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淑珠
論文名稱: 《詩經‧國風》形神之美探微
指導教授: 文幸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90
中文關鍵詞: 詩經國風形神美學修辭感情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3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碩士論文題目:《詩經‧國風》形神之美探微
    姓    名:林淑珠
    指 導 教 授:文幸福老師
    畢 業 年 月:2009年1月
    論 文 摘 要:
    一、 論文內容
      《詩經‧國風》一百六十首詩歌中,幾乎每一首詩都有一個令人難忘,又鮮明生動的形象,它所呈現的藝術風貌,絕不因其質樸的語言而減少,主要是由於詩歌能藉巧美的形式來傳達豐富內涵,這個能讓內涵和形式圓滿結合的關鍵,就是藝術價值再創的「修辭」技巧。詩篇中又伴隨著詩人的真情實感,及善於對人與自然的深入觀察,故而掌握了各種事物的特性,藉由政治、社會、戀愛、家庭、感懷、頌美的「抒情」技巧,大可以看出詩人語言藝術之高超,與生命承受力之堅靭剛毅。「修辭」者乃詩歌之「形」也,「抒情」者則為詩歌之「神」也,《詩經‧國風》「形」、「神」之間隨時保持著不即不離、互相支援的關係,因此能創作出不朽動人的詩篇。本論文即是從修辭與抒情出發,以這兩個美學的角度來探析《詩經‧國風》內容,期待透過現代審美理論的輔助,以還原《詩經‧國風》美學化身的風貌。
    二、論文結構
      第一章:緒論《詩經‧國風》內容性質與特色價值,以及「美學」意識源流與內容與詩歌作用,藉以釐清《詩經‧國風》的美學基礎。
    第二章:探討先秦詩歌美學的源流,分別就先秦詩歌的美學特質、先秦儒家的詩歌美學、國風詩歌乃美學瑰寶等角度,藉以還原《詩經‧國風》的美學背景。
    第三章:分析《詩經‧國風》「章句結構組合的形式美」,這是針對《詩經‧國風》結構上的句式、組識、章法三部分,細探其排比、頂真、對偶、參差、鑲嵌、錯綜、倒裝、類疊、層遞、設問等修辭技巧,藉以呈現《詩經‧國風》「形式」上的均衡美、順逆美、波瀾美。
      第四章:分析《詩經‧國風》「造語技巧雕塑的神蘊美」,這是針對《詩經‧國風》技巧上的文字、抒情、語意三部分,細探其白描、摹寫、示現、呼告、誇飾、感嘆、倒反、省略、互文、鍊字等修辭技巧,藉以呈現《詩經‧國風》「形式」上的曉暢美、繽紛美、伸縮美。
      第五章:分析《詩經‧國風》「寓意表達哲理的感悟美」,這是針對《詩經‧國風》語言上的類化、含蓄、意象三部分,細探其明喻、略喻、借喻、博喻、婉曲、借代、轉化、隱語、映襯、聯想、象徵、雙關等修辭技巧,藉以呈現《詩經‧國風》「形式」上的傳神美、警策美、典型美。
      第六章:分析《詩經‧國風》「鎔鑄政治社會的思維美」,這是針對《詩經‧國風》情感分類上的政治與社會二部分,細探其政事、訪賢、征戰、勞役、亂離、警戒、醜行、農事、狩獵、賦重、歸隱等抒情內涵,藉以呈現《詩經‧國風》「神韻」上的曲意美、概括美。
      第七章:分析《詩經‧國風》「愛戀家庭倫理的人情美」,這是針對《詩經‧國風》情感分類上的愛戀與家庭二部分,細探其相思、期會、情變、堅貞、待嫁、嫁娶、新婚、歸寧、恩愛、思憶、多子、棄婦、悼亡、人倫等抒情內涵,藉以呈現《詩經‧國風》「神韻」上的曼妙美、倫常美。
      第八章:分析《詩經‧國風》「感懷生命自然的複意美」,這是針對《詩經‧國風》情感分類上的感懷與美頌二部分,細探其事物之懷、人物之頌等抒情內涵,藉以呈現《詩經‧國風》「神韻」上的吞吐美、形相美。
    第九章:總論《詩經‧國風》之美實是形神兼具,在中國這條詩歌的長河中,既穩居龍頭地位,且千年來屹立不搖,不僅是美學瑰寶,也是國人的驕傲。

