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池婉華
CHIH WAN HUA
論文名稱: 科技大學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之研究
A Study 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Faculties' Participation in Trainings and Services in the Governmental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指導教授: 王如哲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1
中文關鍵詞: 科技大學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
英文關鍵詞: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faculties, trainings and services in the governmental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0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科技大學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之執行現況與成效,並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科技大學教師知覺執行現況與成效的差異情形,及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最後,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教育主管機關及相關教育人員參考。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以科技大學教師為研究對象,編製「科技大學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現況與成效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共發放45所學校,回收有效問卷為249份。調查所得資料,以百分比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的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根據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壹、科技大學教師對於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執行現況與成效的知覺情形尚佳,但仍有改善空間。
    貳、男性、專任、具業界經驗及參與次數多的科技大學教師,對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政策執行現況的知覺情形較佳。
    參、男性、專任、教學年資5年以上未滿10年的科技大學教師,對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政策執行成效的知覺情形較佳。
    肆、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政策執行現況與成效具有顯著正相關。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faculties’ participation in trainings and services in the governmental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effectivenes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perceived by faculties with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Beside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provide some recommendation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universities of technology, and future researchers.
    In order to meet the goals of this stud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had been employed.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faculties in Taiwan, and a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inings and services in the governmental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has been used as a research tool. 249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from 45 universities had been collected. Furthermore,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have been used for analyzing the collected data, including Percentage of frequency distribution,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 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in analyses, the conclusions have shown as follows:
    1.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effectiveness of faculties' participation in the trainings and services in the governmental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is above the average, bu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2. In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policy, the perception of full-time male-faculties , who have working experience in industry and participated often, was above the average.
    3.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perception of full-time male faculties, who have more than 5 to 10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was above the average.
    4.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olicy.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目次 .................................................... v 表次 .................................................. vii 圖次 ................................................... x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3 第一節 教師在職進修之探討 ................................................... 13 第二節 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之內涵 ................... 19 第三節 相關研究 ............................................... 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6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6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6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66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71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7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75 第一節 執行現況之分析與討論 ..................... 75 第二節 成效之分析與討論 .............................. 133 第三節 執行現況與成效之相關分析與討論.................. 1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99 第一節 結論 ......................................... 199 第二節 建議 ............................................ 202 參考文獻 .............................................. 207 壹、中文部分 ................................ 207 貳、西文部分 .................................... 211 附錄 ................................................ 213 附錄一、科技大學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調查問卷(專家審題) ... 213 附錄二、建立專家效度之專家學者名單 ................... 221 附錄三、科技大學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現況與成效調查問卷(預試) ................. 222 附錄四、科技大學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現況與成效調查問卷 .. 227

