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淑萍 Wang Shu-Ping |
---|---|
論文名稱: |
智能障礙學生就業能力初評表之編製研究 Development of the Employability Screening Scale for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
指導教授: |
林幸台
Lin, Hsin-Ta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復健諮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1 |
中文關鍵詞: | 智能障礙 、就業能力 、初步職業輔導評量 |
英文關鍵詞: |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employability, initial vocational evalu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23 下載:4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編製「智能障礙學生的就業能力初評表」,探討智能障礙學生的就業能力,期望能藉由初評表提供學生、教師及家長了解學生的就業能力現況。研究參與者包括12位德懷術專家群,以及北市高職綜合職能科與北市特殊教育學校參與實習高三學生的導師及職業實習專任教師。研究方法為使用德懷術問卷調查法,以完成「智能障礙學生的就業能力初評表」,並將此量表作為團體差異比較的研究工具,接著收集38位智能障礙學生的教師使用該初評表所獲得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與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發現:北市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的表現能力顯著地高於北市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學生,其中發現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功能性學科能力與工作表現三個領域具有顯著性(p﹤.001)。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在各領域表現,明顯優於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而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在各領域能力表現亦優於重度智能障礙學生。且北市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能力表現排序與輕度障礙學生能力表現排序近似性高,而北市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學生能力表現與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能力表現排序近似性高。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建議教師可透過「智能障礙學生的就業能力初評表」提供初步職業輔導評量,並作為提報學生參與深度職業輔導評量時的參考資料之一。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the employability screening scale for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order to differentiate students referring for vocational 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as they graduate. This study adopted the Delphi technique involving 12 profession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scale construction. Another 38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 validation the scale.
As the study progressed through the three phases of the Delphi study, items were eliminated or modified from the original list based on the ranking responses of the participants. Finally, the scale was used to verif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evels of disabiliti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ale could differentiate different levels of disabilities in terms of their employability.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use this employability screening scale for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 an initial vocational evaluation.
王敏行(2002)。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服務模式探討。就業安全, 1卷,2 期,95-98頁。
王敏行(2003)。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與職業重建的關係。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工作手冊。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王敏行(2007a)。職評服務轉介的步驟與流程內容說明。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工作手冊(96年修訂版)。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王敏行(2007b)。職評轉介與職評問題之形成。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工作手冊(96年修訂版)。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王敏行、王建中、黃美慧、鍾和村(2008)。身心障礙職業輔導評量時數與評量方法選擇探討—以高雄市博愛職業訓練中心職業輔導評量服務為例。復健諮商,2期,77-91頁。
王敏行、吳明宜、賴淑華、戴富嬌(2007)。轉介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服務應有的認識。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工作手冊(96年修訂版)。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王敏行、陳靜江、賴淑華(2007)。轉介者如何決定轉介需求與轉介目的。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工作手冊(96年修訂版)。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王瑤芬、林美玲(2007)。國際觀光旅館飲務人員專業能力之研究—以調究員為例。餐旅暨家政學刊,4卷,3期,269-292頁。
北區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資源中心(2008)。職業輔導評量定義。北區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資源中心。
行政院內政部(2004)。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300117621號。
行政院內政部(2007)。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600087331號。(http://www.northverc.org/modules/tinyd2/)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8)。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辦法。台八十七勞職業字第027434號。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8)。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實施方式及補助準則。勞職特字第0970503084號。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9)。台灣地區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http://opendoor.evta.gov.tw/sub.aspx?a=0008876&p=0007727)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編輯小組(2010)。98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報告。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吳明宜(2003)。工作行為或習慣:成大版工作行為衡量表。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工作手冊。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吳明宜、汪翠瑩(2005)。工作行為衡量表的研發與心理計量初探。職能治療學會雜誌,23卷,74-86頁。
吳美宜(2004)。我國大學通識生死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德懷術研究法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劍雄、陳靜江(2007)。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畢業學生所從事職務要求之調查初探。復健諮商,1期,17-46頁。
李正雄(2003a)。介紹智能障礙者就業模式。智能障礙者就業服務工作手冊。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李正雄(2003b)。如何開拓資源。智能障礙者就業服務工作手冊。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李基甸(正雄)(2000)。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廠經營概要。臺北市:中華民國智能障礙者家長總會。
