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魏頡 Wei, Jie |
---|---|
論文名稱: |
國中生學習態度、心理健康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台東地區為例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Mental Health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aitung Country |
指導教授: |
陳李綢
Chen, Li-Cho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3 |
中文關鍵詞: | 學習態度 、心理健康 、人際關係 |
英文關鍵詞: | learning attitude, mental heal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3 下載:6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國中生學習態度、心理健康與人際關係之間的關係,以 103 年學年度就讀台東地區國民中學七至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青少年學 習態度量表」、「正向心理健康量表」及「中學生人際關係量表」進行資料蒐集, 有效樣本共 381 人。所得資料採用描述統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 關及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茲將主要研究發現分述如下:
一、不同性別之台東地區國中生的人際關係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年級之台東地區國中生在學習態度及心理健康有顯著差異。
三、性別與年級在台東地區國中生的心理健康-「樂觀進取」分量表及人際關係-「人際認知」分量表之交互作用達顯著。
四、台東地區國中生的學習態度與心理健康有顯著正相關。
五、台東地區國中生的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有顯著正相關。
六、台東地區國中生的學習態度與人際關係有顯著正相關。
七、台東地區國中生的學習態度與人際關係能有效預測心理健康,共可解釋
心理健康 40.9%的變異量。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做為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lve into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earning attitude, mental health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ll told, 381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tung country, ranging from seventh to ninth graders,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Instruments us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Adolescent Learning Attitude Scale", "Positive Mental Health Scal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cal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data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OVA, Pearson’s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jor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A marked gender difference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s found.
2. Learning attitude and mental health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groups of different grades.
3. Gender and grades hav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on ―optimistic and enterprising and ―interpersonal cognitive subscale.
4. Learning attitude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ental health.
5.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ental health.
6. Learning attitude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7. Learning attitud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mental health and account for 40.9% variances.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for practitioners as well a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oposed.
一、中文部分
王昭琪、蕭文(2007)。國中生之生活壓力、憂鬱經驗與復原力之相關研究。生活 科學學報,11,1-31。
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教師心理衛生(二版)。臺北市:心理。
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2009)。心理衛生與適應(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王怡婷(2010)。少年之父母教養態度、家庭互動與其心理健康關係研究-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門診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尤姿云(2014)。繪本融入英語教學對國小學生句子寫作能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方武昌(2002)。國小學童資訊學習適應之相關因素研究—以澎湖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朱麗莉(2005)。遊戲教學融入生活課程對一年級學童學習態度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朱家德(2012)。基隆市國中生網路使用情形與同儕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行政院主計處(2009)。青少年狀況調查。取自
http://www.dgbas.gov.tw/np.asp?ctNode=2842
余鴻穎(2005)。高職學生數學學習困擾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阮氏秋水(2011)。國小新住民子女國語文能力、學習態度及人際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李美珠(2008)。自然體驗方案對國中生正向情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武典(1971)。從心理動力學的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16(5),5-11。
吳炤蓉(2012)。國中生個人特質、人際關係、憂鬱程度與自殺意念之相關性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林倩瑜(2008)。國小學童師生關係與學習態度、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清財(1986)。國中學生對學習態度之調查分析。輔導月刊,22(5),31-36。 林範孺(2010)。正向心理學課程對國中生心理健康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永勝(2015)。國小高年級學生行動裝置使用行為與學習態度、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林世華、黃寶園(民 87)。柯氏性格量表效度概化之統合分析。師大學報,43(2),21-42。
林唯斯(2008)國中生網路成癮、人格特質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瑞芳附近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邱招婷(2002)。國民中學青少年次級文化、同儕關係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侯亭妤(2006)。我國青少年正向情緒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崇倫(2010)。“愛的教育、鐵的紀律”父母親教養方式與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關 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徐美玲(2007)。青少年早期社會關係與其心理健康、偏差行為、快樂感相關性之 探討。新臺北護理期刊,9(2),23-24。
唐全騰(2008)。國中生生活壓力、壓力因應及憂鬱情緒-以新竹縣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星孜(2010)。台北縣新住民與本國籍國中學生生活適應困擾與人際壓力因.應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永和(2003)。國小兒童學校生活情緒經驗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秀芬、黃萬居(2006)。國小學童 A 型行為組型與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態度. 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46,49-77。
陳逸揚(2013)。基隆市新移民與非新移民子女的文化資本、人際關係與學習.態度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德謙(2014)。臺灣地區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與家長參與之關係(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李綢、蔡順良(2009)。「中學生人際關係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陳李綢(2014)。「正向心理健康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陳沛瑄 (2010)。新住民子女音樂學習態度與音樂學習成就相關之研究-以苗栗市國小中高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文淵(2002)。完全中學高中部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益誠(2013)。受霸凌知覺對國中生心理健康影響之相關研究-以社會支持為.調 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珏、滕西華、葉明叡、顏采如、温桂君、王長偉、李柏翰、謝葉玉鳳(2014)。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組織職能評估之研究。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編號:NDC-DSD-102-023)。臺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
