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程藍萱 |
---|---|
論文名稱: |
台灣生態藝術應用研究-以武陵生態導覽為例 |
指導教授: |
林磐聳
Lin, Pang-Soong 汪靜明 Wang, Ching-M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7 |
中文關鍵詞: | 生態藝術 、武陵 、eco-art 、ecological ar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4 下載:7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目的初步歸納整理生態藝術的演進歷程、定義、範疇及其內涵概念;進而從生態藝術的創作過程中,分析了解生態與藝術交會的關係。並藉由專家深度訪談分析歸納生態藝術的思維、基礎、考量、目標、策略及方法,並應用於生態藝術之創作實例。主要探討生態藝術的設計創作應用、生態藝術發展現況及分析生態藝術之內涵概念。研究方法分為兩大主軸:一、文件資料內容歸納及分析,二、專家深度訪談的進行與分析;兩者並行實施,最後再應用於生態藝術的實際創作,進而進行綜合分析討論。由於本研究探討之主題「生態藝術」屬探索性研究議題,相關文獻有限,故以「專家深度訪談」為主要依據。
本研究將生態藝術定義為「透過藝術(經由感知的載體傳達大眾需要的訊息或符號)的創作表現,傳達生態(探討生物與生物或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之存在價值或其象徵意義的概念形式。」生態藝術作品是指建立在生態學的理論基礎上,以「生態」為主題或描述的對象,以「藝術」生產的成果或產品;是經由藝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媒介和藝術語言,通過構思及創作,將內在感觸或外在感受之意象物態化之作品。
生態藝術是藝術,藝術是有意識目的的追求,為達到某些目的的深思熟慮,創新而獨特是許多藝術家抱持的表現;生態藝術的創作過程也不例外,一件作品往往是具有宏大的架構—生態系統架構。在「生態藝術」的目的,大多是世界環境中渴望需要被重視的主題,透過藝術創造,也就是藝術家(設計師)的靈感運用;除卻了技術(包括電腦數位媒體),材料(現實常常受限與經費及通路),當自然的靈感聯想打造了創造的鑰匙,進入後創作者仍必須有意識的延伸想法,在駕馭技術,材料的情況下達陣
專書:
王勤田著、孟樊策劃,1997,《生態文化》。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2,《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汪靜明,1995b,《武陵地區環境生態》。苗栗縣: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汪靜明,1999,生態藝術視窗。《第一屆生態藝術展》序文。
汪靜明、林永發,2002,《生態視窗—武陵生態旅遊》。苗栗縣: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汪靜明,2003c,《了解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生態教學設計》。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縣政府。
汪靜明,2005a,《生態武陵本事》。苗栗縣: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汪靜明、李玉琥,2005,《生態武陵》。苗栗縣: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金恆鑣,1999c,《讓地球活下去》。天培文化有限公司。
金恆鑣,2001,《台灣的綠色保險絲》。天培文化有限公司。
林國芳,1999,《世紀末的氣息-真實、我、我自己:藝術創作過程之藝術理論研究》。國立歷史博物館。
邱子容,2003b,《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環境•生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執行。
柯鴻圖,1995,《柯鴻圖作品集》。雄獅圖書。
柯鴻圖,2003,《設計桌裡的春天:柯鴻圖作品集3》。大計文化。
周鴻、劉韻涵,1993,《環境美學》。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馮滬祥著,1991,《環境倫理學:中西環保哲學比較研究》。台灣學生書局。
俞孔堅,1998,《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田園城市。
郭瓊瑩,2005,《自然製造-生態公共藝術 Ecological Public Art Park》。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瓊花,1995,《藝術概論》。三民書局。
陳玉峰,1997,《人文與生態》。前衛出版社。
楊恩生,1999,《世界的邊緣荒野的呼喚》。華新麗華
康丁斯基著、吳瑪俐譯,1985,《藝術的精神性》。藝術家出版社。
鄭國裕、林磐聳,1987,《色彩計畫》。藝風堂出版。
蕭新煌,1987,《我們只有一個台灣》。圓神。
Carson, Rachel. 1962. 《Silent Spring》. Greenwich, Conn. : Fawcett Crest Book. 溫繼榮、李文容譯,1970,《寂靜的春天》。大中國圖書。