    壹、中文部分
    王雅惠(2004)。臺灣地區高中職旅遊實務課程教師專業成長需求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朱家賢(2007)。我國大學產學合作經費人力投入與其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義平(2000)。以產學合作模式發展技術人力資源之研究−臺灣省職業學校產學合作實施現況分析。技術學刊,15(1),139-148。
    何福田(1982)。我國臺灣地區中小學教師進修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政達(1997)。教師在職進修需求評估與績效評鑑。研習資訊,14(3),64-71。
    吳家福(2004)。職業類科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對專業能力影響及教學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吳清山、林天佑(2005)。教育新辭典。臺北:高等教育。
    吳清山、簡惠閔(2014)。臺灣高等技職教育改革分析:1996~2007年。載於高等教育出版(主編),高等教育改革(頁1-34)。臺北:高等教育。
    吳清基(1995)。教師與進修。臺北:師大書苑。
    吳莉明(2008)。高職教師在職進修影響因素與進修意願關係之研究─以南臺灣為例。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呂錘卿(1991)。談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現況。國教輔導,30(4),11-12。
    呂錘卿 (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
    李彥儀(2000)。我國技術學院教師進修影響因素及其與專業成長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淑馨(2009)。公立職業學校資訊科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隆盛(2000)。科技與人力教育的提升。臺北,師大書苑。
    周春芳、李三良(2012)。教師赴業界研習服務方案的推動與期許。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2(1),2-5。
    周春美(1993)。我國高級中等學校職業類科專業科目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周談輝(1985)。職業教育師資培育。臺北:三民。
    周談輝(1991)。我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育的歷史與展望。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年刊,2,3-16。
    周燦德(1984)。我國高職教師在職進修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燦德(2013)。臺灣推動產學合作的策略模式-產學研發與人才培育。朝陽學報,18,85-109。
    林大仁(2005)。職業學校教師兼主任在職進修成效知覺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志翰(2009)。ERG激勵理論在大學教師參與產學合作之應用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宜聖(2006)。技術校院教師實務經驗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從學生認知觀點。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炎旦(1997)。專科學校建教合作策略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玫姿(2007)。我國高職廣告設計科教師在職進修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俊彥(2005)。科技大學教師實務經驗對畢業生職涯發展影響之研究─以電機學系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NSC-93-2516-S-027-001)。臺北市: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林俊彥(2007)。我國技術校院電機教師實務經驗與其工作表現差異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55,70-81。
    林俊彥、王姿涵(2012)。我國技職教育專業師資實務能力問題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2(1),22-28。
    林建明(2011)。高職商業與管理群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虔筑(2012)。影響私立大專校院教師參與產學合作因素之研究-以中部地區人文及社會科學類領域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新發(1999)。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原理和實務分析。臺北:師大書苑。
    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2007)。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現況、政策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57-80。
    林聰明(2011)。技職教育人才培育政策−「技職教育再造方案」簡介。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1(2),2-6。
    林騰蛟(2004)。高等技職學校的特色發展。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83,40-46。
    侯世光、黃進和(2011)。技術及職業教育。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00,173-201。
    洪仁進、王秀玲、康瀚文、謝馥宇(2006年,6月)。建構我國教師進修體系之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之「邁向卓越教育」國際研討會,臺北市。
    洪偉盛(2004)。高等技職校院與企業參與產學合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范育成(2012)。遴聘業界專家協同教學之現況與展望。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2(1),6-8。
    翁葶榆(2008)。我國技職校院通識教師專業發展需求與因應策略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高耿明(2001)。職業學校工科教師參加在職進修對專業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康自立(1985)。建教合作教育原理。臺北市:全華書局。
    康自立(1994)。我國工業教育師資之培育與進修。教育資料集刊,19,91-104。
    康自立(1998)。如何提升實務師資水準。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4,6-7。
    張仁家、趙育玄(2005)。學校經營與管理−技職校院的創新、策略、卓越。臺北:全華。
    張如柏(2002)。高中職教師在職進修現況、態度與成效知覺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張進昌(1994)。淺談教師進修。南投文教,7,16-18。
    張逸蓁(2009)。技術校院時尚造型設計相關科系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2010)。技職教育再造方案。臺北:作者。
    教育部(2012a)。技職教育再造方案核定補助名單。2013年4月4日,取自http://www.iaci.nkfust.edu.tw/Industry/CP.aspx?n=28&s=13
    教育部(2012b)。技職教育再造方案辦理成果。2013年4月4日,取自http://www.iaci.nkfust.edu.tw/Industry/CP.aspx?s=21&n=37
    教育部(2013a)。101學年度技專校院總覽。2013年3月11日,取自http://tve.cyu.edu.tw/
    教育部(2013b)。教育部補助技專校院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作業要點。臺北:作者。
    教育部(2013c)。中華民國技術與職業教育簡介。臺北:作者。
    教師法(2013)。
    曹雅婷(2011)。高職餐飲科教師產業經驗與教學知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餐旅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重吉(2007)。科學師資培育的省思與前瞻,科學教師之路-由實習輔導到專業成長。臺北:心理。
