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曉音
Chen,Hsiao-Yin
論文名稱: 《碣石調‧幽蘭》的歷史變遷與音樂詮釋—以吳文光、管平湖及李祥霆之錄音為例
Jie Shi Diao-You Lan:Historical Vicissitude and Music Annotation - in the Case of Performance by Wen-Guang Wu,Ping-Hu Guan,and Xiang-Ting Lee
指導教授: 許瑞坤
Hsu, Jui- K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7
中文關鍵詞: 古琴碣石調幽蘭文字譜
英文關鍵詞: Guqin, Jie Shi Diao- You Lan, letter not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8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碣石調.幽蘭》是目前唯一被發現由文字記譜法保留下來的琴曲,也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古琴譜。《碣石調‧幽蘭》雖是起源於中國,卻沒有在中國琴史上留下隻字片語,而是在日本流傳,現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從1884年至今,《碣石調‧幽蘭》在許多琴家、學者的努力之下,已數度以樂曲的形式呈現在世人眼前,但是學者間探討的原始版本,以及琴家們所訂定的打譜版本,以及以錄音呈現的演奏版本皆有所出入。
    本研究透過文獻的整理及不同琴家的琴譜版本比較,找出符合邏輯的律制及定弦法。爾後透過分析三位琴家的《碣石調.幽蘭》減字譜,輔以《碣石調.幽蘭》原抄本的文字譜,依序分析琴家如何將文字譜轉譯成減字譜;再以三位琴家的錄音進行樂曲分析,與演奏譜相互對照,進而了解琴家如何詮釋音樂,也對琴家的打譜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後將學理上的文獻與實際上的演奏相互印證,進而發現了以不同律制為思考藍本而產生的問題。
    依據本研究結果,對未來進行打譜工作提出二點建議:(一)《碣石調‧幽蘭》為純律定弦,訂定徽位時應使用以純律定弦所產生之徽位,切勿使用以三分損益律定弦所產生之徽位;(二)古指法名稱與今指法名稱縱有相同,也未必代表是同一指法,應將理論與實際相互結合、對照,才能產生合理的結果。

    Jie Shi Diao- You Lan (Solitary Orchid in Stone Tablet Mode) is regarded as the only written notation tablature and the oldest existing guqin notation in the world as well. Though Jie Shi Diao- You Lan is originated from China, it is never kept there. Instead, it is widespread in Japan and well preserved in National Tokyo Museum.
    Since 1884, thanks to the efforts of numerous guqinists and scholars, Jie Shi Diao- You Lan has been presented in a piece of music. However an inconsistent gap lies in the original version discussed among scholars, the notation version notated by guqinists and the recorded playing version.
    Based on the documentation study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guqin notations from guqinists, this research aims at finding out the rational temperaments and tuning. Through the reduced notation of Jie Shi Diao- You Lan from three guqinists and plus the original manuscript of Jie Shi Diao- You Lan written notation, an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method how guqinists transcribed from written notation to reduced notation. Additionally, the recorded musical pieces of three guqinists is studi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laying not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music interpretation of guqinists and the transcription (Dapu). To conclude the research, the theories and the practices shall refer to each other and furthermore discover the issues in the context of diverse temperament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result, two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dapu study in future.
    1. Jie Shi Diao- You Lan is just intonation tuning. When the stopped note is tuned by hui, it shall follow the exact position of the hui from just intonation tuning. The hui should not be tuned from Sanfen sunyi method (Thrice-divide, subtract and add temperament).
    2. Though the names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finger techniques are similar, it does not apply to the same finger techniques. Theory and practices should be compared and combined to reach the reasonable result.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 譜例目錄 VII 凡例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文獻回顧探討 8 第五節 《碣石調.幽蘭》詮釋與調式 15 第二章 《碣石調‧幽蘭》之琴譜與版本 30 第一節 《碣石調‧幽蘭》歷史緣起與版本 32 第二節 歷代琴譜中的《幽蘭》 37 第三章 《碣石調‧幽蘭》打譜歷程 43 第一節 由文字譜譯為減字譜:楊時百 45 第二節 《碣石調‧幽蘭》減字譜譯為五線譜 48 第三節 《碣石調‧幽蘭》律制與定絃 51 第四章 三位當代古琴名家樂譜版本之比較 78 第一節 三位當代古琴名家生平、成就及著作 78 第二節 吳文光、李祥霆、管平湖演奏譜之分述 83 第三節 吳文光、李祥霆、管平湖演奏錄音比較 155 第五章 結論 168 參考文獻 172 附錄一:《碣石調‧幽蘭》文字譜 175 附錄二:吳文光之《碣石調‧幽蘭》演奏譜 180 附錄三:管平湖之《碣石調‧幽蘭》演奏譜 186 附錄四:李祥霆之《碣石調‧幽蘭》演奏譜 192

