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惠娟 Ng hui-koan |
---|---|
論文名稱: |
台語教學支援人員教學實踐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aiwanese teaching support personnel |
指導教授: | 潘淑滿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3 |
中文關鍵詞: | 台語 、教學支援人員 、教學實踐 |
英文關鍵詞: | Taiwanese, teaching support personnel, teaching practic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7 下載:4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台語教學支援人員」之教學實踐過程,從參與的動機到目前教學的現況,所觸及的政策、學校與教學者之間產生的問題,研究過程以質性研究方式,首先蒐集相關文獻,探討母語教學之理論基礎及實施現況;其次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六位台語教學支援人員及進行深度訪談,並輔以個人多年教學經驗作為資料之檢核,其目的有四:
一、瞭解台語教學支援人員之參與動機。
二、瞭解不同背景的台語教學支援人員其教學經驗與困境。
三、為未來的母語教育政策制定提出建議。
四、為台語教學支援人員得以持續推展母語教育提出建議。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作成結論並分別對中央主管機關、教育主管機關、地方政府、學校以及台語教學支援人員提出具體之建議。
壹、結論
一、台語教學支援人員參與考試之內發性動機,除了想要找回說母語的權利,並檢示母語實力,更有份傳承語言文化的使命感及強烈的台灣主體意識。
二、台語教學支援人員的教學經驗與困境,隨著不同背景、年齡、個人特質、教學動機、經驗而有不同,追根究柢的原因仍來自政策制定與學校體制。
三、語言政策淪為政治角力,過去的既得利益者打著「華語」優勢,罔顧他人說母語權利,讓雙語和多元文化教育,帶領台灣語言政策走向正常化。
四、透過不平等的師資檢核內容,讓社會改變觀感去肯定支援人員在語言文化中傳承的時代意義,未來走進社會從事母語教育將是最好的依歸。
貳、建議
一、對中央主管機關的建議
1、積極推動「語言平等法」和「國家語言發展法」立法通過。
2、訂定最低薪資制,保障「台語教學支援人員」的工作權。
3、公平分配語言的經費,台語師資的經費要專款專用,不要被瓜分。
4、研擬台語教育學程,讓具有修業資格的台語教學支援人員修習,對於不具資格仍持續任教的台語教學支援人員舉辦「台語教師特考」以儲備師資。
5、增加台語檢測項目,做為公職人員考核及升遷之參考指標。
6、制定台語認證級數,以擁有不同語言認證的級別,做為學校推甄加分項目,並將台語考題納入升學制度及國家級考試範圍。
二、對教育主管機關的建議
1、修改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將台語排入國中正常課程,並增加國小台語節數。
2、讓台文系所學生進入國教體系,並在大專院校師資培育中心增設台語課程。
3、設立台語專職機構辦理師資培訓及改進台語師資檢核的標準流程作業。
三、對地方政府的建議
1、地方政府全力配合語言政策,進行學校台語教學之訪視、評鑑、考核。
2、設立台語中心學校,提供台語教學的各項支援及教學教材。
3、表揚傑出台語教學支援人員、教師及推動台語教學的績優學校。
四、對學校的建議
1、強化台語的價值及意義,以保存文化資產的態度辦理台語教育。
2、成立台語志工團,培訓有台語專長的家長,重視「台語日」、「鄉土走廊」。
3、聘請經驗豐富且能帶動母語氣氛的師資,將外聘師資提昇為台語培訓講師。
五、對台語教學支援人員的建議
1、樹立台語專業的形象
2、積極充實台語能力、提昇專業知識
3、強化課程設計安排的能力,推動多元的台語活動
4、體認自我價值,延伸教學觸角
5、成立台語教學支援人員的支持系統,做為日後課程交流或成長互助的團體
This research purpos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course that understands a Taiwanese teaching support personnel ,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has taught from the motive of participation up till now, the question produced among policy, school and teaching support personnel. Study the course by way of studying in quality, collect relevant documents at first, probe into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mother tongue teaching and implemen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Secondly choice six Taiwanese teaching support personnel and carry on depth interview by way of taking a sample in conception, complement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for many years with individual as examining cores of the materials, its purpose have four :
First. Understand a Taiwanese teaching support personnel's participation motive.
