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亘芷
Cheng, Shiun-Jr
論文名稱: 《獅吼記》研究
A Research on Shih Hou Chi
指導教授: 蔡孟珍
Tsai, Meng-Chen
口試委員: 蔡孟珍
Tsai, Meng-Chen
施德玉
Shih, Te-Yu
沈惠如
Shen, Hui-Ju
口試日期: 2024/05/07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5
中文關鍵詞: 獅吼記汪廷訥獅子吼曲韻排場捲袖戲
英文關鍵詞: Shih Hou Chi, Ting-Na Wang, Lion’s Roar, Rhyme, Spectacle, Sleeve-rolling Opera
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法文本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57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4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獅吼記》是一部結合史料文獻、文人筆記與民間傳說的傳奇作品。敘說宋人陳季常與其奇絕悍妬之妻柳氏的懼內故事。這部看似演繹滑稽笑鬧之喜劇,實則承載中國文士社會極為悠久的家庭倫理議題。然而,自明末周暉作《續金陵瑣事》首揭《獅吼記》作者異說後,學界對該傳奇之探討,或僅聚焦作者辨疑,或著意人物塑造、戲劇張力等,惜未能深入戲曲核心的藝術價值。本文針對《獅吼記》之主題思想、曲文格律、舞臺實踐之接受與傳播,進行多面向的探討。
      首先辨析劇作者之質疑。本文就徐朔方「汪氏作品帶有自傳性色彩」之論點,分析現存汪廷訥之傳奇文本,舉證補足徐氏未竟闡論之遺意。藉此跳脫作者爭議課題,長期以來僅以曲籍存目之作者標示作為論據之窠臼,並進一步藉知人論世以剖釋作者對家庭亂源的省思。
      有關《獅吼記》之本事溯源,歷來學者(包括日本漢學家青木正兒)或就清人輯錄之宋人百家小說《調謔篇》,或據東坡古詩〈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而立論,然經史料、文獻考證《獅吼記》中之人物關係,如陳慥懼內、柳氏悍妬、秀英為東坡贈季常之妾室等,皆與史實迥異。本論文進而推闡《獅吼記》故事骨幹當源自南宋洪邁《容齋隨筆》於「陳季常」條目的編造。
      至於「《獅吼記》之創作美學」,本論文專章探討學界尚未關注之《獅吼記》曲韻與排場等核心論題。透過系統化的檢韻功夫,及有理有據的排場理論,評析《獅吼記》成為經典劇作的具體條件。文末另附《獅吼記》各齣用韻表,供查索參照。此外,「《獅吼記》舞臺實踐之繼承及改編」一章,則梳理洎明以降,歷清代迄今,《獅吼記》在全本戲和折子戲的劇本改編下,其表演於宮廷/民間、雅部崑曲/花部地方戲之不同傳演進程。其間《獅吼記》之柳氏原以捲袖閨門旦應工,其於各崑劇院團與花部之演繹亦另作評析,藉以建立較為全面而客觀之《獅吼記》研究。

    Shih Hou Chi is a legendary piece of work that combines historical documents, literati's notes and folklores. It describes the henpecked story of Chi-Chang Chen, a man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his extremely arrogant and jealous wife, Mrs. Liu. This piece of work appears to be a comedy, but in fact, conveys an extremely long-standing family ethics issue in the Chinese literati society. However, since Hui Chou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created “The Sequel to the Trivia of Jinling,” which first discloses the different stand and statement of the author of Shih Hou Chi, the academic circles’ discussion on this legendary opera only focuses on dispelling doubts, or rather on character creation, operatic tension, etc. It is a pity that the academic circle fails to perform an in-depth exploration on the core artistic value of the opera. This study performs a multi-faceted discussion on the acceptance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thematic idea, rhythm, and stage practice of Shih Hou Chi.
      Fir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oubts about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argument “Wang’s works are autobiographical” proposed by Shuo-Fang Hsu,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legendary texts of Ting-Na Wang and provides evidence to supplement Hsu’s remaining meaning which was not discussed. This study breaks away from the stereotype of controversial topic about the author - that is, for a long time, only the authorship of the opera books is used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t further analyzes the author’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s of family chaos by discussing the background of historical figur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m.
