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麗娥
Chen Li-O
論文名稱: 原夢.緣夢.圓夢---- 一位街舞者的生命故事敘說
Traveling On the Road of Dreams –A Life Narration of a Street Dancer
指導教授: 程瑞福
Chen, Jui-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4
中文關鍵詞: 街舞街舞者生命故事敘說
英文關鍵詞: street dancing, street dancer, life story, narr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7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一位街舞者為研究對象,採質性研究和敘說探究的方式,經由與個案的深入訪談,重現其原夢、緣夢、圓夢的歷程轉折,並回顧其生涯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和關鍵事件、街舞場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及研究參與者面對困境時的自身反思與調適作為;研究者除了參考敘說研究理論、嘻哈文化和街舞相關文獻之外,另外輔以六位資深街舞者之重點訪談,以免因為時空條件之落差讓研究失之偏頗。
    經由歸納分析,總結本個案之生涯發展歷程分為三階段:一、「帥性原夢」,從原生性格愛耍帥、經由初步的身體訓練、型塑追求街舞的夢想;二、「熱情緣夢」,在青少年流行文化潮流的有利因素、和傳統現實的不利因素交織下,秉持熱愛街舞的初衷淬鍊實力、延續夢緣;三、「理性圓夢」,反思歷程轉折、視困境挑戰為成就動機、持續圓夢之旅。
    本個案之整體發展軌跡與邏輯基本上是循著「理性堅持,知行合一」的方向,比較特殊的是他尚能兼顧興趣、職業與專業使命感,踏實的走出他的每一步,這是非常值得青少年街舞者參考與學習之處;而從現今街舞做為一種次文化與青少年流行文化、到未來成為社會主流文化的一環來看,類似的個案都將可以為街舞未來的發展:包括舞蹈藝術內涵、舞蹈教育本質和舞蹈文化傳承,帶來拋磚引玉、積沙成塔的貢獻。

    Through qualitative description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explore how a street dancer had faced all the twists, turns and transition points in life, and continuing to walk on the road of his dreams then seeking self-fulfillment. By examining his career development, we tried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real senses of some important events such as significant people in the dancer’s life, critical incidents, the pros and cons of street dancing, and the way he gave meaning to and accounted for his decisions. The stories showed how young people, like the dancer, learned about himself and interacted with others in the prevailing trend of pop culture and made their dreams come true.
    Conducting the method of descriptive research, this paper was accomplished by referring relevant documents on pop culture and street dancing. Furthermore, we had interviewed six senior street dancers to consolidate the observations and findings. In conclusion, the dancer’s career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he longing for pop idol outlooks, building a slender body, and seeking for one’s own distinctive originality, which sparked his dancer dream. The second stage is about the unfaltering passion in the face of undesirable bonds of convention. The last stage is relevant to the self-reflection and self-motivation. The dancer faced the challenges, and aiming for success.
    The dancer in the present case study could combine personal hobby, profe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n career together to accomplish his own dream which was an encouraging story for teenagers nowadays. Changing from subculture to mainstream culture in the future, this cas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reet dancing may contribute to further study on dance art, dance education, and dance culture later.

    碩士論文通過簽名表…………………………………………………………… i 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誌……………………………………………………………………………… v目次……………………………………………………………………………… vi 表次……………………………………………………………………………… viii 圖次……………………………………………………………………………… viii 附錄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課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意義與重要性……………………………………………… 9 第五節 研究限制……………………………………………………… 14 第貳章 街舞相關文獻…………………………………… 15 第一節 嘻哈的起源…………………………………………………… 16 第二節 嘻哈文化的四大元素………………………………………… 21 第三節 街舞成為次文化與流行文化………………………………… 31 第四節 臺灣街舞的導入……………………………………………… 33 第五節 生命敘說的相關研究………………………………………… 42 第參章 研究方法………………………………………… 50 第一節 何謂敘說探究………………………………………………… 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者…………………………………………… 54 第三節 研究架構和流程……………………………………………… 56 第四節 研究實施……………………………………………………… 59 第五節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62 第肆章 舞動人生的軌跡………………………………… 63 第一節 原夢─望子成龍,叛逆青春………………………………… 63 第二節 緣夢─種子萌芽,築夢艱辛………………………………… 70 第三節 圓夢─淬鍊踏實,舞動人生………………………………… 83 第四節 小結─舞躍的人生…………………………………………… 98 vi 第伍章 眾裡尋他千百度…………………………………100 第一節 街舞者的身體經驗…………………………………………… 100 第二節 街舞者的心靈體驗…………………………………………… 108 第三節 街舞的解構與型構…………………………………………… 113 第四節 小結─舞蹈的長河 …………………………………………… 119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121 參考文獻……………………………………………………125 中文部分………………………………………………………………… 125 西文部分………………………………………………………………… 130

