的觀點。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邱明欽(2012)。內部行銷、員工關係品質及薪酬福利對離職傾向之影響—以保險業為例。世新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含碩專班)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靜怡(2012)。學校內部行銷、組織氣候認知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北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鴻森(2009)。臺北市運動中心內部行銷對員工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安鴻(2003)。醫院醫事檢驗人員工作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慈濟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洪文德(2010)。跨國企業員工心理所有權、組織認同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孫龍翔(2011)。部落格式內部網站溝通平台實施後員工溝通滿足與組織認同及組織承諾改善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麗珍(2011)。護理人員情緒勞務、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相關性。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高麗玲(2008)。餐飲業內部行銷知覺、工作滿意度與工作表現相關之研究-以A餐旅公司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康譽瓊(2001)。內部行銷作為、行為評估、工作滿足和顧客導向之研究─以證券營業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文俞(2012)。國際觀光旅館內部行銷、工作滿意度與留任意願之相關研究-以組織氣候為干擾變項。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張奕華,張春芳(2010)。國民中學學校內部行銷認知、運作與執行困境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8,1-22。
    張淑枝(2010)。內部行銷對員工工作滿意度與顧客導向行為影響之探討-以北縣某醫學中心員工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瑜芬(2010)。激勵因素與組織認同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以光華商圈3C零售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維真(2007)。臺灣地區觀光休閒旅館內部行銷作為與員工離職傾向之相關性研究。南臺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張瀞文(2012)。職場霸凌知覺與主管支持和員工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海運承攬運送業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梁雙蓮(1984)。中央行政機關公務人員組織認同的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韻靜、丁文生(2011)。內部行銷、心理資本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私立高中職教師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許士軍(1988)。管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許銘俊(2011)。公司化後中華郵政的內部行銷、員工工作滿意度與服務品質認知之關係研究。淡江大學全球華商經營管理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郭文顯(2002)。部門領導管理與服務品質。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郭振生(2003)。內部行銷導向、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郭素玉(2004)。探討內部行銷、社會資本與員工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導入崁入式人力資源組織之個案銀行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文忠(2008)。臺北縣市國中文理補習班員工組織認同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玉足(2010)。內部行銷對工作滿意度、工作士氣與組織承諾之影響-以某半導體封測公司產線直接人員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孟修(1999)。零售業員工的人格特質與工作生活品質對組織承諾、工作投入、服務態度與工作績效的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冠宇(2010)。大陸員工薪資滿意與組織認同對績效關連變項關係之研究。長庚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惠美(2010)。居家照顧服務員工作價值觀、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化市。
    陳惠鈴(2011)。內部行銷員工知覺與度工作投入度之關聯-以組織同為中介變項。私立育達商業科技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縣。
    陳曉瑩(2009)。內部行銷對組織變革知覺、工作滿意度之影響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陶城(2011)。工作滿意、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空軍氣象聯隊人員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喬友慶、楊國彬、官志亮(2000)。顧客導向的服務業行銷分析-以華信商業銀行MMA為例。產業金融季刊,109,44-59。
    曾信超、黃先鋒(2009)。內部行銷與組織效能之關聯性-以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為中介變項。商管科技季刊,10(2),291-326。
    曾順農(2008)。內部行銷、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組織績效的關係之研究-以財政部高雄市國稅局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游旻羲(2003)。國際觀光旅館內部行銷作為與員工工作滿足及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子珍(2008)。員工對組織認同、工作滿意度、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自行車產業為例。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小萍(2005)。組織認同與組織效能之研究-以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保昇(2006)。休閒旅館組織內、外生活型態與離職傾向的關係-以涵碧樓為例。大仁科技大學休閒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淑琴(1999)。台灣壽險業內部行銷與經營績效之關聯性探討。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雅芬(2004)。志願服務者參與動機與激勵制度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中央健康保險局志工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翠玲(2009)。國小教師內部行銷知覺、工作士氣與工作滿意之關聯性研究-以台中縣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詹益政(1992)。論現代旅館人才的培育。觀光管理, 2,88-92。
    廖志德(2008,12月28日)。突破不景氣掌握服務新商機,經濟日報D2版。
    廖怡綾(2007)。內部行銷對工作滿足及組織認同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廖素華(1978)。國小校長領導方式、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師工作滿足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熊明良、孫健敏、顧良智(2008)。工作滿意度、組織認同與離職傾向關系實證研究。商業經濟與管理,6, 34-41。
    齊德彰(2004)。服務業內部行銷策略導向、工作漪與工作績效之關係─臺灣國際觀光旅館為實證。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化市。
    劉文琪(2007)。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因素之探討-以百貨公司化妝品專櫃人員為例。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劉明杰(2009)。臺灣高科技產業員工對組織認同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劉芳君(2003)。組織人力精簡對留任員工之態度和行為及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姿讌(2011)。員工協助方案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以工作滿意度為中介變數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柏妤(2011)。內部行銷、組織承諾、工作投入、及工作滿意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台灣老人服務機構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劉洸良(2007)。內部行銷、工作滿意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國小教師為例。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歐怡秀(2004)。客服人員的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化市。
