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志成
Chih-Cheng Chang
論文名稱: 九年一貫課程自然科能力指標與教科書暨國中基測、北北基聯測試題之相關研究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 Grade 1-9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xtbooks and the National/Regional Basic Competence Test in Natural Scienc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 姚清發
Yao, Ching-F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化學系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7
中文關鍵詞: 自然與生活科技能力指標教科書基本學力測驗
英文關鍵詞: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ence Indicator, textbook,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9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然與生活科技」是國民中學重要學習領域之一,也是基測及聯測的測驗科目之一。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九年一貫課程第四學習階段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中能力指標呈現的情形,並探討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北北基聯測中自然科試題與能力指標的對應關係,以及探討受測學生對於各能力指標的答對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各項能力指標在教科書中呈現的比率有顯著差異。若以個別版本教科書來比較,也顯示能力指標在各版本教科書間的分布比率並不相同。每個版本均對「過程技能」、「科學與技術認知」、「科學與技術本質」、「科學應用」最為重視,但「設計與製作」佔各版本教科書能力指標之比率明顯有偏低的情況。
      歷年基測、聯測試題中「科學與技術認知類目能力指標」呈現比率相當一致,無顯著差異。且歷年基測、聯測試題中,對應到生物、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四個範圍的比率也相當一致,無顯著差異。但因基測、聯測試題缺少生活科技範圍的部分,所以和教科書呈現能力指標的交叉分析結果顯示出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同時也顯示不同的範圍分別以不同的程度對特定的能力指標有選擇性。
      整體而言,歷年自然科基測、聯測試題,男生每次平均答對率均高於女生每次平均答對率,所以可以預料歷年全部試題答對率的平均明顯男生高於女生。但對生物、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四個範圍而言,男女生答對率差異的情形有所不同。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ddition to be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learning field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one of the examination subjects in National/Regional Basic Competence (BCT) for entering the Senior High Schools. The study aimed at analysis of phase IV of Grade 1-9 Curriculum Competence Indicators in each vers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xtbooks, the correla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tems of BCT(2005~2011) and Competence Indicators in the top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cusing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average correct rates of the question items, the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this concer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amination in BCT.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es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in the textbooks are quite different. And the differencies var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extbooks. But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rates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and the questions items of the different topic reg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CT are not fluctuant during all these years.
    Overall, for all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aminations in BCT, Male students are superior than female students in the average correct rates. But, the situation in each topic reg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rning area are quite different.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錄 i 表次 iii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科書的重要性、沿革等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課程相關研究 14 第三節 九年一貫課程相關研究 20 第四節 基本學力測驗與北北基聯測(北北基地區區域性基本學力測驗)相關研究 27 第五節 內容分析法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37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7 第二節 研究工具 39 第三節 信度與效度 41 第四節 資料分析 44 第五節 研究流程圖 45 第四章 結果與分析 47 第一節 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中「能力指標」的概況分析 47 第二節 基測與聯測自然科試題所主要呈現之「科學與技術認知類目能力指標」的概況分析 64 第三節 基測與聯測受測學生答對率與「能力指標」之分析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論 121 第二節 建議 124 參考文獻 127 附錄一 九年一貫課程本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分段能力指標 133 附錄二 評分者信度評鑑表 137 附錄三 教科書能力指標分析表 147 附錄四 試題呈現小科、能力指標分析表 148 附錄五 教科書內容能力指標統計表 149 附錄六 基測、聯測試題能力指標呈現表 152 附錄七 基測、聯測試題能力指標統計表 156 附錄八 基測、聯測試題小科呈現表 158 附錄九 基測、聯測試題小科統計表 162 附錄十 基測、聯測答對率統計表 163

    一、 中文部分:
    方炳林(1989)。普通教學法。台北市:三民書局。
    王文科(1988)。課程論。台北市:五南。
    王文科(1999)。課程與教學論。台北市: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增訂十四版)。台北市:五南。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市:幼獅。
    余霖 (1999):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 能力指標之建構與評量。《九年一貫課程與能力指標》頁35-45。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李大偉、王昭明(1989)。技職教育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師大書苑。
    杜雨潔、蔡翰征(2011)。男生、女生腦袋大不同?–以TASA 資料為例。「臺灣學生學習成尌評量資料庫」電子報,17。2011 年11 月10 日。網址:http://tasa.naer.edu.tw/10epaper-2.asp
    李冠樺(2007)。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內容分析暨國中自然科基測試題與能力指標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錫津(1994)。教科書的重要性和影響性。《職教園地》,第5期 頁8-9。台北縣:師苑文化業有限公司。
    周淑卿(2008)。豈是「一本」能了?-教科書概念的重建。《教科書研究》,第1卷第1期 頁29-47。
    林清江(199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三屆第六會期。台北市:教育部。
    林靜雯(2007)。探究九年國教實施後科學教科書之編寫內容多元性與編審制度之關係-以國中電學主題為例。《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刋》,第49期 2007年12月 頁1-18