    一、中文部分
    王邦雄(1991)。載於余德慧(主編),中國人的生命長河–反思與安頓(頁174-190)。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王明珂(1996)。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34 (3),147-184。
    王俊傑(2007)。3D / VR 視訊學習平台-以 Hip - Hop 有氧舞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王麗雲(2000)。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自傳、傳記、生命史研究在教育上的應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文化。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敘說分析。台北市:五南。(Riessman, C., 1993)
    朱湘吉(2001)。生涯規劃與發展。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李文心(2006)。街舞介紹。臺大體育,44,79-88。
    李招俊(2007)。尬舞—捷運地下街的街舞文化(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婉菁(2006)。嘻哈品牌行銷之分析探討及創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靜怡(2005)。台灣青少年嘻哈文化的認同與實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呂潔如(2002)。城市•遊戲精靈一探訪街舞的文化世界(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穎怡(譯)(2001)。嘻哈美國。台北市:商周。(Nelson George, 1999)
    林益民(1997)。街頭相遇-側寫青少年舞團。台灣社會研究,25,209-225。
    林伯勳(2001)。街舞、街頭舞者、與中正紀念堂一人、活動、次文化與公共空間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義淳(2010)。追尋:一位體育教師生涯發展歷程說(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幸台(1989)。我國國小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12,265-297。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1997)。生涯輔導。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林于竝、劉守曜(譯)(2011)。文化就是身體。臺北市:中正文化。(鈴木忠志,2010)
    林浩立(2005)。流行化、地方化與想像:臺灣嘻哈文化的形成。人類與文化,37,7-28。
    吳忠誼(2010)。運動員的身體故事 -「運動人」、「不馴服」(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聲佶(2009)。臺灣街舞文化的社會意涵(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芝儀(譯)(2008)。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嘉義市:濤石文化。(Amia Lieblich, Rivka Tuval-Mashiach, Tamar Zilbe, 1998)
    洪瑞璇(2001)。大學女性院長生命故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秋山(2005)。不羈的靈魂-街舞必讀之全檔案。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
    洪嘉穗(2009)。嘻哈文化之展現與反思。大專體刊,101,16-21。
    黃進興(1992)。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臺北市:允晨文化。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瑞祺(2001)。現代與後現代。臺北市:巨流。
    黃明甘、高小芳、向薇潔(2006)論街頭流行運動文化-街舞運動。明新學報,32,77-82。
    陳可宜(2008)。青少年對不同舞蹈類型態度之研究-以民族舞、芭蕾舞、現代舞、街舞為探討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陳怡帆(2010)。游泳運動績優生就讀體育/非體育科系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明凱(2004)。當代台灣嘻哈音樂錄影帶之視覺意涵研究一以西元 2000-2004 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陳景民(2011,6月21日)。跳街舞享受市府推廣鎖定青少年。自由時報,AA4版。
    莊景和(2006)。正統性的對戰:台灣嘻哈饒舌樂的音樂政治(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傳德(1999)。一位國小校長的生命史(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梁永安(譯)(2008)。今日,何謂歷史?臺北縣:立緒文化。(David Cannadine, 2002)
    郭姿吟、呂錦媛(譯)(2009)。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台北市:群學。(Howard S. Becker, 1998)
    張良漢、簡美姿(2001)。選手與流行創作舞蹈現況與賽後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第十屆市長盃流行創作舞蹈比賽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9,69-90。
    馮朝霖、簡楚瑛(2001)。質性研究:理論與實作對話。台北市:五南。
    葉榮裕等(1995)。舞蹈教練講習會講習手冊。台南市: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楊極東(1986)。人生理念的探索(初版)。台北市︰桂冠。
    楊朝祥(1991)。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行政院青輔會。
    熊同鑫(2001)。窺、潰、饋:我與生命史研究相遇的心靈起伏。應用心理研究,12,107-131。
    劉憶勳(2006)。體現•風格-初探青年街舞者的身體實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市:心理。(Clandinin, D. J., Connelly, F. M, 2000)
    蔣勳(2008)。身體美學.讓你的身心永遠從容自得。臺北市:遠流。
    蔣美玲(1998)。飛揚的活力.動感的青春。大專體育月刊,創刊號,30-37。
    盧玉珍(2006)。街頭「飄」舞中的現代性意涵:與永恆告別。美育,151,20-27。
    謝雅欣(2007)。台灣街舞者服裝造型特徵與延伸義之多重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鄭淑儀(2004)。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
    簡美姿(2001)。我國國中舞蹈班學生就讀舞蹈班之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蘇志鵬、王進華(2008)。Hip Hop-街舞運動的形式與風格。動態藝術學刊,1,23-29。
    二、西文部分
    Bruner, J. (1986). 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 Cambridge: Harverd University Press.
    Midol, N. (1997). Rap and dialectical relation:Culture, subculture, power, and
    counter-power. In G. Rail (Ed.), Sport and postmodern times﹙pp. 333-343﹚.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Murray, F., & Mark, A. N. (2004). That's the Joint!: The Hip-Hop Studies Reader. New York: Routledge.
    Polkinghorne, D. E. (1995). Narrative and self-concept. Journal of Narrative and Life History, 1, 135-153.
    Peter, S. (2000). Modulations: A History of Electronic Music. New York:Caipirnha Productions Inc.
    Kool Herc,(2002) in Israel (director), The Freshest Kids, QD3, 2002.
    Smith, L. M. (1996). Biographical Method, in Denzin, N. K. and Lincoln, Y. S.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86-305.
    Thompson, J. K., & Psaltis, K. (1988). Multiple aspects and correlates of body figure ratings: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Fallon and Roz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7, 813-81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