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富禎 |
---|---|
論文名稱: |
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動因分析 A Study on Separable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
指導教授: | 鄧守信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7 |
中文關鍵詞: | 離合詞 、離合詞的形成 、離析動因 、詞彙重新解釋 、類推作用 |
英文關鍵詞: | Separable words, Development, Emergence, LRI, Analog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0 下載:4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代漢語離合詞研究近十幾年來的結果,因其特殊的語言特性,從命名開始,乃至界定的方式,以多重分裂的樣態呈現其紛雜的面貌。「離合詞」這種能「離」又能「合」的特殊的詞,漢語語言學家前後分別給予十數種的命名,對其語法屬性分四種不同的觀點: (1)詞、(2)短語、(3)合則詞,離則短語、(4)中間游移狀態。也因觀點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界定標準。本論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界定離合詞為詞,且其為至少包含一個黏著詞素的合成動詞。
試從離合詞產生的語言背景,窺其形成的脈絡,並探討離析動因。離合詞首度出現於宋代,因漢語長期複音化的語言發展,雖然產生語義弱化且不自由的詞素,但仍保有其原有詞義並體現的是一完整單一的動詞。且因其語義結構與插入成分與整體的修飾關係,藉由「詞彙重新解釋」(Lexical Re-interpretation)的機制,在句法層次上產生離析。以類推作用(analogy),將離析用法由最開始的動名合成詞擴展至其他組合的合成詞,形成現代漢語離合詞多樣化的現象。
Separable word is a unique word 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which can either be separated or combined. It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due to it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Thus different names and distinctive principles have been made thereof.
Separable words can be defined as (1) words, (2) phrases , (3) words and phrases or as (4) the mid-state on the continuum of words and phrases. With different 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ve principles, hundreds to thousands seperable words have been categorized.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his thesis adopts the view that separable words are either verbs or complex words which are composed of a bound morpheme at least.
This study starts from expl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parable words and the emergence of separation. First of all, separable words are figured out first in Song Dynasty. The bond morphemes of separable words result from the bisyllablization and semantics red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Secondly, the separable words can be separated through the lexical re-interpretation mechanism. The insertion of inserted elements which modify verbal elements of separable words is the cause of separation. Besides, the formation types of separable words are increasing due to analogical use. Finally, this study proposes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predecessors.
Huang, C. T. J.(1984).Phrase Structure, Lexicon, Integrity And Chinese Compound. JCLTA,19(2),53-78.
Li、Thompson(1983)。漢語語法 (黃宣範,譯)。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Teng, S.-h.(1999).Lexical Integrity and Lexical Re-interpretation。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演講稿。
Vendler, Z.(1957).Verbs and Times。Philosophical Review,(56)。
丁燁(2009)。離合詞的構成及離合動因摭談。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5(5)。
力量、晁瑞(2007)。離合詞形成的歷史及成因分析。河北學刊,27(5)。
王力(1946)。中國語法綱要。上海:新知識出版社。
王力(1962)。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
王力(1980)。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王用源(2004)。廢"離合詞"興"組合詞"。天津市:天津大學碩士論文。
王松茂(1956)。談談現代漢語詞彙規範化。北京:北京通俗讀物出版社。
王俊(2011)。現代漢語離合詞研究。湖北社會科學,(5)。
