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羅郁淳
Luo, Yu-Chun
論文名稱: 外食、間餐與小吃:台灣當代飲食生活的時空變遷
Eating Out, Non-square Meals and Street Food:The Time-space Changes of the Foodway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吳鄭重
Wu, Cheng-Chong
口試委員: 吳鄭重
Wu, Cheng-Chong
王志弘
Wang, Chih-Hung
曾品滄
Tseng, Pin-Tsang
口試日期: 2024/06/14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8
中文關鍵詞: 飲食生活時空變遷外食間餐街頭小吃
英文關鍵詞: Foodways, Time-space Changes, Eating Out, Non-square Meals, Street Food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108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1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30-40年以來,台灣的飲食生活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在空間上,從家庭煮食逐漸移轉至在外飲食;時間上,由規律的一日三餐漸漸變成不固定的間餐;內容上,則是從以米飯為主的合菜式餐點轉而變成偏好簡單方便的小吃。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的課題是:千禧年前後台灣飲食生活的時空變遷。以時空相關理論與觀點切入,探討當代飲食發展趨勢—外食、間餐與小吃。在空間面向的分析中,使用Lefebvre的「空間生產」以及Giddens「行動-結構化歷程理論」中的區域化模式來探討外食空間的生產與建構;在時間面向的分析中,則是採用Hägerstrand的「時間地理學」與Lefebvre的「節奏分析」來探討不同時間維度、不同節奏韻律的飲食活動,從而描繪出當代飲食活動的多重樣貌。
    由於現今台灣的都市化程度極高,因此研究區設定在台北都會區中,以街頭觀察與個別訪談的方式進行經驗資料的蒐集。研究結果發現:街道上的餐飲店家呈現「大街聚集、小巷散布」的空間分布特色,尤其是高度聚集於主要幹道的重要節點附近;而次要道路中,若生活機能多元,將促使街道食堂聚集,並成為供應日常飲食的巷口食堂、地方飲食圈,甚至是進一步成為兼具日常飲食與觀光美食供應的飲食商圈。另外,餐飲店家為符應現代都市外食者的飲食需求,呈現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接力供應的景象。雖然受到制度時間的限制,多數的外食者仍維持傳統午、晚餐的飲食作息,但是也逐漸出現許多新的飲食作息,例如:宵夜、下午茶、早午餐……等間餐的飲食模式。而在飲食生活的時空變遷之下,小吃逐漸成為外食的正餐;象徵休閒的飲品與甜食也越來越重要;新奇的異國料理備受喜愛;追求效率的現代步調,也將外食的內用逐漸轉變為外帶、外送;並且出現了集合當代飲食趨勢的食物綠洲—便利商店。由上述發現可以得知:台灣當代的飲食生活的變遷同時受到社會飲食空間生產與個人飲食活動再生產的影響,兩者之間相互建構的動態歷程則體現在「地方飲食生活圈」的形成之上。

    Over the past 30 to 40 years, the foodways of Taiwan have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As to space, it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cooking at home to eating out; as to time, it has progressively changed from regular three meals a day to irregular non-square meals; as to food content, it has shifted from rice-based mixed dishes to a preference for simple and convenient street food. This study primarily discusses the time-space changes in Taiwan’s foodways before and after the millennium. Using theories and perspectives related to space and tim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contemporary dietary trends—eating out, non-square meals, and street food. In the space-oriented analysis, Lefebvre's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and the regionalization model in Giddens' "Structuration theory"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paces of eating out. In the time-oriented analysis, Hägerstrand's "Time-geography" and Lefebvre's "Rhythmanalysis" are employed to explore dietary activities across different time dimensions and rhythms, thereby depicting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contemporary dietary activities.
