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麗娟 |
---|---|
論文名稱: |
郭店楚簡緇衣文字研究 |
指導教授: | 邱德修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49 |
中文關鍵詞: | 郭店楚簡 、緇衣文字 、郭店文字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47 下載:22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擬針對郭店〈緇衣〉全文作通盤性的用字討論,故以《郭店楚墓竹簡》一書所附之「緇衣竹簡圖版」為基礎材料,將出土〈緇衣〉所存之四十七枚竹簡,一千一百四十七字簡文,依照出土〈緇衣〉原本已分之章次分列為二十三章正文。先行剔除重出之字,共計三百二十三字;再行保留重出之字另作不同通假文例之用者五字;總計三百二十八字,分列在二十三章正文中作三百二十八節依字序前後進行單字考釋。
每一字即為獨立之節。節次之下即行附加圖版掃描字形及本書排序字碼以方便比對檢索。文字考釋基本上皆分列下列五大項目進行討論:一為隸定字形:茲以張光裕《郭店楚簡研究》一書隸定字形為主,若本文有不同看法,則另行說明於下。二為前賢考述:其字若見《說文》,則列《說文》其字訓解於下;若《說文》未見,則羅列其他字書訓解;若其他字書亦未嘗見,則改列簡文其字所通假之字的《說文》訓解。在《說文》訓解之下則列前賢有關其字訓解。三為文字考釋:此段先採「歷史比較」的方式進行,亦即羅振玉所謂「由許書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窺書契」 之法,先行搜尋簡文其字甲文、金文字形,由其字初文形體及本義辭例入手。再以「辭例推勘」的方式,尋求與郭店楚簡其字有關的甲文、金文辭例互相排列比較,以窺其字前期形體音義之用。然後才以「文獻比較」,亦即「二重證據」 所謂「以紙上材料與地下材料相互參證」的方法將郭店〈緇衣〉文句與今本《禮記‧緇衣》文句並列比較,以明二者的用字差異究為異體或者通假所致。若為異體,則繼續搜尋時間上前期後期字例辭例與空間上各域字例辭例相互觀照,兼採「歷史比較」、「異域比較」、「同域比較」 的方式進行,以明其形之異從何所致。若為通假,則羅列聲韻學理證據及文獻通假證據以為其字通假憑依。最後則列字體簡表,將〈緇衣〉其字的甲文、金文、簡文、篆文形體皆羅列表中,以清眉目。四為郭店字例:此段所列以郭店楚簡他篇字例為主。若其字惟見〈緇衣〉,則以〈緇衣〉形體辭例為說;若其字尚在他篇見有其他異體,則一併羅列形體及辭例為證。五為其他楚簡字例:此段羅列其他楚簡字例辭例,以與郭店形體相為佐證。
第二十五章為郭店〈緇衣〉用字狀況的歸納總結。先行將郭店〈緇衣〉用字分為「異體字」、「通假字」、「初文與分化字」三個節次進行討論。在分別為「異體字」、「通假字」、「初文與分化字」確立定義之後,再於三大項目之下依照其字特徵分類列表為說,最後再以「統計法」分別歸納郭店〈緇衣〉文字在使用「異體字」、「通假字」、「初文與分化字」等三方面的傾向與特色。第二十六章為全書結論。將郭店〈緇衣〉的研究價值與本文研究成果,作一總結性的論述
主要參考書目
一、民國以前古籍:
(依原書時代先後排列)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1991 《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
(梁)顧野王 1985 《原本玉篇殘卷》北京:中華書局
(北齊)顏之推 1980 《顏氏家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薛尚功 1986 《歷代鐘鼎彝器款識》北京:中華書
局
(宋)夏竦 1978 《古文四聲韻》臺北:學海出版社
(宋)郭忠恕 《汗簡》上海:涵芬樓
(宋)陳彭年等重修 1988 《宋本廣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
(清)阮元刻本 1989 《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清)孫星衍 1998 《尚書今古文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清)皮錫瑞 1998 《今文尚書考證》北京:中華書局
(清)朱彬 1998 《禮記訓纂》北京:中華書局
(清)孫希旦 1998 《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清)朱 1997 《說文假借義證》合肥:黃山書社
(清)朱駿聲 1998 《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
(清)孫詒讓 1904 《名原》自刻本
(清)徐同柏 1886 《從古堂款識學》北京:同文書局
二、基礎工具書:
(依編撰者筆劃順序排列)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 1976 《侯馬盟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996 《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王力 1999 《同源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孝定 1965 《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何琳儀 1998 《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
周法高 張日昇 林潔明 等合編 1974 《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
周法高 編著 1982 《金文詁林補》香港:中文大學
洪适 編 1975 《石刻史料新編(九)‧隸釋》新文
豐出版公司
