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曼玲
CHANG, MANG-LING
論文名稱: 桃園市國民中學數學領域補救教學實施現況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 The Mathematics Remedial Instruction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指導教授: 游進年
Yu, Chin-Ni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7
中文關鍵詞: 教育公平數學補救教學數學低成就
英文關鍵詞: education justice, mathematics remedial instruction, mathematics underachievement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95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5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民中學數學領域補救教學實施現況」,採個案研究法,以桃園市一所國民中學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參與觀察及文件分析等方式,深入描繪平安國中數學領域補救教學實施的現況,同時探究平安國中在數學領域補救教學實施歷程所遭遇的困境與解決策略,並深入了解平安國中數學領域補救教學教師對數學領域補救教學的看法。
    根據個案研究的結果,歸納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壹、 個案學校依規定辦理補救教學業務,但未積極落實補救教學的理念與原則宣導
    貳、 個案學校補救教學教師未依個別化原則施予差異教學內容
    參、 個案學校補救教學教師運用一對一教學教學模式實施個別化教學
    肆、 個案學校數學領域補救教學教師認為數學篩選測驗不具參考價值
    伍、 個案學校數學領域補救教學教師認為補救教學研習應著重實務分享
    陸、 個案學校數學領域補救教學教師對數學補救教學的執行成效質疑,建議針對有意願能補救學生進行補救
    柒、 師資不足,學生參與意願低落造成開班困難
    捌、 個案學校利用領域排序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
    玖、 學生落差過大,學習動機低落是實施補救教學最大的困境
    壹拾、 數學補救教學教師利用個別化教學、各種獎勵解決學生差異大、學習動機低落的困境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分別對個案學校、負責「國民中小學補救教學方案」相關行政單位及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 : 教育公平、數學補救教學、數學低成就

    This research focus on explo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 The mathematics remedial instruction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This research applied the strategies includ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 and analyzations of documents to collect the data of the research.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1)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xecuted remedial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medial instruction principles, but didn’t make it widely known that the ideal and the spirit of mathematics remedial instruction, (2) the teachers of remedial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didn’t obey the individual principle when they plan the column context ,(3) the teachers of remedial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applied the one by one instruction model to conduct individual instruction. (4) the teachers of remedial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onsidered that the report of ANSP couldn’t provide the reference value ,(5) the teachers of remedial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onsidered that the research and study should focus on the sharing of operation of the remedial instruction ,(6) the teachers of remedial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doubted the effects of mathematics remedial instruction, and suggested that the school should choose those students who possessed learning aspiration to conduct mathematics remedial instruction,(7) lacking the teachers of remedial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and low aspiration of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resulted the difficulties of estabiliting the mathematics remedial classes ,(8) the junior high applied the member ordern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group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ing of mathematics remedial teachers ,(9) the main challeng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thematics remedial instruc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are the huge gaps of achievements of mathematics of students,and the low aspiration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of students, (10) the teachers of remedial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applied individual teaching model, different aspirative methods to solve the huge gaps of achievements of mathematics of students,and the low aspiration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of students
    According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provide suggestions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he educational departments being responsible for the remedial instruction, and the further studies.