      Regarding the origin of Shih Hou Chi, scholars (including Japanese sinologist Aoki Masaru) have made arguments based on the “Tiaonue Chapter” of Song novels compiled by scholars in the Qing Dynasty or based on Dong-Po Su’s ancient poem “Dedicated to De-Ren Wu and Brief Introduction to Chi-Chang Chen.” However,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extual research,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n Shih Hou Chi, such as Zhen Chen’s henpecking, Liu’s strong jealousy, and Hsiuying’s identity as a concubine sent to Chi-Chang from Dongpo, etc., all of which are widely different from the historical facts. This study further infers that the main plot of Shih Hou Chi should originate from the fabrication of the “Chi-Chang Chen” in “Rong Zhai Essays” by Mai Hong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In terms of “Shih Hou Chi's creative aesthetics,” this paper explores core topics such as the rhyme and spectacle of Shih Hou Chi that the academic circle has not yet paid attention to. Through a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the rhyme, as well as a well-founded theory of spectacle, this paper evaluates and analyzes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for Shih Hou Chi to become a classic opera.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a rhyme table for each of Shih Hou Chi's plays is attached for reference. Moreover, the chapter “Inheritance and Adaptation of Shih Hou Chi’s Stage Practice” explores the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rocesses of how the adapted play and excerpts of Shih Hou Chi scripts from the Ming Dynasty, Qing Dynasty to the present were performed in the court/folk, Yabu Kunqu Opera/Huabu Local Opera. In the play, Liu in the Shih Hou Chi was originally portrayed as a sleeping-rolling maiden dan (character role of an unmarried young girl).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role by various Kunqu Opera troupes and Huabu is also separately analyz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investigation of Shih Hou Ch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小結 13  第二章 《獅吼記》之作者考辨 15 第一節 汪廷訥生平考釋  15 一、長於富裕,耽情文藝  15 二、「官」、「商」兼具之身分  16 三、浸淫佛道,棄官遁隱  18 第二節 《獅吼記》作者辨疑   19 小結  33 第三章 《獅吼記》本事、版本與重要意象隱喻  35 第一節 《獅吼記》概述  35 一、陳季常風流懼內 35 二、蘇東坡慷慨全交 36 三、動幽冥禪師力大 36 四、發菩提妬婦消災 37 第二節 《獅吼記》本事源流 38 一、陳慥懼內本事考  39 二、蘇軾前身本事考  42 三、柳氏馭夫本事考  44 第三節 《獅吼記》版本比較 47 一、語詞雖異,俱顯佛理 47 二、更換用語,浚發明代心學之漸進 50 第四節 《獅吼記》獅子吼、獅吼隱喻 52 一、佛教經典中的「師子吼」隱喻 53 二、《獅吼記》中的「獅子吼」隱喻 57 小結 59 第四章 《獅吼記》之主題思想與時代特性 61 第一節 《獅吼記》劇中人物形象與正史之對照 61 一、陳慥、柳氏 61 二、蘇軾、佛印 63 第二節 晚明喜禪之風與《獅吼記》的佛法度脫觀 65 一、晚明喜禪之風 67 二、《獅吼記》中的佛法度脫──佛法「妬」脫 68 第三節 晚明女性悍妬現象與《獅吼記》的倫理教化觀 70 一、晚明女性悍妬現象 70 二、《獅吼記》的倫理教化觀 74 小結 75 第五章《獅吼記》創作美學 77 第一節 《獅吼記》之音律美學 77 一、曲韻精審,音律諧美 82 二、組套用曲,匠心獨運 85 第二節 《獅吼記》之排場藝術 88 小結 97 第六章《獅吼記》舞臺實踐之繼承及改編 98 第一節 《獅吼記》明代之傳演 98 一、《玄雪譜》──〈諫柳〉 98 二、《詞林一枝》──〈夫妻鬧祠〉 99 三、《八能奏錦》──〈陳慥懼內頂燈〉〈陳慥變羊復形〉 100 四、《月露音》──〈訪友〉 101 第二節 崑劇《獅吼記》清代之傳演與改編 102 一、裁刪曲文,反見酣暢 104 二、增添賓白,刻畫人物 105 三、關目改動,適合氍毹 106 第三節 《獅吼記》民國之移植與改編 112 一、崑劇〈梳妝〉、〈遊春〉、〈跪池〉、〈夢怕〉、〈三怕〉故事剖釋 113 二、《獅吼記》各崑劇院之傳演 118 三、花部地方劇種《獅吼記》之重構 124 小結 130 結論 133 參考文獻 139 附錄 附錄一《獅吼記》各齣用韻表 151 附錄二《獅吼記》各齣目腳色出場布置臚列 160 附錄三《環翠堂獅吼記》〈奇妬〉、〈諫柳〉書影 170 附錄四《環翠堂獅吼記》〈贈妾〉書影 171 附錄五《環翠堂獅吼記》插圖 172 附錄六《綴白裘》〈梳妝〉〈跪池〉書影 180 附錄七《玄雪譜》〈諫柳〉書影 182 附錄八《詞林一枝》〈夫妻鬧祠〉書影 183 附錄九《八能奏錦》〈陳慥懼內頂燈〉書影 184 附錄十《月露音》〈訪友〉書影 185