    Given the high degree of urbanization in Taiwan nowaday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and the empir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treet observations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ners on the streets show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gregated on the streets and scattered in alleys”, with significant clusters near key nodes of major thoroughfares. In secondary roads, diverse functional amenities encourage the clustering of street eateries, forming alley diners, living and dining circle, and even dining business districts that cater to both daily dining and culinary tourism. Additionally, to meet the dietary needs of modern urban diners, dining establishments operate on a 24-hour relay system. Despite the constraints of institutional time, most diners still maintain traditional meal times for lunch and dinner, but new dining schedules are emerging, such as late-night snacks, afternoon tea, and brunch, the non-square meals. Amid these foodways of time-space changes, street food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regular meal option; leisure beverages and sweets are gaining importance; novel and exotic cuisines are highly favored; and the efficiency-driven modern pace is shifting dining from dine-in to takeout and delivery. Moreover, convenience stores have emerged as food oases embodying contemporary dietary trends. From these findings, it is evident that the changes in Taiwan’s contemporary foodways ar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dining spaces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individual dietary activities. This dynamic interplay is reflected in the formation of "local eating life areas."

    第一章 千禧年前後的台灣當代飲食現況 1 第一節 從煮食到外食 1 一、普遍的外食現象 1 二、外食的需求與供應分析 3 三、日常飲食系譜 4 第二節 從三餐到間餐 5 一、宵夜、下午茶與早午餐 6 二、非傳統三餐的「間餐」 7 第三節 從正餐到小吃 8 一、正餐點心化 8 二、小吃成為正餐 9 第四節 研究課題:台灣的當代飲食生活的時空變遷 10 第五節 章節安排 11 第二章 日常生活地理學的時空批判 13 第一節 當代飲食生活的空間生產 13 一、Lefebvre的「空間生產」 13 二、行動-結構化歷程理論的「區域化模式」 14 第二節 當代飲食生活的時間維度 16 一、 Hägerstrand的「時間地理學」 17 二、 Lefebvre 的「節奏分析」 19 第三節 「身體-空間」的日常生活地理學批判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2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架構 2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3 一、街道觀察 23 二、個別訪談 24 第三節 研究範圍 24 一、研究範圍設定 24 二、研究區域簡介 27 第四節 田野資料初步彙整 32 一、街道觀察紀錄 32 二、個別訪談 34 三、研究區域內的餐飲店家 35 第四章 街道飲食的空間特性 39 第一節 沿街分布的街道食堂 39 一、「大街聚集,小巷散布」的分布特色 40 二、台北市都市計畫:路線商業區 43 三、台北獨特的都市紋理:住商混合的騎樓空間 45 四、街道飲食空間的生產 49 第二節 日常尺度的地方飲食圈 51 一、從街道飲食到生活街道 52 二、日常飲食的行動熱點 52 三、地方飲食圈的形成 57 第三節 日常結合休閒的飲食商圈 58 一、主要街道串聯周圍巷弄 59 二、從日常飲食到休閒美食 59 三、兼具美食與遊憩的飲食商圈 62 第四節 地標名店 64 一、孤島式與成長極式的發展模式 64 二、內向與外向的空間配置 65 第五節 地方飲食生活圈的形塑 69 第五章 街道飲食的時間特性 72 第一節 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飲食供應 73 一、多元的工作型態與飲食需求 73 二、營業時間接力賽 74 三、日常飲食時間的節奏 77 第二節 雙峰的午晚餐時段 78 一、標準時間的規訓 79 二、外食的正餐 80 三、飲食生活的主旋律 83 第三節 持續茁壯的宵夜與下午茶 84 一、工作與休閒時間的調移 85 二、消磨夜晚的宵夜 87 三、止饑與社交的下午茶 90 第四節 週間與週末的循環反覆 96 一、從非日常到新日常的飲食習慣 97 二、假日的第一餐-早午餐 97 第五節 當代飲食生活的節奏 102 第六章 街道飲食的內容特性 108 第一節 小吃當道 108 一、正餐與小吃的差異 108 二、簡單、便利、多元的小吃 109 三、小吃成為外食族正餐 111 第二節 非必要但重要的飲品 112 一、平價飲品的出現 112 二、承載心理需求的飲品 113 三、現代人「飲」、「食」並重 115 第三節 嗜甜的大眾味蕾 116 一、從糕點到西點 116 二、無糖不歡的日常 117 三、甜食成為抵抗日常生活的戰術 119 第四節 台式口味與異國飲食的融合 120 一、異國飲食傳入 120 二、從異國料理到異國風味餐飲 121 三、全球化下的飲食文化融合 123 第五節 從內用到外帶的飲食時空反轉 124 一、外食意義的轉變 125 二、強調快速的外帶 125 三、從街道食堂到餐飲得來速 127 第六節 食物綠洲的便利商店 129 一、從雜貨店到便利商店 129 二、Always Open 的飲食補給休息站 130 三、街道安全與便利的保證 132 第七章 當代都市中的地方飲食生活圈 135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 139 參考文獻 142 一、專書 142 二、期刊論文 143 三、學位論文 143 四、雜誌 144 五、網路資源 145

    一、專書
    Gergory(2000).’structuration theory’, in R.J. Johnston, Derek Gergory, Geraldine Pratt and Michael Watts.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Oxford: Blackwell, pp.798-800.
