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俊彥 |
---|---|
論文名稱: |
宜蘭縣空間特色形塑之政治經濟研究 |
指導教授: | 蘇淑娟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2 |
中文關鍵詞: | 政治經濟 、文化治理 、環保運動 、地景 、宜蘭縣 |
英文關鍵詞: | political economy, cultur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landscape, Yilan Count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2 下載:3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光復後,台灣依循發展主義振興經濟勵精圖治,在政治、制度的改革及經濟建設下,台灣晉身亞洲四小龍之列,更成為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典範,寫下「台灣經濟奇蹟」。
追隨工業化、現代化的中央政府主導台灣區域發展,北部區域為政治、經濟、交通中心之所在,成為重點區域,更成為全國的發展龍頭,然而同屬於區域發展分區中北部區域的宜蘭,卻在台灣經濟發展列車中缺席。綜合開發計畫更明白揭示宜蘭發展的走向:農業、地方資源型工業,國家以整體結構力量宰制宜蘭的發展地位,宜蘭未能展現出自己,更被貼上「落後」的標籤。
隨著政權的轉移,陳定南打破國民黨長期執政局面,宜蘭開始走向不同的發展之路,在地能動力就此甦醒。從「環保立縣」、「觀光立縣」等政策的推動,公開反對中央所推動或支持的建設,讓宜蘭出現不一樣的地景樣貌。繼任的游錫堃,更以文化治理為施政主軸,帶領宜蘭成為全台生活品質滿意度最高的縣市,更透過各項文化活動,將宜蘭推向國際,徹底翻轉宜蘭早期落後的印象。
地景能反應出歷史的記錄及時代的變遷。在區域內各種力量互動交織的過程亦能透過地景所呈現。宜蘭縣的區域特色,便是由中央政府的主導力量與在地力量反動所形塑的結果。政治變遷過程影響地方發展的方向,在全台各縣市當中,宜蘭是相當特殊且顯著的案例,而這也反應出宜蘭的特殊性,宜蘭所展現出的區域特色,多與其在地能動力量有關,如反污染重視環保、以文化為立縣治理主軸、在地特色文化充分展現等。而這些特色亦反應在地景當中,例如:武荖坑風景區、冬山河親水公園、運動公園、各社區總體營造及觀光工廠等
本文從宜蘭政治變遷的過程中,討論中央結構力量的影響以及地方政權反動的勢力,如何共同作用於宜蘭地表,形塑出宜蘭的地景樣貌。並以文獻回顧分析、參與觀察及深入訪談等研究方法,透過結構主義、結構化歷程、文化治理等角度,解讀地景形塑的脈絡,探討宜蘭空間特色與政治經濟間的關係。
After the end of Japanese rule in 1945, Taiwan became a developmental state in securing the KMT’s 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boosting economy. With several reforms in place on top of a major economic growth, Taiwan was recognized as a role model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Taiwan Miracle”.
Taiwan central government in the 1960s, pursu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set regional agenda where Yilan seemed to be missed in national picture despite its geographic proximity to Taipei.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lan designated Yilan as good for agriculture and local resources-based industries. That placed a cap for the economic potentials of Yilan. It dic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Yilan without seeing the potential in local communities. Yilan was even stigmatized as “underdeveloped.” In retrospective, it might have been helpful to the kind of development for Yilan today.
It was not until Chen Ding-nan came to office that the local development of Yilan took a new turn. Chen pledged to make Yilan a “county of green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and openly rejected the development project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hen’s defiance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reated a landscape that would otherwise have been different. The next magistrate, Yu Xi-kun, followed suit by upholding “cultural governance” as the guideline for his policies. The results were the highest satisfaction level of people in terms of quality of life among all counties. Yu initiated a variety of cultural events to boost tourism, reversing the perception of underdevelopment.
Yilan landscape today reflects its geography, history and community changes recently. The shaping forces for its changing landscapes mainly came from the county leadership and local communities that aimed at counter backing the pro-growth central government and its policies. Today, many of Yilan’s spatial features are closely tied to local agencies and their forces.
This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how the structural power of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countering local forces intertwined to shape the landscape of Yila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observation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formation of certain Yilan landscapes and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litics, economy and local spati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ructuralism, structuration and cultural governance.