    《詩經‧國風》形神之美探微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一、十五〈國風〉的內容特色─────────────── 2 (一)十五〈國風〉的內容與性質───────────── 3 (二)十五〈國風〉的特色與價值───────────── 8 二、十五〈國風〉的美學意識─────────────── 13 (一)十五〈國風〉的美學源流────────────── 14 (二)十五〈國風〉的美學作用────────────── 17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檢討─────────────────── 20 第四節 研究方法────────────────────── 21 第二章 先秦詩歌美學探源──────────────────── 24 第一節 先秦詩歌的美學特質───────────────── 24 一、勞動節奏的模仿美────────────────── 25 二、巫術宗教的祭祀美────────────────── 27 三、詩樂舞合的興懷美────────────────── 28 第二節 國風詩歌乃美學瑰寶───────────────── 29 一、民歌性質的美學軌跡───────────────── 30 二、現實主義的美學呈現───────────────── 31 三、抒情風格的美學領域───────────────── 33 四、賦詩言志的美學作用───────────────── 35 五、詩歌藝術的美學源頭───────────────── 37   第三節 小結──────────────────────── 38 第三章 章句結構組合的形式美────────────────── 39 第一節 句式結構的均衡美────────────────── 39 一、「排比」式修辭技巧 ───────────────── 40 二、「頂真」式修辭技巧 ───────────────── 41 三、「對偶」式修辭技巧 ───────────────── 43 四、「參差」式修辭技巧 ───────────────── 45 第二節 組識結構的順逆美────────────────── 51 一、「鑲嵌」式修辭技巧 ───────────────── 51 二、「錯綜」式修辭技巧 ───────────────── 60 三、「倒裝」式修辭技巧 ───────────────── 75 第三節 章法結構的波瀾美────────────────── 79 一、「類疊」式修辭技巧 ───────────────── 80 二、「層遞」式修辭技巧 ───────────────── 96 三、「設問」式修辭技巧 ─────────────────102   第四節 小結────────────────────────111 第四章 造語技巧雕塑的神蘊美──────────────────112 第一節 文字技巧的信達美──────────────────112     一、「白描」式修辭技巧 ─────────────────113     二、「摹寫」式修辭技巧 ─────────────────123     三、「示現」式修辭技巧 ─────────────────130 第二節 抒情技巧的繽紛美──────────────────134   一、「呼告」式修辭技巧 ─────────────────135   二、「誇飾」式修辭技巧 ─────────────────136   三、「感嘆」式修辭技巧 ─────────────────140 第三節 語意技巧的伸縮美──────────────────144   一、「倒反」式修辭技巧 ─────────────────145   二、「省略」式修辭技巧 ─────────────────147   三、「互文」式修辭技巧 ─────────────────148   四、「鍊字」式修辭技巧 ─────────────────152 第四節 小結────────────────────────169 第五章 寓意表達哲理的感悟美──────────────────171 第一節 類化表達的傳神美──────────────────171   一、「明喻」式修辭技巧 ─────────────────171   二、「略喻」式修辭技巧 ─────────────────173   三、「借喻」式修辭技巧 ─────────────────173   四、「博喻」式修辭技巧 ─────────────────179 第二節 含蓄表達的警策美──────────────────179   一、「婉曲」式修辭技巧 ─────────────────180   二、「借代」式修辭技巧 ─────────────────183   三、「轉化」式修辭技巧 ─────────────────192   四、「隱語」式修辭技巧 ─────────────────195 第三節 意象表達的典型美──────────────────199     一、「映襯」式修辭技巧 ─────────────────200     二、「聯想」式修辭技巧 ─────────────────207     三、「象徵」式修辭技巧 ─────────────────213     四、「雙關」式修辭技巧 ─────────────────220 第四節 小結────────────────────────221 第六章 鎔鑄政治社會的思維美──────────────────222 第一節 政治氛圍的曲意美──────────────────222     一、政事之警──────────────────────223     二、訪賢之切──────────────────────230     三、征戰之酷──────────────────────234     四、勞役之嘆──────────────────────237     五、亂離之哀──────────────────────240     六、警戒之刺──────────────────────242     七、醜行之詆──────────────────────248 第二節 社會內涵的概括美──────────────────255   一、農事之苦──────────────────────256   二、狩獵之武──────────────────────258   三、賦重之傷──────────────────────259   四、歸隱之志──────────────────────261 第三節 小結────────────────────────264 第七章 愛戀家庭倫理的人情美──────────────────265 第一節 愛戀情痴的曼妙美──────────────────265   一、相思之慕──────────────────────266   二、期會之戀──────────────────────272   三、情場之變──────────────────────279   四、堅貞之節──────────────────────283   五、待嫁之盼──────────────────────288 第二節 家庭建構的倫常美──────────────────290   一、嫁娶之吉──────────────────────291   二、新婚之樂──────────────────────296   三、歸寧之思──────────────────────299   四、琴瑟之和──────────────────────301   五、思婦之念──────────────────────303   六、行人之憶──────────────────────311   七、多子之祝──────────────────────317 八、怨婦之訴──────────────────────319   九、棄婦之悲──────────────────────321   十、悼亡之泣──────────────────────325   十一、人倫之情─────────────────────326 第三節 小結────────────────────────331 第八章 感懷生命自然的複意美──────────────────332 第一節 感懷示意的吞吐美──────────────────332   一、忠臣之憂──────────────────────333 二、賢者之懷──────────────────────336 三、失意之聲──────────────────────339 第二節 感知生命的形相美──────────────────341   一、泛美之歌──────────────────────342   二、專頌之祝──────────────────────348 第三節 小結────────────────────────355 第九章 結論──────────────────────────356 第一節 研究心得──────────────────────356 一、孔子仁德合一的人文美學───────────────357 二、孟子善義兼修的人格美學───────────────361 三、荀子情禮結合的人性美學───────────────365 第二節 研究困難與未來突破─────────────────370 附 錄 參考書目────────────────────────372