李基甸、陳靜江(2002)。發展職業重建計劃。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之社區化就業服務理念與實務。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李崇信(2002a)。社區化就業支持網絡。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之社區化就業服務理念與實務。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李崇信(2002b)。工作技能訓練。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之社區化就業服務理念與實務。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李崇信(2002c)。擬定就業服務計畫。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之社區化就業服務理念與實務。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李慧文(2003)。身心障礙者就業現況與變遷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何華國(1998)。殘障者的職能評估。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與就業輔導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訓局。
邱淑芬、蔡欣玲(1996)。德爾非預測術-一種專家預測的護理研究方法。護理研究,4:1,92-98頁。
邱滿艷(2003)。就業相關資源與運用。智能障礙者就業服務工作手冊。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林千惠(1998)。影響智能障礙者就業適應相關因素之探討。社會福利,135期,46-54頁。
林千惠、徐享良、張勝成、林宏熾(1996)。台灣地區身心障礙者就業能力與意願之調查研究。南投:台灣省政府勞工處。
林宏熾(2000)。身心障礙者生涯規劃與轉銜教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宏熾(2003)。美國特殊教育學生之轉銜評量。特殊教育季刊,92期,1-14頁。
林幸台(2002)。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轉銜模式之研究—組織與運作模式之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2期,189-215頁。
林雅淇(2008)。雇主僱用中重度智能障礙者之考量因素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紀佳芬(2003)。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與工作改善。臺北市:五南。
胡若瑩(2002a)。開發就業機會。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之社區化就業服務理念與實務。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胡若瑩(2002b)。身心障礙者社會心理適應輔導。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之社區化就業服務理念與實務。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胡若瑩,陳靜江,李崇信與李基甸(2002)。案主/工作配對檢核表。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之社區化就業服務理念與實務。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徐享良(2002)。學校如何執行職業輔導評量。職業輔導評量與課程規劃觀摩研習手冊, 50-58頁。
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2009)。心智障礙者社區作業設施及服務模式試營運作業操作手冊。心智障礙者社區作業設施及服務模式試營運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市:未出版。
許天威(1998)。推動殘障者職業訓練與就業安置之途徑。身心礙障者職業訓練就業輔導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許天威、林千惠合譯(1994)。支持性就業—離職篇。美國支持性就業—模式、方法與論題。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許天威、林幸台合譯(1994)。美國的殘障者支持性就業方案。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許丞芳(2008)。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許德良、黃璽璇(2003)。身心障礙學生十二年就學安置相關職業輔導評量程序和方法。特教園丁,18卷,3期,67-72頁。
教育部(200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臺北:教育部。
陳靜江(2002a)。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轉銜評量現況與問題探討。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0期,157-182 頁。
陳靜江(2002b)。身心障礙者社區化就業服務模式。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之社區化就業服務理念與實務。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陳靜江(2002c)。團隊合作與專業倫理。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之社區化就業服務理念與實務。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陳靜江(2003a)。智能障礙者之就業特性。智能障礙者就業服務工作手冊。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陳靜江(2003b)。如何發展職業重建計畫。智能障礙者就業服務工作手冊。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陳靜江(2005)。對國內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現況的省思與展望。就業安全,4:2 ,91-96頁。
張萬烽(2004)。智能障礙者一般就業技能評量表之發展。特殊教育學報,20期,103-140頁。
張馨云(2007)。臺北縣庇護工場收案標準專題報告。臺北縣九十六年度職業輔導評量中心職業輔導評量模式研究計畫暨成果發表會活動手冊。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未出版。
楊孟麗、謝水南(2003)。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趙麗華 (1993)。台灣地區實施智障者支持性就業模式之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彩虹(2006)。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執行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謝淑雲(2003)。自然支持之建立與追蹤輔導。智能障礙者就業服務工作手冊。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蘇俞禎(2006)。我國國民小學校長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AAIDD〕(2010). Definition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aaidd.org/content_100.cfm?navID=21
Breeding, R. R.(2005).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and sudden onset disability: Advancing proprietary consumer involvement through improved vocational assess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2, 131-141.
McDermott, S. & Martin, M.(1999).What Individual, Provider,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Predict Employment of Individual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104(4), 346-355.
Karen, S.(1989). Overview of supported employment. In Sarash H. & Carol G.(Eds.), Work in Progress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Work Programs(pp.181-196).Chapel Hill, NC: American Occupa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
Rasp, A. F. (1973). Delphi: Decision-makers dream. Nations School, 92(1), 29-32.
Reza, K., & Vassilis, S. M. (1988). Delphi Hierarchy Process (DHP): A methodology for priority setting derived from the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al hierarch proces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37 , 347-354.
Riches, V. C.(1993):Standards of Work Performance: A functional assessment and training manual for training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for employment. Artarmon, NSW, Australia: MacLennan & Petty Pty.
Salzberg, C. L., Lignugaris/Kraft, B., & McCuller, G. L.(1988). Reasons for job loss: A review of employment termination studies of mentally retarded worker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9, 153-170.
Saterfiel, T.H. & McLarty, J. R. (1995). Assessing employability skil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91109)
Sowers, J. -A., & Powers, L.(1991). Vocational preparation and employment of students with physical and multiple disabilities. Baltimore, MD: Paul H. Brookers.
Stephens, D. L., Collins, M. D. & Dodder, R. A.(2005).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employment and skill acquisition among individuals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6, 469-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