    Keywords: education justice, mathematics remedial instruction, mathematics underachievement

    目次 誌謝詞 i 摘要 iii 表次 ix 圖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補救教學的意涵、對象與實踐 13 第二節 國民中小學補救教學方案 46 第三節 國民中學數學補救教學及其相關研究 5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5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 75 第二節 研究工具 79 第三節 實施方式 82 第四節 資料處理 83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85 第六節 研究倫理 8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9 第一節 個案學校辦理數學領域補救教學的執行現況 89 第二節 個案學校數學領域補救教學教師對數學補救教學的看法 120 第三節 個案學校在辦理數學領域補救教學所遭逢的困境與採取的解 決策略 13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9 第一節 結論 159 第二節 建議 163 參考文獻 167 中文部分 167 英文部分 184 附錄 187 附錄一 行政人員訪談大綱 187 附錄二 數學補救教學教師訪談大綱 188 附錄三 T1-C9-01-20160504 190 附錄四 T2-C9-02-20160505 192 附錄五 平安國中103學年度補救教學實施計畫 194 附錄六 訪談逐字稿舉隅 196 附錄七 參與研究同意書 197

    中文部分
    GEAT(2015a)。發展教育定義及成功要素—探索補救教學之發展與歷史。GEAT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電子報,42。取自http://www.geat.org.tw/?p=5131
    GEAT(2015b)。透過補救教學扭轉孩子的未來—專訪國立台北大學張新仁校長。GEAT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電子報,42。取自http://www.geat.org.tw/?p=5131
    John Chen(2013)。透過補救教學扭轉孩子的未來-專訪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張新仁校長。English Career,42。取自https://dl.dropboxusercontent.com/u/97620157/English%20Career42/EC42_04%20%E9%80%8F%E9%81%8E%E8%A3%9C%E6%95%91%E6%95%99%E5%AD%B8.pdf
    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4)。台灣2012PISA精簡報告。取自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data/TaiwanPISA2012ShortReport.PDF
    于國善(2004)。國小學童因數補救教學之個案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屏東縣。
    尤淑菁(2011)。資訊融入教學與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之學習成效—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中市。
    王心怡、姚如芬(2010)。鄒族文化情境融入未知數之補救教學研究~以神話故事教學為例。全國原住民研究論文發表會。取自http://conference.masalu.org.tw/thesis.asp?mypg=33
    王文科、王智弘(201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雨棻(2014)。屏東縣接受補救教學國中生數學態度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王政彥(2011)。大專院校學生來源異質化與其適性教學偏好知因應策略。人文與社會學報,2(7),1-27。
    王家通(1998)。論教育機會的均等與公平─以概念分析為中心。教育政策論壇,2,118-132。
    王瓊珠(2014)。低成就學生之心理特質與輔導。載於陳淑麗、宣崇慧主編,帶好每一個學生-有效的補救教學,頁29-46。
    朱家儀、黃秀霜、陳惠萍(2013 a)。「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補救教學方法之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6(1),93-114。
    朱家儀、黃秀霜、陳慧萍(2013b)。補救教學成功模式因素之分析。2013教育高階論壇學術研討會:數位時代之教育議題與發展,1-4-1-1-4-11。
    朱經明、劉香君(2013)。數學學習困難學生應用電腦化適性測驗結合基模化影片補救教學系統解文字題成效之研究。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協會,取自 http://www.tcda.org.tw/6336
    江吟梓、蘇文賢(合譯)(2012)。教育質性研究實用指南。Marilyn Lichtman著,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User’s Guide.臺北市:學富。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議紀錄,46-47。
    何英奇、毛國楠、張景媛、周文欽(2001)。學習輔導。臺北市:心理。
    何雅芬(2012)。國民中小學英文補救教學策略之探討(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余佳真(2013)。直接教學法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正負整數四則運算之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公共政策研究,嘉義縣。
    吳佳玲(2011)。電腦化圖示策略對一位國中數學低成就學生正負數加減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吳佳儒(2009)。國民小學實施「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之研究-以臺北縣乙所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臺北市。
    吳宗勇(2013)。故事融入相似形單元之補救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吳怡萍(2010)。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載於沈姍姍(主編),國際組織與教育(頁135-184)。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易達(2010)。國中數學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實施成效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嘉義縣。