    參考書目舉要

    一、《詩經》專著類
     
    (一) 民國以前(按年代為序)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注疏《毛詩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78年1月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江西南昌府學刻本
    【漢】韓 嬰《韓詩外傳》,台北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9冊
    【宋】歐陽修《詩本義》,台北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0冊
    【宋】蘇 轍《詩集傳》,台北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0冊
    【宋】王 質《詩總聞》,台北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2冊
    【宋】輔 廣《詩童子問》,台北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4冊
    【宋】王應麟《詩地理考》,台北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5冊
    【宋】嚴 粲《詩緝》,台北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5冊
    【宋】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台北台灣商務,四部叢刊廣編第四冊
    【宋】程大昌《詩論》,台北台灣商務:叢書集成初編第279冊
    【宋】謝枋得《詩傳注疏》,台北新文豐,叢書集成新編第56冊
    【宋】李樗、黃櫄《毛詩李黃集解》,台北漢京,通志堂經解第16冊
    【宋】鄭 樵《詩辨妄》,北平樸社出版,22年
    【宋】朱 熹《詩集傳》,台北中華書局,78年
    【宋】王 柏《詩疑》,台北漢京,通志堂經解第17冊
    【元】朱公遷《詩經疏義會通》,台北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7冊
    【明】朱 善《詩經解頤》,台北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8冊
    【明】季 本《詩而解頤》,台北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9冊
    【明】何 楷《詩經世本古義》,台北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冊
    【明】陳 第《毛詩古音考》,台北廣文書局,55年
    【清】錢澄之《田間詩學》,台北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冊
    【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台北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冊
    【清】惠周惕《詩說》,台北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7冊
    【清】顧炎武《詩本音》,台北台灣商務:四庫全書第241冊
    【清】戴 震《詩經補注》,台北漢京,皇清經解第六冊重編本
    【清】段玉裁《毛詩詁訓傳》,台北漢京,皇清經解第六冊重編本
    【清】陳 奐《詩毛氏傳疏》,台北漢京,皇清經解續編第五冊
    【清】姚際恆《詩經通論》,台北廣文書局,86年
    【清】方玉潤《詩經原始》,李先耕點校,北京中華書局,75年
    【清】崔 述《讀風偶識》,台北學海出版社,68年
    【清】胡承珙《毛詩後箋》,台北新文豐,叢書集成續編第111冊
    【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台北藝文印書館,46年
    【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民國四年虛受堂刻本
    【清】鍾 惺《批點《詩經》》,明吳興凌杜若刊朱墨套印本
    【清】朱鶴齡《詩經通義》輯入台灣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冊

    (二)民國以來(按姓氏筆劃為序)

    文師幸福《詩經周南召南發微》,台北學海出版社,75年
    文師幸福《詩經毛傳鄭箋辨異》,台北文史哲出版社,78年
    文師幸福《孔子詩學研究》,台北學生書局,85年
    王 力《詩經韻讀》,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75年
    王啟興編《詩經鑒賞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75年
    王靜芝《詩經通釋》,台北輔仁大學文學院,57年
    中國詩經學會編《詩經研究叢刊》共七輯,北京學苑出版社,90~93年
    白川靜原《詩經研究》,杜正勝譯,台北幼獅月刊社,63年
    朱自清《詩言志辨》,古籍出版社,45年
    朱守亮《詩經評釋》,台北學生書局,73年
    朱東潤《詩三百篇探故》,台北漢京文化事業,73年
    朱孟庭《詩經重章藝術研究》,台北秀威資訊科技,96年
    竹添光鴻《毛詩會箋》,台北華國出版社,64年
    向 熹《詩經語言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76年
    汪 中《詩經朱傳斠補》,台北學生書局,53年
    何定生《詩經今論》,台北商務印書館,57年
    吳闓生《詩義會通》,台北中華書局,59年
    吳宏一《詩經與楚辭》,台北台灣書店,87年
    李辰冬《詩經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63年
    李家樹《詩經的歷史公案》,台北大安出版社,79年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88年
    李 湘《詩經名物意象探析》,台北萬卷樓,88年
    余冠英《詩經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84年
    余師培林《詩經正詁》上下冊,台北三民書局,84年
    周 錦《詩經的文學成就》,台北智燕出版社,62年
    周嘯天主編《詩經鑑賞集成》上下冊,台北五南圖書,83年
    屈萬里《詩經釋義》,台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69年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72年
    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一二冊,台北學生書局,72年
    季師旭昇《詩經古義新證》增訂版,台北文史哲出版社,84年
    高葆光《詩經新評價》,台中中央書局,58年
    高本漢《高本漢詩經注釋》上下冊,董同龢釋,台北國立編譯館,68年
    高 亨《詩經今註》,台北里仁書局,70年
    馬持盈《詩經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60年
    袁 梅《詩經譯注》,濟南齊魯書社,74年
    袁寶泉、陳智賢《詩經探微》,廣東花城出版社,76年
    袁愈荽《詩經藝探》,貴州人民出版社,87年
    夏傳才《詩經語言藝術》,台北雲龍出版社,79年
    孫作雲《詩經與周代社會之研究》,北京中華書局,85年
    陳子展《詩經直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80年
    陳 節《詩經漫談》,台北頂淵文化事業,86年
    張西堂《詩經六論》,上海商務印書館,46年
    張學波《詩經篇旨通考》,廣東出版社,65年
    張樹波《國風集說》,河北人民出版社,82年
    黃 焯《詩說》,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70年
    黃振民《詩經研究》,台北正中書局,71年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85年
    葉舒憲《詩經的文化闡釋》,湖北人民出版社,85年
    傅斯年《詩經講義稿》,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93年
    趙制陽《詩經賦比興綜論》,新竹市楓城,63年
    聞一多《詩經通義》,湖北人民出版社,82年
    聞一多《風詩類鈔》,湖北人民出版社,82年
    裴普賢《詩經研讀指導》,台北東大圖書,66年
    裴普賢《詩經評註讀本》上下冊,台北三民書局,80年
    熊公哲《詩經研究論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70年
    謝无量《詩經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73年
    糜文開、裴普賢《詩經欣賞與研究(改編版)》共四冊,台北三民書局,76年
    蘇雪林《詩經雜俎》,台北商務印書館,84年