    Gergory(2000).’time-gergraphy’, in R.J. Johnston, Derek Gergory, Geraldine Pratt and Michael Watts.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Oxford: Blackwell, pp.830-833.
    Giddens, Anthony著,李康、李猛譯(1984/2007) :《社會的構成-結構化理論大綱》。台北縣;左岸文化。
    Highmore, Ben (2002). Everyday life and Cultural Theory – An Introduction. Routledge:USA,Canada.
    Jacobs, Jane 著,吳鄭重譯(1961/2019)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新北市:聯經。
    Joh May and Nigel Thrift(2001). Timespace:geographies of temporality. London:Routledge.
    Lefebvre, Henri, Translated by Donald Nicholson Smith (1974/1991).The Production of Space.UK:Blackwell.
    Lefebvre, Henri,Translated by Stuart Elden and Gerald Moore (1992/2004). Rhythmanalysis:Space, Time and Everyday Life. Continuum:USA.
    Lefebvre, Henri著,王志弘譯(1979/1993):〈空間:社會產物與使用價值〉。收於夏鑄九、王志弘編譯(1993),《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市:明文書局。
    呂紹理(1998):《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台北市:遠流。
    余舜德(2006):〈夜市小吃的傳統與台灣社會〉。收於《第九屆中華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9-134)。臺北市: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吳鄭重(2010):《廚房之舞:身體和空間的日常生活地理學考察》。新北市:聯經。
    曾品滄(2015):〈戰時生活體制與民眾飲食生活的發展(1947-1960s)〉,收入呂方上編,《戰後初期的臺灣(1945-1960s)》。臺北:國史館,頁585-625。
    張樞、王俊雄(2013) :《台北原來如此》。台北市都市更新處。
    詹宏志(1996):《城市人:城市空間的感覺、符號和解釋》,台北市:臉譜。
    二、期刊論文
    Hägerstrand, Torsten. (1970).What about people in regional science? 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24 (1): 6–21.
