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靖晟
Chien, Ching-Cheng
論文名稱: 討論教學策略融入古典遺傳教學對不同學習成就之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
Applying Discussion Method to Teach Classical Genetics on Learning of Student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Achievement
指導教授: 張文華
Chang, Wen-Hua
口試委員: 林陳涌
Lin, Chen-Yung
林淑梤
Lin, Shu-Fen
口試日期: 2021/08/30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學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3
中文關鍵詞: 古典遺傳學教學科學學習動機討論教學學習成就
英文關鍵詞: Classical genetics, Science learning motivation, Discussion method, Learning achievement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32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討論教學策略融入古典遺傳教學對不同學習成就學生之概念學習與科學學習動機的影響。研究以量化資料為主,質性資料為輔的混合方法設計。研究中以桃園市某所私立高中一年級兩個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兩班學生施以古典遺傳學概念前測,並依測驗成績將前27%定義為高成就學生,後27%定義為低成就學生。依學生學習成就進行異質性分組後實施討論教學,比較高、低學習成就學生在概念學習與科學學習動機上的差異。研究以古典遺傳學概念測驗與科學學習動機量表作為量化研究工具,課堂學習單與高、低學習成就學生之訪談進行質性分析。依據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討論教學對兩班學生有顯著提升概念學習的效益,且對兩班及高、低成就學生的概念學習效益相同
    二、討論教學使高成就學生發現自己觀點的不足而修正想法,提升概念學習成效;低成就學生藉由同學的協助提升概念學習成效
    三、討論教學對高成就學生理解成效優於低成就學生;討論教學對高成就學生高層次前測表現較佳者會有較佳的學習成效
    四、討論教學對高成就學生科學學習價值的提升顯著優於低成就學生,且會提升學生表現目標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科學科目進行討論的教學建議:教學不應過度強調組間競爭而應加入組間共同合作的策略,避免提升表現目標;教學實施前須有充足的準備,如:各職務課前訓練、平時課程加入討論使學生熟悉討論流程。

    This mixed-method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discussion method in learning classical genetics on high and low achiever’s learning of science concept and motivation of learning science. Two classes of tenth graders in a private se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City were conviently chosen as research participants. The top and bottom 27% students were decided by their pretest scores in a validated classical genetics concept test. Before the lesson, the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heterogeneous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prior learning achievement, followed the grouping, all the students learned in a designed discussion course. At the end of the lesson, the students were post-tested.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achievement test and motivation survey (modified SMTSL)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ded and analyzed by paired t-test and ANCOVA using software SPSS. The results from classical genetics concept test and modified SMTSL, as well as students’ worksheet and interview transcripts we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to reach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Applying the discussion method significantly enhances science concept learning of both classes, and the effect is the same on high and low learning achievers.
    2. Applying the discussion method prompts high achievers to discover their inadequacy of thinking, and then modify their thinking. Compared to low achievers elaborate science concept through help-seeking.
    3. Applying the discussion method enhances comprehension of 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 and the high achiever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low achievers. Applying the discussion method enhances high-level cognitive ability of the high achievers with higher pretest score.
    4. Applying the discussion method enhances science learning value, and the high achiever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low achievers. Applying the discussion method enhances performance goal of all students.
    Based on the findings, we recommend that teacher should emphasize cooperation rather than competition among groups while applying the discucion method to avoid raising performance goal of students. Furthermore, before the course, the teacher can give instruction to equip each student playing their role in group. Finally, the teacher can scaffold students practicing discussion method gradually.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古典遺傳學教學 7 第二節 討論教學法 15 第三節 科學學習動機的理論基礎與實徵研究 22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0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33 第三節 教學設計 3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0 第五節 資料分析 43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1 第一節 討論教學策略對高學習成就學生與低學習成就學生古典遺傳學認知層面的影響 61 第二節 討論教學教策略對學生科學學習動機的影響 70 第三節 課堂學習單與訪談資料分析 8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06 第一節 結論 106 第二節 建議 109 參考文獻 111 附錄1教學設計 115 附錄2教學研究內容的概念分析 117 附錄3課堂學習單 118 附錄4 兩組學生分組表 120 附錄5古典遺傳概念測驗 121 附錄6學習動機量表 129 附錄7 教學內容架構圖 131 附錄8 訪談資料 132

