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趙威婷 Chao, Wei-Ting |
---|---|
論文名稱: |
健身運動工作室消費者消費行為之研究 The study of consumer behavior in fitness studio |
指導教授: |
程瑞福
Chen, Jui-F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4 |
中文關鍵詞: | 健身運動工作室 、生活型態 、消費者購買行為 |
英文關鍵詞: | fitness studio, lifestyles, customers behaviors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57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8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在探討在健身運動工作室之消費者消費行為研究,並在健身運動工作室為研究範圍場域,有在健身運動工作室的消費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消費者生活型態與其消費行為之間的關係,並以便利性抽樣的方式,進行問卷的施測及發放,研究對象為2019年5月至三間健身運動工作室運動之消費者填寫線上問卷,有效問卷共計429份。
本研究問卷調查所得資料,經由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一、以40歲以下女性消費者,服務業及專業/技術人員居多與家庭以無小孩的占多數。
二、生活型態分為3群「享受生活群」、「流行休閒群」與「社交活動群」。
三、消費者以每週運動次數一次為主,接受交通時間在15分鐘以內到達,習慣自己運動或是與朋友同事一起運動並以單次付費方式;從親朋好友的口碑推薦為消息來源並在平日晚間下班時段運動主要以團體運動課程,持續運動時間以三個月為多。
四、人口統計變項與生活型態集群皆有達到顯著差異。
五、人口統計變項對於消費行為皆有達到顯著差異。
六、生活型態集群與消費行為皆有達到顯著差異。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健身運動工作室業者,能針對不同背景變項及消費行為的健身運動作室消費者去設計課程或行銷策略去符合不同的消費者需求。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festyle and behavior of fitness studio consumers and to analyze the consumers’ lifestyle and consumers’ behaviors.The questionnaire was the research tool to collect the samples. From May 25th to May 31th, 2019, 429 samples were collected. Statistical method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ata.The results were as below:
1.Most customers were under forty year-old, female who had bachelor’s degrees and no child family.Occupational categories are service industry and professional technicians.
2.The customer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lifestyle types which includes “life-enjoyment”, “fashion-leisure” and “socialization”.
3.They mostly did exercise one time on weekday with friends or exercise alone and spent fifteen minutes or less in transportation. They went to fitness studio by considering the recommendation from friends or families. They liked to join the group sports course in three months and payment was single charge.
4.Lifestyles of fitness studio customer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demographics variable.
5.Lifestyles of fitness studio customer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customer brhaviors.
6.Demographics of fitness studio consumer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customer brhavio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t was recommended the fitness studio that could develop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customized sports course of different demographical or lifestyles.
王止敬 (2009)。台北市滑板運動參與者生活型態與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志源 (2007)。體驗行銷要素、體驗價值與涉入程度對中華職棒觀眾再購意願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玟婷 (2010)。臺北地區運動健身俱樂部女性會員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管理組 (2018)。有關運動訓練班之建築物使用類組。取自https://www.cpami.gov.tw/最新消息/解釋函彙編- 1/19936-有關運動訓練班之建築物使用類組認定1案.html 。
中華民國有氧體適能運動協會 (2000)。台灣健身房(體適能中心設施及管理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台灣趨勢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2016)。產業分析:運動服務業發展趨勢 (2016年)。取自http://www.twtrend.com/share_cont.php?id=26 。
江界山、高俊雄、程紹同、林文郎、李復甸 (2001)。健身房 (體適能中心) 設施及管理之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報告編號:NCPFS-FAC-089-002) 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全球健身俱樂部發展趨勢 (2017)。運動科學論壇。取自https://kknews.cc/zh-tw/sports/3mlrrn3.html 。
李坤展 (2010)。品牌形象,知覺品質,知覺價值,購買意願及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以捷安特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 (2007)。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祉亮 (2010)。服務管理與消費者購買行為影響之關聯性研究─以健康運動休閒產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林房儹、林文郎 (2004)。我國運動休閒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林建煌 (2009)。消費者行為(二版)。台北:華泰。
林建煌 (2010)。消費者行為概論。台北:華泰。
林敬銘、張家昌 (2007)。探究台中市公務人員的生活型態與休閒運動參與程度之關係。 運動休閒管理學報,4(1),91-108。
邱繼智 (2008)。管理學:建立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優勢。台北市:華立。
姜慧嵐 (2002)。淺談台灣健身運動俱樂部產業概況。國民體育季刊,135,33-37。
姜慧嵐 (2005)。健身產業人力運用現況與管理趨勢。國民體育季刊,34(2),76-82。
協睿软件(2016)。國外商業模式表達模型評介與整合表達模型構建。取自http://www.siriuse.com/articleDetail?articleId=14
唐吉民 (2011)。休閒健身產業投資風險因素分析-以臺灣北部健身產業爲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0),311-328。
高俊雄 (1995)。台北市健康體適能俱樂部經營管理型態初探。大專體育,22,39-53。
徐洛蘭 (2015)。臺北市健康休閒會館之消費者決策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游文杉、陳忠強 (2018)。運動健身俱樂部經營模式之個案研究。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12(1),23-35。
陳金水 (1991)。休閒俱樂部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郭婉伶、黃永寬 (2007)。幼兒運動遊戲工作室經營模式之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2007,206-212。