一、中文書目: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臺灣區運動會籌備委員會(1992)。八十一年臺灣區運動會報告書。宜蘭縣政府。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1996)。宜蘭縣無尾港水鳥保護區整體規劃。宜蘭:宜蘭縣政府。
今日宜蘭編輯委員會(1980)。宜蘭縣設縣三十週年專輯。宜蘭縣政府。
內政部(1983)。台灣北部區綜計畫。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營建署(1983)。台灣北部區綜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文化環境基金會(1999)。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台北:文建會
王三郎、呂學麟、宜蘭縣政府(1998)。宜蘭縣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導覽。宜蘭:宜蘭縣政府。
王伯仁(2008)。現代台灣奇觀?:節慶、節慶化與節慶地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志弘(1998)。流動、空間與社會:1991-1997論文選。台北:田園城;市。
王增榮,王俊雄(2011)。浪漫的真實-戰後蘭陽建築展。宜縣:蘭陽博物館。
台灣研究基金會執筆小組(2006)。人民的力量:蘭陽平源的雨月四十八天。台北:玉山社。
台灣教師聯盟(1994)。冬山河。台中。
台灣電力公司(1987)。蘇澳火力發電廠環境影響評估簡介。
石計生(1995)。宜蘭縣產業與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停滯」與「轉換」的歷史分析。宜蘭文獻叢刊,7期,260-279。
行政院主計處(2011)。所得收入者平均每人所得分配按區域別分,100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111-116。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74)。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1974)。宜蘭區域計畫。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1979)。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何致中(2002)。地方與認同-宜蘭地區地方特質與認同政治間的關連。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
余世章(2002)。環境保護運動對政治變遷的影響-以1980∼2002年中華民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志衍、楊裕富、潘鑫宏(2005)。文史工作室在社區總體營造扮演角色之研究初探。文化創意與設計國際學術研討會。桃園:銘傳大學設計學院。
吳挺鋒,游常山(2012)。2012幸福城市大調查-台北最有競爭力,為何最不幸福,天下雜誌,505期,80-85。
李素月(2003)。文化治理與地域發展-九○年代以降宜蘭的空間-社會過程(1990-2002)。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瑞儀(2010)。社區自主發展生態旅遊的經驗模式:宜蘭港邊社區之個案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沈嘉玲(2001)。宜蘭的「落後」與發展:地方自主觀點的反思。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邢幼田(1985)。宜蘭中地體系變遷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2)。宜蘭縣長陳定南施政總報告彙編。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6)。宜蘭縣社區總體營造初期展演成果報告書。台北:文建會。
宜蘭縣政府(1990)。宜蘭縣八十年度文化建設工作報告。宜蘭: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1993)。宜蘭縣政府文化建設工作建議案,宜蘭: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1993)。蘭陽歷史-宜蘭縣國民中學鄉土教材。宜蘭: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1993)。蘭陽地理-宜蘭縣國民中學鄉土教材。宜蘭:宜蘭縣政府。
林志恆(1998)。蘭陽之子游錫堃。台北市:天下文化。
林錫銓(1994)。政府組織對應外在體制性環境之策略-宜蘭縣政府「觀光立縣」政策之施政研究。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維純、蘇育琪(1987)。暴君?青天?陳定滿「品管」宜蘭。天下雜誌,71期,70-75。
姜雪影、周慧菁(1993)。《不在城鄉,在上下》,天下雜誌,145期,26-35。
施添福(1996)。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理論架構與基本資料,宜蘭文獻叢刊第十二輯,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洪人傑(2001)。地方政府發展策略的選擇與效果:宜蘭的「反發展」模式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忠修(1999)。淺談台灣地區不同經濟發展階段農業發展目標,農業世界雜誌,195期,55-89。
洪俊偉(2000)。台灣區運動會停辦的原因探討。南師體育,9期,99-113。
徐震(1999)。台灣社區工作的新形勢與新願景。社區發展季刊,88期,168-176。
張景森(1990)。地方政府、民眾組織與地方計畫:九○年代規劃的政治經濟學。民間國建會:國土規劃的挑戰。159-176。
張琬鈴(2007)。清代宜蘭溪南地區漢人拓墾勢力與地方社會(1804-1895)。國立台灣師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梁鴻彬(2002)。環保立縣的「宜蘭經驗」-以「反六輕」及「反蘇火」為討論個案。宜蘭文獻雜誌,56期,33-81。
許澤耀(2010)。從神聖到世俗-以頭城搶孤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其南、陳瑞樺(1998)。台灣社區營造運動之回顧。研考報導,41期,21-37。
陳明通(1995)。國民黨政權與宜蘭地方派系的發展。宜蘭文獻叢刊,7期,228-259。
陳泰安(1996)。城鄉間勞動力遷徙之研究-以宜蘭地區為例。勞工研究,125期,1-26。
陳凱俐、湯惠媄、柯銳杰(2009)。農村發展休閒農業之路—陪伴與成長:宜蘭縣休閒農業輔導歷程分享,宜蘭大學生物資源學刊,5(1),1-13
陳賡堯(1998)。文化、宜蘭、游錫堃。台北:遠流。
曾祥榕、游家政(2001)。地方層級課程發展之探討以宜蘭縣國民中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為例」。花蓮師院學報,12期,133-156。
曾嬿卿(1988)。我與王永慶三度「交手」的經過。財訊,73期,167-169。
游宏彬(2002)。蘭陽平原溪北與溪南地區發展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游常山(1997)。游錫堃活用資源做世界級縣政,天下雜誌。197期,165-168。
