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朱森楠
論文名稱: 國中生教育復原力模式之驗證研究
A study of the Validation on Educational Resilience Model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 毛國楠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5
中文關鍵詞: 教育復原力復原力學校逆境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1下載:2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探討國中生學校逆境、正向情感、負向情感、自我監控和自我統合與教育復原力的關係,並建構「國中生教育復原力模式」。研究工具包含:學校逆境量表、正向情感量表、負向情感量表、自我統合量表、自我監控量表與教育復原力量表,以1364名國中生為樣本,利用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的統計分析方法,進行適配度考驗與因果關係的模式探索。結果發現:
    一、國中生教育復原力模式可用來解釋國中生的觀察資料與實徵資料適配。
    二、學校逆境、正向情感、負向情感、自我統合和自我監控對教育復原力能正向預測,並具有正向直接與全體效果,且以自我監控具有最大的直接與全體效果。
    三、學校逆境對正向情感、負向情感、自我統合、自我監控和教育復原力能正向預測,具有正向直接和全體效果,且對負向情感的直接效果最大。
    四、學校逆境、正向情感、負向情感和自我統合對教育復原力能有正向預測的間接效果。
    五、正向情感與負向情感對自我統合具有正向預測及正向直接效果。
    六、自我統合對自我監控具有正向預測及正向直接效果。
    七、自我監控對教育復原力能正向預測,並具有最大的直接與全體效果外,且對學校逆境與教育復原力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未來研究及國中教學與輔導參考。

    謝詞 ……………………………………………………………………………………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目次…………………………..…………………………………...……………………vii 表次………………………………………………..……………………………………ix 圖次………………………………………………………..……………………………x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2 第二章 文獻分析………………………………………………………….…………14 第一節 復原力研究的發展回顧 ....................................................................... .14 第二節 教育復原力 ............................................................................................ 27 第三節 自我統合與復原力的機制 .................................................................... 35 第四節 正向情感與負向情感 ............................................................................ 43 第五節 自我監控與復原力 ................................................................................ 49 第六節 學校逆境 ................................................................................................ 54 第三章 研究方法…………………………………………………………………….60 第一節研究架構 ................................................................................................ 60 第二節研究對象 ................................................................................................ 64 第三節研究工具 ................................................................................................ 68 第四節研究程序 ................................................................................................ 84 第五節資料處理 ................................................................................................ 8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91 第一節描述統計分析 ........................................................................................ 91 第二節國中生教育復原力模式驗證結果 ........................................................ 97 第三節國中生教育復原力模式的潛在變項效果 .......................................... 104 第四節國中生教育復原力模式之討論 ...........................................................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9 第一節結論 ....................................................................................................... 119 第二節建議 ...................................................................................................... 120 參考文獻 ...................................................................................................................... 123 中文部分 .............................................................................................................. 123 西文部分 .............................................................................................................. 127 附錄 .............................................................................................................................. 147 附錄一 預試樣本分配表…………………………………………………………...147 附錄二 問卷回收有效樣本數 .................................................................................. 148 附錄三 問卷編製專家學者名單 .............................................................................. 149 附錄四 專家內容效度分析表 …………………………………………………….150 附錄五 國中生教育復原力量表正式問卷………………………………………160 附錄六 教育復原力重測信度摘要表……………………………………………169 附錄七 學校逆境量表因素分析及信效度考驗結果……………………………170 附錄八 正向情感量表因素分析及信效度考驗結果……………………………171 附錄九 負向情感量表因素分析及信效度考驗結果……………………………172 附錄十 自我統合量表因素分析及信效度考驗結果……………………………173 附錄十一 自我監控量表因素分析及信效度考驗結果…………………………174 附錄十二 教育復原力量表因素分析及信效度考驗結果………………………175 附錄十三 測量模型之驗證性分析表……………………………………………176