    二、古籍專著類(按年代為序)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事業,87年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注疏》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梁】鍾嶸撰《詩品》,北京中華書局,80年。
    【梁】劉勰《文心雕龍》,台北里仁書局,73年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疏《荀子集解》新編諸子集成
    【宋】朱熹《四書集註》,台北中華書局,78年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四部備要經部據家刻本校刊,台北中華書局,54年
    【清】楊倫《杜詩鏡銓》,台北漢京文化事業,72年
    【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90年
    瀧川龜太郎撰《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漢京文化事業,72年

    三、近代著作類(按姓氏筆劃為序)

    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與傳統》,台北聯經出版事業,66年
    王孝廉《東北、西南族群及其創世神話》,台北時報出版社,81年。
    王貴民《商周制度考信》,台北明文書局,78年
    王啟柱《中國農業起源與發展》,台北渤海堂文化,83年
    方光華《俎豆馨香──中國祭祀禮俗探索》,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89年
    石漢聲《農桑輯要校注》,台北明文書局,73年
    印順《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研究》,台北正文出版社,64年
    朱鳳瀚《商周家族型態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79年
    李根蟠《中國古代農業》,台北商務印書館,83年
    李壽菊《狐仙信仰與狐狸精故事》,台北學生書局,84年
    李宗侗《中國古代社會史》,台北中華文化出版專業委員會,43年
    周匡明《中國蠶業史話》,台北明文書局,74年
    林劍鳴《秦史稿》,台北谷風出版社,75年
    周何《古禮今談》,台北國文天地,81年
    孫淼《夏商史稿》,北京文物出版社,76年
    孫建君主編《祥禽瑞獸》,天津人民出版社,89年
    徐公、姚蘭編《中國古代文化知識》,山西北岳文藝出版社,88年
    晁福林《先秦社會形態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92年
    許倬雲《西周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73年
    陰法魯等著《古代禮制風俗漫談之一》,台北國文天地,75年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上海書店,78年
    常金倉《周代禮俗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82年
    莊雅州《夏小正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74年
    國文教學研討會編《大學國文選》,幼獅書店,59年
    普珍《道家混沌哲學與彝族創世神話》,雲南人民出版社,82年
    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北京中華書局,93年
    楊向奎《中國古代社會與古代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51年
    劉德謙等著《古代禮制風俗漫談之二》,台北國文天地,75年
    潘英《中國上古史新探》,台北明文書局,74年
    錢杭《周代宗法制度史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80年
    蕭春雷《文化生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90年
    謝維揚《周代家族型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79年
    顧頡剛《古史辨》共七冊,台北藍燈文化事業,76年

    四、修辭著作類(按姓氏筆劃為序)