    卞鳳奎(2004):〈夜市漫談〉,《台灣文獻》,148:257-274。
    林育慈(2000) :〈外食型態轉變與速食消費的形成〉,《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6(1):51-58。
    林禎家、張孝德(2008):〈建成環境影響兒童通學方式與運具選擇之研究:台北市文山區國小兒童之實證分析〉,《運輸計畫季刊》,37(3):331-362。
    陳玉箴(2013):〈日本化的西洋味:日治時期臺灣的西洋料理及臺人的消費實踐〉。《臺灣史研究》,20(1), 79-125
    陳玉箴(2016) :〈從「家務」到「勞動商品」:台灣家庭晚餐型態變遷的考察(1980-2013) 〉,《台灣學誌》,13:71-103
    陳美慧(2011) :〈政治環境異動下的臺灣主食文化發展變遷〉,《第十二屆中華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149-166。
    郭建慧(2010):〈空間的實踐:從列斐伏爾社會空間論述形構諸羅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黃麗玲(2003):〈一九九○年代臺北市都市規劃中的社區參與-全球過程、地方政治以及鄰里回應〉,《地理學報》,34:61-78。
    戴伯芬(1994):〈誰做攤販? —台灣攤販的歷史形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7:121-148。
    三、學位論文
    Cheng-chong Wu(1998).The Concept of Urban Social Sustainability:Co-ordinating Everyday Life and Insititutional Structures in London.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Ph.D degree)
    熊培伶(2016),戰後臺灣飲食的文化移植與現代生活想像(1950-1970)。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士論文,台北市。
    王怡茹(2005),台灣日治時期漢人米食生活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
    王閔慧(2004)。中部四縣市教師外食時自備餐具行為意圖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李新(2012)。師大夜市退出住宅區的困境與對策-以利害關係人治理模式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沈孟穎(2002),台北咖啡館:一個(文藝)公共領域之崛起、發展與轉化(1930s-1970s),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習碩士論文。桃園市。
    林沛均(2015)。臺北市英式下午茶生活方式與消費認同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鼎盛(2007),新式台灣茶飲的社會學分析。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市。
    施宇珍(2012)。臺北師大夜市商圈存廢議題的協力關係治理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桃園市。
    范婷(2001),台灣咖啡消費文化的歷史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
    張瑄真(2013)。大學生外食的從眾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許英珍(2014)。Brunch餐廳顧客生活型態、消費動機、消費行為與消費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五家餐廳為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郭軒瑋(2016),手搖茶王國的創新之路。國立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曾郁芳(2021),日治時期臺灣砂糖和甜食的消費變遷。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黃曉芳(2008)。外食的生活意義:高雄市民眾外食現象調查。國立中山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論文,高雄市。
    劉俐君(2011),政治與食品-現代國家治理下的臺灣糕餅業(1895-198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謝其湘(2020),早餐吃什麼?戰後臺灣早餐店的風起雲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四、雜誌
    傑克(1992) ,〈仲夏夜何處去〉,《美食世界雜誌》第11期,P17-26。
    洪懿妍(1997) ,〈史塔巴克斯效應—咖啡連鎖店大戰開打〉,《天下雜誌》第198期,P190-193。
    五、網路資源
    行政院主計處(1997-2021)。〈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書〉。https://www.stat.gov.tw/cp.aspx?n=2696。(2022/12/02瀏覽)。
    行政院主計處(2005)。〈中華民國93年臺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報告─時間運用調查綜合分析〉。https://stat.ncl.edu.tw/detail.jsp?p=1,-4.80205818E8。(2023/07/24瀏覽)
    金錦町-重建錦町宿舍群。https://www.jinjind.com/pages/about02。(2024/05/10瀏覽)
    勞動部勞動統計調查網。https://statfy.mol.gov.tw/。(2023/07/24瀏覽)