    林騰蛟(2008)。北北基「一綱一本及共辦基測」政策的理念與內涵。網址:http://ppk.tp.edu.tw/reference/reference9701.pdf
    邵瑞珍、皮連生(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胡思聰(2007)。教科書編撰與審查的問題與建議。《國政評論》2007年3月28日。網址:http://www.npf.org.tw/post/1/1696
    孫邦正(1985)。教育概論。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局
    高謙(2008)。一綱多本的發展沿革、歷史敘述。《教育趨勢報導》第30期 2008.09 頁3-10。台南市:首席文化。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11)。100年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問與答。台北市:編者。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量尺分數問與答,網址:http://www.bctest.ntnu.edu.tw/scorefaq.htm
    張天津(1984)。技術職業教育行政與視導。台北市:三民。
    張添洲(2002)。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初版二刷)。台北市:五南。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2002)。高中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2004)。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綱要「能力指標」與「教材細目」解說。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2009)。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2010)。五專多元入學方案。台北市:編者。
    陳文珮(2008)。「酸、鹼、鹽」概念在國中科學教科書與基測內容分佈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生玉(2000)。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市:精華。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 007(001) 頁0001-0013。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陳明印(2000):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審查制度。《邁向課程新紀元(三)教科書制度研討會資料集》。國立臺北師範學院,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麗華(2008)。評介為學習而設計的教科書及其對我國教科書設計與研究的啟示。《教科書研究》第1卷 第2期(2008 年12 月),頁137-159
    黃俊英(1999)。企業研究方法。台北市:東華。
    黃隆民、陳麗美、張其政(2003)。九年一貫課程國小教科書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國小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理論與實務的對話研討會論文,東吳大學教育學程中心。
    黃嘉雄(2000)。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制度的現況與展望。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辦,教科書制度研討會資料集(66~82)。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討發展學會。
    黃嘉雄(2007)。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該增訂課程內容要素嗎?《教育研究集刊》第五十三輯第四期 2007.12 頁33-69
    楊孝濚(1989)。內容分析法。載於楊國樞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 頁809-831。台北市:台灣東華。
    楊國揚(2007)。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教科書制度與政策變革。網址:http://www.edu-2.org/edu2/modules/article/sel.php?aid=540
    楊朝祥(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台北市:三民。
    趙曼妏(2009):兩性基測五科成績差異與影響機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1990)。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市:復文。
    歐用生(1994)。課程教材教法通論。台北市:正中。
    歐用生(1995)。落實教科書審定制度,國立編譯館通訊 8(4) 頁11-14.
    歐用生(1996)。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教育研究法,229-254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與特色。刊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邁向課程新紀元(二)(8-17頁)。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盧雪梅(2007)。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國文科和英語科成就性別差異和性別差別試題功能(DIF)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3:4 頁79-111。
    盧雪梅(2009)。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社會科之性別差異與差別試題功能(DIF)分析。《台東大學教育學報》第20卷第2期 頁31-61。
    盧雪梅、毛國楠(2008)。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數學科之性別差異與差別試題功能(DIF)分析。《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1卷第2期 頁95-126。
    蕭紫菡(2007)。世界,該在教科書之外教科書「一綱多本」與「一綱一本」問題之公聽會側記。
    蕭靜芳(2004)。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39期:細說九年一貫-從政策制定到實際執行。綱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9/39-27.htm
    藍順德(2006)。《教科書政策與制度》。台北市:五南。
    魏明通(2005)。我國科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64期 2005年6月 頁1-18
    魏國泰(2006)。教科書的重要性。《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57期,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羅文基(1988)。技職教育的探索。台灣省教育廳:職業教育叢書編輯小組。
    蘇進棻(2006):九年一貫「一綱多本」教科書政策衍生問題與因應策略。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2:3 民95.09 頁63-91

    二、 英文部分:
    Babbie, E. R. (2004).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0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Bailey, K. D. (1987). Methods of social research (3rd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erelson, B. (1954).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11: The Free Press.
    Bowers, J. W. (1970). Content analysis. In P. Emment and W. Brooks (eds.), Methods of Research in Communication. Boston: Hougton Miffinco Press.
    Chambliss, J. M. & Calfee, R. C. (1998). Textbooks for learning: Nurturing children's minds. Malden,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Holsti, O. R. (1969).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 Co.
    Kerlinger, F. N. & Lee, H. B. (1999), Foundation of Behavioral Research (4th ed.), Harcourt Inc.
    Saylor, J. G., Alexander, W. M., & Lewis, A. J. (1981). Curriculum Planning for Bet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4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Walizer, M. H. & Wienir, P. L. (1978). Research methods and analysis: Searching for relationships. New York: Harper & Row.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