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怡均 Chen, Yi-Jyun |
---|---|
論文名稱: |
跳繩運動對改善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成效之研究 Effect of rope skipping physical fitness for student with intellect disabilities in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
指導教授: |
佘永吉
Sher, Yung-J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3 |
中文關鍵詞: | 跳繩運動 、高職綜合職能科 、智能障礙 、實驗設計 |
英文關鍵詞: | rope skipping,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experimental design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762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1 下載:3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跳繩運動對改善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成效之研究。研究採實驗設計檢測前後測及一年後之維持效果,研究對象為8名高二階段學生(年齡約16-17歲)。自變項為跳繩運動教學,依變項為健康體適能之表現(包含身體組成、柔軟度、肌耐力、心肺耐力),實驗介入期共12週,每週兩次,每次50分鐘之介入。本研究以教育部101年臺灣中小學學生體適能常模進行對照,並以相依樣本T檢定及無母數相依樣本檢定方式進行資料之分析,藉以了解8為研究對象在跳繩運動介入後,其健康體適能的立即與維持效果,而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一、跳繩運動對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的介入成效
跳繩運動對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學生之健康體適能具有介入成效,其中以身體組成、柔軟度、肌耐力具有顯著效果(p<.05);心肺耐力上則無達顯著。
二、跳繩運動對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的維持成效
於介入後一年再度進行健康體適能之檢測,發現跳繩運動對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學生之健康體適能具有維持成效,其中以柔軟度、肌耐力具有顯著效果;身體組成及心肺耐力上則無達顯著。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rope skipping on physical fitness for student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In this research,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dopted to examine the physical fitnes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and the maintenance effect after a year. Eight 16-to-17-years-old senior high school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was the rope skipping;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hysical fitness test result including body composition, flexibility, muscular strength and muscular endurance, and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The intervention was given the 50 minutes rope skipping training, twice a week, for 12 week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vention and maintenance effect of these test subjects’physical fitnes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rope skipping, the physical fitness norm of middle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publish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2 is adopted as the reference for the test result comparison. Th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d nonparametric dependent sample test to examine the effects. The
following is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1. Intervention effect
The effect of the rope skipping was positive and obvious to the test subjects. The analysis results based on dependent sample t-test in“body compose, flexibility, muscular strength and muscular endurance”reach significant level(*p<.05), but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is not
significant.
2. Maintenance effect
The effect of the rope skipping could provide effective maintenance effect in physical fitness to student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in items of “flexibility, muscular strength and muscular endurance”(p<.05) , but body compose and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are not significant.
ㄧ、中文部分
王文君(2003):飛盤遊戲課程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童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王政賢、黃武雄、蔡葉榮(2011):雙腳位置對坐到站動作影響之探討。國北教大體育,5,P79–86。
中華文化天地網站。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turechinese/vod07html/vod07_19.htm。
石井藤吉郎(1990):跳繩教室。臺北市:聯廣出版社。
何華國(2004):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林曼蕙(1996):從體育教學的觀點談:障礙學生之心理特質與生理特徵。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報告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P89-95。
林威秀、郭慧龍(2001):高職階段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及影響身體組成的相關因素之研究-兩個個案的研究。台東師院學報,12,P145-178。
吳英華(2005):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與適應體育教學現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君瑋(2011):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自我概念、障礙覺察與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詠慈(2008):體適能訓練計畫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及職業功能性體能表現之成效-以台北市立啟智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李鳳珠(2011):四十週跳繩運動介入對國小學童身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仁政(2004):慢跑訓練方案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及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林素華(2004):身體活動訓練課程對智能障礙學齡兒童之健康體適能及相關表現成效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林維靖(2007):集中式與分散式中強度跑走訓練對肥胖中度智能障礙高職生身體組成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邱文成(2010):體適能緣起及概念發展趨勢。載於林瑞興(主編):運動科學暨休閒遊憩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280-289) 。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邱進興(2007):合作學習策略對唐氏症與智能障礙學生動作技能及體適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正常(1997):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臺北:師大體研中心。
