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胡韶砡
HU, SHAO-YU
論文名稱: 陳鼓應《易》《老》《莊》三玄思想研究
指導教授: 賴貴三
Lai, Kuei-S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5
中文關鍵詞: 陳鼓應道家老子莊子易經易傳三玄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72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2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陳鼓應(1935-)教授為臺灣當代重要的哲學學者,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研究員、捷克查理士大學東亞系客座教授等等,現在則客座於北京大學。其治學著重於道家思想,面對變動劇烈的現代化社會以及儒家為主體的文化氛圍,陳鼓應教授認為道家除了人和之外,更從宇宙的和諧談到心靈的和諧。 因此他堅持中國哲學體系是「道家為主幹」的原則,致力於《易》、《老》、《莊》三玄的研究,對學術有諸多的貢獻。
      本論文第一章為緒論,闡述筆者之研究動機及文獻探討。第二章就陳鼓應生平學行進行詳細說解,以了解陳鼓應生長環境對其造成的影響,並考究其生平經歷及學思淵源,師承於何者並指導出那些後學門生,建構陳鼓應完整的學術歷程。在第三、四、五章,分別就其《老》、《莊》、《易》之相關著作進行內容分析,掌握陳鼓應註釋《老》、《莊》、《易》的詮解進路及著述中的三玄哲學論點。第六章統攝第三、四、五章之內容而來,為陳鼓應三玄思想作一個完整的歸納及體系建構,如此便可知其三玄理論不僅建立在道家思想的基礎上,同時亦是中國哲學史上不容忽視的一面,具有特殊的價值和意義。終章則說明陳鼓應治學之態度方法及本論文缺失、未竟之處。
      透過整體性探究,可知悉陳鼓應努力建立起中國哲學史的道家系統,並了解陳鼓應生命歷程與道家哲學相互輝映的樣貌圖像。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材料....3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10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8 第二章 知人論世──陳鼓應之生平學行....21 第一節 生平傳略....................21 第二節 學思淵源....................34 第三節 教學研究及門生成就...........44 第三章 陳鼓應《老子》學之述評.......49 第一節 陳鼓應考據《老子》其人其書...50 第二節 《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述評...64 第三節 陳鼓應《老》學思想之體系特色..82 第四章 陳鼓應《莊子》學之述評.......101 第一節 陳鼓應架構之莊子形象.........102 第二節 《莊子今註今譯》註釋之方法與內容....107 第三節 陳鼓應《莊》學思想之體系特色........121 第五章 陳鼓應《易》學述評.....135 第一節 《周易注譯與研究》評述....136 第二節 陳氏《易傳》的主體思想及道家傾向....147 第三節 論陳氏各代道家《易》學發展特色......157 第六章 陳氏三玄思想之匯通互證及延伸面向....170 第一節 道家哲學對中國哲學之縱衡...........170 第二節 三玄哲學議題之闡發................179 第三節 「三玄」思想之進路................181 第七章 結論............................184 一、 陳鼓應治學之方法特色................184 二、 本論文未竟之處與缺失(未來研究展望) .. 187 參考文獻..................................189 一、陳鼓應教授之著述.......................189 二、其它參考文獻 ..........................191

    參考文獻

    一、陳鼓應教授之著述

    (一)重要專書(按出版時間順序排列)

    1.陳鼓應:《莊子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 年 9 月。
    2.陳鼓應:《悲劇哲學家尼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 年 9 月。
    3.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初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4.陳鼓應:《容忍與瞭解》,臺北:環宇出版社,1971 年 7 月。
    5.陳鼓應:《莊子哲學探究》,臺北:自印本,1975 年 10 月。
    6.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年 12 月。
    7.陳鼓應主編:《春蠶吐絲-殷海光最後的話語》,臺北:遠景出版社,1978年。
    8.陳鼓應:《古代呼聲》,臺北:德華出版社,1978 年 11 月。
    9.陳鼓應:《言論廣場》,臺北:遠景出版社,1979 年 1 月。
    10.陳鼓應:《老子註譯與評介》,北京:中華書局,1984 年。
    11.陳鼓應:《尼采新論》,香港:商務印書館,1988 年 2 月。
    12.陳鼓應:《耶穌新畫像》,香港:中華書局,1991 年 8 月。
    13.陳鼓應:《老莊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3 年 3 月。
    14.陳鼓應:《失落的自我》,臺北:書華出版公司,1993 年 5 月。
    15.陳鼓應:《易傳與道家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年 9月。
    16.陳鼓應:《黃帝四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 年 6 月。
    17.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第二次修訂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 年 1 月。
    18.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第三次修訂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 年 3 月。
    19.陳鼓應、白奚合著:《老子評傳》,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20.陳鼓應:《管子四篇詮釋》,臺北:三民書局,2003 年 2 月。
    21.陳鼓應:《道家易學建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 年。
    22.陳鼓應:《尼采新論》修訂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 年。
    23.陳鼓應:《老莊新論》修訂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7 年。
    24.陳鼓應、趙建偉合著:《周易譯注與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190年5刷)。
    25.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新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1年。