Second. Understand a Taiwanese teaching support personnel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ir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redicament .
Third. Make the suggestion of putting forward for the future policy for education of mother tongue.
Fourth. Support personnel to promote the mother tongue to educate and suggestion of putting forward continuously for a n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finally result of study, mak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
One, conclusion:
First. Sets of language teaching support personnel is that send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within having an examination to participate in, except want to find the right of talking about mother tongue and examine the strength which show the mother tongue, there are a sense of calling of passing the culture of languages on and strong Taiwan main body consciousness even more.
Second. A language teaching supports personnel'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redicament, have different one because of in conformity with the tactic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age, idiosyncrasy, teaching motive, course, experience, but the reason to make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still comes from the policy and makes with the system of the school.
Third. The language policy of Taiwan becomes play the policy wrestling, The past stakeholders concerned are typing the advantage of ' Mandarin ', speak right of mother tongue regardless of others, let bilingual trend of teaching to handle them, let the Multi-culture for teaching pleading on native language and suggestion.
Fourth. Through unequal examining content of teacher criterions, let the society change the impressions to the support personnel with agreeness and in the culture of the language for the traditional era meaning, then it come into society engaged in mother tongue that education will be the best in accordance to future.
Second, Suggestion:
First. Make the suggestion to the policy making department
Second. Make the suggestion to the education executive department
Third. Make the suggestion on the local government
Fourth. Make the suggestion on the school
Fifth. Support personnel's suggestion on a n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一、中文部份
王麗雲(2001)。中文拼音政策的爭議與課程政治面向的反省。輯於課程與教學論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編印。
方德信(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透過網路在職進修動機與學習成效。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北。
方南強(1994)。閩南語鄉土語言教學的回顧與前瞻。華文世界,74,48-52。
朱美如(2002)。國小一年級看圖說話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之實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HCTC625020。
江文瑜(1995)。台灣母語教育現況。台北:第四屆華語文教學研討會,25,59-65。
江綺雯(1994)。高雄市成人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高雄: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余漢儀(1998)。社會研究的倫理。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出版社。
阮 銘(2004)。兩個台灣的命運。台北市:玉山社。
李勤岸(1996)。語言政策與台灣獨立。輯於語言政治與政策-教授論壇專刊,135-157,113-134。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林達森、施宏達(2004)。課程與教學的省思及前瞻。台南縣:嘉南大學師培中心出版。
林雅雯(2001)。兒童母語教學活動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小客語教學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林瑞榮(1998)。課程與教學/教材教法。台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實習輔導處出版。
林如萍(1990)。中等學校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泉湖(2005)。台灣的多元文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洪鐮德(1996)。新加坡多元語言的教育與政策之評析。載於施正鋒主編,語言政治與政策(215-236)。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郭媛玲(2003)。九年一貫台語課程試辦與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曹逢甫(1997)。族群語言政策:海峽兩岸的比較。台北市:文鶴出版社。
施炳華(1996)。母語教學的基本認識。教師之友,39(3),1-6。
施正鋒(1996)。語言政治與政策。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陳麗雲(2006)。閩南語教學理念的實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陳美如(2000)。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美如(1998)。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陳玉玲(1998)。論母語教育的理論基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143-164。
