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鍾兆炫
論文名稱: 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
指導教授: 鄧毓浩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1
中文關鍵詞: 政治社會化政治態度民主態度公民責任感政治功效感政治信任感
英文關鍵詞: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Political Attitudes, Democratic attitude, Sense of citizen duty,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Sense of political trus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42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現階段桃園縣縣立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傾向,以期對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的學習有所裨益。本研究以桃園縣縣立國中學生研究對象,採隨機抽樣方式,抽取10所學校、30個班級,共830名國中學生為有效研究樣本;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探討「政治態度」(民主態度、公民責任感、政治功效感、政治信任感)之現況;檢定不同個人背景因素(性別、年級、每週收看新聞次數)、家庭背景因素(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方式、家庭政治化)及學校因素(班級幹部經驗、社會科教師教學方式、班級氣氛及學校組織氣氛)在政治態度之差異;政治態度各面向之相關;個人背景、家庭背景及學校教育因素對政治態度的預測力。

    研究者探討國內外相關研究之文獻,建立本研究的理論架構,並參考相關量表,改編成「國中學生政治態度量表」調查問卷做為研究工具,進行實證研究。調查所得資料分別採用次數分配表、描述性統計量、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各項檢驗。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現階段桃園縣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呈現積極、正向的反應。
    二、現階段桃園縣國中學生之民主態度、公民責任感及政治功效意識傾向於積極、正向,而政治信任感偏低。
    三、不同性別之政治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幹部經驗之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七、每週收看電視新聞次數不同之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無顯著差異
    八、不同父母教養方式之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九、不同家庭政治化之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十、不同社會科教師教學方式之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十一、不同班級氣氛之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十二、不同學校組織氣氛之國中學生,其政治態度有顯著差異。
    十三、「民主態度」與「公民責任感」及「政治功效感」之間呈顯著正相關;「公民責任感」與「民主態度」及「政治功效感」呈顯著正相關;「政治功效感」與「民主態度」、「公民責任感」及「政治信任感」呈顯著正相關;「政治信任感」與「政治功效感」呈顯著正相關。
    十四、「學校組織氣氛」、「年級」、「班級氣氛」、「家庭政治化」、「父母教養方式」、「社會科教師教學方式」及「幹部經驗」等七個變項,可共同解釋及預測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的總變異量為22. 1%。
    根據以上結果,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議,以供參考。
    一、教育方面的建議:建立良好的學校組織氣氛;營造開放、民主的班級氣氛;
    鼓勵學生擔任班級幹部,落實學生自治活動;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批判思考;提供低社經地位學生參與機會。
    二、家庭方面的建議:以民主的方式教養子女;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加強家庭政治化功能。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oyuan County, hoping that this research could benefit the learning of political attitud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public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nd random sampling wa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 The 830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10 schools and 30 classes were sampled as effect. The questionnaire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recent political attitudes (including democratic attitude, the sense of citizen duty, the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as well as the sense of political trust);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in political attitude from differing backgrounds including the factors of personal (gender, age, and frequency of watching news per week), family(family’s socio-economic status, parenting styles, and the degree of family politicalsocialization), and school(staff experience, teaching styles of teachers of social studies, classroom climate, and school organizational climate); scrutinize relationships among each aspects of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if differing personal, family, and school background factors showed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The questionnaire was constructed with reference to a review of related literature and was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frequency distribution,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1.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oyuan County were positive.
    2. The democratic attitude, the sense of citizen duty, and the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were positive. The sense of political trust was less positive.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student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4.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students between different grage.
    5.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students between different staff experiences.
    6.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students between different family’s socio-economic status.
    7.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students between different frequency of watching news per week.
    8.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students between different parenting styles.
    9.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students between different family politicalization.
    10.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students between different teaching styles of teachers of social studies.
    1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students between different school organizational climates.
    1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of students between different classroom climates.
