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聖倫
論文名稱: 魏晉賞鑒活動研究及其對教學的啟發
指導教授: 李清筠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2
中文關鍵詞: 魏晉世說新語賞鑒活動題目方式賞鑒教學全人教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8下載:3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本論文共分六章,前四章著重點為魏晉賞鑒活動的整理,在二、三、四章分別從其條件、面向、與題目方式及特色來探討。而第五章為魏晉賞鑒活動對教學的啟發,此章可為本論文的重心及新意處。
    第一章 緒論,就本篇研究旨趣、取材來源、魏晉賞鑒活動的義涵、時代背景論之。
    第二章 魏晉賞鑒活動的條件,由被賞鑒者-自我形象的塑造,與賞鑒者-觀視活動的進行,兩者之交會,構築魏晉賞鑒活動的繽紛多采。
    第三章 魏晉賞鑒活動側重的面向,可分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德行、真摯的情感、任誕的行為、脫俗的神貌、從容的器度六大面向,蔚成活潑生命力的人格世界。
    第四章 魏晉賞鑒活動的題目方式,可分為直接品狀、史傳格式、感悟興發、譬況喻示,而這四者皆不脫離美感的特色。可就語彙上的探索、意象上的經營來探討其美感傾向。
    第五章 將魏晉賞鑒活動的特質,應用於國中課程的教學上。以全人教育的落實與教學活動實例舉隅,呈現出每一生命個體的獨特處,以與魏晉賞鑒活動意涵相契合。
    第六章 將魏晉賞鑒活動做總結,擷取其菁華,使之對教學有所裨益。

    論文目次 魏晉賞鑒活動研究及其對教學的啟發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旨趣及名詞義涵……………………………………… 1 一、研究旨趣…………………………………………………………1 二、取材來源…………………………………………………………2 三、賞鑒活動的義涵…………………………………………………3 第二節 魏晉時代背景……………………………………………… 7 一、艱險的生活環境…………………………………………………7 (一)戰亂踵至…………………………………………………… 7 (二)士人受害…………………………………………………… 10 二、學術思想界的傾向………………………………………………12 (一)儒學衰微……………………………………………… 12 (二)玄學興起……………………………………………… 13 第二章 魏晉賞鑒活動的條件……………………………………… 17 第一節 自我形象的塑造……………………………………………17 一、重視形體美……………………………………………………. 17 二、才性之涵養………………………………………………………20 第二節 觀看活動的進行….. …………………………………… 28 一、「觀人法」的溯源………………………………………………28 二、《人物志》的觀人理論…………………………………………31 三、《世說新語》的觀人活動………………………………37 第三章 魏晉賞鑒活動側重的面向…..……..…………………… 49 第一節 卓越的才能……………………………………………… 49 一、 政事之才……………………………………………………… 50 (一)國器之能………………………………………………………50 (二)洞見達識………………………………………………………53 二、言語之才…………………………………………………………56 (一)清談學術活動…………………………………………………56 (二)生活言語藝術…………………………………………………70 三、文學之才…………………………………………………………73 四、藝術之才…………………………………………………………79 第二節 高尚的德行………………………………………………… 82 一、行仁………………………………………………………………82 二、 重孝…………………………………………………………… 85 三、 尚廉…………………………………………………………… 88 四、 通朗…………………………………………………………… 89 第三節 真摯的情感…………………………………………………90 第四節 任誕的行為…………………………………………………96 第五節 脫俗的神貌……..………………………………………… 99 第六節 從容的器度…………………………………………………107 一、臨死不懼……………………………………………………… 108 二、臨變不亂……………………………………………………….110 三、不與人校……………………………………………………… 111 第四章 魏晉賞鑒活動的題目方式及其特色 ………..………… 113 第一節 直接品狀……………………………………………………113 一、 論個人特質……………………………………………………114 二、 殊異性質的分立………………………………………………115 三、 判斷高下………………………………………………………115 第二節 史傳格式……………………………………………………116 一、少……/幼……/總角……/夙…………………………………117 二、性………………………….……………………………………119 三、有……/□□有□□……………………………………………120 四、齊名/方……/優劣/比……/於……/何如……/……儷…… 122 第三節 感悟興發……………………………………………………124 一、 超越時空的遐思………………………………………………124 二、 重新的肯定與意外的表現……………………………………126 三、 不能自己的情懷與行動………………………………………128 第四節 譬況喻示……………………………………………………130 一、 以自然景物為喻示之意象……………………………………131 二、 以人工物品為喻示之意象……………………………………143 第五節 美感傾向……………………………………………………147 一、 語彙上的探索…………………………………………………148 二、 意象上的經營…………………………………………………156 第五章 魏晉賞鑒活動對教學的啟發………….………………… 159 第一節 全人教育的落實……………………………………………159 一、 天生我才必有用………………………………………………162 二、在生活中的品德教育………………………………………… 164 三、情緒的疏通…………………………………………………… 167 四、青春活力的本色……………………………………………… 169 五、器度的培養…...