    (二)單篇論文(按刊出時間順序排列)

    1.陳鼓應:〈楊朱輕物重生的思想──兼論《楊朱篇》非魏晉時偽托〉,《江西社會科學》第六期,1990 年。
    2.陳鼓應:〈先秦道家研究的新方向──從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四經》說
    起〉,《道家文化研究(六)》,1995 年 6 月。
    3 陳鼓應:〈道家在先秦哲學史上的主幹地位〉,北京道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1996 年。
    4.陳鼓應:〈先秦黃老學與易傳〉,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中心主辦:漢學研究國際會議,1998 年 5 月。
    5.陳鼓應:〈從《呂氏春秋》到《淮南子》──論道家在秦漢哲學史上的地
    位〉,《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五十二期,2000 年 12 月。
    6.陳鼓應:〈郭店楚墓竹簡中儒道有關問題〉,台大主辦先秦儒學研究會,2001 年 4 月。
    7.陳鼓應:〈《管子》〈形勢〉〈宙合〉〈樞言〉〈水地〉諸篇的黃老思想〉,《漢學研究》第四十期,2002 年 6 月。
    8.陳鼓應:〈郭店楚簡所呈現的重要哲學問題──關於儒道竹簡改寫古代哲學史的另類觀點〉,《九州學林》創刊號,2003 年秋季。
    9.陳鼓應:〈「理」範疇理論模式的道家詮釋〉,《臺大文史哲學報》第六十期,2004 年。
    10.陳鼓應:〈王弼體用論新詮〉,《漢學研究》第二十二期,2004 年 6 月。
    11.陳鼓應:〈易老莊三玄思想的內在聯繫──兼論道家易與儒家易的創造與轉化〉,臺大東亞文名研究中心主辦:《易》詮釋中的儒道互動學術研討會,2005 年。
    12. 陳鼓應:〈老莊哲學中的「道」與「理」〉,第一屆國際道家學術研討會,
    2005 年 4 月。
    13.陳鼓應:〈論道與物關係問題:中國哲學史上的一條主線〉,《臺大文史哲學報》第六十二期,2005 年 5 月。
    14.陳鼓應:〈北宋五子的道家觀念叢〉,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 年。
    15.陳鼓應:〈從「得意忘言」的詮釋方法到譜系學方法的應用〉,《中國哲學與文化》第三輯,2007 年 12 月。
    16.陳鼓應:〈中國古典哲學中的兩種詮釋方法〉,詮釋學與經典解釋學術研討會,2007 年 5 月。
    17.陳鼓應:〈三玄四典的學脈關係──論三玄思想的內在聯繫之一〉,《諸子學191刊(二)》,2008 年。
    18.陳鼓應:〈老、莊及《易傳》的重要哲學議題──論三玄思想的內在聯繫之二〉,《諸子學刊(二)》,2008 年。
    19.陳鼓應:〈莊子內篇心學──開心靈與審美心境〉,道家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 年 6 月。
    20.陳鼓應:〈莊子的人文精神與生命關懷〉,人文社會科學討論會2009 年。

    二、其它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朝代先後順序排列)