    1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democratic attitude, the sense of citizen duty, and the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ense of citizen duty, democratic attitude, and the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democratical attitude, the sense of citizen duty, and political trust. A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nse of political trust and the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14. The variables of school organizational climate, grade, classroom climate, family politicalization, parenting style, teaching style of teacher of social studies, and staff experience could predicate 22.1% political attitud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oyuan County.

    Based on the findings above in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research:
    1.In the aspect of education:
    (1)Create better school organizational climate.
    (2)Foster open and democratic classroom climate.
    (3)Encourage students to take class leaders, and put student autonomy into effect.
    (4)Apply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and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5)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of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to participate.
    2. In the aspect of family:
    (1)Raise children in a democratic way and foster warm family atmosphere.
    (2)Reinforce the function of family politicalization.

    第一章 緖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2 第二章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政治社會化的內涵 13 第二節 政治態度的意涵 30 第三節 政治態度之相關研究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8 第四節 實施程序 8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8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4 第一節 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現況分析 84 第二節 個人背景、家庭背景及學校因素與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分析 94 第三節 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相關性分析 115 第四節 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逐步 117 多元迴歸分析 117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124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12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0 參考文獻 136 附 錄 145 附錄一 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專家諮詢名單 146 附錄二 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量表專家效度問卷 146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54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58 表 次 表2-2-1:主要政治態度的操作性定義 37 表2-3-1:政治社會化與政治態度相關研究 43 表3-2-1:本母群體人數統計表 65 表3-2-2:有效樣本分佈表 67 表3-3-1:職業分類表 69 表3-3-2:家庭社經地位指數計算表 70 表3-3-3:預試前影響政治態度因素量表所有題目的題號的分類 72 表3-3-4:影響政治態度因素量表之項目分析表 73 表3-3-5:「影響政治態度因素量表」正式問卷題目分佈情形 74 表3-3-6:「影響政治態度因素量表」正式問卷之Cronbach α係數 74 表3-3-7:預試前政治態度量表所有題目的題號的分類 76 表3-3-8:政治態度量表之項目分析表 78 表3-3-9:「政治態度量表」正式問卷題目分佈情形 79 表3-3-10:「影響政治態度因素量表」正式問卷之Cronbach α係數 79 表4-1-1:受試者各項基本資料次數分配表 86 表4-1-2:受試者「影響政治態度因素量表」描述性統計量 88 表4-1-3:受試者「政治態度量表」描述性統計量 89 表4-1-4:受試者「民主態度」分量表得分統計 90 表4-1-5:受試者「公民責任感」分量表得分統計 91 表4-1-6:受試者「政治功效感」分量表得分統計 92 表4-1-7:受試者「政治信任感」分量表得分統計 93 表4-2-1: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t檢定摘要表 95 表4-2-2: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平均數、標準差 98 表4-2-3: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8 表4-2-4:不同班級幹部經驗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平均數、標準差 100 表4-2-5:不同班級幹部經驗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1 表4-2-6: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平均數、標準差 103 表4-2-7: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4 表4-2-8:收看電視新聞次數不同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平均數、標準差 106 表4-2-9:收看電視次數不同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6 表4-2-10:不同父母教養方式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t檢定摘要表 108 表4-2-11:不同家庭政治化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t檢定摘要表 110 表4-2-12:不同社會科教師教學方式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t檢定摘要表 111 表4-2-13:不同班級氣氛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t檢定摘要表 113 表4-2-14:不同學校組織氣氛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t檢定摘要表 114 表4-3-1:國中學生政治態度各分量表之相關矩陣表 116 表4-4-1:以政治態度為效標變項的逐步迴歸結果 120 表4-4-2:預測政治態度有效變項係數摘要表 121 表4-4-3:以政治態度為效標變項的逐步迴歸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21 表4-4-4:預測變項與效標變項相關 123 表5-1-1:個人、家庭及學校背景變項之政治態度差異表 127 圖 次 圖2-1-1:Easton 的政治系統簡單模型 20 圖2-1-3:社會化媒體對個人影響力的消長預測圖 28 圖2-2-1:政治態度模型圖 34 圖3-1-1:本研究架構圖 60

    壹、中文部分
    王志嫻(民88)。台北縣雙和地區國中生民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錦雀(民83)。台灣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的政治態度與行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錦雀(民86)。台灣地區國中學生班級氣氛與政治態度之相關研究。公民訓育學報,第6 輯,頁225-272。
