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驪潔
Chien Li Chieh
論文名稱: 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及工作倦怠之研究~ 以三鶯地區教師為例
指導教授: 賴香如
Lai, Hsiang-R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5
中文關鍵詞: 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工作倦怠預測力
英文關鍵詞: working stress, stress coping, job burnout, predict abili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70下載:20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採問卷調查,探討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及工作倦怠之關係,以台北縣三峽鎮、鶯歌鎮公立國中正式教師為對象,有效樣本為219人,回收率88 ﹪。收集資料以各校正式教師的比例,隨機抽取44 ﹪為樣本,應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複迴歸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發現為:

    1.教師的整體工作壓力為中等程度以下,以學校組織架構與氣氛、工作與家庭衝突的壓力較大。
    2.教師在面對壓力時,主要因應方式是解決問題,其次為屈服問題與休閒活動,最少做的是逃避問題或情緒調適。
    3.教師的整體工作倦怠感為中等程度以下,依序為個人低成就感、情緒耗竭和無人性化。
    4.教師背景因素中女性的壓力大於男性;年齡上以30~39歲者的工作壓力較大;以擁有子女數一人者及二人者壓力大於無子女者;最小子女年齡十九以上者壓力較小;在人際關係的壓力上兼任導師壓力大於兼任行政者。
    5.工作壓力與休閒活動呈負相關;生涯發展壓力與解決問題、情緒調適及休閒活動呈負相關;教師工作本身的壓力與逃避問題呈負相關。
    6.屈服問題與個人低成就感呈正相關;解決問題與情緒耗竭、無人性化呈負相關;休閒活動與情緒耗竭呈負相關;逃避問題與個人低成就呈正相關。
    7.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整體之間呈現正相關。
    8.工作壓力與解決問題對工作倦怠有預測力。

    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乃針對學校或相關單位、教師個人及後續研究者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 : 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工作倦怠、預測力

    This research us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eachers from the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Sanshia and Yingge town in Taipei County, their working stress, stress coping and job burnout are the main topics in this study. 44﹪of them were selected as the sample by random sampling , and the valid returned rate is 88﹪.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one-way ANOVA ,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the results appear as :
    1.The teachers’ working stress is not so huge, the largest is from structure and atmosphere in school .
    2.Most of them face the problem and fix it , they might surrender with the problem and vent their depress into leisure interests .
    3.The job burnout for teachers is not too serious, but the low achievement would be the fist to make them feel depress.
    4.The female’s is larger than the male’s ; between the age from 30 to 39 is the group having the largest stress . The stress for teachers who has one or two children is greater;whose children older than 19 has less stress . The stress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or homeroom teacher is greater than the administrator.
    5.The more working stress , the less problem solving, self emotion adjusting or the leisure interest they will apply on it.
    6.The more they avoid or surrender to the problem , the lower achievement they have to bear . The tension of emotionally exhaust will reduce if they faced the problem or took some leisure activities .
    7.The work stress and job burnout show positive relationship in between.
    8.Job burnout can be divinable by work stress and problem solving .

    Based on the findings, recommendations to the school’s administrators or the authorities , teachers and further studies were provided .