容庚 1998 《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高明 1990 《古陶文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高亨 1997 《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
袁仲一 劉鈺 1993 《秦文字類編》西安:陜西人民教育
出版社
袁仲一 劉鈺 1999 《秦文字通假集釋》西安:陜西人民
教育出版社
徐中舒 1998 《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
社
徐文鏡 1998 《古籀彙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馬如森 1993 《殷墟甲骨文引論》吉林:東北師範
大學出版社
荊門市博物館 1998 《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張光裕主編 袁國華合編 1992 《包山楚簡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
館
張光裕主編 袁國華合編 1999 《郭店楚簡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
張守中 1994 《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
版社
張世超 孫凌安 金國泰 馬如森 1996 《金文形義通解》大陸:中文出版社
商承祚 王貴忱 譚棣華 1983 《先秦貨幣文編》北京:書目文獻出
版社
商承祚 1996 《石刻篆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商承祚 1933 《福氏所藏甲骨文字附考釋》金陵:
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影印本
陳初生 1975 《金文常用字典》西安:陜西人民教
育出版社
陳新雄師 1999 《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
限公司
陳夢家 1968 《金文論文選》香港:崇基書店
曾憲通 1993 《長沙楚帛書文字編》北京:中華書
局
滕壬生 1995 《楚系簡帛文字編》湖北:湖北教育
出版社
羅振玉 1958 《增訂殷墟書契考釋》臺北:藝文印
書館
羅福頤 1994 《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三、民國以後專書:
(依編撰者筆劃順序排列)
丁山 1999 《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北京:
中華書局
丁山 1930 《說文闕義》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
語言研究所
丁山 1928 《數名古誼》上海:商務印書館
丁原植 2000 《郭店楚簡儒家佚籍四種釋析》臺北:
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于省吾 1981 《甲骨文字釋林》臺北:大通書局
于省吾 1934 《雙劍誃吉金文選》臺北:藝文印書
館
王國維 1999 《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
王國維 1996 《古史新證》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王鳳陽 1989 《漢字學》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王襄 1925 《簠室殷契征文考釋》天津:天津博
物院
方濬益 1976 《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臺北:台聯
國風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編 1994 《中國考古之美‧戰國鮮虞中山國王
墓》臺北:光復書局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 1999 《古文字詁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
朱芳圃 1962 《殷周文字釋叢》北京:中華書局
朱芳圃 1934 《甲骨學文字編》上海:商務印書館
江淑惠 1990 《齊國彝銘彙考》臺北:國立臺灣大
學文學院
江淑惠 1992 《郭沫若之金石文字學研究》臺北:
華正書局
何琳儀 1989 《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
何金松 1997 《漢字形義考源》武漢:武漢出版社
李實 1997 《甲骨文字叢考》蘭州:甘肅人民出
版社
林義光 1920 《文源》自寫影印本
明義士 1972 《柏根氏舊藏甲骨文字考釋》臺北:
藝文印書館
吳大澂 1963 《字說》臺北:藝文印書館
吳大澂 1976 《齋集古錄》臺北:台聯國風出版
社
邱德修師 1992 《楚王子午鼎與王孫誥鐘銘新探》臺
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邱德修師 1995 《文字學新撢》臺北:合記圖書出版
社
邱德修師 1997 《新訓詁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
司
林澐 1986 《古文字研究簡論》吉林:吉林大學
出版社
李學勤 1990 《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
社
李圃主編 1999 《中國文字研究》南寧:廣西教育出
版社
李孝定 1982 《金文詁林讀後記》臺北:中央研究