    吳昭容(2005)。我可以學得更好—學習輔導與診斷手冊中年級版。臺北市:心
    吳昭容、鄭鈐華、陳柏熹、許志農(2014)。數學素養調查的實施現況與國際借鏡。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6),5-20。
    吳英綉(2012)。國民小學中年級教師團體落實數學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整數乘除法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吳書芸(2015)。運用AHP與DEMATEL分析影響國中實施補救教學之關鍵因素(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新竹市。
    吳靖國(2004)。詩性智慧與非理性哲學—對維柯《新科學》的教育學探究。臺北市:五南。
    宋信融(2013)。《數學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進行合作學習提升數學素養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李文益、黃毅志(2004)。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生成就的關係性之研究—以臺東師院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5(2),23-28。
    李永吟等(2001)。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臺北市:心理。
    李佩穎(2014)。國中多項式補救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李孟峰、連廷嘉(2010)。「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實施歷程與成效之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 23(1),115-143。
    李宜玫(2012)。數學低成就學習動機之類型與區別分析:中小學弱勢學生與一般學生之比較。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7(4),39-71。
    李承遠(2013)。導入社群網站於國中數學等差數列單元有效學習之研究—以活動理論為架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中市。
    李青春、胡學誠 (2009)。一個針對基礎數學學習者的線上評量與迷思概念導正工具。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數理科技類,23(1), 1-28。
    李記萱(2015)。桌上遊戲應用於國中數學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因數與倍數」單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臺北市。
    李敦仁、余民寧(2005)。社經地位、手足數目、家庭教育資源與教育成就結構模式之驗證 : 以TEMPS資料庫為例。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2),147。
    杜正治(2001)。補救教學的實施。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頁425-472)。臺北市:心理。
    周祝瑛(2009)。比較教育與國際教改。臺北市:三民。
    孟瑛如(2013)。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臺北市:五南。
    林天送(2011)。以串流影片實施診斷測驗與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國中數學比例單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新竹市。
    林玉惠(1995)。學習策略訓練對英語科低成就學習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林育竹(2011)。運用Moodle學習平台進行國中數學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彰化市。
    林怡彣(2015)。臺北地區補救教學方案對國中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臺北市。
    林信宏(2013)。國一學生在指數學習的主要錯誤類型及其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臺北市。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林素秋、朱思穎、陳佩玉、王秋鈴、黃湘玲、蔡曉楓、葉靖雲、詹孟琦(譯) (2013)。Edward A. Polloway, James R. Patton, Loretta Serna, & Jenevie W. Bailey著。特殊需求學生的教材教法。臺北市: 華騰。
    林素微、洪碧霞(2007)。數學電腦化動態評量設計對補救教學的參考意涵。兩岸四地教學理論研討會-優化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夥伴協作與專業學習社群。
    林寀雯、鄭鈐華、王又禾、吳昭容(2013)。從課前診斷的觀點省視七年級數學補救教材暑期推廣的教學成效。科學教育月刊,362,32-42。取自http://web.ntnu.edu.tw/~cjwu/PDF/linjengwangwu_2013.pdf
    林敏華(1999)。國中生英語字彙記憶訓練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林德政(2014)。國民中學數學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理念與教學行為相關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林穎君(2015,5)。歐洲高等教育的整合——協調計畫。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發展中心電子報,85。取自http://ctld.ntu.edu.tw/_epaper/news_detail.php?nid=332
    林寶山(1990)。教學-理論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邱上真(2002)。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臺北市:心理
    邱上真、詹士宜、王惠川、吳建志(1995)。解題歷程導向教學對國小四年級數學科低成就學生解題表現之成效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4,75-108。
