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沈軍廷 Shen, Chun-Ting |
---|---|
論文名稱: |
北區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激勵策略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ation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Staff in Northern Taiwan |
指導教授: |
林至善
Lin, Chih-Sh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6 |
中文關鍵詞: | 學生事務人員 、激勵策略 、組織承諾 |
英文關鍵詞: |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staff, motivation strategie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74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56 下載:5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北區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激勵策略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對象為108學年度北部地區大專校院的學生事務人員共356位。本研究編制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激勵策略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問卷,其中包括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齡、職位、聘任方式、最高學歷、服務單位、學務工作年資、每月工作薪資;學校變項包含:學校屬性、學校類型、學校規模;激勵策略包含四個層面:合理待遇與福利、健全組織與互動、提升工作成就感、提供自我成長機會;組織承諾包含三個層面:努力承諾、價值承諾、留職承諾。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法,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激勵策略中本研究學生事務人員於「提升工作成就感」感受得分最高,「合理待遇與福利」感受得分最低。
二、組織承諾中本研究學生事務人員於「努力承諾」感受得分最高,「留職承諾」感受得分最低。
三、不同年齡、職位、聘任方式、服務單位、學務工作年資、每月工作薪資、學校屬性、學校類型及規模等個人背景及學校變項對於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激勵策略有部分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齡、職位、聘任方式、服務單位、學務工作年資、每月工作薪資、學校屬性等個人背景及學校變項對於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組織承諾有部分顯著差異。
五、學生事務人員激勵策略與組織承諾有顯著中度相關。
六、多元階層迴歸分析結果發現,「職位」、「服務單位」、「學務工作年資」、激勵策略之「健全組織及互動」及「提升工作成就感」對於組織承諾具有顯著正向影響關係,而所有因素對於組織承諾之解釋力介於38%至51.8%。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於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包括:(一)制定相關法規,使學校重視學務人員之激勵策略。對於學校單位的建議包括:(一)制定公平的績效考核機制,並發給績效獎金與公開表揚;(二)支持並給予學生事務人員進修與晉升的管道及機會;(三)提供學生事務人員充分專業自主權及決策參與機會;(四)關心並了解學生事務人員對激勵策略的需求;(五)優先考慮使用學生事務相關專業之主管。對於學務人員的建議包括:(一)充實自我知能,提升自我成就感;(二)嘗試認同並理解學校願景及文化。最後,對後續研究亦提出建議。
This study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ation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staff in northern Taiwan. The samples of this study are 356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staffs in northern Taiwan. The extracurricular motivation strategies scale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cale were developed, and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personal background (gender, age, position, appointment method, highest degree, service unit, student affairs work experience, monthly salary); college variable (school attributes, school type, school scale), motivation strategies (reasonable treatment and welfare, perfect organization and interaction, enhance the sense of work accomplishment, provide learning and growth),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effort commitment, value commitment, retention commitment).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f independent sample,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1.The average scores in the motivation strategies scale, enhance the sense of work accomplishment is the highest, and reasonable treatment and welfare is the lowest.
2.The average scores in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effort commitment is the highest, and retention commitment is the lowest.
3.There are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the motivation strategies among different age, position, appointment method, service unit, student affairs work experience, monthly salary, school attributes, school type, school scale.
4.There are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mong different age, position, appointment method, service unit, student affairs work experience, monthly salary, school attributes.
5.There is significant medium correlation between motivation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staffs.
6.The finding of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position, service unit, student affairs work experience, perfect organization and interaction, enhance the sense of work accomplishment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relationship with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all factors for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s between 38% and 51.8%.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 as follows: (1) Formulat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make the college pay attention to the motivation strategies of student affairs staff.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university are: (1) Develop a fair performance appraisal mechanism, and issue performance bonuses and public praise; (2) Support and provide student affairs staff with pipeline and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d studies and promotion; (3) Provide student affairs staff with full 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decision-making; (4) Care and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student affairs staff for motivation strategies; (5) Priority is given to appointing supervisors of student affairs related majors.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student affair staff are: (1) Enrich self-knowledge and enhance self-achievement; (2) Try to identify and understand the school’s vision and culture. Finally,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esented.