王海峰(2002)。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動因芻議。語文研究,(3)。
王海峰(2008)。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形式功能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博士論文。
王海峰、王鐵利(2012)。離合詞離析結構"A一個B"中"個"的屬性。載於台灣華語文教學會(主編),第十一屆台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華語文教學會。
王海峰、姚敏(2010)。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現代漢語離合詞研究。語文研究,(3)。
王素梅(1999)。論雙音節離合詞的結構、擴展及用法。瀋陽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3(4)。
王彬(2006)。由擴展法看"離合詞"。銅仁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8(5)。
王會琴(2008)。離合詞的研究及作用。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7(4)。
王楠(2006)。第5版《現漢》對離合詞的處理分析。辭書研究,(3)。
王燕明(2010)。淺析離合詞的產生與發展。語文學刊:基礎教育版,(12),1-2,5。
王還(1995)。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大綱。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王鐵利(2001)。現代漢語離合詞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論文。
付士勇(2001)。論離合詞。凱里學院學報,(1),46-49。
史有為(1981)。語素和句子之間的語法單位。中國語文,(5)。
史有為(1983)。劃分詞的普遍性原則和系統性原則。載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研究室(主編),語法研究和探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史有為(1997)。漢語如是觀。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任海波、王剛(2005)。基於語料庫的現代漢語離合詞形式分析。語言科學,(6)。
向熹(2010)。簡明漢語史。北京: 商務印書館。
朴庸鎮(1999)。現代漢語之詞法與句法的介面。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朱德熙(1982)。語法講義。北京: 商務印書館。
何清強(2009)。分離度對動賓式離合詞習得的影響。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2(6)。
何萬順(1997)。漢語動賓結構中的互動與變化。台北: 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吳道勤(2010)。離合詞的產生與漢語句法的歷史慣性。06/12/2012,取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aa6a380100gf6f.html。
吳道勤、李忠初(2001)。離合詞的語法性質及其界定原則。湘潭工學院學報,(3)。
吳福祥(1998)。重談"動+了+賓"格式的來源和完成體助詞"了"的產生。中國語文,(6)。
呂文華(1999)。短語詞的劃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意義。語言教學與研究,(3)。
呂叔湘(1955)。關於漢語詞類的一些原則性問題。載於中國語文雜誌社(主編),漢語的詞類問題 (pp. 131-173)。北京: 中華書局。
呂叔湘(1979)。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北京: 商務印書館。
李大忠(1996)。外國人學漢語偏誤分析。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李天廣(2008)。現代漢語VO式離合詞離合度研究。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李宗江(2006)。去詞匯化:"結婚"和"洗澡"由詞返語。語言研究,26(4)。
李明(2000)。論現代漢語雙音節“短語詞”。四川市: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李清華(1983)。談離合詞的特點和用法。語言教學與研究,(3)。
李臨定(1990)。現代漢語動詞。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沈懷興(2002)。"離合"說析疑。語言教學與研究,(6)。
肖模艷、張驍(2004)。也談離合詞。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3(4)。
具孝靜(2009)。現代漢語複合詞的研究與教學應用。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周上之(2000)。對外漢語離合詞循環遞進複式教學法。漢語學報,(1)。
周上之(2006)。漢語離合詞研究--漢語語素、詞、短語的特殊性。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周飛(2011)。離合詞的特點及其成因。劍南文學,(11)。
周衛華、胡家全(2010)。中文信息處理中離合詞的處理策略。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2(6)。
易荷梅(2007)。現代漢語「離合詞」的研究及其在教學上之運用的探討。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林才均(2011)。現代漢語離合詞及其習得研究與教學初探。泰國:皇太后大學碩士論文。
林秋芳(2007)。現代漢語離合詞之教學語法初探。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林漢達(1953)。動詞連寫問題。中國語文,(10)。
邵敬敏(2007)。現代漢語通論 (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金立鑫(1999)。對一些普遍語序現象的功能解釋。當代語言學,(4)。
金錫謨(1984)。合成詞中的雙音離合動詞。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俞光中、植田均(1999)。近代漢語語法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施茂枝(1999)。述賓複合詞的語法特點。語言教學與研究,(1)。