    一、參考書籍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會。《琴曲集成》(第一至廿四冊)。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1。
    王迪、汪孟舒、管平湖。《古指法考》。上海:中央音樂學院,1963。
    王德塤。〈黎庶昌使古曲《幽蘭》重歸故國〉。《貴州文史叢刊》No. 3 (1992):139。
    ________。〈《碣石調‧幽蘭》卷子的抄寫年代〉。《音樂藝術》No. 1 (1993):36-40。
    ________。〈網上考古的新發現-關於《碣石調‧幽蘭第五》的原本問題〉。《貴州民族學院學報》No. 2 (四月號,2006):168-170。
    吳文光。〈談《碣石調‧幽蘭》譜析譯〉。《中國音樂》(1983):3。
    ________。〈《碣石調‧幽蘭》系列研究論文(王德塤)讀後〉。《中國音樂》No. 4 (1993):32-33。
    ________。〈琴調系統及其音樂實證(上)〉。《中國音樂學》No. 1 (1997):5-26。
    李成渝。〈如何認識傳統音樂中的“純律”音程-學習黃翔鵬先生相關論述的心得〉。《中國音樂學》No. 3 (1998):16-25。
    徐立蓀。《梅庵琴譜》。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1。
    查阜西。《存見古琴曲譜輯覽》。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
    唐健垣。《琴府》(上、下冊)。臺北:聯貫出版社,1971。
    袁中平。《幽蘭微見--碣石調幽蘭卷子研究》。傳統藝術季發表論述,2006。
    袁中平。〈「碣石調‧幽蘭」--古琴琴譜探微〉。《歷史文物》No. 138 (1月號,2005):16-25。
    馬俊國。〈楊時百與近代琴學〉。私立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許健。《琴史初編》。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
    梁在平。《中國古代音樂史料輯要》。臺北:學藝出版社,1971。
    梁銘越。《歷史長河的民族音樂》。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1。
    楊時百。《琴學叢書》,1929。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下冊)。臺北:大鴻圖書有限公司,1997。
    ________。《中國古代音樂史綱》。臺北:樂韻出版社,1996。
    黎庶昌,《古逸叢書之二十四》遵義黎氏刊本,1884。
    黃雪婷,《〈碣石調幽蘭〉文字譜實踐—以幽蘭•黃雪婷古琴音樂會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09。
    葉明媚。《古琴音樂藝術》。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陳應時。〈琴曲《碣石調‧幽蘭》的音律-《幽蘭》文字譜研究之一〉。《中央音樂學院學報》No. 1 (1984):16-22。
    ________。〈琴曲《碣石調‧幽蘭》的徽間音-《幽蘭》文字譜研究之二〉。《中央音樂學院學報》No. 1 (1986):12-30。
    ________。〈古琴的微分及其發明者〉。《中國音樂》No. 1 (1987):10-11。
    ________。〈再談“復合律制”〉。《音樂藝術》No. 1 (1999):1-7。

    ________。〈再談琴曲《碣石調‧幽蘭》的音律〉。《中央音樂學院學報》No. 1 (1999):88-92。
    謝孝苹。〈中國古琴流傳日本考〉。《中外關係史論叢第二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7):9。
    戴微。〈琴曲《碣石調‧幽蘭》譜版本研究〉。《音樂藝術》No. 2 (1997):73-78。
    龐秉璋。〈《幽蘭》調名考釋〉。《音樂藝術》No. 3 (1996):9-12。

    二、樂譜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會。《古琴曲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2。
    佚名。〈碣石調幽蘭第五‧唐人手抄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吳文光。《虞山吳氏琴譜》。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
    李祥霆。〈幽蘭〉手稿。
    汪芝。《西麓堂琴統》。1525。
    蕭鸞。《杏莊太音續譜》。1559。
    汪孟舒。《藏春塢琴譜》。1602。
    尹曄。《徽言秘旨》。1647。
    ______、孫淦。《徽言秘旨訂》。1692。
    吳灴、李廷敬。《自遠堂琴譜》。1801。
    佚名。《裛露軒琴譜》。1802。
    唐彝銘。《天聞閣琴譜》,1876。

    三、參考錄音
    吳文光。〈幽蘭〉吳文光演奏。
    李祥霆。〈幽蘭〉李祥霆演奏。
    管平湖。〈幽蘭〉管平湖演奏。
    四、網路資訊
    袁中平。〈幽蘭微見〉。http://www.starts.com.tw/Type-html/OrchidScore.htm. 2010;摘錄於 24 January 2012。
    東京國立博物館。〈碣石調幽蘭第五〉。http://webarchives.tnm.jp/imgsearch/show/E0008464. 2009;摘錄於25 January 2012。
    e國寶-國立博物館擁有國寶‧重要文化財。〈碣石調 幽蘭第五〉。http://www.emuseum.jp/detail/100229/000/000?mode=detail&d_lang=zh&s_lang=zh&class=2&title=&c_e=®ion=&era=¢ury=&cptype=&owner=&pos=33&num=5. 2009;摘錄於25 January 2012。
    君燕。〈發瘋級琴人李祥霆要讓世界聽懂古琴〉。http://big51.chinataiwan.org/twrwk/ywysh/200809/t20080904_737035.htm. 2008,摘錄於26 January 201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