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胡秀宜 |
---|---|
論文名稱: |
八0年代台灣小說中的青春書寫(1980--1989) |
指導教授: | 蔡芳定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7 |
中文關鍵詞: | 八0年代 、台灣小說 、青春書寫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0 下載:7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提要:
八○年代的台灣小說,呈現多元化的趨向,包涵了政治、社會、女性、都市、鄉土、後設……等多樣類型,其中涉及的議題更是包羅萬象。在許多的文學作品中,「青春」是一個永恆的題材,而在各類型的小說作品中,關於青春書寫的部分也常佔有極大的比例,這些成長的軌跡,在小說世界中展現出各種不同的面貌,透過時空的追尋,在每個世代的腳步中,留下深刻的文學紀錄,故本文嘗試以「八○年代臺灣小說中的青春書寫」為探討主題。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章節安排如次:第一章為「緒論」。闡述本文研究的動機與目的、文獻之分析、研究的範圍與限制、以及章節概述等。第二章為「青春圖像--小說人物之探討」。探討八○年代台灣出版的小說作品中,有關「青春書寫」部分的人物性格、心理發展、情節概要、相關評論、表現技巧……等。第三章為「青春印記--成長軌跡之探討」。以八○年代台灣小說中青春歲月之成長歷程為探討主題,將小說作品中有關童年回憶之追尋、青澀年華之摸索、兩性關係的解構與學習作一整理,以及探討作品中的家庭問題、親子關係等。第四章為「青春場域--社會環境之探討」。以八○年代台灣小說中社會環境之變遷下的青春縮影為探討主題,著眼於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城鄉迅速轉變的差異,以及眷村風情的聚焦,乃至都市小說的興起,都市男女的生活面貌之探討等,同時,針對八○年代台灣小說作品中所刻畫的教育體制下的青春影像,作一分析、整理。第五章為「結論」。總結前面各章的論點,與本文的研究心得。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一)小說文本(按作者姓氏筆劃由少至多排列)
小野。《黑皮與白牙》。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七八年。
王禎和。《美人圖》。台北:洪範書店,民七一年。
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台北:遠景出版社,民七三年。
王幼華。《熱愛》。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七八年。
王幼華。《狂者的自白》。台北:晨星出版社,民七四年。
白先勇。《孽子》。台北:遠景出版社,民七二年;允晨文化出版 社,民九二年。
平路。《玉米田之死》。台北:聯合報社,民七四年。
朱天心。《昨日當我年輕時》。台北:三三書坊,民六九年;遠流出版公司,民七八年。
朱天心。《未了》。台北:聯經出版社,民七一年;聯合文學出版社,民九十年。
朱天心。《時移事往》。台北:三三書坊,民七三年;遠流出版公司,民七八年。
朱天心。《我記得》。台北:三三書坊,民七八年。
朱天文。《最想念的季節》。台北:三三書坊,民七三年。
朱天文。《炎夏之都》。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七六年。
朱天文。《朱天文電影小說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八十年。
朱秀娟。《女強人》。台北:中央日報社,民七三年。
李昂。《花季》。台北:洪範書店,民七四年。
李昂。《愛情試驗》。台北:洪範書店,民七一年。
李昂。《她們的眼淚》。台北:洪範書店,民七三年。
李昂。《暗夜》。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七四年。
李昂。《李昂集》。台北:前衛出版社,民八一年。
宋澤萊主編。《1985台灣小說選》。台北:前衛出版社,民七五年。
吳錦發。《春秋茶室》。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民七七年。
林燿德。《惡地形》。台北:希代出版社,民七七年。
東年。《模範市民》。台北:聯經出版社,民七七年。
施叔青。《完美的丈夫》。台北:洪範書店,民七四年。
袁瓊瓊。《自己的天空》。台北:洪範書店,民七十年。
袁瓊瓊。《兩個人的事》。台北:洪範書店,民七二年。
袁瓊瓊。《滄桑》。台北:洪範書店,民七四年。
袁瓊瓊。《今生緣》。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民七七年。
郭。《好個翹課天》。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七八年。
陳幸蕙。《昨夜星辰》。台北:爾雅書店,民七十年。
陳燁。《飛天》。台北:聯經出版社,民七七年。
張大春。《公寓導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七五年。
張大春。《張大春集》。台北:前衛出版社,民八一年。
張系國。《沙豬傳奇》。台北:洪範書店,民七七年。
黃凡。《大時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七十年。
黃凡。《慈悲的滋味》。台北:聯合報社,民七三年。
黃凡。《反對者》。台北:自立晚報,民七三年。
黃凡。《曼娜舞蹈教室》。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民七六年。
黃凡。《都市生活》。台北:聯經出版社,民七六年;希代出版社,民七七年。
黃凡、林燿德主編。《新世代小說大系.都市卷》。台北:希代出版社,民七八年。
黃凡、林燿德主編。《新世代小說大系.愛情卷Ι》。台北:希代出版社,民七八年。
黃凡、林燿德主編。《新世代小說大系.校園卷》。台北:希代出版社,民七八年。
黃凡。《黃凡集》。台北:前衛出版社,民八一年。
楊小雲。《她的成長》。台北:九歌出版社,民七六年。