    歐陽玲(1994)。工作生活品質與臨床護理人員離職意願之研討:以台南地區綜合醫院為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滕青芬(1987)。台灣省縣市社工員離職行為和離職傾向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致遠(2011)。國民小學內部行銷、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蔣怡卿(2004)。企業運用獎勵旅遊制度的激勵效果研究─以美商安泰人壽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蔣博賢(2007)。臺灣地區國際扶輪社員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鄧維兆、林孟儒、蔡志弘(2005)。內部服務品質評量基礎之員工工作滿意度研究--以國際觀光飯店為例。品質月刊,41(11),79-83。
    蕭富峰(1997)。內部行銷。臺北市:天下文化。
    賴志超、鄭伯壎、陳欽雨 (2001)。台灣企業員工組織認同的來源及其效益。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1),27-51。
    謝姍霓(2009)。銀行行員的情緒勞務負荷、情緒耗竭 對工作滿意度及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素珠(2012)。影響銀行派遣催理人員轉正職留任意願因素之探索性研究-以C銀行為例。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鍾明燿(2008)。內部行銷作為、成就動機、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的關係-以國軍志願役軍士官為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鍾芷玲(2011)。護理人員之組織認同、工作狀況與離職意圖相關因素初探。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簡益淳(2002)。專業認知、組織認同、組織效能之關聯性研究:國軍N總部新聞發佈體系之個案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顏亞盈(2009)。內部行銷與工作價值觀對員工的工作滿足與工作績效影嚮之研究 : 以某咖啡連鎖店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顏和正(編譯)(2011)。P. Kotler, H. Kartajaya, & I. Setiawan著。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鳴(Marketing 3.0: From products to customers to the human spirit)。臺北市:天下雜誌。
    魏彤亘(2010)。臺北市運動中心內部行銷對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譚啟文(2004)。領導效能知覺與組織認同間關係之研究—以全家便利商店加盟主者為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二、英文部分
    Adams, J. S. (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5), 422-436.
    Ahmed, P. K., Rafiq, M., & Saad, N. M. (2003). Internal marketing 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competencie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7(9), 1221-1241.
    Alderfer, C. P. (1972). 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 Human needs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New York: Free Press.
    Al-Hawary S. I.S., Al-Qudah K. A. M., Abutayeh P.M., Abutayeh S. M.,& Al-Zyadat D.Y. (2013) The impact of internal marketing on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in Jord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Research in Business, 4(9), 811-826.
    Ballantyne, D. (2003). A relationship-mediated theory of internal marketing.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7(9), 1242-1260.
    Bamber, E. M., & Iyer, V. M. (2002). Big 5 auditors' 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Consistency or conflict?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1(2), 21-38.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 1173-1182.
    Berry, L. L. (1981). The employee as customer. Journal of Retail Banking, 3(1), 33-40.
    Berry, L. L., & Parasuramen, A. (1991). Marketing services: Competing through quality. New York: Free Press.
    Cahill, D. J. (1995). The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 new tool for internal marketing.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9(4), 43-51.
    Cahill, D. J. (1996). Internal marketing: Your company’s next stage of growth.New York: Haworth Press.
    Chang, J. (2005). From the inside out. Sales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 157(8), 14.
    Conduit, J., & Mavondo, F. T. (2001). How critical is internal customer orientation to market orient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1(1), 11-24.
    Cooper, J., & Cronin, J. J. (2000). Internal marketing: A competitive strategy for the long-term care industr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48(3), 177-181.
    Dalton, D. R., & Todor, W. D. (1979). Turnover turned over: An expanded and positive perspe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2), 225-235.
    Foreman, S. K., & Money, A. H. (1995). Internal marketing: Concepts,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1(8), 755-768。
    Freud, S. (1920). Group psycholog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ego. New York: Boni & Liveright.
    George, W. R. (1977). The retailing of services- A challenging future. Journal of Retailing, 53(3), 85-98.
    George, W. R. (1990). Internal marketing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partnership in developing customer- conscious employees at every level.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 63-70.
    George, W. R., & Gronroos, C. (1989). Developing customer-concious employees at every level – Internal marketing. In A. C. Congram & M. L. Friedman (Eds.), Handbook of Services Marketing (pp. 29-37). New York: AMACOM.