侯堂盛(2008):球類運動對智障者健康體適能與運動體能之影響。載於周靈山(主編):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頁167-179)。嘉義縣:吳鳳技術學院。
胡庭甄(2012):樂趣化體育教學方案對增進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紀嘉琪(2011):跳繩運動介入體育課對國中學生體適能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姚翕雅(2012):路跑活動訓練對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自我概念及職業體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http://www.fitness.org.tw/direct01.php。
教育部(2000):特殊教育學校高中職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4):民俗體育--跳繩。教育部體育教學媒體系列。
教育部(2008):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綱要。
高芳瑜(2008):適應體育教學對提升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成效之研究-以特教班籃球運動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許靜純(2005):智能障礙學生體能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翁美玲(2010):跳繩與慢跑運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體適能影響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陳怡君(2009):步行運動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心肺耐力及步行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美吟(2013):跳繩運動對國小學童體適能與身心健康狀態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陳秀梅(2010):跳繩課程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張榮、周俊良(2012):身心障礙者之體適能訓練。特殊教育季刊,123,1-8。
莊燿洲(2002):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訓練對智能障礙者體適能及職業能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勇佐(1997):增強替代行為改善及重度智能障礙者刻板行為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張佑宇、 林金定(2008):智能障礙者健康體能活動:促進與阻礙。身心障礙研究,6(4),273-285。
張敏芳、葉美鳳(2012):體適能教育模式應用於跳繩課程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之學習成效。載於周靈山(主編):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頁833-846) 。嘉義縣:吳鳳技術學院。
張銘仁(2012):跳繩課程對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彭炳和(2001):大ㄧ體育課程補充教材。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賈凡(2007):歐美體適能研究進展與啟示。載於許淑華(主編):博學與雅致論文集(頁183-204)。彰化縣:明道管理學院。
楊慧蓮(2014):運動強度對學習專注力與反應時間的影響-以跳繩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蔡阿鶴(1997):智障學生之學習心理與輔導。八十五年度智障類特殊體育教師研習會報告書,P103-106。
鄭麗媛、邱文信、王譯慶(2011):身體活動教學增進智能障礙學生運動能力之研究-以樂樂棒球為例。體育學報,44(2),261-274。
潘正宸、林珊如(2012):智能障礙者體適能運動處方之擬定概念。特殊教育季刊,123,18-27。
魯筠珍(2013):臺灣地區十二年國教體適能列入超額比序之現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賴秋進(2006):適應體育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闕月清(2004):台灣適應體育的發展。TAPAS雜誌,12(2),P18-19。
鍾宜橋(2013):十二週直排輪課程對智能障礙高職學生動作能力、體適能與適應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臺南市。
鍾旻樺(2008):適應體育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動作技能表現影響之研究—以操作性技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謝淑芳(2003):有氧舞蹈訓練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男生體適能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伊琳(2013):健走運動訓練對提升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
二、英文部份
Brooker, K., van Dooren K., McPherson, L., Lennox, N. & Ware, R.(2014).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ventions Aiming to Improve Involvement in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in press. doi:http://dx.doi.org/10.1123/jpah.2013-0014
Chao, C. C., & Shih, Y. L.(2011). The impact of rope jumping exercise on physical fitness of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32(1), 25-29.
Davis, W. E., & van Emmerik, R. E. A. (1995). An ecological task analysis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motor development in mental retardation: Research question and strategies. In A., Vermeer, & W. E. Davis (Eds), Physical and motor development in person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1-32. Basel: Karger.
David C. & Kitrina D. (2010).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Mental Health. New York: Wiley-Blackwell.
Helen, I. C., Sharona, B. M., Linsey, M. S., & Eliseo, D. J. (2013). Teaching physical activities to students with significant disabilities using video modeling. Developmental Neurorehabilitation, 16(3), 145-154. doi:10.3109/17518423.2012.763192
Lahtinen, U., Rintala, P., & Malin, A.(2007). Physical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s with intellcyual disability:a 30-year follow up.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 24, 125-143.
McGuire, B. E., Daly, P., & Smyth, F. (2007). Lifestyle and health behaviours of adults with an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51(7), 497-510. doi: 10.1111/j.1365-2788.2006.00915.x
Simons-Morton, B. G., Taylor, W. C., Snider, S. A., Iris, W. H. (1993). The physical activity of fifth-grade students during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3(2), 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