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子文
Lin, Tzu-Wen
論文名稱: 臺灣中小學舞蹈教育實踐之批判論述分析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of dance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程瑞福
Chen, Jui-Fu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8
中文關鍵詞: 九年一貫師資培育課程標準
英文關鍵詞: Grade 1-9 Curriculum,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 standard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DIS.NTNU.DPE.055.2018.F0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2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體育課多年流於「競技導向」的技巧與訓練,著重運動技能訓練,隨著九年一貫的教育改革浪潮,學校體育教師開始著重體適能、身體活動等體育教學。儘管,舞蹈教育可帶給學生多方面的身體活動、協調性、情緒表達等等,可惜經過一連串教育改革,中、小學體育課程仍然缺乏舞蹈教育課程。因此,本研究運用批判論述分析的方法論,作為探究臺灣中小學舞蹈教育實踐所面臨的可能影響因素。
    本研究經過批判論述分析的文本分析、互動分析,及脈絡分析三個分析階段,結果指出:(1) 近代體育中舞蹈教育內容形成,以土風舞和創作舞為主要核心;(2) 課程標準化被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化所取代,體育課教材及內容選擇多元,教師自主性高;(3)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去標準化,體育課教材開放,舞蹈教育課程、師資、教科書教材漸少;(4) 舞蹈教育的窘境,師資培育體系影響舞蹈教育發展。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未來舞蹈教育提出發展、執行、推動之研究建議。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has for many years been involved in "sports-oriented" skills and training, focusing on the training of sports skills in Taiwan. With the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have begun to focus on fitness, physical activity and other physical education. Although dance education can bring students many physical activities, coordination,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it was a pity that after a series of education reforms,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dance education courses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hys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the methodology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s a possible influencing factor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dance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aiwan.
    This study has undergone three analysis phases of textual analysis, interactive analysis, and contextual analysi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content of dance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has been formed by folk dance and creative dance; (2)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has been replaced by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Competence Indicator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content selection are diverse, and the teacher's autonomy is high. (3) In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Competence Indicators, the curriculum, teacher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lead to dance education reduction. (4) The social context reflects the dilemma of dance education, the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dance educ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future dance education.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所長)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單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誌 v 表次 viii 圖次 i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舞蹈教育在學校體育中之演變 10 第二節 中小學體育課程中舞蹈教育理念與核心價值 24 第三節 舞蹈教育在中小學體育課程之現況 28 第四節 本章小結 35 第參章 研究方法論 37 第一節 批判論述分析方法論 37 第二節 研究設計 46 第三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54 第肆章 研究結果 56 第一節 體育課程標準中舞蹈教育之演變 56 第二節 體育課程中舞蹈教育論述變革文本分析 69 第三節 體育課中舞蹈教育論述實踐過程生產與拉扯 80 第四節 體育課中舞蹈教育的社會脈絡分析 90 第伍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1 第三節 研究反思 102 引用文獻 104 附錄 111

    一、 中文部分
    王文科 (1994)。課程與教學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王雅玄 (2005)。社會領域教科書的批判論述分析:方法論的重建。教育研究集刊,2,67-97。

    王雲幼 (2001)。長壽動力之舞。美育月刊,121,52-56。

    王麗惠 (1981)。古典芭蕾基礎。臺北:藝術圖書。
    甘玉虹 (1972)。中外舞蹈簡史與中國現代教育舞蹈的展望。體育學報,2,7-24。
    江映碧 (2011)。躍進吧!臺灣高等舞蹈教育,學校體育,21(6),50-51。
    江慧雯 (2015)。創造性舞蹈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專注力之影響。舞蹈教育,13,178-198。

    池田大作 (2006)。新‧人間革命第27冊。臺灣:正因文化。
    吳孟芬 (2008)。國小社會教科書族群意識型態之批判論述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小華 (1998)。劉鳳學訪談。臺灣市:時報文化。
    李天民 (2005)。臺灣舞蹈史(下)。臺北:大卷文化。
    李天民、余國芳 (2000)。中國舞蹈史。臺北:大卷文化有限公司。
    周宏室 (2002)。運動教育學。臺北:師大書苑。
    周宏室、詹元碩、張嘉澤 (2006)。德國中學學校運動課程。學校體育,16(1),103-108。
    周倩漪 (2008)。壯遊舞蹈劉鳳學半世紀風華。PAR表演藝術雜誌,184,27。
    林幼萍、陳盈吉 (2009)。建構理論在舞蹈教學的實踐。大專體育,105,22-32。
    林佩璇 (2002)。行動研究的知識宣稱-教師實踐知識。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189-210。