………………………………………………170 第二節 教學活動實例舉隅…………………………………………173 一、認識自己……………………………………………………… 174 二、尊重生命……………………………………………………… 179 三、欣賞有情世界………………………………………………….186 第六章 結論 ………………………………………… ……………193 參考書目舉要……………………………………………………… 199 一、 專書…….…………………………………………………… 199 二、 學位論文………………………………………………………204 三、 單篇論文………………………………………………………205 附錄一《世說新語》賞鑒活動「才能面向」一覽表…………… 207 附錄二《世說新語》賞鑒活動「德行面向」一覽表…………… 212 附錄三《世說新語》賞鑒活動「容止面向」一覽表…………… 213 附錄四《世說新語》賞鑒活動「直接品狀」一覽表…………… 217 附錄五《世說新語》賞鑒活動「史傳格式」一覽表…………… 220 附錄六《世說新語》賞鑒活動「感悟興發」一覽表…………… 221 附錄七《世說新語》賞鑒活動「譬況喻示」一覽表…………… 224 附錄八《世說新語》賞鑒活動常見的賞鑒語彙一覽表………… 228 附錄九「認識自己」學習單……………………………………… 231 附錄十「我的成長紀錄簿」學習單……………………………… 232

    參考書目舉要
    一、專書(依書名筆劃排序)
    (一) 史學類(古籍排序在先,並依朝代先後,其餘依書名筆劃排序)
    書 名 作(編)者 出 版 處 出 版 年
    後漢書(二十五史) 范曄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71年
    三國志(二十五史) 陳壽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71年
    晉書(二十五史) 房玄齡等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71年
    宋書(二十五史) 沈約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71年
    齊書(二十五史) 蕭子顯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71年
    中古文學史論 王瑤 台北:長安出版社 1982年
    中國文學史 葉慶炳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95年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 台北:華正書局 1996年
    中國古典美學史 陳望衡 台北:華正書局 2001年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余英時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0年
    中國美學史大綱 葉朗 台北: 滄浪出版社 1990年
    中國美學史第二卷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 台北:谷風出版社 1987年
    中國哲學史大綱 蔡仁厚 台北:學生書局 1995年
    中國哲學史 孫開泰‧劉文雨‧胡偉希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5年
    中國學術思想史 林啟彥 台北:書林出版 1998年
    六朝史 張承宗 田澤濱 何榮昌等主編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1年
    六朝美學史 吳功正 江蘇美術出版社 1994年
    史記會注考證 瀧川龜太郎 高雄:復文出版社 1991年
    春秋左傳注(上)(下)楊伯峻編著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1年
    國史大綱 錢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5年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萬繩楠整理 台北:雲龍出版社 2002年
    經學歷史 皮錫瑞 台北:莊嚴出版社 1984年
    歷史哲學 牟宗三 台北:學生書局 2000年
    魏晉玄學史 許抗生等著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9年
    魏晉史學及其他 逯耀東 台北:東大圖書 1998年
    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 逯耀東 台北:東大圖書 2000年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 羅宏曾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年
    (二) 思想類
    人物志 劉卲著 劉君祖撰述 台北:金楓出版 1986年
    人物志今註今譯 陳喬楚註譯 台北:臺灣商務 1996年
    人性與符號形式-卡西勒《人論》解讀 伍至學 台北:臺灣書店 1998年
    才性與玄理 牟宗三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2002年
    世說新語中所反映的思想 朴美齡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0年
    中古文人風采 何滿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中古門第論集 何啟民 台北:學生書局 1982年
    中古學術略論 張蓓蓓 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1年
    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 唐君毅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出版 1974年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二 唐君毅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出版 1986年
    中華的智慧 張岱年、方立天合編 台北:貫雅文化 1991年