    Greene, W. E., Walls, G. D., & Schrest L. J., (1994). Internal marketing: The key to external marketing success.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8(4), 5-13.
    Gronroos, C. (1981). Internal marketing- An integral part of marketing theory. In J. H. Donnelly & W. E. George (Eds.), Marketing of services (pp. 236-238). Chicago, IL: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Gronroos, C. (1994). From mark mix to relationship marketing: Towards a paradigm shift in marketing. Management Decision, 32(2), 4-20.
    Herzberg, F., Mausner, B., & Snyderman, B. B.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2n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eskett, J. L., Jones, T. O., Loveman, G. W., Sasser, W. E., & Schlesinger, L. A. (1994). Putting the service- Profit chain to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2(2), 164-174.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Johnson, E. M., Scheuing, E. E., & Gaida, K. A. (1986). Profitable services marketing. Homewood, IL: Dow Jones-Irwin.
    Johnson, W. L., Johnson, A. M., & Heimberg, F. (1999). A primary- and second- order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questionnair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9(1), 159-170.
    Joseph, W. B. (1996). Internal marketing builds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Health Care Marketing, 16(1), 54-59.
    Kale, S. H. (2007). Internal marketing: An antidote for macau's labor shortage. UNLV Gaming Research & Review Journal, 11(1), 1-11.
    Kalleberg, A. L. (1977). Work values and job rewards: A theory of job satisfac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2(1), 124-143.
    Kaplan, M. A. (1976). Alie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Khatri, N., Fern, C. T., & Budhwar, P. (2001). Explaining employee turnover in an Asian contex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11(1), 54-74
    Kotler, P. (1972). A generic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36(2), 46-54.
    Lings, I. N. (1999).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with internal marketing schematics. Long Range Planning, 32(4), 452-463.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Miller, H. E., Katerberg, R., & Hulin, C. L. (1979). Evaluation of the mobley, horner, and hollingsworth model of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4(5), 509-517.
    Miller, V. D., Allen, M., Casey, M. K., & Johnson, J. R. (2000). Reconsidering the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questionnaire.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3(4): 626-658.
    Mobley, W. H. (1977).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Mobley, W. H., Horner, S. O., & Hollingsworth, A. T. (1978). An evaluation of precursors of hospital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3(4), 408-414.
    Munsterberg, H. (1913). Psychology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
    Papasolomou, I., & Vrontis, D. (2006). Using internal marketing to ignite the corporate brand: The case of the UK retail bank industry. The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14(1), 177-195.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Berry, L. L. (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49(4), 41-50.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A., & Berry. L. L. (1988). Servqual:A multiple- 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64(1), 12-40.
    Patchen, M. (1970). Participation, achievement, and involvement on the job. NJ: Prentice-Hall.
    Piercy, N., & Morgan, N. (1991). Internal marketing: The missing half of marketing program. Long Range planning, 24(2), 82-93.
    Price, J. L. (1972).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 measurement. Lexington, MA: D. C. Heath.
    Rafiq, M., & Ahmed, P. K. (1993). The scope of internal marketing: Defin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marketing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9(3), 219-232.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8th ed.). NJ: Prentice-Hall.
    Sasser, W. E., & Arbeit, S. P. (1976). Selling jobs in the service sector. Business Horizons, 19(3), 61-65.
    Seashore, S. E., & Taber, T. D. (1975). Job satisfaction indicators and their.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8(3), 333-368.
    Simon, H. A. (1976).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A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3rd ed.). New York: Free Press.
    Smith, P. C., Kendall, L. M., & Hulin, C. L. (1969). 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 Rand McNally.
    Tajfel, H. (1978).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ocial groups: Studies i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London: Academic Press.
    Tansuhaj, P., Radall, D., & McCullough, J. (1988). A services marketing management model: Integrat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marketing functions.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2(1), 31-38.
    Taylor, S.L., & Cosenza, R. M. (1997). Internal marketing can reduce employee turnover. Supervision, 58(12), 3-5.
    Thomas, D. R. E. (1978). Strategy is different in service business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6(4), 158-165.
    Vasconcelos, A. F. (2008). Broadening even more the internal marketing concept.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42(11/12), 1246-1264.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Wan-Huggins, V. N., Riordan, C. M., & Griffeth, R. W. (1998). The development and longitudinal test of a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8(8), 724-749.
    Weiss, D. J., Dawis, R. V., England G. W., & Lofquist, L. H.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Winter, J. P. (1985). Getting your house in order with internal marketing: A marketing prerequisite. Health Marketing Quarterly, 3(1), 69-77.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