楊小雲。《愛的組曲》。台北:九歌出版社,民七七年。
廖輝英。《油麻菜籽》。台北:皇冠出版社,民七一年。
廖輝英。《不歸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七二年。
廖輝英。《盲點》。台北:九歌出版社,民七五年。
蕭颯。《我兒漢生》。台北:九歌出版社,民七十年。
蕭颯。《少年阿辛》。台北:九歌出版社,民七三年。
蕭颯。《死了一個國中女生之後》。台北:洪範書店,民七三年。
蕭颯。《唯良的愛》。台北:九歌出版社,民七五年。
蕭颯。《小鎮醫生的愛情》。台北:爾雅出版社,民七十三年。
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台北:聯合報社,民七十年。
蘇偉貞。《陪你一段》。台北:洪範書店,民七二年。
蘇偉貞。《有緣千里》。台北:洪範書店,民七三年。
蘇偉貞。《舊愛》。台北:洪範書店,民七四年。
蘇偉貞編。《愛情人生》。台北:前衛出版社,民七三年。
(二)古籍
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北京: 中華書局,民七二年。
(三)現代文學(按出版年代順序排列)
龍應台。《龍應台評小說》。台北:爾雅出版社,民七四年。
王德威。《眾生喧嘩》。台北:遠流出版社,民七七年。
楊恆達編譯。《小說理論》。台北:五南出版公司,民七八年。
賀安慰。《台灣當代短篇小說中的女性描寫》。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七八年。
施寄青。《走過婚姻》。台北:皇冠出版社,民七八年。
齊邦媛。《千年之淚》。台北:爾雅出版社,民七九年。
黃武忠。《小說經驗--名家談寫作技巧》。台北:富春出版社,民七九年。
王德威。《閱讀當代小說》。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八十年。
黃重添、莊明萱、闕豐齡、徐學、朱雙一合著。《台灣新文學概觀》。台北:稻禾出版社,民八一年。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民八一年。
陸志平、吳功正合著。《小說美學》。台北:五南出版公司,民八二年。
邵玉銘、張寶琴、弦合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民八三年。
林幸謙。《生命情結的反思--白先勇小說主題之研究》。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八三年。
邱貴芬。《(不)同國女人聒噪--訪談當代台灣女作家》。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八七年。
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縱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八七年。
許琇禎。《台灣當代小說縱論--解嚴前後(1977-1997)》。台北:五南出版公司,民九十年。
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出版社,民九一年。
郝譽翔。《情慾世紀末--當代台灣女性小說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民九一年。
范銘如。《眾裏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九一年。
楊馥菱、徐國能、陳正芳合著。《台灣小說》。台北:空大出版社,民九二年。
(四)心理叢書
ELIZABETH B. HURLOCK著;胡海國編譯。《青少年心理學》。台北:桂冠出版公司,民六八年。
劉安彥。《社會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民七三年。
黃俊傑、吳素倩合著。《都市青少年的價值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七七年。
Janice T.Gidson & Louis A.Chandler著;廖鳳池、胡致芬、王淑敏、黃宜敏、陳美芳編譯。《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民八十年。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楊美惠譯。《第二性》。台北:志文出版公司,民八一年。
Pamela Abbott and Claire Wallace原著;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八四年。
佛洛依德。《佛洛依德文集.自我與本我》。中國:東方出版社,1997年。
David R.Shaffer著;王雪貞、林翠媚、連廷嘉、黃俊豪譯。《發展心理學》。台北:學富出版社,民九一年。
二、論文:(按出版年代順序排列)
(一)期刊中的論文
胡至成。<深知身在情長在--讀《千江有水千江月》之後>。台中:《明道文藝》78期(民七一年九月)。
胡雲。<「殺夫」有違常理--讀《殺夫》>。台北:《新書月刊》4期(民七三年一月)。
龍應台。<評《小鎮醫生的愛情》>。台北:《新書月刊》18期(民七四年三月)。
龍應台。<盲目的懷舊病--評《千江有水千江月》>。台北:《新書月刊》21期(民七四年六月)。
汪靜芳。<另一個盲點--讀龍應台評《千江有水千江月》有感>。台北:《新書月刊》21期(民七四年六月)。
馬森。<電影對小說的影響--評《小鎮醫生的愛情》>。台北:《聯合文學》2卷3期(民七五年一月)。
古添洪。<讀李昂的《殺夫》--詭譎、對等、與婦女問題>。台北:《中外文學》14卷10期(民七五年三月)。
封祖盛。<從《殺夫》一瞥李昂的文化探索>。廈門:《台灣研究集刊》2期(民七六年二月)
李昂。<新人類的聲音>。台北:《聯合文學》61期(民七八年十一月)
張誦聖。<朱天文與台灣文化及文學的新動向>。台北:《中外文學》22卷10期(民八三年三月)
王宗法。<論八十年代台灣文學的走向>。台中:《台灣文藝》118期(民八三年八月)。
張誦聖。<袁瓊瓊與八○年代的台灣女性作家的「張愛玲熱」>。台北:《中外文學》23卷8期(民八四年一月)。
蔡芳定。<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的小說藝術>。台北:《中國學術年刊》17期(民八十五年三月)
