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立杰
CHANG, Li-Chieh
論文名稱: HBL冠軍籃球隊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以新北市立泰山高中籃球隊為例
Research 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HBL Championship Basketball Team - A Case Study of Basketball Team of New Taipei Municipal Taishan Se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石明宗
Shih, Ming-Tsung
口試委員: 李建興
Li, Jian-Xing
胡天玫
Hu, Tien-Mei
石明宗
SHIH, Ming-Tsung
口試日期: 2023/01/09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競技學系
Department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4
中文關鍵詞: HBL運動代表隊經營策略冠軍
英文關鍵詞: HBL, Sports team, Management strategies, Championship
研究方法: 參與觀察法田野調查法質性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12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7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瞭解HBL傳統強權泰山高中籃球隊之訓練與經營管理模式,研究方法為深度訪談及田野調查法,針對從80學年度至109學年度泰山高中籃球隊發展之歷程,分析其相關組織運作情形並瞭解其選手培訓模式與教練之技術及體能指導,將研究結果透過整理與分析做成結論和建議,以提供國內各層級籃球代表隊作為參考。研究發現:一、泰山高中籃球隊於80學年度成立後,能有效整合教練專業及分工,擬定出適合選手之週期訓練並監控訓練強度及調整訓練內容,是造就優異成績的主要關鍵;二、泰山高中籃球隊之資源完善,吸引各地選手加入,且教練團每年積極招收全國各地菁英好手,使球隊更具競爭力;三、泰山高中籃球隊於生活管理部分能有效制定規則,維持紀律,並在場外之生活能給予選手心理上的輔導及支持,使選手能更正向的面對訓練;四、泰山高中籃球隊之經營管理部分,除了學校行政組織的支持之外,也有校外贊助商的大力支持而維持經費的充足。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modes on the basketball team of New Taipei Municipal Taishan Senior High School (TSSH), the HBL's traditional power.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d in-depth interviews and field research. To be specific,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at analyzing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SSH’s relevant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raining modes on its basketball players and the coach's technical and physical guidanc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SSH’s basketball team from the 80th to 109th academic year. Research results were compiled and analyzed to mak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provide domestic basketball teams at all levels as a reference.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Established in the 80th academic year, TSSH’s basketball team was able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of coaching, formulate a periodical training suitable for the basketball players, and monitor the training intensity as well as adjust the training content, which was the main key to achieving its excellent results; 2. Having comprehensive resources, TSSH’s basketball team attracted several new players from everywhere to join, and all the coaches actively recruited a lot of elite players in Taiwan every year, which made the basketball team more competitive than others; 3. Regarding its life management, TSSH’s basketball team could effectively formulate rules to maintain its discipline and provide the players with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mental support in their lives outside the basketball court, which helped the players face their training more positively; 4. Pertaining to it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SSH’s basketball team was able to maintain sufficient funds not only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but also with a great deal of patronage from external sponsors.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高中籃球隊介紹 7 第二節 泰山高中籃球隊介紹 9 第三節 運動教練 15 第四節 成功團隊的要素 27 第五節 經營管理文獻 29 第六節 文獻結語 32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質性研究 33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5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6 第四節 研究設計 3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0 第肆章 泰山高中籃球隊發展歷程之分析 41 第一節 泰山高中籃球隊之發展歷程與組訓理念及關鍵因素分析 41 第二節 泰山高中籃球隊之教練風格及訓練現況 51 第三節 泰山高中籃球隊之經營與管理 70 第四節 泰山高中籃球隊之行銷與贊助 7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82 第一節 結論 82 第二節 建議 84 引用文獻 87 附錄 101

    王人生 (2005)。淺談超級籃球聯賽(SBL)賽會之經營管理。大專體育,77,45-50。
    王玉婷(2014)。高中足球教練經營團隊之順境與逆境:質性研究之途徑探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包德明 (1989)。學校體育選手培訓。國民體育季刊,18(3),16-19。
    阮如鈞 (1983):競技運動訓練的理論與方法。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李雲光、陳美枝 (2002)。籃球運動之快攻技術分析。大專體育,64,42-49。
    李宙縈、季力康 (2017)。大學運動選手感恩對體育道德之預測:教練領導行為調節效果。運動表現期刊,4(2),79-85。
    吳宗穎(2009) 中等學校排球運動代表隊組訓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吳孟軒(2021) 運動之商事贊助-以大學運動團隊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吳章明 (2004)。運動教練的領導哲學。大專體育,72,72-75。
    吳萬福 (1992)。運動教練的任務、類型及內容。體育與運動,81,32-38。
    吳芝儀、廖梅花 (2002)。質性研究入門。台北:濤石文化出版社。
    林彥廷 (2008)。籃球運動能量系統與體能成績表現探討。聯大學報,5(2),85-93。
    林彥廷、麥財振、劉英傑、張家銘 (2010)。超級籃球聯賽不同比賽位置選手體能差異之研究, 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 11, 45-55.
