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浩然 Chen Haw-ran |
---|---|
論文名稱: |
多媒體教學策略實施對教師專業成長影響之研究--以臺北縣正德國中賢孝校區為例 |
指導教授: |
游進年
Yu, Chin-Ni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4 |
中文關鍵詞: | 多媒體教學策略 、教師專業成長 |
英文關鍵詞: | multimedia instruction strategy,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78 下載:1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經由訪談與文件資料分析後,歸納整理獲致以下的結論 :
壹、具體成效層面
一、多媒體教學策略選擇ASSURE教學系統,有效促進教師建立完善教學系統。
二、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快速效提昇教師資訊與教材選編能力。
三、多媒體教學實施促進教師在知識連結與教學流程層次的提昇。
四、多媒體教學策略實施能激勵教師意願與態度。
五、多媒體教學有效提昇偏遠地區學生學習成效。
貳、尚待改進層面
一、多媒體教學實施更需要行政主管和教師多元參與來激勵士氣。
二、多媒體教學策略實施須建構成為一循環的機制。
三、多媒體教學必須有充足資源支援,設備必須隨著時代不斷更新。
四、多媒體教學應有其適當使用時機,宜避免不當使用造成迷失現象。
本研究依前述結論,分別針對教育主管機關、實施學校及後續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
壹、對教育主管機關的建議
ㄧ、制定提昇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意願的策略,給予實質合適的獎勵。
二、建立協助學校解決發展多媒體教學困境機制,提供發展技術與策略 。
三、擴大辦理多媒體教學領域之相關知能研習,發展更多合作學習的可能性。
貳、對實施學校的建議
一、不斷更新學校資訊設備,建立完善的多媒體教學的軟硬體環境。
二、擴大教師教學合作層面,協助瓶頸突破。
三、鼓勵教師發展專業教材資源,建置多媒體教學資源網站。
The conclusion followed is made by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analysis,
1. Concrete result perspective:
(1) The multimedia instruction strategy that used based on ASSURE teaching system effectively promotes a sound teaching system for teachers.
(2) Utilizing multimedia instruction rapidly improves teacher’s ability in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selections.
(3)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struction broadens teacher’s teaching horizon and upgrades their ability in knowledge connection
(4) The multimedia instruction strategy stimulates teacher’s motivation and inspires their positive attitude.
(5) The multimedia instruction effectively lift the learning outcome among remote areas.
2. Improvement perspective :
(1)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struction needs to combine with administrative directors and various kinds of subject-teachers to arouse more enthusiasm.
(2) A sound multimedia instruction strategy should be constructed as a cycled mechanism.
(3) The multimedia instruction strategy needs to be supported with rich resources and its equipment needs to be renewed in order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
(4) The multimedia instruction should be used properly and avoid going astray
Following the previous conclusion, there search brings up three pieces of suggestion below,
1. The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 directors of institutions:
(1) Set up tactics to lift teacher’s willingness of using multimedia instruction and give appropriate concrete rewards.
(2) Build up a mechanism as assistance for school to solve problems that caused by using multimedia instruction and provide developing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3) Hold more research workshops that relates to multimedia instruction issues and look for any possible opportunities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2. The suggestions to applying schools:
(1) Keep on renewing the technological equipment, in both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 school land create a sound multimedia teaching environment.
(2) Create opportunities to cooperate with teachers and help them to breach the bottleneck.