    一、古籍
    (一)汪廷訥著作
    明•汪廷訥:《環翠堂新編出像獅吼記》,高士里藏版,明萬曆環翠堂刻本,收入黃仕忠、金文京、喬秀岩編:《日本所藏稀見中國戲曲文獻叢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一輯,第11冊。
    明•汪廷訥:《獅吼記》,收入林侑蒔主編《全明傳奇》,中國戲劇研究資料第一輯,臺北:天一出版社,1983年。
    明•汪廷訥:《坐隱先生全集十八卷》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七年環翠堂刻本,附《四庫全書總目•環翠堂坐隱集選四卷》提要,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88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明•汪廷訥撰,林景倫增補:《人鏡陽秋》,明萬曆庚子(二十八年,公元1600
    年)新都汪氏環翠堂原刊天啟末增補本,臺北國家圖書館藏。
    明•汪廷訥:《環翠堂樂府投桃記》,收入林侑蒔主編《全明傳奇》,中國戲劇研究資料第一輯,臺北:天一出版社,1983年。
    明•汪廷訥:《環翠堂樂府三祝記》,收入林侑蒔主編《全明傳奇》,中國戲劇研究資料第一輯,臺北:天一出版社,1983年。
    明•汪廷訥:《環翠堂樂府採舟記》,收入林侑蒔主編《全明傳奇》,中國戲劇研究資料第一輯,臺北:天一出版社,1983年。
    明•汪廷訥:《環翠堂樂府義烈記》,收入林侑蒔主編《全明傳奇》,中國戲劇研究資料第一輯,臺北:天一出版社,1983年。
    明•汪廷訥:《環翠堂樂府重訂天書記》,收入林侑蒔主編《全明傳奇》,中國戲劇研究資料第一輯,臺北:天一出版社,1983年。
    明•汪廷訥:《環翠堂樂府種玉記》,收入林侑蒔主編《全明傳奇》,中國戲劇研究資料第一輯,臺北:天一出版社,1983年。
    (二)曲論、曲籍文獻
    元•周德清:《中原音韻》,收入《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1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明•凌虛子:《月露音》,收入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第二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據明代萬曆間刻本印行,1984年。
    明•徐渭《南詞敘錄》,詳參王文章總主編:《崑曲藝術大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6年,歷史理論典, 第一冊,《南詞敘錄》,據南京圖書館藏魯氏壺隱居黑格鈔本為底本,參考《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整理校點。
    明•呂天成:《曲品》,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六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明•呂天成:《曲品》,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尾頁書乾隆辛亥季冬迦蟬楊志鴻錄。
    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六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明•祁彪佳:《遠山堂劇品》,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六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明•黃文華:《八能奏錦》,收入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第一輯,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據明代萬曆刊本印行,1984年。
    明•黃文華:《詞林一枝》,收入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第一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據明代萬曆刊本印行,1984年。
    明•鋤蘭忍人選輯:《玄雪譜》,收入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第四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據清明末刊本印行,1987年。
    清•李漁:《閒情偶寄》,詳參王文章總主編:《崑曲藝術大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6年,歷史理論典, 第一冊,《閒情偶寄》,以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藏清康熙十年翼聖堂刻本為底本,予以整理校點。
    清•王驥德:《曲律》,詳參王文章總主編:《崑曲藝術大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6年,歷史理論典, 第一冊,《曲律》,據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天啓五年毛以燧原刻本為底本,參考《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整理校點。
    清•毛奇齡:《西河詞話》,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清•李調元:《雨村曲話》,收入中國戲曲研究院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八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清• 葉堂訂譜,王文治參訂:《納書楹曲譜》,臺北:大華印書館,1969年。
    清•黃文暘撰,董康輯補:《曲海總目提要》上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年。
    清•黃文暘:《重訂曲海總目》,收入中國戲曲研究院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七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清•戈載:《詞林正韻》,收入楊家駱主編《增訂中國學術名著》,第一輯,增補詞學叢書第一集,第二十冊,臺北:世界書局,1968年再版。
