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育州
LIN, Yu-Chou
論文名稱: 生命弦音‧穿越畫筆心-林育州繪畫創作論述
Chord of Life-The Research of Lin, Yu-Chou's Creation Painting
指導教授: 郭博州
Kuo, Bor-Jou
口試委員: 林偉民
LIN, Wei-Min
黃進龍
Huang, Chin-Lung
郭博州
Kuo, Bor-Jou
口試日期: 2023/11/01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Fine Arts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Artistic Cre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4
中文關鍵詞: 靈感抽象記憶潛意識
英文關鍵詞: inspiration, abstraction, memory, subconscious
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法圖像分析法創作實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182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筆者出生在雲林北港朝天宮旁,對廟宇的文化與活動留有深刻印象。每年的白沙屯媽祖遶境勾起了筆者的記憶,而高爾基童年的回憶亦影響筆者的創作方式,同時,作畫的靈感來源延續到吳文瑤的媽祖遶境的繪畫本。種種因素,使筆者在年近七十歲之際,試圖將過往的回憶呈現在畫作上。

    本論文以「生命弦音」為題,探討柏格森「綿延」的時間概念與佛洛伊德潛意識應用在藝術表現上的影響,並解析中外藝術大師作品特色,透過文獻爬梳與繪畫創作實踐,藉以累積創作能量,重新檢視生命歷程、建構自我視覺經驗外的心靈意象。

    本論文研究共分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並界定研究的範圍與方法;第二章為文獻探討,探究廢墟意象、綿延與懷舊的時間意識、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集體潛意識等概念與理論;第三章為「生命弦音」之創作論述,闡述創作理念、靈感收集冊以及媒材技法;第四章為作品分析,分析畫作的創作內容與畫面安排,以及所連結的記憶與意象;第五章結論則總結筆者的創作內容與意識,展現本研究的創作成果,並於此研究為基礎,展望未來的創新發展。

    The author was born next to Chaotian Temple in Beigang, Yunlin, and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culture and activities of the temple. The annual Mazu pilgrimage in Baishatun evokes the memory of the author, and Arshile Gorky’s childhood memories also influence the author’s creative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 the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painting extends to Wu Wenyao’s painting book of Mazu’s pilgrimage. Various factors led the author, when he was nearly seventy years old, to try to present his past memories in paintings