    邱太谷(2013)。「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救教學之實施成效—以台中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所,臺中市。
    邱盈禎(2015)。桃竹苗國民中學教師參與補救教學實施方案態度與實施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青連斌(2005,8月) 。教育公平是合理社會流動的保證。學習時報。取自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xxsb/817905.htm
    俞宗賢(2007)。數學低成就學生一元一次方程式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學碩士班,高雄市。
    姜雅珉(2008)。試論教師在課堂行為中如何體現教育公平。成都醫學院學報,2(3)。取自 http://journal.9med.net/qikan/article.php?id=340187
    洪碧霞(2007)。ICT 輔具介入反應性(RTI)對數學理解困難學生學習進展預測效益之縱貫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5-2614-S-024-001-MY3),未出版。
    洪碧霞、蕭家偉、林素微(2009)。PISA數學素養認知成分分析對數學補救教學的意涵。課程與教學季刊,13(1),47-66。
    洪儷瑜(1995)。學習障礙者教育。臺北市:心理。
    洪儷瑜(2000)。以教師的觀點研究弱勢學生的困境與教育的因應-義務教育階段一般弱勢學生的補救教育方案之研究。載於邱上真、張新仁、洪儷瑜、陳美芳、紐文英合著,補教教學理論與實務(頁41-94)。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洪儷瑜(2005)。學習輔導。載於鄔佩麗(編著),輔導與諮商學(頁377-409)。臺北市:東華
    洪儷瑜(2014)。補救教學概論。載於陳淑麗、宣崇慧(主編):帶好每一個學生—有效的補救教學(頁4-28)。臺北市:心理。
    紀淑珍(2011)。新北市國中「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胡文綺、甄曉蘭、洪儷瑜(2012)。中小學補救教學教師增能與支援需求初探。取自 http://priori.moe.gov.tw/download/101/C1-6%EF%BC%9A%E8%83%A1%E6%96%87%E7%B6%BA.pdf
    倪佩瑛(2013)。國三學生解一元二次方程式的主要錯誤類型及其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唐淑華(2011a)。補救教學概論。100年度「國民中小學補救教學師資培育」種子教師培訓計畫。取自 http://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ved=0CBwQFjAAahUKEwinvtPs6-rGAhXjqqYKHevZAKM&url=http%3A%2F%2Fwww2.inmjh.kh.edu.tw%2Fth002%2Fth002web%2F101teach%2F%25E5%259C%258B%25E4%25B8%25AD%25E5%25B0%258F%25E8%25A3%259C%25E6%2595%2591%25E6%2595%2599%25E5%25AD%25B8%25E6%25A6%2582%25E8%25AB%2596.ppt&ei=hYGtVefnFOPVmgXrs4OYCg&usg=AFQjCNHEkLRuIZ8pGQo4Vudn_dvzUc62VA&sig2=rGa81UqqkkbsPgSAzbv8Sw
    唐淑華(2011b)。補救教學概論。取自 http://140.130.211.8/eweb/module/news/news_updata/g001/news_07151230.pdf
    唐淑華(2013)。帶著希望的羽翼飛翔—談補救教學在十二年國教的定位與方向。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1-11。
    孫綿娸(2011)。高雄市國民中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偉明(2011a)。數學課程實施:一位國小資深教師的個案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9(2),101-122。
    徐偉明(2011b)。三位六年級教師數學課程實施之比較。教育研究集刊,57(2),85-120。
    徐偉明、劉曼麗(2015)。國小攜手計畫數學補救教學課程決定與教學實施之探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3(1),133-147 。DOI:10.6151/CERQ.2015.2301.04
    徐敏媛(2012)。國中生在二次函數概念上的主要錯誤類型及其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秦夢群(2009)。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市:五南。
    高淑清(2008)。質的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
    國家教育研究院(無日期)。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02。取自 http://www.naer.edu.tw/m/405-1000-8034,c1310.php?Lang=zh-tw
    康木村、吳吉昌(2001)。國中數學個別化補救教學實徵性研究。國教研究雙月刊,12,15-20。
    張仁瑜(2011)。高雄市國民中小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現況與學習成效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張文哲(譯)(2013)。。Robert E. Slavin著。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學富。
    張世忠(2015)。教學原理-統整、應用與設計。臺北市:五南。
    張春興、林清山、范德鑫、陳李綢(1979)。學習困難訊息的囘饋對國中生數學科成就的影響之實驗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2, 15-33。DOI:10.6251/BEP.19790601.2
    張秋男主編(2005)。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03。臺北市:臺師大科教中心。取自 http://www.dorise.info/DER/download_T2003/TIMSS%202003_ch-full%20ver.pdf
    張清輝(2015)。高雄市國中生數學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系,高雄市。
    張嵐雄(2011)。 國中生在多項式乘除運算的主要錯誤類型及其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臺北市。
    張新仁(1995)。教學原理與策略。載於王家通(主編),教育導論(頁281-310)。臺北市:五南.
