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清菁 TEOH-CHENG CHENG |
---|---|
論文名稱: |
論文學閱讀教育與華人文化傳承之現況──以檳榔嶼華人為觀察對象 A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Reading Education and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ese: Using Chinese in Penang Island as the Object of Observation |
指導教授: | 潘麗珠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20 |
中文關鍵詞: | 文學閱讀 、馬華文化 、文化變遷 、文化傳承 、實地訪談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72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5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華人是馬來西亞三大族群之一,憑著一股堅韌民族性,在被視為「他者」之歷史定位下,自強自立,從最初的落地歸根到後期之落地生根,隨著身分的變化,不但扭改了自身族群在馬來西亞的命運,也讓代代傳承之文化在多元文化融合和涵化過程中,演變成今日獨具特色之馬華文化。
檳榔嶼是自馬來西亞獨立以來,即以華人為主體的小島,是以保留了相對於其他州屬更多的華人文化傳承,例如民間習俗、文化活動,以及各種華人文化之相關行為,這裡不只被視為華人文化蓬勃發展處,同時亦是檢視華人文化變遷的最佳之處。
當年先人在生活、生存前提下選擇離鄉,到檳榔嶼展開新生活,即因為生活模式之改變,而有了後來亦步亦趨之文化變遷。近年華人族群開始意識到文化變遷之危機,不只「華教」因為客觀因素教育之路走得艱辛,文化傳承亦因為大幅度之生活模式改變,而與中華文化原貌相去日遠。然而華社依然希望透過文學閱讀教育來深化和強化新生代之文化教育,讓子女們對馬華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繼而透過學習、實踐和傳承的目的。本論文便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決定從國民型學校之華文教育著手,藉華人積極把子女送往華校就讀支持母語教育,並推動閱讀經典之相關活動,來探討透過文學閱讀教育力挽狂瀾之成效。
此外,本論文亦希望藉由檳榔嶼因為少子化逐漸失去華人為主體居民優勢,進一步抽絲剝繭探討華人在面對文化變遷之社會現實與現象、心理等不同層面問題,以檢視華人價值觀之變化的深、廣度。
整體而言,文化變遷得從教育著手,這是馬來西亞華人的共識,亦是檳榔嶼華人至今不變的堅持,但礙於國民型學校十一年國民義務教育之教材和課本是由馬來西亞教育部統一編輯,是以檢討教材能否為文化教育服務是刻不容緩之課題,然而,除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否能發揮其功能,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雙管齊下教育新一代,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堅持和看法、做法。是以本論文採取實地訪談華人之方式,來了解華人對文化變遷的應對方法。
再者,華人價值觀之演變亦是文化變遷肇因之一,這也是導致民間習俗活動去留之關鍵,今日檳榔嶼依然傳承之各種禮俗活動,其實也正反映了華人價值觀對於文化傳承之取捨權,若不注意,大而化之的背後,實則影響深遠。
透過教育、社會現象和心理層面之探討,本論文得知文化變遷因素主要來自於華人對傳承文化抱持任意取捨之心態和認知,加上多元語言和多元文化環境影響,華人不只面對教育政策上之考驗,也在考量子女未來前程時,必須做適應的犧牲和調整,導致文學閱讀教育不能深耕,同時亦因為自身的誤解與個人價值觀取捨因素,衍生了後來文化傳承面臨不正確、任意簡化、式微、替代等問題,致使馬華文化失去了中華文化的純正性和單純性,平添了幾分的任意性和複雜性。
檳榔嶼華人普遍存在「會說母語即是傳承文化」之誤解,是今日華人新生代落實文化傳承所面對之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本論文有父母應以身作則說華語、寫華文,以及傳承正確禮俗之建議,同時希望家庭與學校相互輔助,重新定位價值觀,確保華人子弟在未來的文化傳承中,不因個人主觀取捨,而摒棄中華文化優良且豐實之內涵。
一、專書
古鴻廷(1998年4月)。〈戰後馬來亞地區華文教育之研究〉,《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2期,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頁53-73。
古鴻廷(1998年12月)。〈英屬馬來亞聯合邦華人教育之研究〉,《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學刊》,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頁51-73。
古鴻廷(1999年9月)。〈馬來亞獨立初期之華文教育〉,《南洋問題研究》1999年第3期,廈門: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頁7-16。
古鴻廷(2003)。《教育與認同:馬來西亞華文中學教育之研究〈1945-
2000)》。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王賡武(1994)。《中國與海外華人》。香港:商務印書館。
王賡武原著、張奕善譯註(2002)。《南洋華人簡史》。臺北市:水牛出版社。
王國璋(1997)。《馬來西亞的族群政黨政治, 1955-1995》。臺北:唐山出版社。
文平強(2009)。《馬來西亞華人與國族建構:從獨立前到獨立後50年》(上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
朱敬勤(1983)。《檳城的發展與人口的成長史》。見《檳州華人大會堂一百週年.新廈落成開幕紀念特刊》,頁335-365。檳城:檳州華人大會堂。
朱自存(1998)。《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第二冊)。吉隆坡: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
