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智億
論文名稱: 應用檔案評量於國中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 楊凱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3
中文關鍵詞: 檔案評量數學課堂日記行動研究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190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6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檔案評量於國中數學教學之實施情形。研究對象是由研究者擔任導師的二十三位八年級學生,規劃以課堂日記作為主要的檔案收集資料,並依課程進度與學習狀況設計學習單,進行為期一學期的行動研究。目的在探討應用檔案評量於數學教學的實施方式、應用檔案評量於數學教學的利弊、以及分析檔案評量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與成就之影響。
    研究期間以課堂觀察、數學課堂日記、學習單、訪談和問卷等工具蒐集資料。本研究配合三次段考時間分為三個行動循環,研究方法以質性方法為主,量化方法為輔。
    綜合研究結果與分析,本研究獲得的結論分為:實施檔案評量的困難與因應策略、實施檔案評量對數學教師的改變、實施檔案評量後對學生學習態度與成就的影響等三個部分。
    研究者認為實施檔案評量最需克服的困難為成績統計耗時,必需事先規劃好計分方式與流程,才能有效率的完成評分工作。而實施檔案評量對數學教師的改變則有:備課與教學的調整、與中低成就學生的互動增加及看見學生的優點。
    此外,實施檔案評量後對學生學習態度與成就的影響為:
    一、高分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更能察覺自己的優勢。
    二、中分組學生更會為了得到父母的獎賞而認真準備考試。
    三、實施檔案評量前、後,低分組學生的學習態度沒有顯著差異。
    四、高分組學生有能力適應不同的評量方式。
    五、檔案評量有助於提升中低成就學生的平時成績。
    最後,研究者針對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數學科未來推動檔案評量之參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限制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多元評量 4 第二節 檔案評量 8 第三節 行動研究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情境 29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3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4 第四節 資料蒐集和分析 3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8 第一節 檔案評量的建立與實施 38 第二節 檔案評量對數學教學的影響 108 第三節 實施檔案評量後對學生學習態度與成就的影響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0 第一節 結論 140 第二節 建議 143 參考文獻 145 中文部分 145 英文部分 147 附錄 149 附錄一:數學學習態度問卷 149 附錄二:數學課堂日記-七年級試行版 151 附錄三:數學課堂日記-七年級試行版二 152 附錄四:數學檔案夾封面設計評分表 153 附錄五:名詞解釋學習單 154 附錄六:考前大猜題學習單 155 附錄七:考前大猜題範例 156 附錄八:數學學習檔案評分表-第一次段考 157 附錄九:課堂日記主題與檔案夾評分方式 159 附錄十:數學課堂日記-家長簽閱版 160 附錄十一:數學課堂日記-指定主題 161 附錄十二:畫出指定圖案學習單 163 附錄十三:尺規作圖自編教材 164 附錄十四:數學學習檔案評分表-第二次段考 168 附錄十五:數學第三段平時成績評分說明 170 附錄十六:考前大猜題學習單-第三次段考版 171 附錄十七:數學學習檔案評分表-第三次段考 172

    中文部分
    方仁敏(2003)。歷程檔案評量在數學領域教學中的實踐與省思(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06)。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10)。檔案評量理念與實施。研習資訊,27(2),3-16。
    李心瑩譯(2000)。再建多元智慧。臺北市:遠流。
    余民寧(2011)。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修訂版)。臺北市:心理。
    吳慧珉(2010)。檔案評量之理論與實務。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27(2),17-22。
    吳毓瑩(1995)。開放教室中開放的評量:從學習單與檢核表的省思談卷宗評量。開放社會中的教學,93-100。
    吳毓瑩(2004)。檔案評量。教育測驗與評量,235-299。
    呂秀卿(2012)。免試入學方案與國中生升學壓力之相關研究-以基北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辛慶偉(1998)。國小自然科卷宗評量建構效度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碧珍(2001)。協助教師實踐學生數學學習歷程檔案之行動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4,163-213。
    林清山、林素微、鄒慧瑛(2001)。國小高年級數學溝通檔案評量發展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第五屆華人社會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宣讀之論文(台北)。
    邱麗綺(2003)。高年級國語科卷宗評量中的師生互動及學生自評與互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柯政毅(2001)。數學歷程檔案評量實施下學生數學溝通的能力─以六個個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施婉菁(1999)。卷宗評量中師生觀點的展露─國小自然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徐美加(2015)。檔案評量應用於國中國文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生玉(2010)。教育測驗與評量(修訂版)。臺北市:精華。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0)。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原作者:David Lazear)。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9)。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陳啟明(1998)。另類的教學評量-卷宗評量。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1),78-84。