黃于玲(1998)。清代噶瑪蘭土地租佃制度的形成與演變—以國家與階級關係為中心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黃玉冠(1994)。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國禎(1998)。文化政策、認同政治與地域實踐-以九○年代宜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雯娟(1990)。清代蘭陽平原的水利開發與聚落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樹仁(2001)。地方政府發展策略的選與效果:宜蘭的「反發展」模式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研究碩士論文。
楊油然(2005)。無尾港過去現在未來。螺訊,19,15-21。
楊淑芬(1996)。宜蘭縣玉田社區總體營造之執行評估。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孝萱(1998)。社區總體營造與鄉村社會轉化過程-以宜蘭縣玉田社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宏進(1994)。台灣經濟發展階段與農村發展規劃,台灣經濟,213期,77-85。
鄭先祐(2010)。台灣環保運動的回顧與展望,玉山周報,45期,10-11。
鄭聲、陳雪(1994)。陳定南前傳。台北:商周文化。
噶瑪蘭雜誌社(1986)。蘇澳全省落塵量冠軍,不歡迎再設火力發電廠。噶瑪蘭雜誌,24期。
盧道杰(2002)。區域規劃與溼地保育─以宜蘭縣為例。宜蘭文獻雜誌,57期,45-79。
賴國洲(1998)。閱讀社區:台灣24個社區總體營造故事。台北市:文化總會青社會。
藍細川(2003)。大進村誌。宜蘭:大進社區發展協會。
蘇育琪(1987)。運動公園背後的故事。天下雜誌,71期,82-83。
二、英文、翻譯書目
David Throsby著,張維倫譯,2003,文化經濟學。台北:典藏。
Fernand Braudel(1979)。Civilisation materielle,economie et capitalisme: XVe-XVIIIe siecle。顧良、施康強譯(1999)。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卷三)。台北:貓頭鷹。
Hamilton, E. (1992). Adult Education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N. Y. : Greenwood Press.
Peet, Richard(1998)。Modern Geographical Thought。Oxford: Blackwell。國立編譯館主譯,王志弘、張華蓀、宋郁玲、陳毅峰合譯(2005)。現代地理思想,台北:群學。
三、網頁資料
大進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無日期)。大進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產業導覽/順進蜜餞,2013.02.28取自:http://www.big99.org.tw/index.htm
天下雜誌(2012.09.05)。2012幸福城市大調查-新手新世代崛起,2012.10.21取自:http://city.cw.com.tw/2012/
天然居民宿(無日期)。天然居民宿,2013.02.08取自:http://www.natureh168.com.tw/p4.htm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06.12.27)。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資產檔案查詢/文化資產個案導覽/頭城搶孤,2012.08.26取自:http://www.boch.gov.tw/boch/
文化部地方文化館(無日期)。文化部地方文化館/宜蘭縣/產業文化館/珍珠社區產業體驗館,2012.02.28取自:http://superspace.moc.gov.tw/hall/local_culture_page.aspx?oid=673710f7-09ec-4457-b95c-65f71b7887ad
台灣戲劇館(無日期)。台灣戲劇館/建館誌/戲說館史,2013.02.28取自:http://svr2.ilccb.gov.tw/theatre/page-2.htm
交通部觀光局(2012.06.14)。交通部觀光局/旅遊景點/觀光景點/宜蘭縣/冬山河親水公園,2013.02.08取自: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06&id=241
宜商地方戲曲社(2003)。搖曳生姿-宜商地方戲曲社,2013.02.28,取自http://tr.ilvs.ilc.edu.tw/~ilvsdp/index.htm
宜蘭人文知識資料庫(無日期)。宜蘭人文知識資料庫,2013.02.28取自:http://ylhm.e-land.gov.tw/
宜蘭童玩節歷年盈虧大事記(2008.03.31)。自由時報電子報,2013.02.28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r/31/today-art2.htm
宜蘭縣文化局(無日期)。宜蘭縣文化局/走讀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2013.02.28取自:http://mookyilan.ilccb.gov.tw/modules/xcgal/displayimage.php?pid=678&album=116&pos=15
凌美雪(2008.03.31)。聯合國認證的童玩節,宜蘭縣府自墮棄守,自由時報電子報,2013.02.28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r/31/today-art1.htm
翁燧林(1985)。國家文化資料庫/老照片/宜蘭縣史博館/1985年南澳鄉信大水泥石礦污染武荖坑東坑之情形,2012.09.02取自:http://nrch.moc.gov.tw/ccahome/index.jsp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2004.12.30)。宜蘭縣社區日曆,2012.09.06取自: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
游芳男(2012.07.08)。童玩節戰士鋼彈吸睛,首日湧1.6萬人「88滑水道很刺激」,蘋果日報,2013.02.28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708/34353829/
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無日期)。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反火電歲月,2013.02.27取自:http://www.wuweiriver.org.tw/html/link1-2.asp
無尾港文教促進會(1992.03.21)。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反火電歲月,2013.02.27取自:http://www.wuweiriver.org.tw/html/link1-2.asp
無尾港文教促進會(2010.05.03)。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反火電歲月/反火電簡報資料,2012.08.30取自:http://www.wuweiriver.org.tw/html/link1-2.asp
經濟部水利屬歷史新聞資料(2003.12.22)。經濟部水利屬歷史新聞資料, 2013.02.26,取自:http://www.wra.gov.tw/ct.asp?xItem=19841&ctNode=5281&comefrom=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