宋哲美(1964)。《馬來西亞華人史》。香港:中華文化事業公司。
何國忠(2002)。《馬來西亞華人︰身份認同、文化與族群政治》。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李恩涵(2003)。《東南亞華人史》。臺北:五南出版社。
李美賢(2007)。書評:〈新馬印華人──族群關係與國家建構〉。《亞洲文化》31:248-252。
李永球(2012)。《魂氣歸天:馬來西亞華人喪禮考論》。馬來西亞:漫延書房。
吳鳳斌(1993)。《東南亞華僑通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呂思勉(1995)。《歷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林連玉(1988)。《風雨十八年》上集。吉隆坡︰林連玉基金委員會。
林開忠(1999)。《建構中的「華人文化」:族群屬性、國家與華教運動》。吉隆坡: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
柯嘉遜(1999)。《馬來西亞華教奮鬥史》。吉隆坡:董教總教育中心。
泰勒著(Tylor,E.B)連樹聲譯(1992)。《原始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韋伯著,康樂、簡惠美譯(1993)。《支配社會學》。臺北:遠流出版社。
梁英明(1999)。《融合與發展》。香港:南島出版社。
莊國土(2003)。《二戰以後東南亞華族社會地位的變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陳劍虹(2005)。《檳榔嶼華人研究》韓江學院華人文化館: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陳良(2011)。《大馬華族文史正論》。吉隆坡:永聯印務有限公司。
黃家定(2007)。《華人社會與多元族群政治》。馬來西亞:Herald Printers Sdn.Bhd。
張奕善(1963)。《明代中國與馬來亞的關係》。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
張奕善(1976)。《東南亞史研究論集》。臺北:學生書局。
張禮千(1985)。《檳榔嶼志略》。怡保:南華書局。
張茂桂等著(1993)。《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出版社。
張少寬(2002)。《檳榔嶼華人史話》。吉隆坡:燧人氏出版社。
(2003)。《檳榔嶼華人史話續編》。檳城:南洋田野研究室。
(2005)。《檳榔嶼叢談》。檳城:南洋田野研究室。
楊建成(1982)《馬來西亞華人的困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劉文榮(民國77)。《馬來西亞華人經濟地位之演變》臺北:世華經濟出版社。
劉琳譯注(1992)《三國志》。臺北:錦繡出版社。
鄭良樹(1998)。《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展史》第一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鄭良樹(1999)。《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展史》第二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鄭良樹(2001)。《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展史》第三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鄭良樹(2003)。《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展史》第四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鄭良樹(2007)。《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展簡史》。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歐陽珊著(2008)。《古城遺書》(吉隆坡:星洲日報)
錢平桃、陳顯泗(2001)。《東南亞歷史舞台上的華人與華僑》太原:山西出版社。
謝詩堅(2012)。《檳城華人兩百年:寫下海外華人歷史第一頁》。檳城:殖群印務有限公司。
錢穆著(2001)。《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市 : 素書樓文教基金會出版 。
顏清湟(1992)。《海外華人史研究》。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
顏清湟(2005)。《海外華人的社會變革與商業成長》。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蕯德賽(D.R.SarDsai)原著,差百詮譯(2001)。《東南亞史》。臺北:麥田出版。
Chris Baker著,羅世宏譯(2004)。《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出版社。
Chris Baker著,許夢芸譯(2004)。《文化智典》。新北:韋伯文化。
Norani Othman著,李永傑譯(2007)。《一個馬來西亞,兩種社會契約?》。八打靈再也:策略資訊研究中心。
二、期刊
李廷輝(1986年)。〈馬來亞華文教育(1894-1911):早期華校的民族主義〉收入於辛亥革命與南472洋華人研討會論文集編輯委員會,《辛亥革命與南洋華人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頁87-99。
沈慕羽(1995)。〈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奮鬥史篇〉,《東南亞華人教育論文集》朱浤源主編。屏師院出版。頁1-9。
何啟良(1999)。〈歷史的呼喚、文化的感召──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史的啟示〉。《話說華教》。馬來西亞:教總。頁19。
何國忠(2006)。〈馬來西亞華文作家的文華憂患意識〉,《南洋問題研究》3(127):46-56。