    文與質.藝與道 陳良運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2年
    六朝人生哲學 卞敏 江蘇:南京出版社 1992年
    六朝社會文化心態 趙輝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6年
    六朝清音 盛源、袁濟喜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玄意幽遠-魏晉玄學風度 戴燕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 1994年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 羅宗強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2年
    老子道德經‧老解老 王弼注、 紀昀校訂 、葉廷幹撰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79年
    放達不羈的士族 王曉毅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
    家學淵源 劉永翔、王培軍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郭象與魏晉玄學 湯一介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
    新譯老子道德經 林安梧 宜蘭:讀冊文化 2000年
    新譯老子解義 吳怡 台北:三民書局 2002年
    新譯莊子內篇解義 吳怡 台北:三民書局 2001年
    新譯莊子讀本 黃錦鋐註譯 台北:三民書局 1994年
    聞一多全集 聞一多 台北:里仁書局 1996年
    漢魏六朝心理思想研究 燕國材 新店:谷風出版社 1988年
    談有論無-魏晉玄學 王德有 台北:萬卷樓 2000年
    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 蔡仁厚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7年
    魏晉人物新研 張蓓蓓 台北:大安初版社 2001年
    魏晉士人之思想與文化研究 尤雅姿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8年
    魏晉玄學論稿 湯用彤 台北:廬山出版社 1972年
    魏晉玄學與中國文學 盧盛江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2年
    魏晉玄談 孔繁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年
    魏晉名士與玄學清談 蔡振豐著 台北:黎明文化 1997年
    魏晉思想與談風 何啟民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0年
    魏晉思想 甲編五種 賀昌群 容肇祖 劉修士 湯用彤 袁行霈 台北:里仁書局 1984年
    魏晉風度-中古文人生活行為文化意蘊 寧稼雨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6年
    魏晉風度 傅剛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
    魏晉清談 唐翼明 台北:東大圖書 1992年
    魏晉隱逸思想及其美學涵義 許尤娜 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1年
    (三) 文學類
    文心雕龍新探 張少康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1年
    文心雕龍讀本 劉勰著 王更生注譯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1年
    文選 蕭統編 台北:五南圖書 1991年
    文學研究叢編 第一輯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1年
    中國小說史略 魯迅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2年
    中國山水詩研究 王國瓔 台北:聯經出版 1986年
    中國文學概論 袁行霈 台北:五南圖書 1990年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 散文與論評之部 台北:巨流圖書 1979年
    六朝人才觀念與文學 林童照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5年
    六朝文學 許輝 邱敏 胡阿祥主編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1年
    六朝異聞-世說新語 羅龍治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1981年
    文學意義研究 汪正龍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
    世說新語-中國人的機智 王敏政編著 台北:星光出版社 1985年
    世說新語研究 王能憲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2年
    世說新語研究 張叔寧 江蘇:南京出版社 1994年
    世說新語研究 蔣凡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8年
    世說新語校箋 楊勇 台北:正文書局 1992年
    世說新語箋疏 余嘉鍚 台北:華正書局 2002年
    世說新語箋疏 徐震諤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9年
    古詩十九首集釋 明‧劉履等著,楊家駱編 台北:世界書局 1997年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嚴可均校輯 台北:世界書局 1962年
    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 丁福保編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58年