    Key Words : working stress , stress coping , job burnout , predict ability .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5 第六節 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工作壓力的相關探討………………………… 9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的相關探討……………… 27 第三節 教師工作倦怠的相關探討………………………… 33 第四節 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的關係探討……………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9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5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教師背景資料分析 ……………………………… 59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的現況61 第三節 教師背景因素與教師工作壓力之關係 ………… 70 第四節 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之相關78 第五節 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對工作倦怠之影響及預測力 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87 第二節 建議 ……………………………………………… 89 參考文獻 …………………………………………………… 95 附錄一 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及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問卷 108 附錄二 工作壓力量表使用授權書 ……………………… 112 附錄三 工作倦怠量表使用授權書 ……………………… 113 附錄四 壓力因應方式量表使用授權書 ………………… 114 表 目 次 表2-1 壓力的刺激取向定義 ……………………………… 9 表2-2 壓力的反應取向定義 ……………………………… 11 表2-3 壓力的互動取向定義 ……………………………… 12 表2-4 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 14 表2-5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 21 表2-6 壓力因應的定義 …………………………………… 28 表2-7 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之研究 …………………… 31 表2-8 工作倦怠定義彙整表 ……………………………… 34 表2-9 教師工作倦怠的定義 ……………………………… 37 表3-1 各校母群及抽樣人數 ……………………………… 49 表 3-2 原教師工作壓力量表各分量表題目分布情形與信度係數 50 表3-3 原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量表各分量表題目分布情形與信度係數 50 表 3-4 原教師工作倦怠量表各分量表題目分布情形與信度係數 51 表3-5 教師工作壓力量表各分量表題目分布情形與信度係數 52 表3-6 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量表各分量表題目分布情形與信度係數 53 表3-7 教師工作倦怠量表各分量表題目分布情形與信度係數 54 表3-8 研究進度表 …………………………………………… 56 表4-1 背景因素之分佈 ……………………………………… 60 表4-2 教師工作壓力總量表與各構面之平均數分配 ……… 62 表4-3 教師工作壓力量表各題答題狀況 …………………… 63 表4-4 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總量表與各構面之平均數分配 65 表4-5 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量表各題答題狀況 ………… 66 表 4-6 工作倦怠總量表與各構面之平均數分配 …………… 68 表4-7 教師工作倦怠量表各題答題狀況 …………………… 69 表 4-8 性別與教師工作壓力之變異數分析 ………………… 71 表 4-9 年齡與教師工作壓力之變異數分析 ………………… 72 表 4-10 擁有子女數與教師工作壓力之變異數分析 ………… 74 表 4-11 最小子女年齡與教師工作壓力之變異數分析 ……… 76 表4-12 擔任職務與教師工作壓力之變異數分析 …………… 77 表4-13 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壓力因應方式之間的相關分析表79 表4-14 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之間的相關分析表80 表4-15 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相關分析表 …………… 81 表4-16 教師工作壓力透過壓力因應方式對工作倦怠之影響分析 84 表4-17 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對工作倦怠之複回歸分析表 85 圖 目 次 圖2-1 Gmelch的「壓力循環」理論模式 ……………………… 18 圖2-2 教師工作壓力模式(Moracco & McFadden ,1982)…… 20 圖2-3 Justice 壓力因應矩陣圖 ……………………………… 30 圖3-1研究架構圖…………………………………………………47 圖4-1 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對工作倦怠之影響圖 … 8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家通(2002,12)。近年來台灣教育改革的一些省思。論文發表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之專題系列演講,台北。

    王俊民(1990)。國民中學教師成就動機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匯森(1991)。專業精神是優良教師必備的條件。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8,1-5。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江思瑩(2004)。台灣教育改革以後國中教師角色變遷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郁玲(1999)。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教師效能感與生命意義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呂秀華(1997)。國民中學教師背景變項、工作壓力、行動控制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杞昭安(1996)。師範院校特教系大五學生工作滿意、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特教學報,11,頁109-141。

    周天賜(1991)。工作壓力、工作倦怠歷程的文獻分析。台北師院學報,4,339-358。

    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宗立(1996)。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8,99-131。

    吳英璋(1994)。壓力的因應與成功因應的副作用。測驗與輔導,123,2511-2513。

    吳清基(1979)。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政融(2001)。大學體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雅薰(2004)。中等學校已婚女教師工作壓力、家務壓力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思妙(1993)。從認知評估、因應方式看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清江(1982)。教師團體的專業化。載於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組織與專業精神。台北:華欣。

    林清江(1998)。與教師一起進行教育改革。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6,6-8。

    林政蓉(2003)。國中健康與體育教師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壓力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純文(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勝結(1992)。國民小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倦怠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勝結(1999)。簡介「教師工作倦怠量表」及其應用。學生輔導,63,頁34-39。

    邱憲義(199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邱從益(2004)。談教師工作壓力。菁莪季刊,16(4):35-48。

    施淑芬(1990)。大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施佩芳(2000)。新時代的好老師-談好老師的工作壓力和因應之道。師友,398,35-39。

    范熾文(1993)。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施金泉(1994)。國民中學E型女性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中學教育學報,1,67-106。

    陳素惠(2003)。我國綜合高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宏建(2002)。台中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盈堃、陳慧璇(2004)。矛盾-基層教師生活世界的宰制與抗拒。應用心理研究,21,35-62。

    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1989)。台北市國小教師背景因素、非理性信念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台北: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教育部(1998a)。教育改革行動方案。台北:作者。

    郭丁熒(2000)。從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談教師角色的更新。載於財團法人國立台南師院校務發展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229-246)。高雄:復文。

    郭泰平(2001)。國民中學教師對教育改革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生玉(1987)。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心厭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2,131-146。

    黃國銘(2003)。國民中學教師對教育改革所知覺的壓力及因應行為對其專業態度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正鵠、鄭英耀(1989)。國民中學老師工作壓力、成就動機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學刊,8,頁133-176。

    黃淑珍(1988)。國中教師背景因素、工作情境、人格特質與工作倦怠的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單小琳(1988)。國中教師專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調適的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大千(1998)。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的個人現代性、傳統性及教學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守誌(2003)。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程一民(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先口(1985)。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和專業態度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孟珍(2001)。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純姿(1998)。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璧煌(1989)。國民中小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34,75-114。

    廖光榮(2002)。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貴鋒(1986)。國中教師角色衝突、角色不明確與工作倦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鄧柑謀(1991)。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務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藍采風(2000)。壓力與適應。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琇玲(1989)。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組織溝通與教師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隆興(2003)。高雄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二、西文部份

    Billings, A. G., & Moos, R. H. (1984). Coping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adul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76(3), 169-173

    Burke, R.,& Greenglass,E. (1993) .Work stress , role conflict ,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burnout among teachers . Psychological Report , 73(2),371-372.