    于根元等編《實用語法修辭》,安徽教育出版社,82年
    王希杰《漢語修辭學》,北京出版社,72年
    王希杰《修辭學新論》,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82年
    王勤《漢語修辭通論》,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84年
    古遠清、孫光萱《詩歌修辭學》,湖北教育出版社,84年
    布裕民、陳漢森《寫作語法修辭手冊》,台北書林出版社,85年
    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修辭通鑑》,台北建宏出版社,85年
    呂叔湘、朱德熙《語法修辭講話》,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41年
    宋振華、吳士文、張國慶、王興林編《現代漢語修辭學》,吉林教育出版,73年
    何淑貞《古漢語語法與修辭研究》,台北福記文化圖書,76年
    何永清《修辭漫談》,台北商務印書館,89年
    余致純編《新體系語法及修辭》,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76年
    吳正吉《活用修辭》,台北復文書局,77年
    沈 謙《修辭方法析論》,台北宏翰文化,81年
    沈 謙《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86年
    沈 謙《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89年
    杜淑貞《現代實用修辭學》,台北復文圖書出版社,89年
    金兆梓《實用國文修辭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66年
    易 蒲、李金苓《漢語修辭學史綱》,吉林教育出版社,78年
    周生亞《古代漢語修辭》,台北語文出版社,84年
    姜宗倫《古典文學辭格概要》,雲南人民出版社,73年
    柯益烈《唐宋詩詞煉字煉句例話》,上海書店出版,81年
    姚亞平《當代中國修辭學》,廣東教育出版社,85年
    胡性初《修辭助讀》,台北書林出版社,87年
    徐芹庭《修辭學發微》,台北中華書局,73年
    徐炳昌《篇章的修辭》,福建教育出版社,75年
    徐 公、馬忠《修辭常識例話》,北岳文藝出版社,88年
    袁暉、宗廷虎編《漢語修辭學史》,安徽教育出版社,83年
    郭紹虞《漢語語法修辭新探》,台北商務印書館,68年
    陸文蔚《古今名作修辭賞析》,江蘇教育出版社,77年
    陸稼祥、池太寧編《修辭方式例解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79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台北文史哲出版社,78年
    陳正治《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90年
    華宏儀《漢語詞性修辭》,寧夏人民出版社,82年
    傅隸樸《修辭學》,台北正中書局,58年
    張文治《古書修辭例》,台北中華書局,68年
    張壽康、黃宏煦編《修辭的理論與實踐》,台北語文出版社,79年
    張大友《修辭趣活》,台北旅遊教育出版社,82年
    張 弓《現代漢語修辭學》,河北教育出版社,82年
    張春榮《修辭散步》,台北東大圖書,82年
    張春榮《修辭萬花筒》,台北駱駝出版社,85年
    張春榮《修辭行旅》,台北東大圖書,85年
    張春榮《修辭新思維》,陳滿銘編,台北萬卷樓,90年
    張煉強《修辭理據探索》,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83年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77年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台北洪範書店,87年
    黃省三《文法修辭學》,台北萬卷樓,88年
    復旦大學語言文學研究所主編《語法修辭論》,浙江教育出版社,83年
    楊樹達《漢文文言修辭學》,香港商務印書館,49年
    楊子嬰、孫芳銘、王宜早《文學和語文的修辭》,香港麥克米倫出版,76年
    楊鴻儒《當代中國修辭學》,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82年
    董季棠《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83年
    劉煥輝《修辭學綱要》,百花洲文藝出版,82年
    鄭子瑜《中國修辭學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79年
    黎運漢、張維耿《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書林出版社,83年
    蔣建文《從作文原則談作文方法---實用修辭學》,台北商務印書館,84年
    蔡謀芳《表達的藝術-修辭二十五講》,台北三民書局,79年
    蔡謀芳《辭格比較概述》,台北學生書局,90年
    蔡宗陽《修辭學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90年
    蔡宗陽《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91年
    關紹箕《實用修辭學》,台北遠流出版社,89年
    譚全基《修辭新天地》,台北書林出版社,82年
    譚全基《修辭精華百例》,台北書林出版社,82年

    五、美學著作類(按姓氏筆劃為序)