    王千倖(1996)。有效的小組討論教學。師友,353,44-49。
    王金國(2000)。簡介小組討論教學法。教育研究,8,137-147。
    王美婷(2012)。在精熟學習模式下,探討異質分組討論式教學對數學學習成就之影響-以八年級一元二次方程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新竹市。
    王雅婷(2012)。討論教學法對永續發展概念融入國中地理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王慧明、林啟超(2017)。合作學習對國中生學習理化學習動機與學習表現之影響。東海教育評論,(12),37-68。
    何澍(2000)。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討論教學法。查詢日期:2016年7月3日,檢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8784/。
    沈翠蓮(2001)。教學原理與設計(初版)。臺北市:五南圖書。
    何耀坤(2002)。遺傳學之父孟德爾(Mendel)─解說其豌豆實驗論文,並探討其特徵和發展─。科學教育月刊,250,38-45。
    吳坤璋、黃台珠、吳裕益(2005)。影響中小學學生科學學習成就的因素之比較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7(2),147-171。
    李貞慧(2014)。閱讀討論教學應用於國二學生環境素養之研究---以劉克襄自然書寫文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語教學碩士班,臺南市。
    吳香樺、劉惠元(2013)。討論融入閱讀教學應用在自然保育教學之行動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7(1),21-43。
    吳美瑩(2004)。粒子發展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對國中學生學習成就及科學本質觀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臺北市。
    李琪明(2004)。品德本位校園文化之營造—美國推動經驗與啟示。台灣教育,625,30-38。
    周子翔(2010)。臺北市與廣州市高學習成就高中生學習價值觀與學習策略之研究。資優教育研究,10(2),89-124。
    房昔梅、鍾靜(2005)。國小教師在高年級實施討論式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2),33-64。
    房振謙、林美惠、李慧珍、陳靜歆、薛雅惠(2008)。講述教學與討論教學應用於全球暖化議題教學成效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3,153-183。
    林陳涌、鄭榮輝、張永達(2009)。融入科學史教學對高中學生的科學本質觀、對科學的態度以及學習成就的影響。科學教育學刊,17(2),93-109。
    林寶山(1998)。教學原理(初版)。臺北市:五南圖書。
    林雅姿(2011)。融入討論的雙重情境學習模式對學生血糖恆定概念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林慧穎(2011)。不同學習成就的高職學生在「問題導向學習」教學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所,臺中市。
    施佳慧(2010)。高中國文教學之合作學習研究-以討論教學與提問策略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彰化市。
    洪振方、謝甫宜(2010)。科學學習成效理論模式的驗證與分析。教育與心理研究,33(3),47-76。
    張世忠(1997)。建構主義與科學教學。科學教育月刊,202,16-23。
    陳明鴻(2006)。圖解設計類型與圖片真實性對國中生物教學適當性之影響—以遺傳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新竹市。
    陳俊亨(2013)。融入電腦模擬對七年級學生在遺傳單元之認知成就、學習動機與心流經驗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陳淑娟、劉祥通(2001)。國小教師進行數學討論活動困難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9(2),125-146。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二版)。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筱莉、楊宜聆、林陳涌(2009)。基因概念的改變。科學教育月刊,381,17-24。
    張慶勳(2003)。學校組織文化研究方法之評析。屏東師院學報,18,1-40。
    游佾蓁(2010)。討論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以國二「中國近代史」單元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臺北市。
    葉炳煙(2013)。學習動機定義與相關理論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6,285-293。
    黃鴻博、靳知勤、王盈丰、吳穎沺、許榮良、游淑媚、林素華、陳麗文(2014)。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初版)。臺北市:五南圖書。
    彭紫羚、林采柏(2016)。不同小組學習任務之科學通識課程中學生的角色及其變化。屏東大學科學教育,201607(2),31-45。
    曾盈琇(2018)。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之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9),138-142
    詹志禹(2005)。討論法融入大學統計教學之行動研究。當代教育研究,13(4),167-208。
    楊旭(2003)。高職低成就學生物理教學模組之影響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楊坤原、張賴妙理(2004)。遺傳學迷思概念之文獻探討及其在教學上的啟示。科學教育學刊,12(3),365-398。
    楊倍昌(2010)。由生物實驗的設計來發現孟德爾定律的發現。科技、醫療與社會,10,191-220。
    蔡育青(2004)。ePBL對大學生小組互動歷程與遺傳概念改變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研究所,彰化市。
    蔡執仲、段曉林、靳知勤(2007)。巢狀探究教學模式對國二學生理化學習動機影響之探討。科學教育學刊,15(2),119-144。
    蔡明祥(2011)。合作學習對高職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所,臺中市。
    鄭瑞洲、洪振方、黃台珠(2016)。透過情境興趣教學策略促進高一學生之遺傳學學習。科學教育學刊,24(2),115-137。
    鍾昌宏、王國華(2014)。國民中學學生接受不同電腦模擬融入論證式 探究的教學模式之學習成效探討 ─以遺傳單元為例。數位學習科技期刊,6(3),19-40。
    Abdulbaki, K. K., Suhaimi, M., Alsaqqaf, A., & Jawad, W. (2018). The use of the discussion method at university: Enhance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7(6), 118-128.
    Carpenter, J. M. (2006).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for large classes. Journal of Family & Consumer Sciences Education, 24(2), 13-23.
    Dornbusch, S., Ritter, P. L., Leiderman, P. H., Roberts, D. F., & Fraleigh, M. J. (1987). The relation of parenting style to adolescent school performance. Child Development, 58(5), 1244-1257.
    Gall, M. D., & Gillett, M. (1980). The discussion method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19(2), 98-103.
    Omatseye, B. O. J. (2007). The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An interactive strategy in Tertiary learning. Education, 128(1), 87-94.
    Tuan, H. L., Chin, C. C., & Shieh, S. H. (2005). The development of a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students' motivation towards science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7(6), 639-654.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