    張新仁(2000)。補救教學面面觀。載於邱上真、張新仁、洪麗瑜、陳美芳合著。補救教學理論與實務(頁1-40)。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7,85-106.
    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1999)。國中學習困難學生之補救教學方案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 88-2614-H-017-011)。
    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2000)。國中英語科學習困難學生之補救教學成效研究。教育學刊,16,163-191。
    張鈺謙(2014)。國中數學低成就學生在括號概念表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張嘉寧(2007)。國民中學實施「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縣。
    張福建(無日期)。公民權與正義社會 :羅爾斯公民觀念的分析。公民權-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八次研討會。取自 http://www.ipsas.sinica.edu.tw/image/ipsas/1/214.pdf
    張鴻梅(2014)。「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之實施與社區資源運用之研究──以新北市一所國中為例。華梵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藝璉(2015)。國中補救教學政策執行現況及改良途徑之探討─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桃園市。
    教育部(1994)。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8%C9%B1%CF&pieceLen=50&fld=1&cat=&ukey=28459107&serial=1&recNo=0&op=f&imgFont=1
    教育部(2001)。2001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取自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360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1)。補救教學基本內容〔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試行板)。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3)。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補救教學作業要點(2013年11月28日修正)。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5a)。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資源平台。取自http://priori.moe.gov.tw
    教育部(2015b)。教育部104年度補救教學實施方案標準作業流程手冊。取自 http://priori.moe.gov.tw/index.php?mod=rdm/index/content/sop
    教育部(無日期)。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取自 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230
    教育部國教司(2011)。國民中小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之內涵與推動。取自 http://tecs.otecs.ntnu.edu.tw/ntnutecs/images/customerFile/docs/otecsmeeting/issue1-4.pdf
    梁育誠(2011)。數學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困境之研究-以台中市某國中攜手計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所,臺中市。
    莊耿閔(2011)。WebQuest 教學設計應用於國中九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許育豪(2014)。十二年國教數學科補救教學實施現況研究—以高雄市某國民中學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許宗誠(2013)。台東縣某國中之實施數學補救教學困境之研究---以攜手計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台東縣。
    許宛琪(2005)。數位學習於國中數學補救教學之成效-以國一「一元一次方程式」單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許芳菊(2013a)。12年國教教學不改,很難成功。天下雜誌—2013教育特刊,114-122。
    許芳菊(2013b)。趨勢全球教育大革命。天下雜誌—2013教育特刊,4-11。
    許添明(2010)。弱勢者學習協助計畫:不應只有補救教學。教育研究月刊,199(2),32-42。
    郭生玉(1995)。台北市國民中小學實施補救教學相關問題之研究。台北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255號。
    陳向明(201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沅、李貞慧、吳宗勳(2011)。國小高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成效之探究。臺南市:臺南市數學領域輔導小組。取自http://ceag.tn.edu.tw/modules/ceag/teach.php?TeamID=8&NewsID=561
    陳怡妃(2013)。直接教學法對國中數學學習障礙學生比與比例式學習成效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彰化縣。
    陳建呈(2007)。國民中學數學科補救教學與數位學習現況應用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陳珍瑤(2015)。臺中市國民中學推動補救教學實施方案之現況與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陳海新(2012)。客製化學習單應用在國中七年級數學科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陳梅芳、劉安倫、廖雪華、楊美雪、林聯賓(2004)。國中數學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教育部補助九十三年度鼓勵中小學教師從事行動研究期中報告,22-30。
    陳淑麗(2004)。轉介前介入對原住民障礙診斷區辨效度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陳淑麗(2008)。國小弱勢學生課輔現況調查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1),1-32。