    張振成(1997)。教學評量的新趨勢:實作評量與檔案評量。中等教育,48(6),90-94。
    張芳全(2009)。家長教育程度與科學成就之關係:文化資本、補習時間與學習興趣為中介的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4),39-77。
    張添洲(2004)。X檔案—教學檔案。學習檔案。臺北市:五南。
    許慧玉(2001)。卷宗評量與紙筆測驗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概念、數學溝通的能力及數學學習態度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游政潘(2009)。檔案評量對於九年級學生數學自我效能與學習成就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鄒慧瑛(2000)。多元化的檔案評量。國教之友,52(1),16-23。
    葉順宜(2012)。檔案評量應用於國中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詹寶菁(1998)。國小教師在社會科實施案卷評量之詮釋性研究:評量革新與教師改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歐用生(1994)。提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0(4),1-6。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心理。
    簡茂發(1999)。多元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11-17。


    英文部分
    Arter, J.A.,& Spandel, V.(1992). Using portfolios of student work in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 11(1), 36-44.
    Corey, S. M. (1949). Action research,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50(8), 509-514.
    Fischer, C. F., & King, R. M. (1995). Authentic Assessment: A Guide to Implementation. The Practicing Administrator's Leadership Series. Corwin Press, Inc., 2455 Teller Road, Thousand Oaks, CA 91320-2218.
    Fraenkel, J. R. & Wallen, N. E. (2008).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 New York, NY:McGraw-Hall.
    Gardner, R. C. (1985).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Arnold.
    Johnson, N. J., & Rose, L. M. (1997). Portfolios: Clarifying, Constructing, and Enhancing. Technomic Publishing Company, Inc., 851 New Holland Avenue, Box 3535, Lancaster, PA 17604.
    Kemmis, S. (1988). Action research. In J. P. Keeves (Ed.), Educational research,methodology, and measurement. 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pp. 42-49).Oxford, UK: Pergamon.
    Kimeldorf, M., & Espeland, P. (1994). A teacher's guide to creating portfolios for success in school, work, and life. Minneapolis: Free Spirit Publishing inc.
    Knight, P. (1992). How I Use Portfolio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8), 71-72.
    Lewin, K. (1946). 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4), 34-46.
    Linn, R. L.,& Miller, M. D.(2005).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9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axwell, V. L., & Lassak, M. B. (2008). Using an Experiment in Portfolios in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13(7), 404-409.
    Nitko, A. J. (1996). Educational assessment of students. Prentice-Hall Order Processing Center, PO Box 11071, Des Moines, IA 50336-1071.
    Popham, W. J. (1997). What's wrong-and what's right-with rubric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5, 72-75.
    Popham, W. J. (2002). Right task, wrong tool. American School Board Journal,189(2), 18-22.
    Ryan, C. D. (1994). Authentic Assessment, Professional's Guide. Teacher Created Materials, Inc., 6421 Industry Way, Westminster, CA 92683.
    Seely, A. E. (1994). Portfolio Assessment. Professional's Guide. Teacher Created Materials, Inc., 6421 Industry Way, Westminster, CA 92683.
    Tierney, R. J. (1991).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the reading-writing classroom. Christopher-Gordon Publishers, Inc., 480 Washington St., Norwood, MA 02062.
    Winograd, P., & Schuster, K. S. (1994). Impact 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reform. High stake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19-3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