    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 李清筠 台北:文津 2000年
    修辭學 黃慶萱 台北:三民書局 1975年
    修辭學發凡 陳望道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9年
    修辭學探微 蔡宗陽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1年
    郭紹虞說文論 郭紹虞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新譯世說新語 劉正浩等注 台北:三民書局 1999年
    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 楊春霖 劉帆主編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
    魏晉文學與魏晉人格 李建中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魏晉生活掠影 李洪權編著 瀋陽:瀋陽出版社 2002年
    魏晉名士人格研究 李清筠 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0年
    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成功大學編 台北:文史哲出版 1991年
    魏晉南北朝詞語例釋 蔡鏡浩 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0年
    魏晉風氣與六朝文學 朱義雲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0年
    (四) 美學類
    小說藝術論 馬振方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
    文藝心理學 朱光潛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1984年
    中國畫論輯要 周積寅 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1988年
    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生活方式之研究 羅中峰 台北:洪葉文化 2001年
    中國藝術精神 徐復觀 台灣:學生書局 1992年
    中國藝術境論 蒲震元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
    六朝美學 袁濟喜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9年
    六朝情境美學 鄭毓瑜 台北:里仁書局 1997年
    神與物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 成復旺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1992年
    美的沈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 蔣勳 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1990年
    美的歷程 李澤厚 台北:金楓出版 1988年
    美學四講 李澤厚 台北:人間出版社 1988年
    美學的散步 宗白華 台北:洪範書店 2001年
    華夏美學 李澤厚 台北:三民書局 1999年
    現代美學體系 葉朗主編 台北:書林出版 1993年
    悲患與風流 -中國傳統人格的道德美學世界 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88年
    審美心理學 楊恩寰 台北:五南圖書 1993年
    談美 朱光潛 台北:群玉堂 1991年
    藝境 宗白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
    (五) 教育類
    人的甄別 ﹝日﹞松本順著 顧敏 陳效德譯 上海:百家出版社 1989年
    口語傳播概論 張秀蓉編 台北:正中書局 1998年
    心理輔導的藝術 Rollo May/著 吳文舜 鄭秋琪/譯 台北:遠流出版 1999年
    心理與教育 邱連煌 台北:文景出版社 1990年
    中華文化通志‧學術典 第6典 教育學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
    中學國文教學的藝術 李金城 高雄:復文圖書 1993年
    台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前教育的結構性問題 黃武雄著 台北:遠流出版 1997年
    因材施教-氣質與兒童發展 徐澄清 台北:健康世界雜誌社 1999年
    多元智慧的教與學 Linda Campbell ,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著
    郭俊賢‧陳淑惠譯 台北:遠流出版 2001年
    多元智慧和學生成就-六所中小學的成功實例 Linda Campbell & Bruce Campbell著
    梁雲霞譯 台北:遠流出版 2001年
    多元智慧融入教學與領導-新城小學的發展與現身說法 Thomas R.Hoerr著;
    陳佩吉譯 台北:遠流出版 2001年
    成長中自我的探索 張春興 台北:東華書局 1986年
    成為一個人 卡爾‧羅哲斯(Carl R.Rogers)著,宋文里譯 台北:桂冠出版 1990年
    青少年問題與對策 吳武典 台北:張老師文化 2001年
    青少年期教養法 Don Dinkmeyer & Gary D.McKay/著 林瑩珠/譯 台北:遠流出版 2000年
    青年的煩惱與出路 張春興 台北:東華書局 1985年
    青年與領袖人物 趙預編著 台北:牧童出版社 1976年
    建立學生自我形象70式 劉兆瑛 永和:稻田出版 1997年
    怎樣教書不生氣 王淑俐 台北:師大書苑 1995年
    師道 劉真編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85年
    活化教學路:教學理念的落實‧教師專業的思考‧教學活動的分享 歐瑞賢著
    台北:遠流出版 2002年