    陳中慧(2006)。高等技職校院教師專業發展能力內涵之研究-以中部一所國立科技大學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陳聿芸(2006)。高職電腦相關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祖吉(1987)。配合新課程的實施高工教師在職進修之規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德欣(2001)。高級職業學校專業科目教師專業成長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靜美(2003)。高中職進修學校教師在職進修現況調查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陳玄愷(2011)。贏向「產學-實習-就業」三合一技職院校的服務策略。品質月刊,47(4),15-20。
    彭映江(1997)。高級中學生活科技教師專業知能進修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世虹(1998)。影響綜合高中職業學程專業科目教師參加第二長進修意願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曾玉英(2006)。醫學院教師專業發展之個案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曾雪娥(2009)。私立技職院校教師參與產學合作意願之影響因素探討。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誌龍、黃聖芳(2013)。技職校院系本實務課程設計—以中華科大機械系為例。中華科技大學學報,55,153-179。
    童嘉慧(2003)。臺灣傳統戲曲學校技術及專業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馮莉雅、蘇雅慧、徐昌慧、楊昭景(2013,5月)。技專院校餐旅教師教學知識、産業經驗與專業成長需求之關係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舉辦之「第5屆亞太餐旅教育聯盟暨第13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黃坤錦(2004)。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41-258。
    黃政傑(2000)。技職教育的發展與前瞻。臺北:師大書苑。
    黃秋柑(2003)。彰化縣高職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清煙(2002)。高級中等學校汽車科專業科目教師赴企業界進修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國賜(1994)。我國教師在職進修制度改進芻議。教師天地,68,13-16。
    楊淑美(2008)。臺北市高職特教教師在職進修現況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趙光照(2007)。我國技職校院推動產學合作的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趙志揚、黃琦君(2009)。德國教育體系中的應用科技大學。教育資料集刊,43,243-262。
    趙沂源(2009)。高職電機電子群教師對教師在職進修態度與教師進階制度認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劉秀琴(1998)。影響高職農科教師在職進修意願因素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明昌(2001)。中學教師自我導向學習準備與其在職進修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9(4),1-26。
    蔡漪茵(2007)。臺中縣高職教師專業成長需求與專業創新願景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鄭吉泉(1998)。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專業科目教師學校本位在職進修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博真(2011)。南臺灣技職校院教師參與教學專業發展的現況和需求之調查研究。華醫人文社會學報,24,35-56。
    蕭錫錡(2011)。落實課程規劃強化技職校院務實致用教育目標。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1(1),33-43。
    戴芸樺(2012)。私立科技大學教師評鑑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臺北:五南。
    謝明峰(2011)。網站設計課程之教學模式與個案課程成效分析-以實務經驗導入課程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運算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鍾佳伶(2005)。國立高職學校學習型組織、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顏惠君(2004)。我國技術學院教師工作壓力與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嚴長壽(2011)。教育應該不一樣。臺北:天下遠見。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貳、西文部分
    Bennett, D., Milicevic, B., & Dolan, R.(1998). Education in the workplace. A “How to “ Guide. Colorado School to Career Partnership.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26286).
    Blackman, C.A. (1989). Issue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continuing agenda. In M.L. Holly & C.S. McLoughlin (Eds.), Perspectives on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 The Falmer Press.
    Bloedon, R.V., & Stokes, D.R. (1994). Making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ve research succeed.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37(2),44-48.
    Brown, B.L. (2000). Vocational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actice Application Brief No. 11. Columbus: OH. ERIC Clearing House on Adult Caree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42994 ).
    Burke, P.J. (1987). Teacher development. New York: The Falmer Press.
    Dundin, M.J. (1987).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Furlong,V.J., Hirst,P.H., Pocklington,K., & Miles,S.(1988).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role of the school.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Good, C. V. (1959).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Inc.
    Green, A., Randall, R., & Francis, R. (2004). Industry into teaching: an alternative model.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2(1), 23-33.
    Holly, M.L.H. (1989).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 in the USA and England. In M.L. Holly & C.S. McLoughlin (Eds.), Perspectives on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 The Falmer Press.
    Johnston, D. J. (1971). Teacher’s in-service education. Oxford : Pergamon Press.
    Kaplan, R. S. (1989). Connecting the research-teaching-practice triangle. Accounting Horizon, 3(1), 129-132.
    Kinney, Jr. W. R. (1989). The relation of accounting research to teaching and practice: A “positive” view. Accounting Horizon, 3(1), 119-124.
    Rohlfs, R. A. (1980). The purpose, processes, and methods of evaluating teacher in-service program in selected secondary schools in Nebraska and Iow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Stephens, G. E. (2011).Teacher Internships 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Career & Techn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26(2), 68-7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