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筱澐
Cheng, Hsiao-yun
論文名稱: 羽球訓練實踐經驗研究─以鄭氏羽球家族訓練傳承為例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Knowledge in Badminton Training Experience: A Case Study of the Badminton Training Inheritance in the Chengs
指導教授: 劉一民
Liu, I-Min
呂碧琴
Lu, Pi-Ching
口試委員: 胡天玫
Hu, Tien-Mei
黃光獻
Huang, Kuang-Hsien
張國彬
Cheng, Kuo-Pin
呂碧琴
Lu, Pi-Ching
劉一民
Liu, I-Min
口試日期: 2024/01/23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s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9
中文關鍵詞: 羽球訓練鄭氏羽球家族實踐知識
英文關鍵詞: badminton training, the Chengs badminton, practical knowledge
研究方法: 現象學個案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41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8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身為尋求羽球技術創新及傳承,在鄭氏羽球家族訓練經驗及德勒茲塊莖理論間返復尋找羽球訓練知識的答案、生命經驗及傳承的力量存在。研究採取法國現象學家呂格爾之「採行距離」(distanciation) 及「吸納會通」(appropriation) 的方式,進行自敘與團體共敘,將鄭氏羽球技術及戰術文字化,並以「實踐反省理論、理論幫助論述」。研究的最後發現,羽球訓練經驗必須讓實際經驗及理論相互纏繞才會有力;維持運動或是訓練的動力必須回到遊戲的精神,才能讓羽球運動及訓練經驗延續,運動生命才得以傳承。

    As a researcher and badminton player, the author of the study seeks innov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badminton technology in an attempt to search for an answer that concerns badminton training knowledge,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power of inheritance between the Chengs’ training and theory. From Paul Ricœur’s method of distanciation and appropriation, the research conducts the self-narration and group narr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badminton techniques and tactics of the Chengs into words. Finally,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one shall “use practice to reflect theory and use theory to assist the discourse.” By so do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layer will become more powerful if theory and practice can work together. Only when maintaining the motivation of exercise or training returns to the spirit of the game can one carry on the badminton movement and training experience as well as the life of sports.

    第壹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0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04 第四節 研究必要性05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05 第貳章 研究對象與理論立足點06 第一節 研究對象─鄭氏羽球推手鄭清輝老師 06 第二節 德勒茲之塊莖理論.22 第參章 鄭清輝羽球家族的訓練知識及傳承29 第一節 鄭清輝老師之羽球技術及戰術 29 第二節 鄭清輝老師之經營理念及方向39 第肆章 德勒茲塊莖理論與鄭氏家族羽球訓練經驗結合45 第一節 連接和異質性的原則45 第二節 多元體的原則50 第三節 非示意的斷裂原則55 第四節 繪圖法和轉印法的原則59 第五節 鄭氏家族羽球訓練經驗在塊莖、樹狀思維與別的教練不同之處6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71 第一節 研究結果71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77 參考文獻79

    石明宗(2009)。運動哲學:愉悅+智慧之旅。師大書苑。
    江薦新、廖芊喬(譯) (2019)。差異與重複。野人。(Deleuze G., 1968)
    周志聰 (2003)。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多元性哲學及其教育應用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姜宇輝(譯) (2010)。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上海書店出版社。(Deleuze G., & Guattari F., 1987)
    莊士弘 (2010年,6月)。塊莖。英文文學與文化教學資料庫。http://english.fju.edu.tw/lctd/List/ConceptIntro.asp?C_ID=229
    程黨根 (2009)。游牧思想與游牧政治試驗─德勒茲後現代哲學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一民(1991)。運動哲學研究-遊戲、運動與人生。師大書苑
    劉一民(2005)。運動哲學新論-實踐知識的想像痕跡。師大書苑。
    劉一民、周育萍 (2008)。運動教練實踐經驗的知識探索-窺見一位網球教練的知識世界。運動文化研究,4,7-57。https://doi.org/10.29818/SS.200803.0001
    游添燈 (2021)。太極拳與整─體運動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鄧亞梅 (2016)。非理性認識論:德勒茲“塊莖說”及其現代意義。燕山大學學報,11(2),116-117。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9-2692.2010.02.025
    羅貴祥 (1997)。德勒茲。東大圖書公司。
    Polanyi M. (2004)。個人知識:邁向後批判哲學 (許澤民譯)。商周。(原著:1958)。
    Williams, J. (2008). Gilles Deleuze’s Logic of sens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and Guid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