    班級輔導活動設計初引 吳武典/金樹人等著 台北:張老師文化 2001年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張春興 台北:臺灣東華 1995年
    教育高招1000 王淑俐 台北:南宏圖書 1991年
    教育概論 黃光雄主編 台北:師大書苑 1991年
    教育變革分析 林信榕 台北:師大書苑 2001年
    教室裏的春天-教室管理科學與藝術 C.M.查理士(C.M.Charles)原著;
    金樹人編譯 台北:張老師文化 1994年
    教師的大愛 鄭石岩 台北:遠流出版 1995年
    教師與班級經營 Tony Humphreys著 曾端真 曾玲 譯 台北:揚智文化 2000年
    教師專業-教學法的省思與突破 陳美玉 高雄:麗文文化 1998年
    教學論-理論與方法 林寶山 台北:五南圖書 1992年
    國中生心理學 黃煜峰、雷靂著 台北:五南圖書 1995年
    發展心理與教育-全人發展與全人教 呂俊甫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發揮創意教孩子-培養主動學習、成材上進的教導新點子 鄭石岩 台北:遠流出版 2000年
    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Thomas Armstrong著;李平譯
    台北:遠流出版 2001年
    團體領導者訓練實務 王慧君等編著 台北:張老師文化 2002年
    點亮孩子的智慧明燈 陳文德 台北:遠流出版 1996年
    二、 學位論文(依出版年排列)
    篇 名 作 者 校 別 所 別 出版年
    向郭莊學研究 林聰舜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1年
    世說新語中人物品鑒之研究 朴敬姬 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2年
    漢晉人物品鑒研究 張蓓蓓 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3年
    劉義慶及其世說新語之散文 尤雅姿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6年
    魏晉任誕士風研究 粟子菁 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7年
    世說新語之人物群像與描寫技巧研究 廖麗鳳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年
    《世說新語》中人物美學之研究 廖柏森 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年
    《世說新語》的語言藝術 梅家玲 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1年
    顏子形象與魏晉人物品鑒 吳冠宏 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2年
    人品與文品相關性研究 袁美敏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2年
    《詩經》鳥類意象及其原型研究 林佳珍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3年
    世說新語呈現之魏晉士人審美觀研究 徐麗真 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4年
    魏晉人物品評風尚探究-以《世說新語為例》 方碧玉
    中興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1995年
    魏晉人物品鑒研究-創造性審美活動的完成 賴麗蓉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6年
    魏晉美學趨勢之研究 張鈞莉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7年
    晚明閒賞美學研究 毛文芳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7年
    《世說新語》之人物美學研究 吳惠玲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
    《世說新語》敘事結構之研究 林琇寬 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
    六朝志人小說研究 黃東陽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
    魏晉才性論 黃明誠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
    魏晉尚達之風研究 李虹瑩 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
    世說新語反映的魏晉老學 孫世民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
    從《世說新語》看東漢至東晉士人之人生觀 王妙純
    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
    魏晉士人的群我處境與生命衝突 彭婉蕙
    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
    名教自然與士的自覺--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的生命觀 鄭惠玲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
    魏晉時空下的身體展演~《世說新語》之研究 周翊雯
    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
    六朝詩歌批評與人物評鑑之關係 許玉純 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
    三、 單篇論文(依篇名筆劃順序排列)
    篇 名 作 者 出 版 刊 物
    (一)
    人物品評與六朝文學批評 李世耀 文學遺產1990年第2期
    三本研讀「世說新語」值得參考的書--評介楊勇、徐震堮的「校箋」和余嘉錫的「箋疏」
    李掁興 孔孟月刊 第三十一卷 第七期