    清•梁廷柟:《曲話》,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八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清•姚燮:《今樂考證》,收入中國戲曲研究院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十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清•玩花主人編選,錢德蒼續選:《詞林一枝》,收入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第五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據清乾隆四十二年校訂重鐫本印行,1987年。
    清•支豐宜編:《曲目新編》,收入中國戲曲研究院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九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清•無名氏:《古人傳奇總目》,收入中國戲曲研究院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六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清•無名氏:《傳奇匯考標目》,收入中國戲曲研究院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七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三)佛學古籍
    東漢•康孟詳譯:《佛說興起行經》,收入高楠順次郎編《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卷,本緣部下(二)(東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1924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周易正義》,收於《重栞宋本十三經注疏》第一冊,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刻本,用文選樓藏本校定,1963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尚書正義》,收於《重栞宋本十三經注疏》第一冊,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刻本,用文選樓藏本校定,1963年。
    姚秦•鳩摩羅什譯,僧肇注;常淨校點:《維摩詰所說經》,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收入《高麗大藏經》,第十冊,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
    晉•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香港:張恆生堂,1958年。
    南朝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譯:《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收入《高麗大藏經》,第二十二冊,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
    北梁•曇無讖譯,劉宋•慧嚴、慧觀同謝靈運再治:《大般涅槃經》,臺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部,1991年。
    南朝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王建偉、金暉校釋:《雜阿含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南北朝•佛陀耶舍、竺佛念同譯:《長阿含經》收入高楠順次郎編《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一卷,阿含部上(二),東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1924年。
    南朝梁•沈約撰:《宋書》,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1957年。
    元魏•涼州沙門慧覺等譯《賢愚經》,收入高楠順次郎編《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卷,本緣部下(二),東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1924年。
    元魏•菩提流支譯:《佛說佛名經》,收入《頻伽大藏經》第九冊,北京市:九洲圖書出版社,1998年。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起世經》收入高楠順次郎編《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一卷,阿含部上(二),東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1924年。
    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譯:《五千五百佛名神呪除障滅罪經》,收入《高麗大藏經》,第二十三冊,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
    北魏•楊衒之撰;徐高阮重別文注並校勘:《重刊洛陽伽藍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年。
    唐•釋惠能著,清•丁福保箋註:《六祖壇經》,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
    北宋•釋惠洪:《禪林僧寶傳》,收入柳田聖山、椎名宏雄共編:《禪學典籍叢刊》,京都:臨川書店,2000年,影印五山版上中下冊。
    南宋•普濟:《五燈會元》,臺北:新文豐出版,1976 年。
    清•彭紹升撰《無量壽經起信論》見林明珂、申國美編:《淨土宗大典》(三),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3年。
    (四)其他古文獻之影本、整理本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注,王先謙集解:《後漢書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1958年。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臺北:新興書局,宋紹興丙寅年一一四六年宋刻本,缺字用明刻本補全,1973年。
    唐•張鷟:《朝野僉載》,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北宋•蘇軾:《坡仙集》,明萬曆庚子夏瑯琊焦竑序刊本,附王宗稷所編年譜,有朱筆。
    北宋•蘇軾撰,楊家駱主編:《蘇東坡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69年。