陸容之 (1995)。多元文化主義風潮對藝術的影響。輯於藝術教育的根源省思,9-22。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張學謙(2002a)。Aotearoa/紐西蘭的語言規劃。載於行政院客委會主辦,各華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頁256-278
張學謙(2002b)。結合社區與學校的母語統整教學。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03-222。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張屏生(2001)。當前母語教育實施的困境。國文天地,17 (7),頁22-27。
張春興(1998)。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興、楊國樞(1993)。心理學。台北市:三民出版社。
黃以敬(2006,3月29日)。鄉土語言應擴大為終身教育。自由時報,A13版。
黃天、徐薔(2004)。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台北縣:支點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黃瑞琴(2002)。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富順(2000)。成人心理與學習。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2)。成人學習。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黃麗容(1999)。以紐西蘭毛利語教育之研究—以小學「完全浸滲式」毛利語教學爲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政傑、張嘉育(1997)。多元文化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載於當前語文學習問題研討會會前論文集, 頁1-16。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黃玉幸(1995)。家庭主婦參與非正規成人教育之參與動機與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研究。台北市:文鶴出版社。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文貴、蔡啟文(2006)。課程:教師自主的行動。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嵐智(2002)。九年一貫台語教學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啟甫(2003)。鄉土母語課程支援教師認知態度與教學現況之探討-以中彰投四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劉祐彰(2001)。促進多元族群的了界與對話。載於九年一貫母語教學的困境與解決之道。師友,403,24-29。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鄭雅麗(1998)。新加坡開埠以來華文教育發展概況。載於郭康健、陳城禮(主編),母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香港:香港教師會。
鄭良偉(1995)。政治目標與語言政策。發表於語言政治與政治研討會,台語教授協會主辯。
謝佳雯(2003)。現行母語師資培育課程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TTTC576059。
盧宸緯(2005)。越籍新移民女性中文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歐用生(1996)。課程與教學革新。台北市:師大書苑。
魏宗明(2001)。1949年政府遷台後國小語文課程變遷之社會學分析。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1),103-131。
蘇怡如(1999)。台南市國小英語教師教學態度及教學策略取向之分析。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8NTNTC576019。
二、網路部份
教育部(2002a)。台語、客家語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語言能力檢核要點。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0835001/91publicnews/9102/B05.htm
教育部(2002b)。國家語言推動成果報告書。http://140.111.34.119/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1/sub05/01050004b.htm
教育部(2002c)。國民中小學鄉土語言教學推動情形。
http://www.eje.tw/ejedate/linda/2002520144/news0520_1.htm
教育部(2003a)。語言平等法草案 。http://www.taiwannation.org.tw/republic/rep31-40/no31_17.htm
教育部(2003b)。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JE/EDU5147002/9CC/9C.html
楊青矗(2005)。南方紀事。2006年5月9日。http://www.southnews.com.tw
教育部(2006a)。國教專業社群網,教育部補助公私立幼稚園推動鄉土語言教學實施計畫。http://teach.eje.edu.tw/9CC/declare/content.php?ID=379
教育部(2006b)。國教專業社群網,教育部補助各縣市政府增置國小教師員額實施計畫。http://teach.eje.edu.tw/9CC/declare/content.php?ID=390
教育部(2006c)。國教專業社群網,提升國民中小學鄉土語言師資專業素養改進措施。http://teach.eje.edu.tw/9CC/declare/content.php?ID=387
教育部(2007)。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進用與聘用辦法條文對照表。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COUNSELOR/EDU9713001/2007/9612-3.pd
王貝林、彭顯鈞(2007)。自由時報電子報,國家語言立法 挽救消失的母語。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r/21/today-fo1.htm
文建會(2007)。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http://www.cca.gov.tw/app/autocue/declare/culture_declare_template.jsp?declare_id=1170386245768 - 11k
三、英文部份
Boshier, R. (1971).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participant:A factor analytic exploration of Houle’s typology. Adult Education, 21, 3-26.
Boshier, R. (1976). Fator analyst at large: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motivation orientation literature. Adult Education, 26(1), 24-47.
Creighton, S. & Hudson, L. (2002). Participation trends and patterns in adult education:1991 to 1999. NCES Publication Washington, DC: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oule, C. O. (1961). The inquiring mind.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