    丁履譔《美學與藝術詮釋》,台南復文書局,75年
    于民《春秋前審美觀念的發展》,香港中華書局,79年
    方東美《東美全集──生生之德》,台北黎明出版事業,69年
    王世德主編《美學辭典》,台北木鐸出版社,76年
    王朝聞《美學概論》,台北谷風出版社,78年
    王生平《中西美學的宏觀比較》,河北人民出版社,78年
    王夢鷗《文學概論》,台北藝文印書館,80年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84年
    文潔華編《朱光潛與當代中國美學》,香港中華書局,87年
    今道友信編、樊錦鑫等譯《美學的將來》,廣西教育出版社,86年
    布洛克Brock《美學新解》,滕守堯譯,遼寧人民出版社,76年
    田曼詩《美學》,台北三民書局,8 2年
    史作檉著、陳子敏輯《美學生命與原始的中國》,台北書鄉文化,82年
    朱光潛《美學拾穗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70年
    朱光潛編譯《論美與美感》,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72年
    朱光潛編譯《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台北漢京文化,73年
    朱光潛《詩論》,台南文國書局,74年
    朱光潛《談美》,台北建宏出版社,75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建宏出版社,76年
    朱光潛《美的生活》,台南利大出版社,77年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板橋駱駝出版社,82年
    托爾斯泰Tolstoy《藝術論》,耿濟之譯,蔣勳校訂,台北遠流出版社,81年
    成復旺《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中國人民出版社,81年
    成復旺主編《中國美學範疇辭典》,中國人民出版社,84年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台北谷風出版社,76年
    李澤厚著《華夏美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78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金楓出版社,80年
    李澤厚著《美學四講》,台北三民書局,85年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79年
    李明泉《盡善盡美──儒學藝術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84年
    李明輝主編《儒家經典詮釋方法》,台北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92年
    狄德羅Diderot《狄德羅美學論文選》,張冠堯、桂裕芳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73年
    吳小林《中國散文美學》,台北里仁書局,84年
    宗白華《藝境》,北京大學出版社,76年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台北洪範書店,90年
    邱燮友《中國美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81年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台北五南書局,94年
    柯羅齊Croce 著、傅東華譯《美學原論》,台北商務印書館,75年
    柯慶明《中國美學論集》,台北南天書局,76年
    柯慶明《文學與美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81年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台北麥田出版,90年
    柯漢琳《美的形態學》,高雄中山大學出版社,85年
    姜一涵、邱燮友、曾昭旭、楊惠南、陳清香、張清治編《中國美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81年
    姚一葦《審美三論》,台北開明書店,82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68年
    高楠《藝術心理學》,台南復漢出版社,82年
    韋小堅、胡開祥、孫啟君《悲劇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86年
    敏擇《中國美學思想史》,山東齊魯書社,76年
    笠原仲二《古代中國人的美意識》,魏常海譯,北京大學出版社,76年
    康德Kant《判斷力批判》,宗白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76年
    崔光宙《美感判斷發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81年
    陳繼法《朱光潛的美學-及其悲劇命運與悲劇精神》,台北曉園出版社,81年
    曹利華《中華傳統美學體系探源》,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83年
    黑格爾Hegel《美學》共四集,朱孟實譯,台北里仁書局,70年
    黃永武《詩與美》,台北洪範書店,76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圖書,88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考據篇》,台北巨流圖書,88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巨流圖書,88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88年
    黃集偉《審美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8 2年
    葉朗《中國美學的巨擘》,台北金楓出版社,76年
    葉朗《中國美學的發端》,台北金楓出版社,76年
    葉朗《中國美學的開展》上下冊,台北金楓出版社,76年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76年
    葉朗《現代美學體系》,台北書林出版社,82年
    葉朗《胸中之竹-走向現代之中國美學》,安徽教育出版社,87年
    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88年
    葉朗《美學的雙峰-朱光潛 宗白華與中國現代美學》,安徽教育出版社,88年
    傅佩榮《中國美學論集》,台北南天書局,76年
    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台北文津出版社,76年
    馮滬祥《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台北學生書局,79年
    翁文嫻《文學與美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81年
    彭修銀《美學範疇論》,台北文津出版社,82年
    曾昭旭《充實與虛靈-中國美學初論》,台北漢光文化事業,82年
    張法《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中國人民大學出版,86年
    張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台北淑馨出版社,87年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台北萬卷樓,83年
    童慶炳《文學審美特徵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89年
    勝守堯《審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87年
    楊辛、甘霖《美學原理》,台北曉園出版社,80年
    漢寶德等著《中國美學論集》,台北南天書局,76年
    劉昌元《西方美學導讀》,台北聯經出版社,82年
    蔣孔陽《美在創造中》,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86年
    錢谷融、魯樞元編《文學心理學》,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79年
    蕭馳《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75年
    謝文利《詩歌美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78年
    戴朝福《儒家的生命情調》,台北學生書局,82年
    顏崑陽《文學與美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81年
    韓林德《境生象外》,北京三聯書店,85年
    蘇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情感與形式》,劉大基等譯,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80年
    龔鵬程《文學與美學》,台北業強出版社,84年
    龔鵬程《美學在台灣的發展》,嘉義南華管理學院,87年

    六、詩歌相關著作類(按姓氏筆劃為序)

    王夢鷗《文學概論》,台北帕米爾書店,53年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84年
    王國維《觀堂集林》,彭林整理,河北教育出版社,90年
    牟宗三《中國的哲學特質》,台北學生書局,65年
    朱希祖《朱希祖先生文集》,台北九思出版,68年
    朱自清著《經典常談》,台北鼎文出版社,90年
    松浦友久《中國詩歌原理》,孫昌武、鄭天剛譯,洪葉文化事業,82年
    柯慶明《境界的探求》,台北聯經出版事業,73年
    俞劍華編《中國畫論類編》,北京人民藝術出版社,76年
    高亨《上古樂曲的探索》,台華中華書局,69年
    高楠《藝術心理學》,台南復漢出版社,82年
    梁啟超《中國韻文裏頭所表現的情感》,台北中華書局,47年
    陳啟佑《普遍的象徵》,台北業強出版社,76年
    陳慶輝《中國詩學》文史哲出版社,83年12月初版
    張松如主編《中國詩歌史》,吉林大學出版社,77年
    張松如主編《中國詩歌史論叢書》,吉林教育出版社,84年
    葉嘉瑩《迦陵談詩》,台北三民書局,80年
    葉舒憲、田大憲《中國古代神秘數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85年
    曹長青、謝文利《詩的技巧》,台北洪葉文化事業,85年
    程祥徽《語言風格初探》,台北書林出版社,88年
    聞一多《神話與詩》,上海古籍出版社,45年
    楊鴻烈《中國詩學大綱》,台北商務印書館,55年
    劉師培《中國近代文論選》,台北人民文學出版社,48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75年
    鄭孟彤編《中國詩歌發展史略》,黑龍江人民出版社,73年
    潘富俊著、呂勝由攝影《詩經植物圖鑑》,台北貓頭鷹出版社,90年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流》,台北大安出版社,75年
    龍協濤《讀者反應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86年
    錢鍾書《管錐編》,北京三聯書店,90年
    謝榛《四溟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50年
    羅悅玲《詩境欣賞舉隅》,高雄河畔出版社,78年