中文文獻
牛涵錚、姜永淞(2019)。管理學第四版。新北市:全華。
王博瀚、黃光甫(2020)。教師工作投入、組織承諾對校園霸凌防制工作認知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期刊,12(1),115-161。DOI:10.29751/JRDP.202006_12(1).0004
王鉉蓉(2012)。學生宿舍管理員工作動機與組織承諾關係研究-以北區大學校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慶宜(2011)。激勵措施知覺對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之影響-以人格特質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甘珮諭(2017)。臺北市國民小學公務人員主觀幸福感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涂金堂(2011)。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秉恩(2007)。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華泰。
吳淑萍(2016)。大學校院諮商心理師工作壓力、專業認同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吳清山(2014)。學校行政第七版。臺北市:心理。
吳清基(2005)。以優質學校層面追求卓越、優質、精緻、創新之教育願景。載於吳清基等編著,優質學校(6-17頁)。臺北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呂純怡(2009)。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天賞(1991)。組織承諾的概念與測量。交大管理學報,11,51-74。
李亞娉(2015)。大學約用人員激勵因素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某國立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李俊瑩(2016)。激勵制度效能之分析與改善-以A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李娸維(2010)。臺灣漁會領導型態與激勵制度對員工績效影響之研究。公共行政學報,36,91-123。
李莉莉(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激勵策略與教師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至善(2006)。我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長領導特質、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志鈞、邱美璇(2019)。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心理資本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以知識分享為中介變項。明新學報,43(2),44-65。
林宗賢(2008)。國小教師激勵因素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林宗賢(2019)。人力精簡與組織承諾對組織績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宜君(2016)。組織行為。臺北市:新學林。
林俊傑(2007)。組織承諾理論與相關研究之探討。學校行政,51,35-53。
林俊毅、吳美連(2002)。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智勝。
林振祥(1997)。企業人員之人口統計變項、工作特性與激勵因素之相關研究-以中部地區企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林偵燕(2009)。激勵因素、工作滿足與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國際觀光旅館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高雄市。
邱皓政(2017)。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第五版。臺北:五南。
洪碧珠(2004)。激勵管理在學校行政應用上的理論與實務。學校行政,29,137-149。
洪碧珠、吳明隆(2005)。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知覺校長激勵策略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35,72-94。
唐意瑩(2006)。學校行政人員激勵-保健因素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境之大學校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徐惠珍(2018)。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組織創新氣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翁慧茹(2005)。激勵保健因素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大學校院學生事務工作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袁貞貞(2014)。轉型領導、員工激勵與組織承諾關聯之實證研究。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10(2),39-50。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2006)。2006臺灣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2010)。2010年「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學生成功學習」宣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同廟(2016)。大學學生事務人員知覺轉型領導、內部行銷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論壇,8(2),123-155。
張同廟(2017)。是實還是虛?探討大學社團學生信任感與組織承諾之關係。休閒運動保健學報,13,46-76。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辭典。臺北:東華。
張唯宸(2018)。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激勵保健因素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116,64-80。
張國雄(2013)。管理學:挑戰與新思維。臺北市:雙葉。
張緯良(2019)。人力資源管理五版。臺北:雙葉書廊。
張簡麒鴻(2013)。中等教師激勵制度、教學態度、教學品質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正修科技大學,高雄市。
戚樹誠(2017)。組織行為二版-臺灣經驗與全球視野。臺北:雙葉。
教育部(2016)。大專校院大學1年級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105~120學年度)。教育部,臺北市。
梁朝雲(2007)。從組織願景與使命談學務工作的發展趨勢。學生事務,46(1&2),1-15。
許士軍(1988)。管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許仁慈(2011)。中部地區大學校院學務人員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志瑋(2007)。高中職教師激勵因子及保健因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許瑩潔(2014)。領導型態、激勵制度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休閒飯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陳加修(2015)。激勵制度對社會工作者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永祿(2004)。學務長領導風格與學務人員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南部地區大學校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立芬(2009)。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對直屬主管家長式領導知覺、主管忠誠、組織承諾及其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定國(1981)。行銷管理導論。臺北:五南。
陳怡君(2016)。人格特質、領導型態、激勵制度與工作績效之關聯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怡君(2019)。激勵制度對組織承諾之影響-以組織認同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昭雄(2003)。私立大專校院訓輔工作成效影響因素之研究。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四輯。臺北市: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