朱偉誠。<(白先勇同志的)女人、怪胎、國族:一個家庭羅曼史的連接>。台北:《中外文學》26卷12期(民八七年五月)。
李仕芬。<當代台灣女作家小說中的母子關係>。台北:《師大學報》43卷1期(民八七年五月)。
梅家玲。<少年台灣:八、九○年代台灣小說中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家國想像>。台北:《漢學研究》16 卷2期(民八七年十二月)。
梅家玲。<以小搏大--對戰後台灣小說史中女性/性別論述的若干觀察>。台北:《文訊雜誌》116期(民八八年八月)。
宋澤萊。<從仿古的鄉土到實在的鄉土--特論蕭麗紅台語小說的高度成就>。台北:《台灣新文學》13期(民八八年十二月)。
曹玉玲。<新電影的美學奠定--侯孝賢的青春印記>。台北:《DVD Info雜誌》(民九一年十一月)
鄭美里。<面對「孽子」談「孽子」--專訪「永遠的台北人」白先勇先生>。台北:《公視之友月刊》(民九二年二月)
林珊珊。<永遠的台北人.白先勇>。台北:《公視之友月刊》(民九二年二月)。
孫潔茹。<游移(猶疑)的認同:外省知識份子的國家認同--以朱天文及其作品為例>。新竹:《文化研究月報》25期(民九二年三月)
(二)學位論文
凌子楚。《臺灣八○年代社運的政經分析》。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八三年。
劉宏恩。《心理學取向之法律研究:以住宅搜索、子女監護及婚姻暴力問題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八五年。
洪珊慧。《李昂小說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八七年。
方婉禎。《從城鄉到都市--八○年代台灣小說與都市論述》。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九十年。
黃清順。《臺灣小說的後設之路——「後設小說」的理論建構與在臺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九一年。
郭淑文。《袁瓊瓊小說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民九十一年
石曉楓。《八、九○年代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九二年。
易言嬡。《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家有青少年子女的父母親職經驗之性別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九二年。
蕭淑仁。《青年女性的生活經驗--以高學歷的職業婦女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九二年。
沈俊翔。《九○年代台灣同志小說中的同志主體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九三年。
陳培文。《朱天心的生命風景與時代課題》。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九十三年。
(三)副刊論文:
林清玄。<戲肉與戲骨頭--訪王禎和談他的小說「美人圖」>。《中國時報》,民七十年二月十日。
彭端金 。<探索的、反叛的漂泊者--王幼華的小說世界>。《台灣時報》,民七四年十二月十三日。
吳錦發。<略論李昂小說中的性反抗--「愛情試驗」的探討>。《自立晚報》,民七十二年七月十二至十三日。
季季。<站在冷靜的高處--與蕭颯談生活與寫作>。《中國時報》,民七十六年八月十四日。
李昂、張系國。<殺夫、殺妻、沙豬--張系國V.S.李昂--國際傳真對談>。《中國時報副刊》,民七十七年十一月十日至十一日。
朱雙一。<台灣社會文化變遷中的心理攝像--王幼華作品論>。《民眾日報》,民七十九年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五日。
劉春城。<女性文學異軍突起>。《台灣新聞報》,民八十一年三月十五日。
(四)其他相關論文:
<聯合報六九年度中、長篇小說獎總評會議記實>。附錄於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台北:聯合報社,民七十年。
林依潔。<叛逆與救贖--李昂歸來的訊息>。附錄於李昂《她們的眼淚》,台北:洪範書店,民七三年。
周寧。<評介「死了一個國中女生之後」>。附錄於蕭颯《死了一個國中女生之後》。台北:洪範書店,民七三年。
丘明。<把歡樂灑滿人間--訪小說家王禎和>。附錄於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台北:遠景出版社,民七三年。
馬森。<虛假的人道主義>。附錄於黃凡《反對者》。台北:自立晚報社,民七三年。
馬森。<評「好個翹課天」>。附錄於郭《好個翹課天》。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七八年。
許俊雅。<戰後台灣小說的階段性變化>。封德屏主編,《台灣文學發展現象: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二)》。台北:文建會,民八五年。
張小虹。<不肖文學妖孽史--以《孽子》為例>。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縱論》。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八七年。
陳思和。<鳳凰.鱷魚.吸血鬼--試論台灣文學創作中的幾個同性戀意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主編。《解嚴以來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八九年。
尹玲。<化悲情為金粉的歌劇--白先勇小說在歐洲>。附錄於白先勇《孽子》。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民九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