柯彼得 (1990)。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語法體系急需修改的要點。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中國北京。
柯彼得 (1999)。漢語凝合動詞的類型和特點。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德國下薩克森州漢諾威市。
段業輝(1994)。論離合詞。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
洪心衡(1980)。漢語詞法句法闡要。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洪篤仁(1957)。詞是什麼。上海:新知識出版社。
胡附、文煉(1954)。詞的範圍、形態、功能。中國語文,(8)。
范妍南(2007)。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動賓式離合詞帶賓語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5)。
范曉(1981)。怎樣區別現代漢語的詞同短語。東岳論叢,(4)。
范曉(1996)。三個平面的語法觀。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孫錫信(1992)。漢語歷史語法要略。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徐正考、史維國(2008)。語言的經濟原則在漢語語法歷時發展中的表現。語文研究,(1),9-12。
馬清華(2009)。錯綜關係下例外的形成--漢語離合詞成因再探。語言科學,(2)。
康寔鎮(1985)。「老乞大」「朴通事」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張理明(1982)。論短語動詞。語文研究,(1)。
張淼淼(2007)。現代漢語離合詞研究。太原市:山西大學碩士論文。
張楊(2010)。談影響詞離合運用的主要因素。語文學刊,(2)。
張壽康(1957)。略論漢語構詞法。中國語文,(6)。
張慶冰(2010)。論中古漢語的完成體結構。求索。
張靜(1987)。漢語語法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曹乃玲(1994)。離合詞淺說。吳中學刊,(2)。
曹保平、馮桂華(2003)。"離合詞"的構成及離合規律。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
曹煒(2004)。現代漢語詞彙研究。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梁馳華(2000)。離合詞的價值及處理方式--兼評詞類研究的方法。廣西師院學報,(4)。
符淮青(2004)。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郭銳(1996)。漢語語法單位及其相互關係。漢語學習,(1)。
陳光磊(1994)。漢語詞法論。上海:學林出版社。
陳望道(1940)。語文運動的回顧和展望。陳望道語文論文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陳新雄等編(2005)。語言學辭典。台北市:三民書局。
陸丙甫(2005)。語序優勢的認知解釋(上):論可別度對語序的普遍影響。當代語言學,7(1)。
陸志韋(1957)。漢語構詞法。北京:科學出版社。
麻彩霞(2005)。淺析動賓式離合詞。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4(6)。
喻芳葵(1989)。關於離合詞。松遼學刊,(2)。
彭楚南(1954)。兩種詞和三個連寫標準。中國語文,(4)。
華玉山(2005)。關於離合詞的語用問題。雲南師範大學學報,(3)。
馮勝利(2000)。韻律句法學。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
黃曉琴(2003)。離合字組的語義研究。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楊慶蕙等編(1995)。現代漢語離合詞用法詞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楊曉黎(2008)。漢語詞彙發展語素化問題芻議。漢語學習,(1)。
楊蕾(2010)。現代漢語離合詞小議。華章,(3)。
萬獻初(2004)。現代漢語並列式雙音詞的優化過程。漢語學習,(1)。
董秀芳(2002)。詞彙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鄒立志、周建設(2007)。動賓式動詞規範問題的深層理據。語文研究,(1)。
趙元任(1968/1979)。漢語口語語法 (呂叔湘,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
趙金銘(1984)。能擴展的"動+名"格式的討論。語言教學與研究,(2)。
趙淑華、張寶林(1996)。離合詞的確定與離合詞的性質。語言教學與研究,(1)。
趙歡(2009)。試論離合詞的性質和成因。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6(5)。
齊國海(2009)。漢語的韻律和漢語詞彙的雙音化。煙台市:魯東大學碩士論文。
齊滬揚(2000)。現代漢語短語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劉澤先(1953)。用連寫來規定詞兒。中國語文,(3)。
潘文國、葉步青、韓洋(2004)。漢語的構詞法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蔡國妹(2002)。離合詞探源。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3(1)。
黎良軍(2007)。詞性標註與異層同形單位的處理。辭書研究,(4)。
盧巧琴(2007)。“洗”本義的轄域拓展初探。瀋陽教育學院學報,9(6)。
戴浩一(2007)。中文構詞與句法的概念結構。華語文教學研究,4.1,1-30。
謝耀基(2001)。詞和短語的離合問題。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
聶仁忠、王德山(1994)。淺議離合詞。濟寧師專學報,(2)。
魏培泉(2003)。上古漢語到中古漢語語法的重要發展。載於何大安(主編),古今通塞:漢語的歷史與發展 (pp. 75-106)。台北市: 中研院語言所籌備處。
鐘鋟(1954)。談怎樣分別詞和語。中國語文(12)。
饒勤(1997)。離合詞的結構特點和語用分析--兼論中高級對外漢語離合詞的教學。漢語學習,(1)。
饒勤(2001)。動賓式離合詞配價的再認識。語言教學與研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