    Carver, C. S., & Scheier, M. F. (1989). Social support as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38, 300-314.

    Cox,T. (1978) . Stress . Baltimore : University Park Stress .

    Cherniss,C. (1980) . Professional Burnout in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s .N.Y.:Praeger.

    Cooper, C.L., & Marshall, J. (1976). Occupational sources of stress :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 ill health. Journal of Occupation Psychology, 49 , 11-28.

    Dewe, P.J. (1986) .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eacher stress. New Zealand Jour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21( 2) ,145-147.

    Freudenberger,H.J. (1974) .Staff burnout .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 30, 159-165.

    Gmelch, W. A. (1988) .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administrative stress :Cause, reactions, response and consequences,The Journa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26(2), p.136.

    Gold, Y. (1984) .Burnout : A Major Problem for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 Education , 104(3), 271-274 .

    Greenberg, N. (2002) .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stress . Integrative & Comparative Biology,42(3),508-509.

    Hopkins , W.S. (1997)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 and Preservice Teacher Stress .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 18(4) , 36-46 .

    Hakan S., (2004) . An analysis of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Turkish special school head teachers and teachers , and the factors effecting their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 Educational studies , 30 , 291-306 .

    Iavancevich,H., & Mattson,S. (1980) .Occupational stress, strain and coping across the life span .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p.101-107.

    Justice, B. (1988). Stress, coping, and health outcomes. In M. L. Russel (Eds.). Stress management for chronic disease. New York : Pergamon Press.

    Lazarus, R. S. (1966).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process. New York : McGraw-hill.

    Lazarus, R. S. (1976). Pattern of adjustment. New York : McGraw-hill.

    Lazarus, R. S., & Launier, R. (1978). Stressrelated transactions between person and environment. In L. A. Pervin & M. Lewis (Eds.),  Perspectives in Interac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 : Plenum.

    Lazarus, R.S.,& Folkman, (1984) .Stress , appraisal and coping . New York :Springer .

    Maslach, C. (1976) . Burnout . Human Behavior , September , 17-22 .

    Maslach, C.& Pines, A (1977) .The burnout syndrome in the daycare setting . Child Care Quarterly ,6(2),100-113.

    Maslach, C. (1978) .The client role in staff burnout . Journal of Social Issue,34,111-124.

    McLean,L.H.,& Clouse,R.W. (1991) .Stress and burnout :An organizational synthesi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41140)

    Moracco ,J.C., &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 May, 549-552.

    Moos, R. H., & Billings, A. G. (1982). Conceptual and measuring coping resources and processes. In L. Goldberger & S. Breznitz (Eds.), Handbook of stress 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aspect.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Osipow, S. H., & Davis, A. S. (1988). The relationship of coping resources to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strai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2(1), 1-15.

    Pearlin, L. I., Lieberman, M. A., Menaghan, E. G., & Mullan, L. (1981). The stress proces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2, 337-356.

    Pines, A.,& Aronson, E. (1988) . Career Burnout Causes and Cures . New York :Free Press .

    Richard, G. V., & Krieshok, T. S. (1989). Occuptional stress, strain and coping in University facult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4(1), 117-132.

    Selye, H.(1956). The Stress of Life . New York :McGraw-Hill .

    Selye, H. (1983). The stress concept : Past, present,and future.In C. C.

    Sparks, K., & Cooper, C.L. (1999). Occupat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work-strain relationship: Towards the use of situation-specific model . Journal of Occupation Psychology ,72, 219-229.

    Sarrors, J. C. (1988). Administration burnout: Finding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6(2), 184-196.

    Salo, K. (1995). Teacher-stress Process : how can they be explained?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9(3), p.205-222.

    Tang , Tak-On,Yeung & Alexander Seeshing (1999). Hong Kong teachers’sources of stress,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cher Education . Hong Kong February , 22-24 .

    Table for Determining the Random Sample Size from a Determined Population. Retrieved March 5,2007,from:http://www.sageperformance.com/drjeffallen/samplesize.htm

    Veve, M.A. (1993)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rnout and sources of stress as perceived by select bilingu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er burnout ) . (Doctoral dissertation, Seton Hall University )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 54(08) , 292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