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玲璞 臧克和 劉志基 1997 《古漢字與中國文化源》貴州:貴州
人民出版社
屈萬里 1961 《殷虛文字甲編考釋》臺北:中央研
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柯昌濟 1968 《韡華閣集古錄跋尾》香港:崇基書
店影印本
祝敏申 1999 《說文解字與中國古文字學》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施謝捷 1998 《吳越文字彙編》南京:江蘇教育出
版社
唐蘭 1939 《天壤閣甲骨文存考釋》北京:輔仁
大學
唐蘭 1981 《古文字學導論》濟南:齊魯書社
唐蘭 1934 《殷虛文字記》北京:北京大學講義
石印本
孫詒讓 1968 《古籀餘論》香港:崇基出版社
孫常敘 1959 《耒耜的起源及其發展》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
高明 1996 《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
學出版社
高明 1998 《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高鴻縉 1984 《中國字例》臺北:三民書局
高至喜 2000 《商周青銅器與楚文化》長沙:岳麓
書社
馬敘倫 1985 《說文解字六書疏證》上海:上海書
店影印本
崔恆昇 1998 《安徽出土金文訂補》合肥:黃山書
社
曹定雲 1993 《殷墟婦好墓銘文研究》臺北:文津
出版社
商承祚 1979 《說文中之古文考》臺北:學海出版
社
強運開 1976 《石鼓釋文》臺北:藝文印書館
強運開 1935 《說文古籀三補》上海:商務印書館
張舜徽 1983 《說文解字約注》大陸:中州書畫社
張光裕 1989 《雪齋學術論文集》臺北:藝文印書
館
郭沫若 1952 《甲骨文字研究》臺北:民文出版社
郭沫若 1971 《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臺北:大通
書局
郭沫若 1954 《金文叢考》北京:人民出版社
郭沫若 1965 《殷契粹編》北京:科學出版社
郭沫若 1982 《卜辭通纂考釋》北京:科學出版社
楊樹達 1983 《積微居小學述林》北京:中華書局
楊樹達 1971 《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臺北:大通
書局
楊樹達 1997 《積微居金文說》北京:中華書局
楊錦銓 1996 《說文意象字重建》臺北:合豐印刷
有限公司
葉玉森 1955 《殷契鉤沉》臺北:藝文印書館
葉玉森 1934 《殷墟書契前編集釋》大陸:大東書
局
裘錫圭 1992 《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董蓮池 1995 《金文編校補》吉林:東北師範大學
出版社
趙英山 1984 《古青銅器銘文研究》臺北:商務印
書館
趙誠 1988 《甲骨文簡明詞典》北京:中華書局
劉鈞杰 1999 《同源字典補》上海:商務印書館
劉彬徽 1995 《楚系青銅器研究》武漢:湖北教育
出版社
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編 1995 《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韶關
:廣東人民出版社
臧克和 1996 《說文解字的文化說解》湖北:湖北
人民出版社
四、其他:
(依編撰者筆劃順序排列)
白川靜 1980 《金文通釋》神戶:白鶴美術館刊本
松丸道雄 高島謙一 編 1998 《甲骨文字字釋綜覽》東京:東京大
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報告
高田忠周 纂述 1975 《古籀篇》臺北:宏業出版社
五、博碩士論文:
(依編撰者筆劃順序排列)
王仲翊 1996 《包山楚簡文字研究》高雄:國立中
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林素清 1984 《戰國文字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
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陳立 1999 《楚系簡帛文字研究》臺北: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靜吟 1997 《楚金文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羅凡 2000 《郭店楚簡異體字研究》臺北: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期刊論文:
(依撰述者筆劃順序排列)
丁山 1932 〈夷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集刊》2本4分,1932年。
于省吾 1963 〈鄂君啟節考釋〉,《考古》,1963年第8
期。
于省吾 1964 〈略論西周金文中的六和八及其屯田
制〉,《考古》,1964年第3期。
于省吾 1966 〈讀金文札記五則〉,《考古》,1966年第2
期。
白于藍 2000 〈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
中華書局,2000年7月。
朱德熙、裘錫圭、李家浩 1996 《望山一、二號墓竹簡釋文與考釋》,《江
陵望山沙冢楚墓》,文物出版社,1996年。
朱德熙 裘錫圭 1979 〈平山中山王墓銘文的初步研究〉,《文物》
1979年第1期。
朱德熙 裘錫圭 1972 〈戰國文字研究 壽縣楚器銘文中的脰和
〉,《考古學報》,1972年第1期。
朱德熙 裘錫圭 1973 〈戰國銅器銘文中的食官〉,《文物》,1973
年第12期。