    北宋•蘇軾撰,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北宋•蘇軾《調謔篇》,收入清•餘叟輯:《宋人小說類編》,北京:中國書店,1987年。
    北宋•惠洪:《冷齋夜話》,北京:中華書局,據明毛晉《津逮秘書》本影印, 1985年。
    北宋•何薳:《春渚紀聞》,北京:中華書局,據《寶顏堂秘笈》五卷、《津逮秘書》五卷、《學津討原》校補完善後影印,1985年。
    南宋•洪邁:《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集出版社,據清光緒元年重校同治年間洪刊本標點出版,1978年。
    元•脫脫撰:《宋史》,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兩廣巡撫朱英刊嘉靖間南監修補本,國家圖書館藏。
    明•王守仁撰,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重印本)
    明•王世貞編次,汪廷訥校定:《蘇長公外紀》,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珍印,燕 石齋刊本。
    明•張世臣修,陳宇俊等纂;徐兵、郭焰點校:《萬曆崇明縣志》,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11年。
    明•周暉:《續金陵瑣事》,筆記小說大觀十六編,臺北:新興書局,1977年。
    明•周汝登:《東越證學錄》,收入《明人文集叢刊》第一期,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明•湯顯祖編著:《湯顯祖集》,收入洪氏出版社編輯委員會編校《樂天人文叢書之七十二》,臺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明•袁宗道撰,袁宏道、袁中道參校:《白蘇齋類集》下冊,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明萬曆戊午年原刻本,臺北國家圖書館藏。
    明•謝肇淛撰,李維楨校刻:《五雜俎》,明萬曆戊午年刻本,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77年。
    明•袁宏道著,錢伯城箋校:《袁宏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明•袁中道:《珂雪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明葉昆池刊本,1954年。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以最早刊本蘇州葉
    敬池刊本為底本整理刊印。
    明•陳宏緒:《寒夜錄》,中華書局據學海類編本排印初編各叢書僅有此本,1985年。
    明•張岱著,夏咸淳、程維榮校注:《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明•洪楩編,譚正璧校點:《清平山堂話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明•西湖伏雌教主著;辛澤校點:《醋葫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年, 據臺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九輯影印筆耕山房原刊本校點印行。
    明•西周生輯著,袁世碩、鄒宗良校注:《醒世姻緣傳》,臺北:三民書局,2000年。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清•陸隴其著,王群栗點校:《陸隴其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
    清•廖騰煃修,汪晉徵等纂:《安徽省休寧縣志》(二),收入《中國方志叢書》, 華中地方,第九〇號,據康熙三十二年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970年。
    清•曾曰瑛等修,李紱等纂:《汀州府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第七十五號, 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據清乾隆十七年修同治六年刊本影印。
    清•方崇鼎纂:《道光休寧縣志》,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安徽府縣志輯52》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清•餘叟輯:《宋人小說類編》,北京:中國書店,1987年。
    清•瀛若氏:《三風十愆記》,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22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二、近人專著
    (一)戲曲史類
    青木正兒:《中國近代戲曲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88年。
    盧前:《明清戲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丁汝芹:《清代內廷演戲史話》,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
    郭英德:《明清傳奇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陸萼庭:《崑劇演出史稿》,臺北:國家出版社,2002年。
    周貽白:《中國戲曲史長編》,上海:上海書店,2004年。 
    廖奔、劉彥君:《中國戲曲發展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程華平:《明清傳奇編年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
    吳梅:《中國戲曲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二)曲學專著
    許之衡:《曲律易知》二卷,收入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漢籍善本全文影像資料庫,飲流齋著叢書之一,民國十一年刊本。
    王季烈:《螾廬曲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鄭騫:《北曲新譜》,臺北:藝文印書館,1973年。
    吳梅:《顧曲麈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 年。
    蔡師孟珍、楊振良:《曲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三)劇本與劇目集
    傅惜華:《明代傳奇全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發行,1959年。
    王季烈、劉富樑合撰:《集成曲譜:金聲玉振》,臺北:進學書局,1969年。