    王錦雀(民87)。從檢視國中「公民道德」教科書內容談民主內涵之建構。公民訓育學報,第七輯。
    古佩琳(民87)。家庭溝通型態與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成有信(民82)。教育政治學。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江炳倫(民72)。政治文化導論。台北:正中。
    余 霖(民74)。影響國中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學校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宜芳(民92)。國小學童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南市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隆(民9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吳明隆、涂金堂(民94)。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李美枝(民75)。社會心理學。台北:天河。
    林水波(民62)。學校在政治社會學中的角色。思與言,第11 卷第3期,頁13-22。
    林生傳(民92)。教育研究法 : 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心理。
    林嘉誠(民70)。台北地區大學生的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嘉誠(民78)。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林嘉誠、朱浤源(民79)。政治學辭典。台北:五南。
    林寶山(譯)(民78)。杜威著。民主主義與教育。台北:五南。
    邱皓政(民9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侯淑嫣(民94)。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淑雅(民93)。基隆市兩所國立高中學生政治知識與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段盛華(民77)。台灣地區五專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佛(民71)。有權與無權政治價值取向的探討。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專刊乙種之十,381-416。
    胡佛(民87)。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二)---政治文化與政治生活。台北:三民。
    翁志宗(民87)。台灣地區國中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中學教育學報,第5 期,頁143-163。
    袁頌西(民61):家庭權威模式、教養方式與兒童之政治功效意識:景美研究。思與言,10(4),35-55。
    袁頌西(民63)。家庭權威模式、教養方式與兒童之政治功效意識:景美研究。思與言,第11 卷第5 期、6 期,頁1-29。
    袁頌西(民93)。政治社會化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
    馬起華(民70)。政治社會學。台北:正中。
    馬起華(民78)。政治學原理。台北:國立編譯館。
    張秀雄(民82)。加強各級學校民主法治教育證體研究與規劃「高中組」。台北:訓育委員會專案委託研究報告。
    張金鑑(民66)。動態政治學。台北:七友。
    張雪君(民84):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智全(民92):桃園地區國中教師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懷甫(民85)。我國高級中學民主教育實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一新、鄧毓浩、陳景堯譯校(民92)。 Alan R. Ball, B. Guy Peters著。最新現代政治與政府。台北:韋伯。
    陳文俊(民72)。台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台北:資訊推廣基金會。
    陳文俊(民86)。政治社會化與台灣的政治民主化---大(專)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價值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
    陳文俊、郭貞(民88)。台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價值。理論與政策。第51 期,頁113-136。
    陳育琪(民95)。我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伶(民92)。台北縣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
    陳秋燕(民83)。北高兩市國中學生政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現義(民91)。國小學童政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義彥(民66)。臺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義彥、陳陸輝(民90)。台灣大學生政治定向的持續與變遷。東吳政治學報。第十八期,頁1-39。
    陳穆瑩(民91)。國中生政治知識與民主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地區國三學生為樣本。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曉芬(民91)。台灣地區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家庭與學童的政治學習。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懷恩(民92)。政治學新論。台北:風雲論壇。
    彭瀧森(民74)。國中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板橋地區國三學生公民教育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欣儀(民90)。台北市公立高中學生政治態度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景裕(民82)。台北市高中職學生現代公民性及其家庭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塗惠玲(民85)。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兒童民主法治知識與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志賢(民89)。台北市國中生內外控信念、家庭溝通型態與政治參與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賜(民70)。中國教育的出路--奠定憲政基礎的民主教育。台北:國立編譯館。
    楊國賜(民74)。從政治社會化論加強現代公民教育的策略。社會教育學刊,第14期,頁14-58。
    葉佳文(民90)。台灣高中職學生政治社會化---以桃園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秀蘭(民84)。政治教育的課程內容---高中階段的探討。公民訓育學報,第4 輯,頁375-386。
    趙永茂(民84)。台灣地方菁英的民主價值取向。政治科學論叢,6,頁77。
    劉秋霞(民86)。國中教室氣氛與學生的政治社會化--高雄市國民中學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文輝(民78)比較社會學。台北:東大。
    蔡璧煌(民83)。學校與學生政治社會化---高中職政治社會化的教育社會學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蔡璧煌(民84)。班級氣氛與學生政治社會化。台北:師大書苑。
    鄭慧蘭(民90)。高中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高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毓浩(民81)。加強各級學校民主法治教育整體研究與規劃「國中組」。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專案委託研究報告。
    羅瑞玉(民78)。國民中小學政治社會化態度傾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澄鈺(民93)。我國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英文部分
    Aberbach, J. D., & Walker, J. L. (1970). Political trust and racial ideolog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64(4), 1199-1219.