    This thesis is titled "Chord of Life" explores the impact of Bergson’s concept of “duration” on time and Freud’s application of subconsciousness in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rt master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painting creation. Practice to accumulate creative energy, re-examine the life process, and construct spiritual images beyond selfvisual experience.
    The research of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initial chapter serves as an introductory section elucidating the driving force and objectives behind the study. It also delineates the extent and methodologies employed in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chapter is a literature review, exploring the image of ruins, the time consciousness of duration and nostalgia, Cubism, and Surreality. ism, abstract expressionism, collective subconscious and other concepts and theories;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creative discussion of "Life Strings", expounding the creative concept, inspiration collection album and media techniques;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analysis of the work, analyzing the creative content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ictures, as well as the connected memories and images; the conclusion of Chapter 5 summarizes the author's creative content and consciousness, shows the creativ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nd based on this research, looks forward to futur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目 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 次 iv 表 次 v 圖 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綿延與懷舊的時間意識 11 第二節 潛意識精神與藝術應用美學 16 第三節 脫離客觀描寫 呈現繪畫主觀情感 21 第三章「生命弦音」──穿越畫筆心之創作論述 39 第一節 創作思維:以繪畫註解生命價值 39 第二節 靈感收集與繪畫創作關聯 41 第三節 應用技法與創作步驟 45 第四章 作品解析 57 第一節 〈生命的樂章〉系列 58 第二節 〈夢之絮〉系列 74 第三節 〈日常系列〉 86 第五章 結論 95 參考文獻 97 附 錄 林育州創作展覽 101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目
    1. 王秀雄 著,《美術心理學:創造、視覺與造型心理》,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2002。
    2. 王受之 著,《世界現代美術發展》,台北市:藝術家出版,2010。
    3. 王庭玫 主編,《臺灣當代美術通鑑》,台北市:藝術家出版,2005。
    4. 尤昭良 著,《塞尚與柏格森》,台北:高談文化,2003。
    5. 尤昭良 著,《創造與變現-現代繪畫的柏格森風》,新北市:暖暖書屋文化事業,2013。
    6. 台北市立美術館編輯,《廖繼春作品析論》,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1997。
    7. 林瑋 等撰文整理,《台灣藝術家名件》,台北市:藝術家出版,2006。
    8. 林惺嶽 著,《臺灣美術全集4-廖繼春》,台北市:藝術家出版,1992。
    9. 吳文瑤 繪著,《吳文瑤油畫展 – 憶故鄉大甲廟會》,台中:台中縣文化中心,2001。
    10. 高行健 著,《論創作》,台北市:聯經出版,2013。
    11. 張正仁 著,〈廖繼春繪畫風格與「半抽象」形式美學的辯證〉,《廖繼春作品評析》,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1997。
    12. 張光琪 等撰文,《杜庫寧-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台北市:藝術家出版,2010。
    13. 倪朝龍 著,《畫道‧行者‧陳銀輝》,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2016。
    14. 曾長生 著,《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2000。
    15. 溫世頌編著,《心理學辭典》,台北市:三民書局出版,2006。
    16. 廖仁義、劉碧旭 策展,《取色賦形.捨象傳神-陳銀輝90藝術歷程》,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2021。
    17. 廖新田 等著,《台灣藝術史的書寫:重建台灣藝術史學演講系列實錄》,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20。
    18. 策展人/廖仁義、劉碧旭,黃舒屏 主編,《取色賦形 •捨像傳神-陳銀輝90
    藝術歷程》,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2021。
    19. 劉思量 著,《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市:藝術家出版,2011。

    二、中譯書目
    1. 奧利瓦(Achille Bonito Olivia ) 等著,陳國強 等譯,《國際超前衛》,台北市:遠流出版,1996。
    2. 安德烈.布勒東((Andre Breton) 著,袁俊生 譯,《超現實主義宣言》,台北市:麥田出版,2020。
    3. 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 著、倪梁康 譯,《現象學觀念》台北:南方叢書出版,1987。
    4. 亨利.柏格森(H. Bergson) 著,潘梓年 譯,《時間與自由意識》,台北市:先知出版社,1976。
    5. 亨利.柏格森(H. Bergson) 著,張君 譯,《物質與時間》,台北:先知出版,1976。
    6. 亨利.柏格森(H. Bergson) 著,陳聖生 譯,《創造的進化論》,台北:五南出版,2020。
    7. Jacques Marseille 主編,王文融等 譯,《世界藝術史》,台北:聯經出版,2001。
    8. 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sky) 著,余敏玲 譯,《藝術中的精神》,台北市:信實文化,2013。
    9. Michael Auping 編,黃麗娟 譯,《抽象表現主義》,台北市:遠流出版,1991。
    10. Meredith Etherington-Smith著、林淑琴 譯,《記憶的堅持:達利》,台北:臉譜文化,2000。
    11. 邁可.雷杰(Michael Lena) 等著,黃麗娟 譯,《抽象表現主義》,台北市:遠流出版,1991。
    12. 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李恆基 等譯,《追憶似水年華》,台北市:聯經出版,1992。
    13. 李依依編 譯,《杜布菲:反美學的現代藝術大師》,台北市:藝術家出版,2013。
    14.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著,孫明之 譯,《夢的解析》,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2000。

    三、期刊文章:
    1. 王哲雄 著,〈威廉.德庫寧〉,《藝術春秋》,116期,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0。

    四、網路資料:
    1. 陳顯棟-詩像繪畫官方網站,< https://www.cht.idv.tw/index.php>
    2. 國家教育研究院/樂詞網,〈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5b0ee4071a42ead9473129eb6905ee93/〉。
    3. 教育部,《重編國語詞典修訂版》,〈https://dict.revised.moe.edu.tw/〉。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