    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彙考》,全三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李修生主編:《古本戲曲劇目提要》,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王文章主編:《蘭苑集萃──五十年中國崑劇演出劇本選》(1949-1999年),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
    中國崑曲博物館編:《崑劇手抄曲本一百冊》,揚州市:廣陵書社,2009年。
    李占鵬點校:《汪廷訥戲曲集》,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9年。
    蘇州崑劇傳習所編:《崑劇傳世演出珍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四)其他專著
    錢靜方:《小說叢考》,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曾永義:《長生殿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陳萬鼐:《中國古劇樂曲之研究》,臺北: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獎助出版,1978年。
    岩城秀夫:《中國戲曲演劇研究》,東京:創文社株式會社刊行,1986年。
    趙景深、張增元編:《方志著錄元明清曲家傳略》,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周傳瑛口述,洛地整理:《崑劇生涯六十年》,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譜》,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黃仕忠:《中國戲曲史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年。
    朱萬曙:《明清戲曲論稿》,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
    趙偉:《晚明狂禪思潮與文學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
    蔡師孟珍:《曲韻與舞臺唱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8年。
    蔡師孟珍:《重讀經典牡丹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5年。
    蔡師孟珍:《紅樓夢與戲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
    司徒秀英:《明代教化劇群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樊樹志:《晚明破與變:絲綢、白銀、啟蒙與解放,16-17世紀的世界與中國》,新北:聯經出版社,2018年。
    (五)辭典類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1992年。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戲曲志•安徽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1993年。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戲曲志•浙江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1997年。
    齊森華、陳多、葉長海主編:《中國曲學大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王學奇、王靜竹撰:《宋金元明清曲辭通釋》,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年。
    吳新雷主編:《中國崑劇大辭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洪惟助主編:《崑曲辭典》,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年。
    丁福保編纂:《佛學大辭典》,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粵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粵劇大辭典》,廣州:廣州出版社,2008年。

    三、學位論文
    李雲峰:《汪廷訥戲曲研究》,安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年。
    陳孟吟:《《獅吼記》人物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8年。
    朱挈儂:《畢業劇本:新編崑劇《變羊記》、改編崑劇《殺狗記》》,國立臺灣大
    學,戲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鄭毓瓊:《桃花扇之文學及其舞臺藝術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米春華:《明末清初小說、戲劇中的「另類女性」研究》,湖南師範大學,哲學與人文科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2010年。
    黃淑貞:《《獅吼記》的喜劇藝術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劉井亮:《汪廷訥戲曲研究》,福建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戲曲戲劇戲曲學碩士論文, 2011年。
    曹光琴:《汪廷訥研究三題》,揚州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1年。
    王楠:《明代皖人戲曲中文學母題研究──以梅鼎祚、佘翹、汪廷訥曲作為例》,淮北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戲曲文獻文學碩士論文,2011年。
    左青英:《汪廷訥現存傳奇研究》,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陳怡媛:《《醒世姻緣傳》倫理敘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孫仕客:《明刻本《環翠堂新編出像獅吼記》異體字研究》,河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2021年。

    四、期刊論文
    許祥麟:〈中國戲曲的妬婦形象及其療妬劇旨〉,《南開學報》第5期(1994年9 月),頁28-33。