    勞動部全球資訊網-統計調查(2012-2022)。https://www.mol.gov.tw/1607/2458/2478/lpsimplelist。(2023/07/24瀏覽)
    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網。https://findbiz.nat.gov.tw/fts/query/QueryBar/queryInit.do。(2024/05/10瀏覽)
    經濟部統計處(2013-2022)。〈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報告〉。https://www.moea.gov.tw/Mns/dos/content/ContentLink.aspx?menu_id=9431。 (2022/12/02瀏覽)。
    臺北市統計資料庫。https://tsis.dbas.gov.taipei/statis/webMain.aspx?k=tpemain。(2024/05/10瀏覽)
    臺北市大安區公所。https://dado.gov.taipei/Content_List.aspx?n=67295247AC570526。(2024/05/10瀏覽)
    臺北市大安區公所-休閒觀光-名勝古蹟-總督府山林課宿舍。
    https://dado.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21D5522EA8F62D7A&sms=FAEE8039E24A13A0&s=3CC6CE46A550 6E8D。(2024/05/10瀏覽)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大事紀〉。https://www.metro.taipei/cp.aspx?n=B27E7BC8CBBCDA61。(2024/01/29瀏覽)
    臺北市東門永康商圈發展協會。https://www.taipeiyongkang.com.tw/index.html。(2024/01/29瀏覽)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2024/07/25瀏覽)
    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2006)。〈No.1下午茶大調查,2006〉。https://www.pollster.com.tw/report/3/index.htm。(2023/03/15瀏覽)。
    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2010)。〈飲食習慣調查,僅一成民眾無吃消夜習慣〉。https://www.pollster.com.tw/Aboutlook/lookview_item.aspx?ms_sn=1002。(2023/03/15瀏覽)。
    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2012)。〈吃消夜!九成以上國人擋不住〉。https://www.pollster.com.tw/Aboutlook/lookview_item.aspx?ms_sn=1759。(2023/03/15瀏覽)。
    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2012)。〈星期五,來場下午茶吧! 〉。https://www.pollster.com.tw/Aboutlook/lookview_item.aspx?ms_sn=1774。(2023/03/15瀏覽)。
    創市際(2013)。〈研究案例:外食小調查〉,《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股份有限公司》。https://www.ixresearch.com/reports/%E7%A0%94%E7%A9%B6%E6%A1%88%E4%BE%8B%E5%A4%96%E9%A3%9F%E5%B0%8F%E8%AA%BF%E6%9F%A5/。(2022/12/02瀏覽)。
    Anne Chou (2018)。〈台灣人外食習慣問卷調查〉,《博思市場調查研究顧問有限公司》。https://www.pollread.com/2021/11/05/%E5%8F%B0%E7%81%A3%E4%BA%BA%E5%A4%96%E9%A3%9F%E7%BF%92%E6%85%A3%E5%95%8F%E5%8D%B7%E8%AA%BF%E6%9F%A5/。(2022/12/02瀏覽)。
    許玉君(2007)。〈全台35%人口天天外食〉,《遠見雜誌網》。https://www.gvm.com.tw/article/11745。(2022/12/02瀏覽)。
    王婉嘉(2010) ,〈我愛便利商店?─台灣超商傳奇!〉,《台灣光華雜誌》。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Articles/Details?Guid=5226ecef-865b-4863-8791-ef572d9991ca&CatId=7&postname=%E6%88%91%E6%84%9B%E4%BE%BF%E5%88%A9%E5%95%86%E5%BA%97%EF%BC%9F-%E2%94%80%E2%94%80%E5%8F%B0%E7%81%A3%E8%B6%85%E5%95%86%E5%82%B3%E5%A5%87%EF%BC%81。(20240318瀏覽)。
    詹建隆、白昆庭(2016)。〈賴床經濟學 Brunch帶來的質變與商機〉,《東方線上網站》。https://blog.udn.com/PCCUeMBA/62910728。(2023/03/15瀏覽)。
    YiJu(2016)。〈餐飲業的成長及其幕後推手─外食文化〉,《股感知識庫》。https://www.stockfeel.com.tw/%E9%A4%90%E9%A3%B2%E6%A5%AD%E7%9A%84%E6%88%90%E9%95%B7%E5%8F%8A%E5%85%B6%E5%B9%95%E5%BE%8C%E6%8E%A8%E6%89%8B%E2%94%80%E5%A4%96%E9%A3%9F%E6%96%87%E5%8C%96/。(2022/12/02瀏覽)。
    鄧士偉(2016),〈遍佈世界各地的沙威瑪〉,《故事》。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shawarma-spread-in-the-world。(20240215瀏覽)。