(3) Encourage the teacher to develop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et up the resourceful website of multimedia instruction strategy.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印財、吳百祿、周心富(2004)。教學原理。台北 : 心理。
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英州(2003)。教學媒體融入教學面臨的阻礙。資訊教育,95,75-79。
王雅各等(2004)。質的研究。台北 : 心理。
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台北 : 天下遠見。
朱經明(1997)。特殊教育與電腦科技。台北 : 五南。
李宗薇(1991)。教學媒體與教育工學。台北 : 師大書苑。
李俊湖(1998)。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若群(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資訊種子學校教師使用數位多媒體教學策略與成效之研究。高雄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高雄縣。
李政穎(2003)。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隆盛(1995)。國中工藝、生活科技教學策略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
呂錘卿(199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習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呂木琳(1998)。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台北 : 五南。
吳和堂(2001)。國中實習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關係之量的研究。教育學刊,17,65-84頁。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習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87,22-48頁。
何福田、羅瑞玉(1990)。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1-30)。台北 : 師大書苑。
林佑宗(2006)。多媒體教學對提昇國小智能障礙學生人際問題決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美玲(2002)。教學原理。高雄 : 復文。
林瑞昌(2008)。策略規劃在學校經營上的發展與應用。載於臺北縣教育研究發展中心主編。臺北縣學校經營策略規劃手冊-校長工作坊成果彙編,4-15頁。
周崇儒(2000)。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策略之分析。中等教育,51(5),74-84頁。
周芳華(2007)。從性別與學習風格探討傳統教材與多媒體輔助教材對電腦硬體組裝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中二年級學生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施冠概(1989)。有效教學途徑之探討。台北 : 水牛。
柯耀宗(1995)。整合的藝術---活出生命的色彩。台北:朝代企業。
高強華(1989)。從教師社會化論師資培育的興革。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編,當前師範教育問題研究(889-917)。台北 : 五南。
高強華(1989)。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研所集刊,30,113—133。
徐照麗(1999)。教學媒體。台北 : 五南。
許義雄(1994)。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上)-政策與思想篇。台北 : 師大書苑。
許士軍(1988)。管理學。台北 : 東華。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政芳(2007)。學校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資訊融入教學的教師專業成長團體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正昌、孫志麟、鄭明長、陳秀碧、樊雪春、劉子鍵、郭俊賢(1996)。教學設計原理。台北 : 五南。
陳淑英(1993)。教學媒體—理論與實務。台北 : 作者。
教育部(200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 : 教育部。2009年5月29日。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_new.php。
楊國賜(1990)。教育專業。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頁417-443)。台北 : 師大書苑。
張杏合(2002)。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案—一位偏遠小學教導主任的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玉燕(1994)。教學媒體。台北 : 五南。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主編,教育專業(241-284)。台北 : 師大書苑。
張雅芳(2003)。教師運用科技之相關因素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16,42。
張霄亭、朱則剛(1998)。教學媒體。台北 : 五南。
黃玉娟(2006)。國民小學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光雄(1988)。教學原理。台北 : 師大書苑。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 : 心理。
單文經(1990)。教育專業知識的性質初探—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台北 : 師大書苑 台北 : 師大書苑。
溫嘉榮(1998)。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與學生學習特質之影響因素探討研究。高雄 : 復文。
湯明哲(2003)。策略經論 : 基礎篇。台北 : 天下文化。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 : 元照。
蔡俊男(199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水祥(2002)。教師專業長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鳳甲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顏春煌(2004)。通訊網路原理與運用。台北 : 金禾資訊。
劉春榮(1998)。教師組織與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天地,94,4-11頁。
劉信吾(1994)。教學媒體。台北 : 心理。
謝瑜萱(2004)。河川生態工法之網路化互動式多媒體教學。中華大學碩士論,未出版,新竹市。
鍾任琴(1994)。教師專業之探討。教師之友,35(3),29-35頁。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 台北市 : 五南。
二、英文部份
Dean, J. (1974). The role of local adevisory service in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of teachers. In Elizabeth.(Ed.), In-service eduvcation and teacher’centers. New York : Pergamon Press.
Duke, D. L.(1990). Teaching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Ellis, N. E. (1984). The work-life experience of teacher and orientation toward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Fenstermacher, G. D. (1986). Philosophy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 Three aspect. In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New York : Macmillam.
Hoffman, R. P.(1996). Levels of technology use and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Heinich R. & Molenda M. & James D. Russell(1989).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he new technologies of instruction,(3rd ed). New York : Macmillam.
Hill, W. L. Charles & Jones, R. Gareth(1998).“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 An integrated approach”, (4th ed). Boston, MA :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Mintzberg, H.(1987), ”Five ps for strateg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0(1) 11-24.
Patton, M. Q.(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London. U.K. : Sage Publications.
Phinney, F. C. (1972). Professional growth opportunities for america teachers abroa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obert, H., Michael, M., James, D. R., & Sharon, E. S.(2002).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7th ed). New Jersey : Jeffery W. Johnston.
Saylar & William(1902). Curriculum planning for better teaching learnig. (4th ed).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 Winston.
Searly, L.(1978).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continuum : A kaleidoscope. Journaal of teacher education, p9(3),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