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金璇惠 JIN,XUAN-HUI |
---|---|
論文名稱: |
高則誠及其琵琶記研究 |
指導教授: |
李殿魁
Li, Dian-Ku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畢業學年度: | 7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6 |
中文關鍵詞: | 高則誠 、琵琶記 、傳奇 、明清 、高明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99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傳奇是明清時期重要戲劇體裁之一。傳奇, 這名稱, 原來是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說 ,
宋金以後轉借為戲劇的通稱; 明代中期才專指當時用南曲寫的長篇戲曲劇本。
明清傳奇和唐宋傳奇小說、歌舞伎藝、說唱藝術都有關係, 和兩宋雜劇的關係相當密
切, 與宋元南戲則是一脈相承。南戲把宋雜劇為主體的各種伎藝吸收過來, 經過一番
綜合, 也就是融匯貫通的過程。到了元末明初, 南戲的手段豐富圓熟起來, 才出現琵
琶記和四大院本這樣的代表作, 形成傳奇的基本格局, 為明代長篇劇本的大量創作提
供了經驗。
高明編寫琵琶記, 是在有慶元, 即至正十二年 (一三五二) 之後, 成書在於明太祖登
極之前 (一三六八) 。
記中故事, 並不是採用唐人小說蔡生、或玉泉子、鄧敞、或王四、蔡卞、蘇中郎、慕
容喈等人的事蹟, 而取材自南宋以來流傳甚廣的溫州雜劇趙貞女蔡二郎、盲詞說唱蔡
中郎、撞衝引首蔡伯喈一脈相傳的民間故事一蔡郎棄人們盡子道婦道, 侍養雙親。因
襲用舊曲情節的緣故, 做成了記中不少謬誤, 如子中狀元, 家人不知情和洛陽不曉得
屬邑陳留饑荒等。
高明豐富了民間簡陋的傳唱, 鋪敘為細膩動人的戲曲。把人物塑造為性格鮮明、栩栩
如生的小劇中人; 伯喈是個不忘親舊的孝子, 五娘是個克盡婦職的節婦, 牛氏是個賢
淑明理的小姐, 牛相是個唯我獨尊的權臣, 太公是救災恤鄰的長者, 蔡公是個熱中功
名的老人, 蔡婆是個愛子親切的村婦。琵琶記能夠達到細膩動人的境地, 有賴於精湛
的寫作背婦負心的故事。
體製方面, 承襲「不葉宮調」的南戲型式, 雜用唐宋古曲和時調, 以南曲為主, 兼用
北曲製詞, 以分齣的方法, 處理故事段落, 每齣之後, 附有五言或七言的下場詩。
內容方面, 套用民間傳唱的部分情節, 伯喈赴考不回, 雙親餓死, 五娘抱土築攻和上
京尋夫。另外加入三不從–辭試、父不從; 辭官, 君不從; 辭婚, 君相不從的劇情 ,
作為開脫伯喈羈留京中, 不能返鄉的理由, 為後來團圓旌獎的張卒。目的在於證明伯
喈並非不孝; 再配以五娘大孝不匱和牛氏賢慧的描述, 表揚「子孝共妻賢」。
高明善融前人語句, 典故和當時熟語, 利用比擬和襯托的方法, 貼切地描摹記中的人
、事、景、物, 達到情景交融的境地。且應用對比和平行手法, 描寫牛府蔡宅的事情
, 顯襯苦境之苦, 樂境之樂, 更形突出。
韻協方面, 在高明寫作期間, 尚未南曲韻書面世, 無所依據。記中往往有不合韻律的
地方。受到明清學者的猛烈指責。
琵琶記的精湛寫作技巧, 贏得了曲評家的讚許, 呂天成更列為神品, 比為是「勿亞於
北劇之西廂, 且壓乎南聲之拜月」的傑作。從整體寫作來看, 琵琶記有著勸人侍親的
正確主題, 曲白宏博, 布局緊湊, 而且寫景敘情, 貼切靈活, 雖然韻協未能合乎後出
韻書的標準, 仍不失為一部上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