    陳淑麗(2009)。弱勢學童讀寫希望工程:課輔現場的瞭解與改造。臺北市:心理。
    陳淑麗(2010)。補救補救教學:提升基礎學力的迷思與證據本位的努力。教育研究月刊,199(3),43-52。
    陳淑麗(2013)。大學生以瞬識字及字母拼讀直接教學法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的補救教學成效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6(1),1-34。臺北市:五南。
    陳淑麗、宣崇慧主編(2014)。帶好每一個學生:有效的補救教學。臺北市:心理。
    陳淑麗、曾世杰、洪儷瑜(2006)。原住民國語文低成就學童文化與經驗本位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1(2),147-171。
    陳淑麗、熊同鑫(2007)。台東地區弱勢國中學生課輔現況與困境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76,105-130。
    陳媛雯(2011)。數學文本調整對國一數學低成就與一般成就學生「分數乘法」學習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雅琪(2015)。國中數學差異化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陳麗珠(2006)。從公平性邁向適足性:我國國民教育資源分配政策的現況與展望。教育政策論壇,9(4),101-118 。
    彭偉謙(2010)。臺北市國民中學推動「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臺北市。
    彭祥雲(2015)。國中生服務學習以認知學徒制在數學領域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曾世杰、陳淑麗(2010)。補救補救教學:提升學力的迷思與證據本位的努力。教育研究月刊,199,43-52
    曾世杰、陳瑋婷、陳淑麗(2013)。大學生以瞬識字及字母拼讀直接教學法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的補救教學成效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6(1),1-34。
    曾柏瑜(2008)。職前補救教學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台東縣。
    曾淑勤、蘇曾欽(2011)。屏東縣國民中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實施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湯維玲、蔡佩娟(2013)。一位國小校長推動攜手計畫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6(1),69-92。
    馮莉雅(2003)。影響國中數學科低成就學生學習之因素調查研究。教育月刊,20,77-99。
    黃政傑(1996)。教材法的問題與趨勢。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張嘉育(2013)。讓學生成功學習: 適性課程與教學之理念與策略。課程與教學季刊2010,13(3),1-22。
    黃美鳳、宋永光、劉如玲、邱愛芳(2007)。五專護理科數學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6(2),125-138。
    黃啟順(2012)。資訊科技融入ARCS動機教學模式對國中數學低成就學生進行補救教學成效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黃淑苓(1999)。國中導師教育信念之探析。臺北市:偉明.
    黃漢龍(2001)。資訊教育環境下可行的補助教學措施探討。資訊與教育,85,94-103。
    黃德州、何素華(2009)。直接教學模式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性騷擾防治學習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1,19-48。
    黃毅志(2002)。社會階層、社會網路與主觀意識—台灣地區不公平的社會階層體系之延伸。臺北市: 巨流。
    黃毅志、陳怡靖(2005)。臺灣臺灣的升學問題:教育社會學理論與研究之檢討。臺灣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77-118
    新浪字典(編) (2015)。新浪字典。取自http://dictionary.sina.com.tw/word/ec/remedial
    楊仕榮(2009)。遊戲融入一元一次方程式運算之補救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楊湘琳(2011)。教學影片結合網路學習平台的數學補救教學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楊瀅(1994)。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鑫富(2013)。分析學生解題歷程設計線上數學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葉秀香(2003)。高雄縣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運作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董媛卿(1994)。補救教學:資源教室的運作。臺北市:五南。
    詹士宜(2003)。情境式數學教學面面觀。國教之友。54(2),3-10。
    詹盛如(2008)。臺灣教育經費的現況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0,1-25。
    鄒景雯(2014,6月9日)。《星期專訪》中研院院士林長壽︰受教最不公國家讓社會沒公義。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85800/print
    廖彣傑(2011)。創意補救教學應用於數學低成就學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暨南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南投縣。
    臺灣社會學會(2011)。研究倫理守則。取自 http://www.tsa.sinica.edu.tw/research_01.php
    蓋淅生(2008)。教育經濟與財政新論。臺北市:高等教育。
    趙曉美(2015)。補救教學vs.有效教學。台灣教育評論月刊,4(4),21-25。
    劉安倫(2004)。喚起弱勢學生學習之門~談低成就學生之補救教學。竹縣文教,29,48-51。
    劉秀曦(2010)。美國聯邦政府提高教育公平之作為。高等教育, 5(2),35-60。取自http://www.edubook.com.tw/tw/file/pdf/1118/0502/02.pdf
    劉芳瑜(2014)。數學遊戲融入國二生解一元二次方程式之補救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潘慧玲(2010)。 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蔡文標、許天威、蕭金土(2003)。影響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成就的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7,1-37。