Molles, M. C. 1999著,金恆鑣等譯,2002,《生態學:概念與應用》。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
Liz Hill, Catherine O’Sullivan, Terry O’Sullivan著,林潔盈譯,2004,《如何開發藝術市場》。五觀藝術
Sim van Der Ryn & Stuart Cowan著,徐文慧、翁熊隆、盧世杰譯,2002,《生態設計思考邏輯- Ecological Desig n》。地景企業。
Thompson. Steiner著,洪得娟、顏家芝譯,2000,《生態設計和規劃-Ecological Design and Planning》。六合出版社。
Ian L. McHarg 著,郭瓊瑩等譯,2001,《道法自然:以生態系統為本的環境規劃設計哲學與實務-Design with Nature》,田園城市文化。
John L. Motloch 著,呂以寧等譯,1999,《景觀設計概論-Introduction to Landscape Design》。六合出版社。
期刊:
汪靜明,1994,台灣櫻花鉤吻鮭資源價值與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4):59-76
汪靜明,1995a,河川環境教育理念-建構臺灣河川環境教育計畫。環境教育季刊。(25):19-37。
汪靜明,1997,武陵地區環境保育的生態觀。環境教育季利。(34):59-76。
汪靜明,1998,新自然哲學的生態保育思潮。主計月報。85(4):78-88
汪靜明,2003a,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環境教育學刊(2):9-46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汪靜明,2003b,生態學落實於台灣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的理念與行動。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6):7-14
金恆鑣,1997,自然、生命與文化。環境教育季刊。(32):33-42。
金恆鑣,1999a,生物多樣性保育概念的形成。環境教育季刊。(38):7-11。
金恆鑣,1999b,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科學月刊。36(6):459-465。
洪明正,2001,漫談綠色設計Ecodesign。環保標章簡訊。
高千惠,2005,藝術生態中的生態藝術。當代藝家之言。6-29。
邵晶,1999,綠色營銷:21世紀的經營理念。財經問題研究。
楊冠政,1996a,環境倫理學說概述(一)。環境教育季刊。(28):7-20。
楊冠政,1996b,環境倫理學說概述(二)。環境教育季刊。(28):33-49。
楊冠政,1996c,環境倫理學說概述(三)---生命中心倫理。環境教育季刊(29):17-30。
論文:
林永發,2004,雪霸國家公園武陵地區永續經營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邱子容,2003a,藝術作品中的環境概念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致良,2005,由生態設計觀點探討休閒農業環境設計之研究—以宜蘭頭城農場及員山鄉休閒農業區為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若瑜,2000,由生態設計觀點評估都市基質之研究—以台中市東區及南屯區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品妤,2003,環境教育推廣者運用自然生態影像之現況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燕琍婷,1998,自然生態攝影之內涵特質及其環境教育功之研究。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研討會:
呂光洋,2000,向大自然學習。陳溪洲(主持人),台灣生態與生物多樣性。台灣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教育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林鐵雄,2003,綠色營建產業之價值與利基,探討營造業參與生態工法推展研討會,高雄,1-22。
林鐵雄,2003,生態工法安全觀,高雄市生態工法推廣研究─生態工法研習手冊,154-172。
網頁: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2006,http://www.epb.taipei.gov.tw/
內政部營建署台灣的國家公園,2006,http://np.cpami.gov.tw/
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2006,http://www.spnp.gov.tw/
綠色設計聯盟-GDN,2006,http://gdn.ema.org.tw/gdnse06co01.asp?nounid=n0002
Eco art space,2006,http://www.ecoart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