    七、論文期刊類(按年代為序)

    (一)、學位論文類

    趙汝真《詩國風通假字考》,文化中文研究所,58年碩士論文
    劉儀芬《國風之修辭》,文化西文研究所,59年碩士論文
    古添洪《國風解題》,輔大中文研究所,61年碩士論文
    彭麗秋《國風寫作技巧研究》,輔仁中文研究所,69年碩士論文
    蘇伊文《詩經比興研究》,師大國文研究所,70年碩士論文
    洪湘卿《詩經國風歌謠的特色》,東吳中文研究所,70年碩士論文
    文鈴蘭《詩經中草木鳥獸意象表現之研究》,政大國文研究所,72年碩士論文
    藍麗春《詩經所反映之周代社會》,高師大國文研究所,75年碩士論文
    林佳蓉《詩經雅頌中的德治思想》,師大國文研究所,77年碩士論文
    龔慧治《鄭國與鄭風》,台大中文研究所,77年碩士論文
    林奉仙《十五國風章節之藝術表現》,師大國文研究所,78年碩士論文
    潘秀玲《詩經存古史考證:詩經與史記所載史事之比較》,政大中國文學研究所78年碩士論文
    王瑞蓮《詩經秦風詩篇之研究》,東吳中文研究所,79年碩士論文
    林佳珍《詩經鳥類意象及其原形研究》,師大國文研究所,81年碩士論文
    葉達雄《詩經史料分析》,台大歷史學研究所,81年碩士論文
    蘇慧霜《二「南」與「屈賦」比較研究》,逢甲中文研究所,81年碩士論文
    陳溫菊《詩經器物考釋》,中正中文研究所,83年碩士論文
    周玉琴《詩經天文地理意象研究》,中山中文研究所,84年碩士論文
    陳靜俐《詩經草木意象》,師大國文研究所,86年碩士論文
    劉逸文《詩經與西周史關係之研究》,中興中文研究所,86碩士論文
    朱孟庭《詩經與音樂研究》,師大國文研究所,89年博士論文
    陸景琳《詩經服飾研究》,師大國文研究所,89年碩士論文
    吉田文子《詩經「疊詠體」研究》,成功中文研究所,89年碩士論文
    林東山《詩經詮釋方法析論》,佛光文學研究所,89年碩士論文
    何思慧《四家《詩》國風異文考索》,輔大中文研究所,90年碩士論文
    盧詩青《詩經婚戀詩研究》,暨南中文研究所,90年碩士論文
    周玉珠《從詩經看周人的婚禮》,中正中文研究所,90年碩士論文
    李欣玲《從詩經探析周代農業社會》,中正中文研究所,90年碩士論文
    劉彩祥《《毛詩‧國風》用字假借研究》,玄奘中文研究所,91年碩士論文
    許育嘉《賴和漢詩修辭美學研究》,南華文學研究所,91年碩士論文
    李昌懋《文心雕龍辭格美學研究》,南華文學研究所,91年碩士論文
    楊明哲《詩經獸類意象研究》,玄奘中文研究所,91年碩士論文
    萬金蓮《詩經農事技術研究》,玄奘中文研究所,91年碩士論文
    陳慈敏《詩經與「水」相關意象研究》,逢甲中文研究所,91年碩士論文
    郭姿秀《古詩十九首抒情美學研究》,南華文學研究所,92年碩士論文
    陳文珍《詩經三百篇結語研究》,玄奘中文研究所,92年碩士論文
    黃文琪《詩經自然意象美學觀》,師大國文研究所,92年碩士論文
    易瑩嫺《詩經〈秦風〉研究》,玄奘中文研究所,92年碩士論文
    陳秀英《十五〈國風〉詩篇作者身分探究》,玄奘中文研究所,93年碩士論文
    劉玉華《詩經〈魏風〉研究》,彰師大國文研究所,94年碩士論文
    方志山《《詩經》十五國風愛情詩研究》,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所,95年年碩士論文
    林家如《詩經〈豳風〉研究》,彰師大國文研究所,95年碩士論文
    李淑芬《詩經〈齊風〉研究》,彰師大國文研究所,96年碩士論文
    陳靜諄《詩經〈陳風〉研究》,彰師大國文研究所,96年碩士論文