    Almond, G. A. (1974). Comparative politics today : A world review, Boston : Little, Brown.
    Almond, G. A & Powell, G. B. (1966). Comparative politics :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Boston : Little, Brown.
    Almond,Gabriel A.&Verba,Sidney(1963)The Civic Culture,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llport, G. W. (1935). Attitudes. In C. Murchison (ed.),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Mass : Clark University Press.
    Atkin, Charles K. (1981)”Communication and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Dan Nimmo and Keith Sanders (eds.), Hankbook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New York :sage.
    Balch, G.(1974). Mutiple Indicators in Survey Resarch:The Concept’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Political Methodlogy, 1, 1-43.
    Beck, P. A. (1977)."The Role of Agents i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A. R. Staley(ed.). Handbook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Y.: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
    Chaffee, Steven H.、 L. Scott Ward and Leonard P. Tipton(1973)”Mass Communication and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 in Jack Dennis(eds.),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 : A Reader,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ampbell,A.,Geraid,G.&Miller,E.Warren(1954).The Voter Decides ,
    Evanstone:Row Peterson&Co..
    Dawson,R.E. & Prewitt K.(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Boston:
    Little,Brown&Company.
    Easton, David (1967). 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 New York : John Wiley & Sons Inc.
    Easton, David & Dennis, Jack (1969). 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New York : Mcgraw-Hill
    Ellsworth, John W. (1976). Politics and Political Systems: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McGraw-Hill
    Greenstein, Fred I. (1968). “Socializatio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 Vol.14 ,pp551-555.
    Hess, R .D. & Torney, J. V. (1967).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ttitudes in children, Chicago : Aldine.
    Hyman, H. H.(1959)Political Socialization: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The Free Press.
    Jaros, D. (1973). 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 N.Y.:Prueger Publishers.
    Jennings, M. K. & Niemi, R. G.(1968). “Patterns of political learnings”,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Vol. 38,No,3,pp443-446.
    Lane, Robert Edwards(1962). Political Ideology : Why the American Common Man Believes What HeDoes. New York : Free Press of Glencoe.
    Langton, K. P.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erelman , Richard M. (1971)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nd Educational Climates: A Study of Two School District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Pifer ,Linda K. (1992) “The Transmission of Issue Salience: Setting the Issue Agenda for American Youth(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orthern Illinois Ph.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Reynolds, H. T. (1974). Politics and the Common Man. Illionis:The Dorecy Press
    Rosenbaum,Walter A.(1975). Political culture, New York : Praeger.
    Sigel,R.S.(1965).Assumptions About the Learning of Political
    Values,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361,1-3.
    Schwartz, David C.(1973). Political Alienation and Political Behavior . Chicago, IL:Aldine Publishing Co.
    V.O.Key,Jr,Public(1961). Opinion & American Democracy, New York:Alfred A.Knopf.
    參、網路
    教育部統計處資料庫
    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