    林昕翰、鄭溫暖、邱榮基、畢璐鑾 (2011)。臺北市社區大學舞蹈課程知覺服務品質與休閒效益。運動休閒管理學報,8(2),55-69。

    林靜萍、曾明生 (2009) 。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修訂再版)。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編) 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舞蹈(頁54)。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邱馨瑩 (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舞蹈教學現況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范春源 (1992)。國民政府遷臺前後國民學校中高年級體育課程標準之比較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14(12),93-106。

    范春源、蔡禎雄 (1993) 。國民政府遷台後第一次國民學校體育課程標準修訂之歷史考察。體育學報,7(15),99-126。

    倪炎元 (2012)。批判論述分析的定位爭議及其應用問題:以 Norman Fairclough 分析途徑為例的探討。新聞學研究,100,1-42。

    馬品溱、林欣蓉(2014)。舞蹈之規範與奔放間差異性探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學刊,9,67-75。

    馬嘉敏、陳學志、蔡麗華 (2010)。創造性舞蹈教學方案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生創造力與人際溝通影響之研究。創造學刊,1(1),39-64。

    高宣揚 (2005)。福柯的生存美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國民小學課程標準 (1975)。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八月七日。教育部臺(64)國民第二○○六六號令修訂公布。

    國民中小學課程標準修訂定案 (1993)。中華民國八十二年九月二十日修正公佈。教育部臺(84)國民第六一一九七號令修訂公佈。
    張中煖 (1997)。舞蹈統整課程之研究。臺北:財團法人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

    張中煖 (1998)。人與舞蹈。臺北:三民書局。

    張中煖 (2001)。舞蹈在九年一貫新課程中的發展。舞蹈教育研究,1,23-42。

    張中煖 (2002)。現代舞教學源流初探。藝術評論,13,273-284。

    張中煖 (2003)。九年一貫舞蹈統整課程之理念與設計實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各領域教學示例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張中煖 (2011)。手舞足蹈台灣舞蹈躍動百年。美育,180,36-43。

    張湘君、葛琦霞 (2001)。多元智能輕鬆教-九年一貫課程統整大放送。臺北市: 天衛文化。

    張麗珠 (2003)。新教改政策下舞蹈新教育觀發展之探究。北體舞蹈,2,28-33。

    張麗珠 (2006)。臺灣的舞蹈教育一甲子掠影(1945-2005)。美育,155,33-34。

    張鐀方 (2015)。日治時期公學校之女子舞蹈教育研究—以體操課之唱歌.行進遊戲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 (1963)。本課程標準修訂經過「國民學校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 (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 (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 (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制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1995)。國民學校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文化圖書。

    許哲彬、鄭仕一 (2007)。現代舞創作的解構精神-在結構與結構之間。北體學報,15,334-347。

    許淑婷 (2012)。不同舞蹈背景之國小學童在多元智能之差異-某國小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7(1),20-44。

    許淑婷 (2014)。舞蹈教育融入大學通識教育的認同與價值-以美學、休閒、創造力之觀點為探索。弘光人文社會學報,17,124-139。

    許義雄 (1998)。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下)-課程與教學篇。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忻苹 (2011)。臺灣國民小學舞蹈教育發展之研究-以舞蹈班為例(1980~2010年)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曾明生 (2014)。從傳統出發再創作-土風舞教學。學校體育,140,60-68。

    曾清淡 (2010)。廖幼芽-舞出花漾人生,學校體育,121,131-137。

    曾瑞成、洪武吉 (主編) (2015)。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第十一冊6上(頁112-113)。臺南市:南一。

    曾瑞成、洪武吉 (主編) (2015)。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第十一冊6上(頁126-127)。臺南市:南一。

    曾鈺惠 (2011)。1949-1978高棪對國民學校兒童舞蹈教育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程祖怡 (2010)。分析2004-2010年德國中小教育舞蹈課程實施現況對我國舞蹈教育之啟示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程瑞福 (2010)。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從標準化到彈性化。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編),我國學校體育現況與展望(頁123-194)。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程瑞福 (2011)。臺灣百年學校體育回顧與前瞻。學校體育,125,46-50。

    馮百躍 (2007)。從古典芭蕾舞審美觀中詮釋藝術體操運動的發展。體育科學,27 ( 6 )。

    黃淑蓮 (2013)。運用主題撰寫於兒童創造性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臺灣舞蹈研究期刊,8,49-89。

    楊仲華、溫立偉 (2003)。舞蹈藝術教育(第一版)。北京:人民。
    楊思偉、陳盛賢 (2012)。臺灣教師教育政策改革之分析。教師教育研究,1,132-152。

    廖幼茹、廖幼芽 (1988) 國小創作舞蹈教學指導。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臺灣省國民教育輔導叢書。編號77-6012。