    (二)、期刊類

    黎錦熙〈三百篇之「之」〉,燕京學報,8年第六期
    丁聲樹〈論《詩經》中的「何」「曷」「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7年第十本
    何純〈《詩經‧氓》的藝術表現〉,語文學習,45年十一期
    王世澤〈《詩經‧周南召南》詩旨研究〉,臺中商專學報,58年第一期
    王世澤〈〈國風〉詩旨研究〉,臺中商專學報,60~61年第三~四期
    廖蔚卿〈從文學現象與文學思想的關係談六朝的巧構言似的詩〉,中外文學,64年三卷八期
    胡楚生〈朱子對於古籍訓釋的見解〉,大陸雜誌,66年第五十五卷二期
    賴炎元〈朱熹的《詩經》學〉,中國學術年刊,67年第二期
    趙制陽〈朱子《詩集傳》評介〉,中華文化復興月刊,69年第十二卷第十二期
    蕭兵著〈從「羊人為美」到「羊大為美」〉,北方論叢,69年第二期
    湯廷池〈國語疑問句的研究〉,師大學報,70年第二十六期
    王健〈《詩經》中的興與人和自然的對應〉,復旦學報,71年第四期
    袁梅〈《詩經》中反映的先秦婚俗〉,文史知識,76年第十一期
    倪祥保〈《詩經》「興」義類探〉,蘇州大學學報,76年第二期
    李炳海〈《詩經》束薪與上古婚俗的補證〉,民間文學論壇,76年第二期
    陶思炎〈中國求子習俗類型〉,民間文學論壇,77年第三期
    左松超〈朱熹論詩主張及其所著《詩集傳》〉,孔孟學報,77年第五十五期
    翟相君〈〈國風〉非民歌說─〈邶鄘衛〉非民歌考〉,鄭州大學學報,77年二期
    李炳海〈《詩經》的比興與《周易卦‧辭》的象徵〉,東北師大學報,78年四期
    郭建勛〈《詩經》中的意象淺說〉,中國文學研究,79年第一期
    徐燕平〈《詩經》中動植物崇拜與情愛意識〉,上海師範學院學報,79年第一期
    曹小雲〈詩經檜曹二風非民歌〉,求索,79年第二期
    余培林〈〈北風‧燕燕〉「莊姜送歸妾」之時〉,國文天地,81第八卷第四期
    汪中文〈《詩經》所見官名考述〉,台南師院學報,81年第二十五期
    唐文德〈論〈魏風‧碩鼠〉的象徵比喻藝術〉,逢甲學報,82年十一月刊
    曹小雲、郁永奎〈詩經唐風民歌說質疑〉,求索,82年第三期
    藍若天〈《詩經‧卷耳》篇鑑賞〉,國文天地,82年第九卷第七期
    余培林〈瞭解《詩經‧卷耳》篇的幾個關鍵字〉,國文天地,83年第九卷第十期
    周蒙〈讀《詩》說麟〉,蒲峪學刊,83年第三期
    藍若天〈《詩經‧桑中》篇鑑賞〉,國文天地,83年第十卷第一期
    張美煜〈荀子引用《詩經》的方式及其涵義〉,師大國文學報,84年第二十四期
    張德文〈從《樂論》看荀子的美育思想〉哲學與文化,84年第二十二卷第九期
    錢佩文〈孟子引《詩》說詩研究〉,中原學報,84年第二十三期
    林英姬〈論《詩經》中的作者末章自言作意〉,孔孟月刊,84年第三十三卷八期
    傅兆寬〈《詩經‧國風》中的怨刺詩〉,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84年第三期
    傅兆寬〈《詩經‧國風》中的怨刺詩〉,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84年七月刊
    黃肇基〈《詩經》中的民情上〉,中國語文,85年一月刊
    黃培坤〈試論《詩經》中的意象〉,福建論壇,85年第六期
    趙制陽〈談錢鍾書先生《毛詩正義》--〈桑中〉作者身分與其作意辨〉,孔孟月刊,86年第三十六卷第四期
    吳來蘇〈荀子思想的人文特色評述〉,中國文化月刊,86年第210期
    曾潔明〈《詩經‧魏風‧碩鼠》試析〉,景文專校學報,86年十月刊
    曾勤銀〈說〈桑中〉〉,東吳中文學報,87年第四期
    余培林〈真善美的化身-《詩經》〉,國文天地,88年第十四卷第八期
    陳智賢〈「鄭聲淫」析論〉,文藻學報,88年第十三期
    林葉連〈《詩經‧國風》繫年〉,文理通識學術論壇,88年第二期
    徐宗潔〈試論《詩經》中「狐」的意涵〉,孔孟月刊,88年第三十七卷第十一期
    林淑慧〈《詩經》中所見鐘鼓在禮樂上的作用〉,孔孟月刊,89年三十八卷五期
    危磊〈布洛的心理距離說與莊子心齋說之比較〉,社會科學家期刊,89年第十五卷第六期
    蔣均濤〈深文隱蔚 伏采潛發──抒情詩作品的朦朧美〉,川北教育學院學報,89年第十期第四卷
    潘麗珠〈古典詩歌聲情藝術及其美學意涵〉,國文學報,90年第三十期
    孫伯涵〈《詩經》意象論〉,煙台師範學院學報,90年第二期
    黃朝茂〈漢日語之反問與自問形式的比較〉,景文技術學院學報,90年第十二期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