    施德玉:〈曲牌組合形式之探討〉,《藝術學報》,第79期 (2006年10月),頁
    1-28。
    鄭小雅:〈晚明傳統士人的人格范型──《獅吼記》中蘇軾形象的解讀〉,《福建
    教育學院學報》第4期(2006年4月),頁83-85。
    聶文莉:〈明環翠堂刻本《獅吼記》述考〉,《黃岡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2007
    年8月),頁88-91。
    蔡欣欣:〈《獅吼記》中男性族群與女性族群的角力〉,《中華藝術論叢》第7輯
    (2007年8月),頁176-190。
    胡芝風:〈臺灣崑劇《風箏誤》、《獅吼記》的有益啟示〉,《中國戲劇》第1期(2007年1月),頁24-25。
    星星:〈八和新暉粵澳同演《紫釵記》和《獅吼記》〉,《南國紅豆》第3期(2009年5月),頁44-46。
    仝婉澄:〈論環翠堂自刻本《獅吼記》〉,《文化遺產》第2期(2009年4月),  頁64-75。
    陳懷宇:〈獅子與佛陀:早期漢譯佛教文獻中的動物裝飾與象徵〉,《政大中文學報》第14期(2010年12月),頁55-83。
    李娟娟、黃鵬:〈《獅吼記》之風流懼內陳季常〉,《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第6期(2011年3月),頁113-114。
    黃文樹:〈陽明後學與禪師的交往及其涵義〉,《玄奘佛學研究》第16期(2011年9月),頁85-124。
    張蕾:〈論越劇《新獅吼記》的現代性改編〉,《荊楚理工學院學報》第27卷第10期(2012年10月),頁47-51。
    張蕾:〈《獅吼記》本事考〉,《赤峰學院學報》,第37卷第9期(2016年9月),頁159-163。
    邱仲麟:〈明代的兀良哈三衛撫賞及其經費之籌措〉,《明代研究》第27期(2016年12月),頁1-69。
    張婷婷:〈試析戲曲《獅吼記》中的柳氏形象〉,《青年文學家》第33期(2017年11月),頁154。
    李玫:〈論明清流行的折子戲對傳奇原作主題的改變──以明代汪廷訥《獅吼記》
    為例〉,《銅仁學院學報》第10期(2018年10月),頁16-27。
    李筱暉:〈今月曾經照古人──崑曲「小全本」《獅吼記》創作談〉,《東方藝術》第1期(2019年2月),頁50。
    李昭鴻:〈《笑林評》、《續笑林評》中的妬婦故事及評語之解讀〉,《興大中文
    學報》第四十七期(2020年6月),頁1-26。
    柯尊斌:〈汪廷訥《獅吼記》傳奇的經典化及其當代傳播〉,《徽學》第1期第13 輯(2020年),頁191-203。
    陳靝沅:〈明清宮廷演劇的文本世界〉,《政大中文學報》第37期(2022年6月),頁5-52。 

    五、網路資料
    影像資料庫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雙紅堂文庫》全文影像資料庫,民國朱色石印本《獅
    吼記》,參見:http://hong.ioc.u-tokyo.ac.jp/list.php?order=rn_no ,瀏覽日期:2024年6月7日。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料庫》,《節節好音》目錄及在線全文閱覽,參見:  
    http://read.nlc.cn/allSearch/searchDetail?searchType=all&showType=1&indexName=data_892&fid=411999005616,瀏覽日期:2024年6月7日。

    影音資料
    崑劇
    (浙江崑劇團)崑劇《獅吼記》,汪世瑜、龔世葵主演,嗶哩嗶哩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g411N7DA?p=3
    (上海崑劇團)崑劇《獅吼記》,岳美緹、張靜嫻、繆斌主演,嗶哩嗶哩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s411B72b/?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北方崑劇院)崑劇《獅吼記》,魏春榮、邵崢、許乃強主演,嗶哩嗶哩視頻:
    〈歸燕〉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a411u7dJ?p=1
    〈梳妝〉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a411u7dJ?p=2
    〈跪池〉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a411u7dJ?p=3
    〈三怕〉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a411u7dJ?p=4
    (江蘇省崑劇院)崑劇《獅吼記》,嗶哩嗶哩視頻:
    吳繼靜、董繼浩主演〈梳妝〉、〈跪池〉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g411N7DA?p=1
    柳繼雁、凌繼勤主演〈梳妝〉、〈跪池〉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g411N7DA?p=2
    京劇
    京劇《獅吼記》,唐禾香、郝仕鵬、李健主演,嗶哩嗶哩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54y1s7hy/?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京劇《變羊記》,葉芳、張堯、李劍主演,嗶哩嗶哩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J41157D2/
    《戲話話戲》第四十五集,京劇《變羊記》,嗶哩嗶哩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r4y1x7ki/
    粵劇
    (肇慶市粵劇團)粵劇《獅吼記》,李秋元、梁鈺主演,嗶哩嗶哩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E411k7Ni/?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越劇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崑越《獅吼記》,魏春芳、夏奕藝主演,嗶哩嗶哩視頻:
    〈梳妝〉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E411p7Ft?p=1
    〈賞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E411p7Ft?p=2
    〈跪池〉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E411p7Ft?p=3
    (杭州越劇院)越劇《新獅吼記》,陳雪萍、謝群英主演,嗶哩嗶哩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t411s79L/?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