    蔡育陞(2012)。將ARCS動機學習策略融入數學補救教學探討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蔡尚峯(2009)。運用合作學習實施國中數學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台東縣。
    蔡金吉(2013)。同儕協作導向數位補救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生學習生活化數學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在職專班,彰化縣。
    蔡敏雄(2013)。台灣學生在「突飛猛進」的同時「差距驟增」:跨國與跨年級比較同屆學生的數學表現。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取自http://www.ea.sinica.edu.tw/Forum/edu.html
    蔡淑玲(2002)。彰化縣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態度與教師數學教學行為及教學信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蔡淑裕(2015)。國中生在文字符號的概念與運算上的主要錯誤類型及其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臺北市。
    蔡慧美(2015)。臺中市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系公共政策研究碩士班,臺中市。
    鄭文淵(2007)。 桃園縣國民中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政策執行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鄭章華、林佳慧(2012)。數學教育的公平議題:學習成就落差初探。臺灣數學教育電子期刊2012,29。取自
    鄭勝耀(2012)。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公平議題及特定政策之整合研究子計畫六:我國弱勢教育政策與教育公平之研究:以課後學習輔導為例(NAER-100-14-C-1-01-06-2-07)。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鄭進斛(無日期)。補救教學模式實施成效之分析—以碩博士論文為例。教育補補救教學資源平台。取自http://priori.moe.gov.tw/download/103/A2-1-%E8%A3%9C%E6%95%91%E6%95%99%E5%AD%B8%E6%A8%A1%E5%BC%8F%E5%AF%A6%E6%96%BD%E6%88%90%E6%95%88%E4%B9%8B%E5%88%86%E6%9E%90-%E4%BB%A5%E7%A2%A9%E5%8D%9A%E5%A3%AB%E8%AB%96%E6%96%87%E7%82%BA%E4%BE%8B.pdf
    鄭鈐華、吳昭容(2013)。與八年級課程同步實施的數學補救教學:成效與反思。臺東教育學報,24(2),1-31
    盧台華(1985)。直接教學法在智能不足數學課程實施之探討。教與學,4,16-17。
    蕭中璽(2014)。二元一次方程式圖形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蕭芷芸(2015)。國小教師參與數學補救教學培育課程數學教學知識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蕭嘉偉、洪碧霞(2013)。試算表融入數學素養動態評量的發展與應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9(2), 157-171。
    賴信行(2013)。以線上反覆練習進行國中數學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臺北市。
    賴慧玲(譯) (2001)。教學模式。M. A. Gunter, T. H. Estes, & J. Schwab著,1999。臺北市:五南。
    戴雲貞(2015)。學校課輔教師教學信念與行為之研究-以桃園市中壢區L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桃園市。
    謝亞倫(2014)。運用數位資源輔助分組合作學習對國民中學數學科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新竹市。
    謝宜芳(2014)。運用漫畫進行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補救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數學教育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謝宜庭(2015)。桃園市某國中七年級學生一元一次方程式錯誤類型與補救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數學教學碩士學位班,新北市。
    謝彩鳳(2012)。數位化補救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韓祖慰(2014)。圖形計算機應用於二次函數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新竹市。
    簡淑芬(2013)。國中數學補救教學實施跨班同儕教導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顏國樑(2003)。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專業評鑑的策略。載於教育集刊28輯-教育專業發展專輯,259-286。
    顏國樑(2011)。台灣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執行的困境與推動策略。載於吳清基(主編),教育政策與行政新興議題(頁61-84)。臺北市:五南。
    顏國樑、宋美瑤(2013)。苗栗縣國民小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執行成效之分析與建議。學校行政,83,177-197。
    羅健榮(2006)。同儕個別教學法對國中數學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與數學自我效能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
    羅麗萍(2014)。國中補救教學學生與一般學生在知識信念、學習動機、行動控制與學習策略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臺北市。
    譚寧君(2014)。數學補救教學。載於陳淑麗、宣崇慧主編,帶好每一個學生-有效的補救教學,頁155-186。
    鐘文傑(2013)。國中生分數概念及加減法的主要錯誤類型及其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臺北市。
    顧肅、劉雪梅 (譯) (2010)。Thomas Pogger著。羅爾斯與《正義論》(John Rawls:His Life and Theory of Justice)。臺北市:五南。
    英文部分