張佳蓉(2012)。高雄市國中生網路遊戲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國禎、駱美芳(2007)。輔導諮商系所學生統計焦慮相關變項之研究-性別、年級、數學興趣、統計成績、統計自信心與統計焦慮的關係。輔導與諮商學報,1,87-108。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精華。
許舒雅(2007)。桃園區高中生獨生子女的親子三角關係、同儕關係與心理健.康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黃立婷(2008)。國中生個人特質、人際關係、次文化認同與自傷行為傾向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絢質(2010)。青少年正向思考、正向情緒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嘉惠(2009)。嘉義市國中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及其焦慮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禎貞、林世華(2010)。台灣與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泛文化比較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465-491。
黃政昌、呂紀韋(2008)。「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篩選性評估」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黃佳雯(2014)。大台北地區國中生人際衝突因應策略、學習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筱甄(2008)。國中生依附關係與同儕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美照(2012)。國中、小學生情緒辨識能力與社交技巧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春惠(2014)。國中生同理心發展、復原力與同儕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仁威(2014)。雲林縣國小學童個人背景暨普通教室環境與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溫琇雅(2014)。原民與漢民國中生資源擁有、樂觀和悲觀、因應策略和因應彈性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塗大慶(2014)。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態度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董氏基金會(2011)。臺灣五都國、中職學生生運動狀況、壓生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報告。取自
http://www.jtf.org.tw/psyche/melancholia/survey.asp?This=80
詹秀雯、張芳全(2014)。影響國中生學習成就因素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8(1),49-76。
楊孟麗(2005)。教育成就的價值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75-99。
趙珮涵(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音樂藝術自我效能、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廖思齊(2011)。同儕關係對新住民子女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就之影響-以雲林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廖子琳(2011)。經歷 921 地震後二及四年國中生之心理健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蔡宜娟(2004)。高級職業學校資源班聽障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宛蓉(2013)。國中學生知覺導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蔡婉莉(2002)。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以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為背景(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珊珊(2010)。學校社會心理環境與金門地區青少年心理健康之相關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孟如(2010)。國中生個人特質、安全感感受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毓婷(2012)。不同地區國中生學習態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劉雅菁(2014)。十二年國教免詴入學下國中生的課業壓力及其學習態度之相關研 究—以彰化縣四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 彰化市。
鄭雅芬(2009)。台南市國中生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網路沉迷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厲飛飛、周一樨(2011)。初中生的成就動機其及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教育測量與 評價,6,44-47。
鍾秀華(1997)。桃園地區國中生之心理健康研究:親子關係、社會支持對心理健 康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鍾永昌(2004)。合作學習對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學習成就學習態度及人際 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鍾月美(2011)。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 ─以高 雄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魏琦芳、黃毅志(2011)。學業成就與心理健康因果順序的貫時性分析:以 TEPS 資料做分析。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97-130。
魏琦芳(2008)。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貫時性研究。醫護科技學刊,10 (4),.251-266。
蘇榮彬(2013)。國中生自我概念與學習態度之研究--以新北市立溪崑國中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蘇揚志(2009)。國中生學習態度與日常行為適應之研究-以髮式次文化觀點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林彥妤、郭利百加等(譯)(2005)。心理衛生 : 現代生活的心理適應(原作者: V.
J. Derlega, L. H. Janda)。臺北市:桂冠。 曾端真、曾玲珉(譯)(1998)。人際關係與溝通(原作者:Rudolph F. Verderber
& .Kathleen S. Verderber)。臺北市:揚智。
二、英文部分
Andre, T., Whigham, M., Hendrickson, A., & Chamber(1997). Science and Mathemat- ics versus other School Subject. U.S : Iowa.
Brammer, L. M.(1993). The Helpering Relationship : Process and Skill. New York : Allyn & Bacon ,
Bosworth, D.(1994). Truancy and pupil performance. Education Economics, 2(3), 243-264.
Corsano, P., Majorano, M., Champretavy, L.(2006).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dolescence: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experience of being alone. Adolescence, 41(162), 341-353.
Embse, Barterian & Segool.(2013). Test Anxiety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And Ado- lescents :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reatment Studies From 2000–2010.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50(1), 57-71.
Hacker, K., & Drainoni, M. L.(2001). Mental health and illness in Boston’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ne city’s experi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policy makers. Public Health Reports, 116(4), 317-326.
Luthar, S. S., & Becker, B. E(. 2002). Privileged but pressured a study of affluent youth. Child Development, 73(5), 1593-1610.
Morrell, P. D. & Lederman, N. G.(1998).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school and class-room science: are they independent phenomena. School Science & Mathematics,98(2), 76-83.
Newman, B. M., Lohman, B. J., & Newman, P. R.(2007). Peer group membership and a sense of belonging: Their relationship to adolescent behavior problem. Adolescence,42(166), 241-263.
Petot, D., Petot, J. M., & Achenbach, T. M.(2008).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problems of Algeri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s reported by parents.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17(4), 200-208
Raygor, A. L., & Wark, D. M.(1970). Systems for study. New York : McGraw-Hill. Weinstein, C. E.(1982). Training students to use elabor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 301–311.
Zwirs, B. W. C., Burger, H., Schulpen, T. W. J., Wiznitzer, M., Fedder, H., & Buitelaar, J. K.(2007). 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among children of different ethnic origin.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35, 5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