利亮時(2001年)。〈馬來亞獨立初期的教育政策與華人社會的反應〉,《亞洲文化》第25期,頁20-30。(2002年)。(1969年馬來西亞種族衝突事件及其對華文教育的影響),《海華與東南亞研究》第2卷第1期,臺北:海華與東南亞研究雜誌社,頁91-108。
周聿峨(2000年12月)。〈馬來西亞華族爭取母語教育的抗爭〉,《東南亞研究》2000 年第4期,廣州:暨南大學,頁42-46。
吳燕和主講、洪慧麗紀錄(1989年)。〈從馬來西亞現狀談南洋華人文化認同〉,《海外華人研究》第1 期,臺北: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頁235-241。
崔貴強(1984年)。〈華人的政治意識與政治組織〉,《馬來西亞華人史》,吉隆坡: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頁51-66。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北︰文鶴。
陳美萍(2007)。〈大馬華人與馬來人-族群邊界政策化的塑造〉,《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學刊》10:1-17。
陳鴻瑜(2008年12月)。〈海外華人的文化變遷與適應〉,收入於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編《「海外華人之文化變遷與文物維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海華文教基金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頁1-12。
鄭良樹(1995)。〈論大馬華文教育的落地生根〉,《東南亞華人教育論文集》。
屏師院出版。頁373-384。
蘇新鋈(2004)。〈五十年代新、馬華文中學文化意識的類別、性質與貢獻〉,《南洋學報》57/58︰66-99。
譚天星(1996)。〈變異與繼承-談從「華僑文化到華人文化」的發展〉《,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14-19。
三、外文書
Blythe,W.L.(1947).“Historial sketch of Chinese Labour in Malaya”.Journal of the Malay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ntic Society 20(1):64-114。
Deglopper,D.R(1947).“Penang:Rites od Belonging in A Malaysia Chinese Community.”.Singapore:NUS Press.
Leo Suryadinata(2007)《Understanding the Ethnic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Singapore: Southeast Asia Studies。
Freedman, Amy L. (2001).“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Policy and Institutions on
Chinese Overseas Acculturation: The Case of Malaysia.”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411-440.
Tan Chee Beng. 1987. “Ethnic relations in Malaysia in historical and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laysian Studies 5(1): 99-119
四、學位論文
王瑞國(2005)。《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董總)與華文教育》。廈門大學碩士論文。
李悅肇(2004)。《馬哈迪時期馬來西亞之國家整合(1998-2003)》。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
周宗仁(1997)。《馬來西亞華人地位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博士論文。
林合勝(2001)。《馬來西亞華人角色轉變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麗珍(2010)。《馬來西亞檳城地方華人移民社會的形成與發展》。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博士論文。
曹淑瑤(2006)。《戰後馬來西亞地區華文高等教育之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葉玉賢(2008)。《馬來西亞華人中國認同之研究—以尊孔獨立中學為研究域。博士論文。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五、網路資源
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董總)https://www.dongzong.my/v3/index.php
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教總)http://web.jiaozong.org.my/
莫泰熙,〈英文教育回流對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挑戰〉
http://www.djz.edu.my/hjdaobao/hj.php?id=79&period=54
黃進發,〈傳統敵人消失,華教茫然內鬥──林連玉忌辰省思華教運動三〉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8381.html
馬華公會http://www.mca.org.my/
巫統 http://www.umno-online.my/
民主行動黨http://dapmalaysia.org/cn/
人民公正黨http://www.keadilanrakyat.org/
回教黨http://www.pas.org.my
當今大馬http://www.malaysiakini.com/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