    林宜萱、湯添進 (2012)。競技強國的秘密:西方競技運動成功關鍵因子的分析. 身體活動與運動科學學刊, 1(1), 7-17.
    林亮穎 (2020)。從「土法煉鋼」到「科學化訓練」:運動科學專業與高中排球甲組教練的協力共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林正常 (1988)。體能技術與運動能力。中華民國體育季刊,6,3-8。
    邱玉惠、季力康 (2001)。運動員心理技能量表之編製。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21-45。
    邱祖賢 (1989)。從高中籃球聯賽談校際競賽活動。國民體育季刊,18(3),25-30。
    徐武雄、李鴻棋 (2006)。不同層級籃球訓練實務探討(A Study on Practical Issues of Basketball Training in Different Levels)。福爾摩沙體育學刊 (1),頁 23-31。
    陳全壽、陳相榮、蘇文和、太平充宣 (1993)。速度、肌力、耐力的生理特性及訓練法。1993年國際運動訓練科學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市。
    陳建樺 (2006)。大專男子乙組籃球選手遠距離投籃訓練對三分球命中率之影響。運動教練科學,7,149-160。
    陳怡娟 (2016)。大專游泳選手知覺教練領導風格與競技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陳駿安 (2009)。優秀高中籃球隊教練家長式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全壽、陳相榮、蘇文和、太平充宣 (1993), 速度、肌力、耐力的生理特性及訓練法, 1993年國際運動訓練科學研討會論文集1-24, 國立台灣體專。
    陳勝平、許光麃 (2017)。運動教練的專業和其影響:教練與選手關係。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報,6(2)
    孫民治 (2008)。籃球運動教程+VCD。臺北市:大展出版社。
    孫朝 (2006)。企業贊助對高中籃球聯賽(HBL)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梁偉銘、蔡明政 (2006)。淺談高中籃球聯賽(HBL)之運動行銷與贊助管理。大專體育,86,48-53。
    翁志成 (1999)。學校體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教育部 (1984)。體育大辭典。教育部體育大辭典編訂委員會主編。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張瀛心 (2010)。「與改變共舞」:民俗體育運動團隊組織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桃園市
    張少熙、蔡虔祿、洪聰敏 (2010)。臺北市: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0
    張霖家 (1995)。大專男子甲組籃球運動員攻守動作技能之差異性分析。政大體育,8,1-48。
    張博夫 (1992)。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中華民國田徑協會
    張勝輝 (2004)。臺北縣完全中學運動代表隊組訓運作與選手需求(未出 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莊俊喬 (2007)。我國高中籃球聯賽發展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位論文。2007。1-89。
    許浩文、季力康 (2019)。完美主義、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對運動自信心之預測,運動研究,28(1),87-102。
    許智超、陳順義、彭清義、吳慧君 (2006)。不同位置優秀高中男子籃球選手比賽生理負荷之探討。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4,65-72。
    許武雄 (1996)。籃球技術報告書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盛世慧、林晉利、劉鎧誠 (2010)。基本運動能力與核心肌適能對大專籃球選1手跳投穩定度之影響。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7,49-58。
    陳子威(2009)。 韓式球風之探討-以2008年威廉瓊斯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龍雄(1989)。運動選手培訓的觀念與作法。國民體育季刊,13(1),22-27。
    黃文星 (2007)。企業贊助活動對企業品牌權益影響之研究-以兄弟象棒球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中市
    黃嘉汝 (2006)。94學年度高中籃球聯賽企業贊助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宇誠 (2013)。「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曲棍球運動團隊組織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黃取炎 (2001)。游泳運動員選才與訓練概念研究∼以台灣地區的游泳教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曾彭子光 (2003)。進入運動社會化之族群差異比較研究―以花蓮縣國中運動校代表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台北市
    萬文隆 (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楊漢琛 (2002)。我國大專院校運動代表隊運作現況及重點運動發展考量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新北市
    鄭慧珍 (2014)。運動代表隊之組訓與發展- 以臺中市向上國中軟網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台中市。
    劉志華 (2004)。大專院校排球運動員心理技能調查之研究:以91學年度大專院校男子排球聯賽第一級A組複賽為例。大專體育學刊,6(3),71-80。
    劉雅琳 (2017)。運動團隊凝聚力之領導行為因素的應用探討-以中興大學女子籃球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興大學,台中市。
    劉家秀 (2013)。2012 年 WSBL 女子超級籃球聯賽之攻守數據統計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蔣憶德 (1997)。籃球運動的體能結構。大專體育,29,56-60。
    廖俊儒 (2001)。企業贊助運動之效益研究-以安麗盃世界女子花式撞球邀請賽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君豪 (2015)。麥向冠軍—台體大麥財振教練的敘說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崇濱 (2003)。排球選手的運動視覺機能訓練。排球教練科學,2,25-30
    鄭志富 (1997)。多元領導模式的驗證性研究-臺灣地區運 動教練領導研究。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研究,(269-270 頁)。臺北:師大書苑。
    鄭振洋、宋一夫、湯慧娟 (2013)。木球選手知覺教練-選手關係與運動價值觀對訓練滿意度之影響。運動教練科學,32,27-38
    鄭錦和、李鴻棋、徐武雄 (2005)。中華民國大專院校 B 、C級籃球教練講習會講義。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籃球委員會,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