    1.[漢]劉安:《淮南子》,板橋:藝文印書館,1974 年,影鈔宋本。
    2.[漢]司馬遷:《史記》,臺灣:中華書局重校訂,1965 年。
    3.[漢]班固:《漢書》,香港:中華書局,1964 年。
    4.〔漢]嚴遵著:《老子指歸》,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5.[東漢]桓譚:《新論》,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6.[魏]王弼:《老子注》,見《諸子集成‧卷三》,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
    7.[北齊]顏之推撰,[清]趙曦明注,[清]盧文弨校補:《顏氏家訓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1 年 4 月。
    8.[清]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貫雅文化,1991 年。

    (二)民國後專著(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1.方東美:《方東美先生演講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8 月。
    2.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8 月。
    3.王淮:《老子探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 年。
    4.朱榮智:《莊子的美學與文學》臺北:明文書局,1998 年 4 月。
    5.余嘉錫:《古文通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
    6.吳怡:《逍遙的莊子》,臺北:新天地書局,1973 年 5 月
    7.吳怡《中國哲學發展史》,臺北:三民書局,1984 年。
    8.周為筠:《在臺灣國學大師的一九四九》,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 年5月。
    9.林慶彰主編《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1950~2000)》,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 年 5 月。
    10.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九龍:人生出版社,1968 年。
    11 徐芹庭:《易學源流》,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 年 8 月。
    12.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5 年 5 月 4 版。
    13.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二》,臺北:學生書局,1976 年。
    14.柴熙:《認識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 年。
    15.秦平:《方東美》,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08 年。
    16.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 年 12 月。
    17. 高明:《高明經學論叢》,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8 年 7月。
    18.吳密察、柯慶明、葉國良編,丁亮,伍振勳,吳旻旻等著:《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12)》,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3 年 6月。
    19.張松輝:《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5 年 4 月。
    20.章清:《殷海光》,臺北:東大圖書,1996 年。
    21.陳麗桂校注:《新編淮南子》,臺北:國立編譯館,2002 年。
    22.湯一介:《新軸心時代與中國文化建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年。
    23.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臺北:三民書局,2004 年。
    24.曾春海:《兩漢魏晉易學史》,臺北:五南圖書,2008 年 2 月。
    25.黃錦鋐:《莊子及其文學》,臺北:東大圖書,1977 年 7 月。
    26.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74 年 1 月初版。
    27.楊士毅:《方東美先生紀念集》,臺北:正中書局,1982 年 12 月。
    28.楊慶中:《二十世紀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 2 月。
    29.葛勤修:《白話莊子》臺北:星光出版社,1983 年 4 月初版。
    30.董小蕙:《莊子思想之美學意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 年 10 月。
    31.熊鐵基、馬良懷、劉韶軍:《中國老學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年 2 月。
    32.熊鐵基、劉韶軍、劉筱紅、吳琦、劉固盛:《二十世紀中國老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年。
    33.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2013 年 12 月。
    34.趙天儀:〈教學、演講與寫作──憶殷海光師〉,《殷海光紀念集》,臺北:桂冠出版,1990 年。
    35.趙天儀:《臺大哲學系事件真相》,臺北:花孩兒出版社,1979 年 8 月。
    36.劉百閔:《經學通論》,臺北:國防研究院,1970 年。
    37.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 8 月。
    38.潘光哲編:《殷海光書信錄》,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1 年。
    39.蔣國保、余秉頤:《方東美哲學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1 月。
    40.黎漢基著:《殷海光思想研究》,臺北:正中書局,2000 年 9 月。
    41.賴貴三主編:《臺灣易學人物志》,臺北:里仁書局,2013 年。
    42.賴貴三主編:《臺灣易學史》,臺北:里仁書局,2005 年。
    43.顏世安:《莊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年 12 月
    44.顏國明:《易傳與儒道關係論衡》,臺北:里仁書局,2006 年。
    45.羅根澤主編:《古史辨》第四冊,臺北:藍燈文化,1993 年 8 月。
    46.嚴靈峯:《莊子選注》,臺北:正中書局,1971 年初版。

    (三)學位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1.吳鑫宇:《二十世紀莊子白話譯注初論》,開封:河南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論文,2012 年。
    2.胡俊佳:《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訓詁平議》,杭州: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 年。