陳慶雄 (2014)。以體驗為導向之經營模式研究—以主題式餐廳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商業模式再創新 (2016)。哈佛商業評論。取自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3510_2.html
程紹同 (1993)。淺談體育運動休閒設施之經營管理。國民體育學刊,22(2),101-114。
彭淑美 (1993)。營利性運動休閒健身設施之經營管理。國民體育季刊,22(2),89-94。
運動產業市場分佈圖(1990)。日本通商產業調查會。取自https://www.twtrend.com/share_cont.php?id=26
張嘉麟、李勝雄 (2013)。消費者參與健康休閒俱樂部行為意向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0(1),19-43。
黃蕙娟 (2003)。健身俱樂部相關法規之初探。中華體育季刊,17(4),153-162。
曾宏鈞 (2011)。女性運動服裝消費者生活型態, 促銷方式與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百貨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新北市政府體育處 (2017)。新北市國民運動中心使用率全臺最高。取自https://epaper.ntpc.edu.tw/index/EpaSubShow.aspx?CDE=EPS20170907110005ABM&e=EPA20161209115014SKF
游智翔 (2016)。鐵人三項運動参與者生活型態與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曾麗娟 (2001)。應用行動研究改善運動健身俱樂部服務品質之個案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黃馨瑩 (2004)。消費者生活型態對休旅車品牌權益評價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葉益吟 (2009)。臺北市南港運動中心消費者行為與生活型態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詹淑櫻、連文榮 (2017)。推估試算我國 104 及 105年度運動產業產值及就業人數等研究案-我國 104 年度運動產業產值及就業人數等統計研究。台北市:教育部體育署。
鄒貴懿 (2011)。旅館產業創新商業模式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溫鳳美 (2014)。屏東縣國小學童運動產品消費決策及外在環境影響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楊繡如 (2009)。 PURE YOGA 會員參與動機及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2011)。運動中心使用人次。取自http://163.29.37. 101/pxweb2007-tp/Dialog/Saveshow.asp。
劉常勇 (2004)。創造獲利,為新事業設計商業模式。財金資訊,34-38。
趙麗雲 (2005)。休閒健身運動教學研究-健身運動教學中的學生行為描述分析。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趙麗雲 (2006,12月)。台灣健身運動俱樂部的發展現況與趨勢。發表於2006年旅遊休閒健康學術研討會,臺北。
蔡士傑 (2004)。運動健身俱樂部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以桑富士運動俱樂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潘文珺 (2010)。生活型態與消費者行為對量販店區位選擇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醒吾技術學院,新北市。
謝登源、林樹旺、許揚 (2007)。運動健康中心發展趨勢分析。運動休閒餐飲研究,2(1),93-119。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2)。運動不足已成全球第四大致死因素-國人無規律運動之比率高達72.2%。取自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2&pid=2473
賴來光 (2011)。自行車消費者生活型態及其需求層次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謝志強 (2005)。商務型俱樂部消費行為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天母國際聯誼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佩怡 (2010)。臺北市萬華區運動中心消費者生活型態及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鍾瀚億、李亭儀、楊仁仁、許吉越 (2016)。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知覺價值,運動承諾對忠誠度之影響。運動與遊憩研究,11(2),111-122。
簡以晴 (2008)。臺北市瑜珈消費者行為與服務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簡俊成、陳俞岑、王惠鈺、康雯婷 (2013)。擁抱傳統開創新局-以觀光工廠為例之研究。休閒運動保健學報,(4),142-157。
羅晨溦 (2010)。體驗行銷,品牌形象與運動涉入對女性消費者購買運動產品意願之研究—以 Nike Women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Corey, G. (1996).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 Pacific Grove, CA: Brooks.
Demby, D. (1974). Psychographics and from Whence it Come in Life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Chicago, IL: America Marketing Association.
Dodds, W. B., Monroe, K. B., & Grewal, D. (1991). The effects of price, brand, and store information on buyer’s product evalu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8 (3), 307-319.
Haskell, W. L., Lee, I. M., Pate, R. R., Powell, K. E., Blair, S. N., Franklin, B. A., & Bauman, A. (2007). Physical activity and public health: updated recommendation for adults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39, 1423-1434.
Hamel,G. (2000).Leading the Revolution.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Johnson,M. W., Christensen, C. M., & Kagermann, H. (2008).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8-68.
Kahle, L. R., & Kennedy, P. (1988). Using the list of values (LOV) to understand consumers.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2(4), 49-56.
Kelley, T. L. (1939). The selection of upper and lower groups for the validation of test item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0(1), 17-24.
Kelly, G. (1955). Personal construct psychology. Nueva York, NY: Norton.
Plummer, J. T. (1974).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38(1), 33-37.
Shih, D. (1986). VALS as a tool of tourism market research: The Pennsylvania experienc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4(4), 2-11.
Wilkie. M. (1994). Consumer behavior (3rd ed.). New York,NY: John Wiley & Sons Inc.
Wind, Y. H., & Green, P.E. (1978). Some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Analytical Problem in Life Style Research. In Life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Chicago,IL: America Marketing Acc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