    臺灣第一個舞蹈科系的推手-高棪 (1908-2001) 臺灣女人。取自http://women.nmth.gov.tw/information_93_39922.html

    劉仙湧 (2006)。戰後臺灣地區國民小學體育課程目標之發展(1949~)。大專體育,82,90-96。

    劉芹 (1993)。中國古代舞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劉美珠 (1990)。談兒童舞蹈教育。中華體育季刊,3(4),40-44 。

    劉美珠 (2005)。從身心學反思學校舞蹈、專業者對「身體」與「動作」的認識。臺灣舞蹈研究,2,112-148 。


    劉淑英 (譯)(2004)。幼兒動作探索。臺北市:華騰文化 (原作者: Sullivan, M., 1998) 。

    劉淑英、程宜莉、詹雅涵 (譯) (2008)。舞蹈與統整性課程設計:101動作歷險記。臺北市:華騰。(Lynnette, Y, O., Beth, C, P., & Diane, N., 2005 ).

    歐用生 (2000)。課程改革。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 (2006)。臺灣教科書的批判論述分析。當代教育研究,2,1-26。

    歐建評 (譯) (1996)。舞蹈概論。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公司。(Martin,. J., 1939) 。

    歐美惠 (2005)。高雄市成人學習國際準舞現況及相關因素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清田 (2010)。論文寫作的通關密碼:想畢業?讀這本。臺北市:高等教育。

    蔡麗華 (2002)。臺灣高等舞蹈教育簡史。北體舞蹈,23-24。

    鄭世仁 (1992)。揭開「教科書」的面紗。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18,1-7。

    鄭仕一、蕭君玲 (2008)。從身體表現探究崑曲藝術的默會經驗。北體學報,16,364-375。

    謝明叡 (2003)。高中、高職舞蹈班發展現況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譚光鼎 (2000)。國家霸權與政治社會化之探討-以「認識臺灣」課程為例。教育研究集,45,113-137。

    二、 英文部分
    Altheide, D. L. (1996). Qualitative media analysis. Thousand Oaks : Sage Publications.

    Birch, J. R. (2000). Expanding literacy and integrating curricula through dance. The Blackwell.
Educational Forum, 64(3), 223-228.


    Fairclough, N. (1992).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 Cambridge. England: Polity Press.

    Fairclough, N. (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New York: Longman.

    Fairclough, N. (1998). Political discourse in the media: an analysis framework. In A. Bell & P. Garrett (Eds.), Approach to media discourse (pp. 142-162). Oxford, UK:Blackwell.

    Fairclough, N. (2002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s a method in so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 R. Wodak & M. Meyer (Eds.),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ondon: SAGE.

    Fairclough, N. (2002b). Discourse as social practice. In Toolan, M. (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ritical concepts in linguistics (II)(1-22). London: Routledge.


    Foucault, M. (1972).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A. M. Sheridan, trans). London: Tavistock Publications.

    Foucault, M. (1980). ‘Truth and power’. In C. Gordon (Ed.), Power/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s & other writings 1972-1977. Hemel Hempstead: Harvester Wheatsheaf.


    Gardner, M.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Y: University Press.

    Gottschild, Brenda Dixon, Hilsendager, Sarah Chapman, & Kraus, Richard G., “The Meaning of Dance: Basic Concepts,” History of the Dance in Art and Educ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7, 12-26.

    Janks, H., Z. (2002).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s a research tool. In Toolan, M. (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6-42). London: Routledge

    Jorgensen, M. & Phillips, L. (2002). Discourse analysis: as theory and method.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Krsus, R., & Chapman, S. (1981). History of the dance in art and education. (2nd ed.). NJ Prentice-Hall.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 Sage.

    Miethling, Wolf-Dietrich & Krieger, Claus. (2003). Die Schülersicht erkunden. Sportpädagogik, 5, S. 51-55. Hannover: Friedrich Verlag.

    Parkay, W. F. & Stanford, B. H. (1998). Becoming a teacher. (4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A Viacom Company.


    Pinar, W. F., Reynolds, W. M., Slattery, P., & Taubman, P. M. (1995).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discourses. New York: Peter Lang.

    Radocy, R. E., & Boyle, J. D. (1996).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musical behavior (3rd ed.).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 Thomas.

    Rayma, K. B. (1993)。 Issues in dance education. 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94(4), 35-39.


    Saukko, P. (2003). Doing research in cultural studies :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and new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London: Sage.

    Smith - Autard, J. M. (1994). The art of dance in education. London: A & C Black.

    Smith R., A. (1992)。Problem for a philosophy of art educ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33.253-166.

    Weiner., J. & Lisdstons., J.(l969). Creative movement for children.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