    (四)期刊、學報、研討會、網路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1.丁元明:〈易傳與道家哲學思想之比較〉,《周易研究》總第 29 期,1996 年第 1 期。
    2.干春松:〈道家是中國哲學史的主幹-訪陳鼓應先生〉,《哲學動態》1991年 11 期,1991 年 11 月。
    3.王振復:〈陳鼓應的道家主幹說〉,《馬來西亞吉隆坡南洋商報文學講座》,1996 年 5 月。
    4.王開府:〈思想方法研究綜論──以中國哲學為例〉,《國文學報》第二十七期,1998 年。
    5.吳丹:〈陳鼓應「老子哲學幾乎不談境界語」辨析—老子境界闡釋〉,《安徽文學(下半月)》2013 年 10 期,2013 年 10 月。
    6.李遠國:〈九十年代的道家、道教研究(一)──以《道家文化研究》所刊論文為例〉,《道韵》(七),2000 年 8 月版。
    7.李賢中:〈中國哲學研究方法探析〉,《文史哲》總第 304 期,2008 年 1月。
    8.李銳:〈易傳道家說質疑〉,《周易研究》2007 年 03 期,2007 年。
    9.沈清松:〈從方法到路──項退結與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哲學與文化》第 32 卷第 9 期,2005 年 9 月。 194
    10.杜保瑞:〈中國哲學反省〉,《哲學與文化月刊》第三一六期,2000 年 9月。
    11.張瑋儀:〈論莊子出入世的精神——兼評陳鼓應與劉笑敢先生之詮釋〉,《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9 卷第 2 期,2007 年 4 月。
    12.張豐乾:〈周易究竟屬於哪一家-周易學派歸屬問題研究綜述〉,《中華文化論壇》1997 年第 2 期,1997 年。
    13.郭沂:〈易傳成書與性質若干觀點平議〉,《齊魯學刊》1998 年 01 期,1998年。
    14.陳良昱:〈從《庖丁解牛》談今譯詞語的錘煉——兼與陳鼓應先生商榷〉,《修辭學習》1996 年 03 期,1996 年 5 月。
    15.陳紅兵:〈莊子研究的不同視角和方法——陳鼓應、劉笑敢、顏世安莊子研究述評〉,《淄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18 卷第 1 期,2002 年 3 月。
    16.陳啟智:〈論《易傳》的學派屬性—與陳鼓應先生商榷〉,《周易研究》2002年 01 期,2002 年。
    17.劉長欣:〈關於道德經第七十九章部分注譯與陳鼓應先生商榷〉,《管子學刊》2010 年 02 期,2010 年 4 月。
    18.劉國民:〈陳鼓應之老子仁義禮觀的反思和批判〉,《江西社會科學學報》2009 年 10 期,2009 年 10 月。
    19.劉韶軍:〈取道宗儒:《太玄》的義理詮釋〉,《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6 卷 5 期,2009 年。
    20.諶筱萍:〈中國哲學的一種傳統──老子注釋及評介讀後〉,《讀書
    February》1985 年第 12 期,1985 年 12 月。
    21.簡光明:〈近二十年來臺灣的莊學研究〉,《諸子學刊》第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五)報章雜誌(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1.王長安:〈我的哥哥王尚義〉,《聯合報‧副刊》,1998 年 2 月 3 日,四十一版。
    2.陳鼓應:〈我與臺大哲學系事件〉《南方周末》第 1166 期,2006 年 6 月。
    3.陳鼓應:〈生我育我的故鄉漸行漸遠〉,《明報月刊》,2011 年 12 月號。
    4.陳鼓應:〈陳鼓應憶湯一介:學術人格令人景仰〉,《人民政協報》,2014 年9 月 15 日。

    (六) 網路、影音資料
    1. 陳南秀訪問陳鼓應之影片:〈啞巴年代下,一個知識青年的啟蒙與衝撞〉,《臺灣大學校史館》。
    http://www.lib.ntu.edu.tw/gallery/Oral/01_20120110_ChenKuYing.html
    2.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網:〈師資介紹──陳鼓應〉。
    http://philo.pccu.edu.tw/articles/58#.VKzhkyuUdyV
    3.達摩書院官方網站::
    http://damocollege.ehosting.com.tw/
    4.杜保瑞的中國哲學教室。
    http://homepage.ntu.edu.tw/~duhbauruei/
    5.智庫百科:
    http://wiki.mbalib.com/zh-tw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