    Amanda Scherker(2019),〈A Brief History of Brunch: The World’s Most Divisive Meal〉,《Medium》。https://medium.com/wisecrack/a-brief-history-of-brunch-the-worlds-most-divisive-meal-f73d20e7657f。(20230327瀏覽)。
    陳楚恬(2021)。〈專題分析報導「天天老是在外-剖析外食趨勢」〉,《國研院科政中心(2021/9/9) 》。https://pride.stpi.narl.org.tw/index/topic。(2022/12/02瀏覽)。
    蔡佳明、吳柏澍(2021)。〈城南的生活街道:同安街的歷史故事〉,《Wisdomfun》。https://www.wisdomfun.com.tw/insight1045.html。(20240417瀏覽)。
    蔡幸儒(2022) ,〈隨台灣經濟起飛、引領通路革新!便利商店開創零售新世代〉,《食力》。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852688648。(20240318瀏覽)。
    蕭溙辰(2022),〈台灣人口中的小確幸是幸福嗎?〉,《幸福感中心》。http://www.psy.ntu.edu.tw/wellbeing/News_Photo_Content_n_105708_s_108934.html。(20240318瀏覽)。
    Winnie Lu(2023),〈哪些行業適用變形工時?圖解二週、四週、八週彈性工時如何排班才不違反勞基法!〉,《SWINGVY》。https://www.swingvy.com/blog-tw/how-to-shcedule-shift-work。(20240301瀏覽)。
    TTR 台灣趨勢研究報告(2022)。〈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年】〉。https://www.twtrend.com/trend-detail/food-and-beverage-service-activities-2022/。(2022/12/02瀏覽)。
    網路溫度計民調中心(2022),〈哪種咖啡最受歡迎?台灣熱門連鎖咖啡排行揭曉 路易莎搶下第三名〉。https://dailyview.tw/popular/detail/17967。(20240318瀏覽)。
    新南向政策資訊平台-專題報導(2023) ,〈台灣限定.就是便利 另類經濟奇蹟─台灣便利超商〉,資料來源 台灣光華雜誌 。https://nspp.mofa.gov.tw/nspp/news.php?post=234080&unit=406&unitname=。(20240318瀏覽)。
    法律諮詢服務網。〈住宅區可以開店嗎?! 論「土地使用分區」〉。https://law.sme.gov.tw/ailt/modules/law/details.php?id=415。(20240127瀏覽)。
    故事台灣,〈台灣飲食文化歷史變遷〉。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20547。(20240318瀏覽)。
    南村落。〈創意南村落:一個慢食、樂活的空間〉。http://www.southvillage.com.tw/about_0001.html。(20240127瀏覽)。
    橋媽旅行二三事。〈城南 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痞客邦》。https://eisei86.pixnet.net/blog/post/284179096。(20240202瀏覽)。
    橋媽旅行二三事。〈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溫州街52巷X龍泉市場X奇幻怪怪屋X浦城街〉,《痞客邦》。https://eisei86.pixnet.net/blog/post/332422171。(20240202瀏覽)。
    橋媽旅行二三事。〈城南 古亭巷弄遊蹤(一)金盆接、同安街、廈門街、萬新鐵路古亭町X川端橋〉,《痞客邦》。https://eisei86.pixnet.net/blog/post/335119581。(20240202瀏覽)。
    張涵妮(2019/06/12 )。〈看波蜜創意出擊,老品牌如何「打」年輕人〉,《動腦新聞》。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47842#wwaOWPSo。(2022/11/29瀏覽)。
    陳仲興(2008)。〈「晚睡商機」、「寂寞產業」燒遍全球台灣夜未眠,24小時商機CRAZY!〉,《財訊》。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4065a67c-18ef-4520-864b-195d0ded1a1e。(20240301瀏覽)。
    聯合新聞網(2022)。〈外食費13年新高 每戶多花340元〉。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150451。(2022/12/02瀏覽)。
    張雅淳(2022),〈世紀之毒1/台灣人吃糖「比標準多3倍」 7大癌症跟著來「全因2關鍵」〉,《CTWANT時報周刊》。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oqoNY2P。(20240318瀏覽)。
    Yahoo新聞(2021),〈你是「糖世代」?每日糖攝取量不宜超過這個數字 小心肥胖老化、代謝疾病找上門〉。https://reurl.cc/70rmlQ。(20240318瀏覽)。
    李雅雯(2021),〈北市便利商店密布 每平方公里6.45家〉,《自由時報-財經》。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61966。(20240318瀏覽)。
    曾琬婷(2018),〈超商三角飯糰「神秘新奇口味」!小7年賣1.2億個首次揭密製作過程〉,《ETtoday新聞雲》。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910/1253917.htm#ixzz8aVE36oyD。(20240318瀏覽)。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