陳致源(2018)。我國北區大學校院學務人員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新霖(2014)。高等教育學務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與實證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曉暄(2010)。主管領導風格與激勵制度對員工工作滿意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嬿如(2007)。國小兼行政教師知覺激勵保健因素與行政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曾文哲(2005)。激勵措施對員工工作滿意及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會計師事務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曾南薰(1998)。我國教師組織承諾之整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市。
曾雅鈴(2013)。身心障礙福利組織社會工作人員組織承諾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黃玉(2001)。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與應用。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36-80。臺北市: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
楊秀香(2009),影響國小主任工作投入之激勵與保健因素之探討—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楊昌裕、劉若蘭、黃玉(2009)。大學教育目標與學生事務專業發展引導原則研究-大學學務主管與其他主管及導師觀點之分析。公民訓育學報,20,63-95。
葉佳宛(2018)。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茂宏、魏慶國、許玉君與陳嘉珮(2007)。實施「激勵性薪資」制度後,護理人員對制度的認知程度與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的影響-以北部某區域級醫院為例。健康管理學刊,5(2),117-127。
管建華(2014)。H公司基層人員升遷機會、激勵制度與工作滿意度對留任意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龍華科技大學,桃園市。
蔡舒文(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蔡輝凡(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激勵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正叡(2015)。房仲業業務激勵因子與激勵制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鄭凱元(2011)。激勵因素對工作投入與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國際連鎖觀光旅館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蕭佩蘭(2013)。大學校院學生事務處公共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國良(2018)。圖解人力資源管理。臺北:五南。
戴國良(2020)。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實務與個案。臺北:五南。
戴曉霞(2000a)。新世紀高等教育的展望:回顧與前瞻。教育研究集刊,44,35-60。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三版。臺北:高等教育。
謝雅芬(2012)。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激勵策略、知識分享與適應性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謝禮承(2020)。學生事務與輔導。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07年,547-581。
簡信男(2017)。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探討學務人力規劃與培育。學生事務與輔導,56(2),1-6。
嚴國銘(2012)。組織激勵制度對員工的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相關影響之研究-以屏東國立大學約聘僱行政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饒瑞晃(2009)。激勵保健因素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顧琴軒(譯)(2014)。A. M. Francesco, & B. A. Gold 著。國際組織行為學-理論、案例、操練(第2版)。上海市:上海世紀。
英文文獻
Balyer, A. (2015).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eachers’ Perceptions in Turkey. Hacettepe University Journal of Education, 30(2), 01-14.
Comrey, A. L. (1988). Factor analytic methods of scale development in personality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6,754-761.
Dessler, G. (200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entice-Hall.
Ferris, K. R., & Aranya, N. A. (1983). A comparison of two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cales. Personnel Psychology, 36, 87-98. DOI: 10.1111/j.1744-6570.1983.tb00505.x
George, J., & Jones, G. (2002).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rd ed.). Prentice-Hall.
Griffith, F. (1979). Administrative theory in education: Text and readings. Midland, MI: Pendell.
Grusky, D. (1966). Career mo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0, 488-503.
Herzberg, F.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Martilla, J.A., & James, J.C. (1997).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41(3), 77-79.
Maslow, A.H.(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 (4) 370-396.
McClelland, D. C. Atkinson, J. W., Clark, R. W. & Lowell, E. L.(1953). The achievement motive.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Meyer, J. P., & Allen, N. I. (1991). 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 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63(1), 1-18.
Mowday, R. T., Porter, L. W., & Steers, R. M. (1982). Employee-organizational linkage: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
Mowday, R. T., Steers, R. M., &. Porter, L. W. (1979).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4, 224-247.
Reichers, A. E. (1985). 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10(3), 465-476.
Reyes, P. (1990). Teachers and their workplace: Commitment,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Thousand Oaks, CA: Sage.
Robbins, S.P. (1992).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J: Prentice-Hall.
Robbins, S.T.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ed.).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Steers, R. M. (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1), 46-56.
Stevens, J. M., Beyer, J. M. & Trice, H. M. (1978). Assessing personal, role, and organizational predictors of manageri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1(3), p.380-396. DOI:10.2307/255721
Tinsley, H. E., & Tinsley, D. J. (1987). Uses of factor analysis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4,414-424.
Vroom, V.H. (1994). Work and motivation. Jossey-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