朱德熙 1972 〈六合縣程橋發現東周墓葬〉,《考古學報》
1972年第3期。
伍仕謙 1984 〈王子午鼎、王孫誥鐘銘文考釋〉,《古文
字研究》第9輯,中華書局,1984年1
月。
汪榮寶 1967 〈釋皇〉,《國學季刊》一卷二期,學生書
局翻印本,1967年。
汪寧生 1979 〈釋臣〉,《考古》,1979年第3期。
李學勤 1986 〈班簋續考〉,《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
中華書局,1986年6月。
李學勤 1998 〈說郭店簡『道』字〉,《簡帛研究》第三
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李學勤 1984 〈曾侯戈小考〉,《江漢考古》,1984年第4
期。
李學勤 1999 〈子姜首盤和及字的一種用法〉,《中國
文字研究》,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7
月。
李零 1999 〈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研究》
第五集,科學出版社,1999年。
吳其昌 1937 〈金文名象疏證〉,《武大文哲季刊》卷6
期1,1937年。
周桂 2000 〈郭店楚簡緇衣校讀〉,《郭店楚簡研究》,
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馬承源 1961 〈陳喜壺〉,《文物》,1961年第2期。
侯占虎 1999 〈說『刑』兼說『井』〉,李圃 主編《中國
文字研究》(第一輯),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9年7月。
胡光煒 1934 〈壽縣所出楚王鼎考釋 楚王鼎〉,《國
風半月刊》,卷4期3,1934年。
唐蘭 1938 〈智君子鑑考〉,《輔仁學誌》卷7,1、2
期,1938年。
唐蘭 1934 〈壽縣所出銅器考略〉,《國學季刊》4卷1
期,1934年3月。
唐蘭 1972 〈史簋銘考釋〉,《考古》,1972年第5
期。
唐蘭 1976 〈用青銅器銘文來研究西周史〉,《文物》,
1976年第6期。
唐蘭 1961 〈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古文字
研究》第二輯,中華書局,1961年1月。
孫海波 1935 〈卜辭文字小記〉,《考古》,1935年第3
期。
孫常敘 1983 〈假借形聲和先秦文字的性質〉,《古文字
研究》第十輯,中華書局,1983年7月。
孫敬明 何琳儀 黃錫全 1983 〈山東臨朐新出銅器銘文考釋及有關問
題〉,《文物》,1983年第12期。
高明 1995 〈論商周時代的臣〉,《容庚先生百年誕辰
紀念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9
月。
高智 1996 〈《包山楚簡》文字校釋十四則〉,《于省吾
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
社,1996年。
高鴻縉 1957 〈散盤集釋〉,《師大學報》第二期,1957
年6月。
陳偉武 2000 〈舊釋「折」及「折」之字平議〉,《古
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中華書局,2000
年7月。
陳邦懷 1964 〈金文叢考三則〉,《文物》,1964年第2
期。
陳偉 1998 〈郭店楚簡別釋〉,《江漢考古》1998年第
4期。
張政烺 1979 〈中山王壺及鼎銘考釋〉,《古文字研究》
第一輯,中華書局,1979年8月。
曹錦炎 1963 〈越王姓氏新考〉,《中華文史論叢》第三
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
曹錦炎 1989 〈碑研究〉,《文物研究》,黃山書社,
1989年第5期。
郭沫若 1958 〈保銘釋文〉,《考古學報》,1958年1
月。
郭沫若 1964 〈曾子斿鼎〉,《文物》,1964年9月。
曾憲通 1982 〈作字探源---兼談耒字的流變〉《古文字研
究》第19輯,中華書局,1992年3月。
曾憲通 1989 〈吳王鐘銘考釋〉,《古文字研究》第十七
輯,1989年6月。
曾憲通 1981 〈楚月名初探—兼談昭固墓竹簡的年代問
題〉,《古文字研究》第五輯,中華書局,
1981年10月。
裘錫圭 2000 〈以郭店《老子》簡為例談談古文字的考
釋〉,《郭店簡與儒學研究》,遼寧教育出
版社,2000年1月。
裘錫圭 1990 〈釋殷虛卜辭中的「卒」與「」〉,《中原
文物》,1990年第3期。
裘錫圭 1979 〈平山中山王墓銅器銘文的初步研究〉,《文
物》1979年第1期。
裘錫圭、李家浩 1981 〈曾侯乙墓鐘磬銘文釋文說明〉,《音樂研
究》,1981年第1期。
裘錫圭 1978 〈史牆盤銘解釋〉,《文物》,1978年第3
期。
裘錫圭 1986 〈釋殷虛甲骨文裡的「袁」、「」(邇)及
有關諸字〉,《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中
華書局,1986年6月。
葉玉森 1924 《說契》,《學衡》第31期自寫精印本,1924
年7月。
趙誠 1979 〈中山壺中山鼎銘文試釋〉,《古文字研究》
第一輯,中華書局,1979年8月。
趙平安 1998 〈釋包山楚簡中的和〉,《考古》,1998
年第5期。
劉信芳 1999 〈包山楚簡解詁試筆十七則〉,《中國文字》
新25期,1999年。
董作賓 1931 〈卜辭中所見之殷曆〉,《安陽發掘報告》
第3期,1931年。
董作賓 1931 〈商代卜骨之推測〉,《安陽發掘報告》,1931
年第3期。
董作賓 1945 《殷曆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專刊》,1945年4月。
魏宜輝 周言 2000 〈讀《郭店楚墓竹簡》札記〉,《古文字研
究》第二十二輯,中華書局,2000
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