    中文部份
    王昭琪(2005): 生活壓力、憂鬱經驗與青少年復原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全國中輟復學資源研究發展中心 (2007) : 期末報告。(執行期間9510-9609)。教育部訓委會。
    朱森楠 (2001) : 一位國中中輟復學生的復原力及相關因素之探討研究。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1(1),171-202。
    朱森楠 (2009) : 國中原住民青少年復原力量表編製初步建構。玄奘社會科學學報 7,1-30。
    江世豪、郭重吉 (2004) : 以認知腳本詮釋國一學生從事科學學習活動的知覺之初探。科學教育學刊,12 ( 4 ),445~468。
    余民寧 (2006) : 潛在變項模式 : SIMPLIS 的應用。台北市 : 高等教育。
    吳宗祐 (2003 ): 工作中的情緒勞動:概念發展、相關變項分析、心理歷程議題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相儀(2005): 樂觀訓練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樂觀信念、因應策略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巫博瀚(2005): 以結構方程模式檢驗自我調整學習對國中生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玉玲(2003): 癌症病患復原力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坤崇、歐慧敏 (1996) :青少年因應策略量表之編製報告。測驗年刊,43,241-262。
    李茂能(2006):結構方程模式軟體Amos之簡介及其在測驗編製上之應用。台北:心理。
    沈瓊桃 (2010) : 暴力的童年、堅韌的青年:目睹婚暴暨受虐青年復原力之探討。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7,115-160。
    邱皓政 (2005):創造力的測量與共識衡鑑。教育集刊,30,50-73。
    邱發忠、陳學志、徐芝君、吳相儀、卓淑玲 (2008)。內引與外險因素對創造作業表現的影響。中華心理學刊,50(2),125-145。
    林秋燕(2004): 失戀歷程及復原力展現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淑惠 (1997) : 從耐撞性角度看國中後段班學生的學習動機及生活適應。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育智(2004): 青少年的依附品質、情緒智力與適應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常欣怡、宋麗玉 (2007) : 青少年復原力概念與相關研究之探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7,172-192。
    常雅珍、毛國楠 (2006) : 以正向心理學建構情意教育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51(2),121-146。
    張妙如(2005): 婚姻暴力受虐婦女復原力的展現。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美儀(2005): 修訂學童復原力量表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新仁(2005): 不同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策略量表之編製(1/3)。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張瑛真(2007) : 青少年後設認知量表編製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2008) : http://maseduc.moe.gov.tw/dropout/board1/upload/中輟生問題對策核定版920321.doc,
    莊麗君、許義忠 (2007): 以增進復原力為目標之BBM模式進行休閒教育之實驗。中華輔導學報,21,71-98。
    許春金(1998)。少年偏差行為早年預測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研究報告( 第二年 )。
    連廷嘉 (2004) : 高危險群青少年衡鑑量表編製及其應用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輔導系博士論文。
    程炳林、林清山 (2002) : 學習歷程前決策與後決策階段中行動控制的中介角色。教育心理學報,34(1)。
    陳正昌、程炳林(1998) :SPSS、SAS 、BMDP統計軟體在多變量統計土的應用(二版)。台北:五南。
    陳雲芬(2005):效益管理導向之活動計劃模式對國中生復原力與自我控制力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所碩士論文,高雄。
    陳富美 (2005) : 親職效能感、教養行為與孩子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27(1),47-64。
    曾文志(2005): 復原力的構念與研究之分析。臺中護專學報,4,45-68。
    曾文志 (2006 ) : 復原力保護因子效果概化之統合分析。諮商輔導學報,14,1-35。
    曾文志 (2007 ) : 大一學生歷經創傷事件與復原力模式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2),1-35。
    楊蕙菱(2008): 老年癌症患者憂鬱症狀、自尊、復原力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 瑜(2007): 情感特質、情緒狀態及解題時期對創造力表現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芳銘(2007):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第五版,台北:五南。
    溫怡雯(2000): 臺東縣原住民國中中輟復學生之歸因歷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馨琇( 2007) :精神病患的生命凝聚感與活動參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雨臻、葉玉珠、彭月茵、葉碧玲(2009):「青少年復原力量表」之發展,測驗學刊,56(4),491-518.
    劉政宏 (2009) : 對學習行為最有影響力的動機成分?雙核心動機模式之初探。教育心理學報。
    劉政宏、張文哲、陳學志、黃博聖 (2008) : 你贊成或反對立場對立者的論點?立場對立情境之論點贊否模式。中華心理學刊,50(3),327-346。
    蔡宜玲(2002): 自殺意念青少年復原行為之探討:復原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
    蔡素妙(2002): 九二一受創家庭復原力之變化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博士論文。
    蔡群瑞、蕭文 (2004) : 復原力對離婚後個人適應之影響研究,諮商輔導學報,11,59-79。
    鄭丁榮 (2003) : 員工情感與組織政治氣候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文(2000) : 災變事件前的前置因素與復原力在創傷後壓力症候反應心理復健上的影響。載於九二一震災心理復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顏郁心(2002): 中輟復學生復原力建構歷程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
    譚光鼎(2002): 新竹縣出外升學之原住民國中學生適應問題的探討。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2,1-24。
    嚴健彰(2003): 出獄人復歸社會更生歷程之研究─從復原力的觀點探討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