    Bleuer, J. C. (1987). New perspectives on counseling underachievers. ERIC Digest. Retrieved from http://www.ericdigests.org/2003-4/underachievers.html
    Borasi, R. (1985). Errors in the enumeration of infinite sets. FOCUS: On learning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7 (3-4): 77-90.
    Chen, T.C.(2007). Underachieving students’ in a primary EFL remedial program, MingDao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2, 263-277.
    Clark, R., Nguyen, F., & Sweller, J. (2006). Efficiency in learning: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to manage cognitive load. San Francisco, CA: Pfriffer.
    Creswell, J. W.(1998).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 Thousands Oaks, CA: Sage.
    Education UNESCO Bangkok(2013). Education Beyond 2015: Collective Voices from Asia-Pacific. Retrived from http://www.unescobkk.org/education/news/article/education-beyond-2015-collective-voices-from-asia-pacific/
    Grouws, D., Smith, M., & Sztajn, P. (2004). The prepar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U.S. Mathematics teachers: Grades 4 and 8. In P. Kloosterman & F. Lester (Eds.),
    Harris, A. J. & Sipay, E. R. (1990). How to increase reading ability: A guide to developmental & remedial method. (9nd ed.) New York: Longman.
    Lloyd, G (2008). Curriculum use while learning to teach: One student teacher’s appropria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material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9(1), 63-94.
    Mishler, E. G. (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oses, R. P. (2001). Radical equation: Math literacy and civil rights. Boston: Beacon Press.
    NCTM (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NCTM(2016).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trieved from http://www.nctm.org/Standards-and-Positions/Principles-and-Standards/
    OECD (2010). PISA 2012 Mathematics Framework. OECD, Paris. Retrieved from http://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46961598.pdf
    Rawls, J. (1971).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s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etrieved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_Theory_of_Justice
    Remillard, J. & Bryans, M. (2004). Teachers’ orientations towar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materials: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learning.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5(5),352-388.
    Remillard, J. (2005). Examining key concepts in research on teachers’ use of mathematics curricular.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5(2), 211-246. Doi:10.3102/00346543075002211
    Stein, M., Remillard, J. & Smith M. (2007). How curriculum influeces student learning. In Frank K. Lester, Jr. (Eds.), Secon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319-369). Charlotte, NC: Information Age.
    Tarr, J., Reys, R., Reys, B., Chavez, O., Shin, J., & Osterlind, S. (2008). The impact of middle-grades mathematics curricula and the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9(3),247-280.
    TIMSS and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2011).TIMSS 2011 Mathematics Framework. Retrieved from http://timssandpirls.bc.edu/#
    Wagmiller, R. L., Lennon, M., Kuang, L., Alberti, P. M., & Aber, J. L. (2006). The Dynamics of economic disadvantage and children`s life chanc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1, 847-866.
    Watanabe, R., & Ischinger, B. (2007). PISA 2006 science competencies for tomorrow’s world, Volume 1: analysis. OECD Publication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