    盧譽誠、石明宗、陳子威 (2016)。臺灣大專籃球聯賽球隊之團隊分工訓練模式: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男子籃球隊為例. 大專體育, (139), 31-39
    賴芝妤 (2021)。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對大專籃球選手運動投入之預測:以教練選手關係為中介變項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賴宗明 (2021)。國中田徑選手運動心理資本、正向情緒影響運動表現之研究-以高屏地區爲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駱怡靜 (2012)。女性資深導師工作經驗之敘說研究--以北部公立國中四位教師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旻凱、蕭嘉惠(2010)。學校運動代表隊創新經營理念之探討。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4(1),57-69。
    謝長亨 (2012)。中華成棒國家代表隊組訓關鍵因素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學位論文。2012。1-143
    藍金香 (1996)。校代表隊組訓。國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桃園縣。
    蘇裕義 (2009)。高雄市國小桌球運動代表隊組訓考量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市師範大學,高雄市。
    襲長城、柴全義、王東 (2008)。怎樣打後衛。臺北市:國家出版社。
    體委會 (2010)。聲明稿:政府對楊淑君選手之後續輔導措施。
    Beauchamp, M. R., Bray, S. R., & Albinson, J. G. (2002). Pre-competition imagery, self- efficacy and performance in collegiate golfer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 697-705.
    Bompa, Tudor O.(1999).Period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ty of training.Human Kinetis Publishers Company.
    Coulter, T. J.,Mallett, C. J.,Gucciardi, D. F.(2010).Understanding mental toughness in Australian soccer: perceptions of players, parents, and coaches.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8(7),699-716.
    Boutcher, S. H., & Crews, D. J. (1987). The effect of a preshot attentional routine on a well-learned skil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8(1), 30–39.
    Chelladurai, P.,Saleh, S.D.(1978).Preferred leadership in sports.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Sciences,3
    Epstein, S. (1980). The stability of behavior: II. Implications for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merican Psychologist, 35(9), 790–806.
    French, J. R. P., Jr., & Raven, B. (1959). The bases of social power. In D. Cartwright (Ed.), Studies in social power (pp. 150–167). Univer. Michigan.
    Finke, R. A., Pinker, S., & Farah, M. J. (1989). Reinterpreting visual patterns in mental imagery. Cognitive Science, 13(1), 51–78.
    Green, M.,Houlihan, B.(2005).Elite sport development: Policy learning and political priorities.London:Routledg.
    Gardner, Meryl P;Shuman, Philip.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Oct 1988; 26,
    Howard, D.R. & Crompton, J. (1995) Financing Sport.Morgantown, WV: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rwin, R.L. & Asimakopoulos, M.K. (1992). An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sport sponsorship proposals.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1(2), 43-51.
    Kaitlyn J Weiss, Sian V Allen, Mike R McGuigan, Chris S What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 2017, 12 (9): 1238-1242.
    Meenaghan, J.A. (1983), "Commercial Sponsorship",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17 No. 7, pp. 5-73.
    Oakley, B.,Green, M.(2001).The production of Olympic champion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systems. European Journal for Sport Management,8,83-102.
    Soback, R. J.(1985) (Ed). The Coach: Coaching (Athletics)- Vocational guidance. 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Suinn, R. M.(1986). Seven steps to peak performance. Torontn Lewiston, NY:Wm. C. Brown.
    Weinberg, R. S., Yukelson, D., & Jackson, A. (1980). Effect of public and private efficacy. expectations on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4), 340–349.
    Weinberg, R. S.(1988).The mental advantage: Developing your psychological skill in. tennis.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Williams, S. E., Cumming, J., & Balanos, G. (2010). The use of imagery to manipulate. challenge and threat appraisal states in athletes.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32, 339-35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