    世說新語名士言談中的用典技巧 梅家玲 臺大中文學報第二期
    《世說新語》人物品鑒之審美活動研究 黃舜彬 思辨集第五集 《第八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
    《世說新語》的史料價值-由人物傳記資料的保存來看 紀志昌
    《中國文學研究》第十四期 2000年5月
    《世說新語》的審美觀 張永昊 文史哲1984年第六期
    《世說新語》和魏晉士人心態 溫孟孚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2月
    《世說新語》修辭藝巧探微 尤雅姿 興大中文學報
    《世說》‧《詩評》‧《詩品》-中國傳統文藝鑒評修辭舉隅 佘汝豐
    《世說新語‧賢媛篇》探析 栗子菁 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 第十三集
    「世說」體審美規範的確立-論《世說新語》 陳文新 學術論壇 1994年 第4期
    由《世說》中的人物品評看六朝嗜美之風 王岫林 國文天地 19卷12 期2004年5月
    由歷代帝王御製詩談中國玉器文化 李慕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第三屆研究生 論文研討會》
    依違於婦德與才性之間:《世說新語‧賢媛篇》的女性風貌 梅家玲 婦女與兩性學到第八期
    美的自覺-從《世說新語》看魏晉人物品評 林麗星 東南學報第十九期 1996年12月
    從《世說新語》看晉宋文學觀念與魏晉美學新風 程章燦 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
    1989第1期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的生命意識 江興祐 社會科學(蘭州)1989第六期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的人倫鑒識活動 吳曉青 臺北科技大學學報第三十一之二期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清談家的言語修養 周舸岷 語言文字學 1983年11期
    從《世說新語》談志人小說的特點 張繼紅 山東社會科學(濟南)1988第6期
    從屈原之死談到他的愛國、人格、氣質 -屈原個性研究 董楚平 中國社會科學1989第1期
    淺談《世說新語》中的文學理論 張芳鈴 黃埔學報28輯
    略論世說新語志人特質及其影響 卞岐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5年5月3 期
    煥發精粹的美麗與哀愁-魏晉時期的審美自覺 何畫瑰 國文天地10卷7期1994年12月
    甄后與曹丕兄弟是否有「三角」關係-讀〈洛神甄宓戀歌傳奇〉後 羅敬之
    國文天地 17卷1 期2001年6月
    審美與人生 杜衛 文史哲 1991年第5期
    實中有虛 以虛襯實-淺談《世說新語》人物塑造問題 馬寶丰 郭孝儒
    武漢大學學報 社科版 1985年
    語言類型與思考 莊耀郎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卷4期
    標放言之致-談〈卜居〉的創作意識與寫作藝術 溫光華 國文天地 17卷1 期2001年6月
    論《人物志》的英雄理論及英雄人物 莊耀郎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 第二十五期
    論《世說新語》之人物美學的形體美 朴炫坤 國文天地 19卷3 期2003年8月
    論《世說新語》對人的審視及其依據 江興祐 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0期
    論《世說新語》對個體人格的審美 熊國華 廣東教育學院學報社科版1989年第4期
    論世說新語與新聞寫作 帥政.孟暉 晉陽學刊 1999.11 117期
    論魏晉名士的狂與癡 廖蔚卿 現代文學第三十三期
    論魏晉名士的雅量 廖蔚卿 臺大中文學報第二期
    魏晉人品的一種考察-說器識 張蓓蓓 國立編譯刊一18卷第一期
    魏晉任誕人物的分類與行為的探究 古苔光 《淡江學報》第十二期,1974年3月
    魏晉任誕人物的研究 古苔光 《淡江學報》第十六期,1978年11月
    魏晉形體美學試論 莊耀郎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 第二十六期
    魏晉清談的場面--以《世說新語》為例 李栖 國文天地 10卷7 期1994年12月
    魏晉清談起源及發展新探 董志廣 北方論叢 哈爾濱師大學報 1987第6期
    (二)
    大學通識教育探索:台灣經驗與啟示 黃俊傑 台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2001年
    九十年度在各級學校推動生命教育 曾志朗 推展生命教育研習手冊
    生命元素與生命教育 李錫津 推展生命教育研習手冊
    生命教育的概念與教學 陳惠邦 推展生命教育研習手冊
    生命教育在國民中學推展之現況與展望 洪正雄 推展生命教育研習手冊
    以生命教育為核心的班級經營 吳韻樂 推展生命教育研習手冊
    如何推展生命教育 陳秀蓉 推展生命教育研習手冊
    回顧與展望 陳倬民 《研習資訊》雙月刊二十卷六期(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印行2003年12月15日出版)
    全人的技職教育理念之意義與內涵研究 曹秀明 《通識教育季刊》第8卷第4期2001年12月
    通識教育及成人教育生死學課程教育之探討 吳寧遠 全國大專校院生死學課程教育研討
    論文集 彰化國立化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推動校園全方位生命教育 吳韻樂 推展生命教育研習手冊
    新時代班級經營的內涵與因應策略 吳明隆 國教天地第152期班級經營專2003年4月輯
    塑建多元智慧的學習環境推動生命教育 葉麗君 推展生命教育研習手冊
    論生命意義與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許智香《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五十三期 國立教育資料館 2003年7月28日出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