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戴裕惠 Tai,Yu-Hui |
---|---|
論文名稱: |
應用創造力思考技法於國中音樂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Applying Creative Thinking Techniques to the Music Composition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吳舜文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2 |
中文關鍵詞: | 創造力思考技法 、音樂創作 、卡片討論法 、奔馳法 |
英文關鍵詞: | Creative Thinking Techniques, Music Creation, KJ, SCAMPER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3 下載:3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力思考技法-卡片討論法(KJ)、奔馳法(SCAMPER)融入音樂創作教學方案在國中之實施情形。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板橋區八年級學生。研究者運用音樂課時間,每次四十五分鐘,共十七次進行本研究。透過上課歷程觀察、綜合學生多面向回饋及作品來蒐集資料,以質性研究法分析,簡要以「創造力思考技法融入音樂創作教學之學生作品探析」及「教師在創造力思考技法融入音樂創作教學之探究」兩個面向歸納:
在「創造力思考技法融入音樂創作教學之學生作品探析」部分-
一、 學生在接受卡片討論法實施於歌詞改編教學後,確實能夠產出歌詞作品。
(一) 在技能面,有88%學生學會使用卡片討論法融入歌詞改編創作。且依據評量結果,有86%之學生作品內容順暢、合邏輯,亦扣緊校歌精神之主題且有創意。
(二) 在情意面,有93%的學生(27人中有25人) 喜歡使用卡片討論法來做小組討論,且認為此技法能夠幫助他們有效歸納出討論主題之向。
(三) 在認知面,根據研究者、協同研究人員觀察及學生回饋日記、調查表顯示約70%的學生在使用卡片討論法過程中,自行產生資料檢搜或尋求與教師討論相關之行為,無形中在認知層面增長。
二、 學生在接受奔馳法實施於曲調改編教學後,確實能夠產出曲調作品。
(一) 在技能層面,整體學生不但懂得操作奔馳法,更因為其動詞聯想之檢核刺激,產出有創意且優美之曲調。以非音樂班之學生第一次曲調創作表現來說,其表現不但良好,且顯著。
(二) 在情意面,約有74%學生喜歡使用奔馳法來刺激曲調創作靈感。不過亦有學生表示,在操作過程及小組討論氛圍方面相較之下,他們較喜歡卡片討論法。
(三) 在認知層面,根據研究者、協同研究人員觀察及學生回饋日記顯示,約有90%之學生因為奔馳法之動詞聯結檢核表之刺激,使學生可以有效產出曲調作品,除了讓他們喜歡上音樂創作這件事之外,並且對於曲調創作之音樂基本元素,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收穫。
三、 根據評量結果,有86%學生在音樂作品整體呈現出創意。
評量方式根據Amabile(1996)的產品或作品的創造力指標:「使用他們自己主觀的創造力定義,依照創意的層次來評定這些作品或產品」。各組在「使用卡片討論法改編歌詞」、「使用奔馳法改編曲調」以及「整體作品呈現」三大面向是否具有創意來評分(得分高低分別是4~1),而有86%的學生在「整體作品呈現」之肢體動作設計有創意、團隊默契、團隊精神、作品表達完整性…等評分向度獲得3分或以上的分數,表現良好。
四、 整體而言,學生喜歡音樂創作課程之安排。
在「教師在創造力思考技法融入音樂創作教學之探究」部分-
一、卡片討論法融入歌詞改編
(一) 「6W」協助學生歸納時更有方向。
(二) 培養學生專注聆聽習慣,使卡片討論法過程更順暢。
(三) 齊全的文具準備,刺激學習意願低落學生參與討論。
二、奔馳法融入曲調改編
(一) C【結合】的動詞聯想最容易操作。
(二) 奔馳法、資訊設備及音樂軟體,可補學生音樂專業背景之不足。
(三) 奔馳法需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只用一種動詞檢核以避免學生操作混淆,第二階段再搭配其他動詞使用。
(四) 奔馳法讓學生親近音樂創作:各組學生使用奔馳法於曲調改編創作時, 確實都產出良好曲調作品,體驗到學習創作之高峰經驗與成就感。
本研究發展出創造力思考技法卡片討論法、奔馳法融入音樂創作教學方案之模式,供相關研究者作參考,並期望可以培育有創造力,願意不斷嘗試音樂創作之學生。
關鍵詞:創造力思考技法、音樂創作、卡片討論法、奔馳法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Creativity Thinking Techniques - KJ technique and SCAMPER technique to New Taipei City Panchiao Area eighth-grade students’ music composition project. After this project, how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and how the results. The researcher uses every 45 minutes per music class, a total 17 classes of one semester in this study. Through the class observations, the teacher reflection notes, records of discussions, the feedback of collaborative researcher and students’, and students’ music creations to gather information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analysis. From students’ music creations and the researcher inquires the results to summarize. The part of students’ music creations: 1.Students can create and rearrange lyrics after they received KJ technique. (1)In the skill side, 88% of the students learn how to use KJ technique to solve music creations issues. And 86% of the students’ musical content of the creations show smoothly, logical, also fasten the theme anthem and creative spirit. (2)In the affection side, 93% of students prefer to use KJ technique which can help them to summarize the direction of discussion topics effectively. (3)In the cognitive side, about 70% of the students seek themselves and discuss with teacher about music creations issues. This potentially increase cognitive levels.2.Students can create and rearrange melody after they received SCAMPER technique.(1)In the skill side, whole students learn how to use SCAMPER technique, not only create beautiful melody and perform them well but also significant.(2)In the affection side, about 74% of the students prefer to use SCAMPER technique to stimulate melody inspiration, but some students said that they prefer KJ technique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and panel discussions contrast atmosphere regard. (3)In the cognitive side, about 90% of the student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harvest in the basic elements of music after SCAMPER. 3.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results- assessment approach based on creativity index Amabile (1996) of the product or the work: "Using their own subjective definition of creativity,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creativity to evaluate these works or products.", (Score of 4 to 1), 86% of students at the "whole creation presented" physical action of design creativity, understanding good team, a good team spirit, the expression of complete creations, get 3 or more points, good performance.4. Whole students like the arrangement of music classes. The part of the researcher inquires the results: using KJ technique- 1.Students can match 6w to diversion their ideas. 2. Develop the habit of listening at discussions.3. It will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willingness to have fully stationeries. Using SCAMPER technique- 1.【Combine】 is the most easily operating.2. With information equipment and music software make creations easier.3. Implemented in two phases, students will not be confused by the idea of SCAMPER technique .4. Students get close to music
creations, because integration into techniques SCAMPER. By way of operation of this study, using KJ, SCAMPER to the music creation class, I am hoping to foster students with creativity and willing to continue create.
Key words: Creativity Thinking Techniques, Music Creation, KJ, SCAMPER
參考文獻
壹、中文
毛連塭、林幸臺、郭有遹、陳龍安(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王沛綸(1976)。音樂辭典。台北:樂友書房。
王秀苓(2006)。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淑俐(1995)。青少年情緒的問題、研究與對策。台北:合記。
王淑玲(2013)。國小六年級學童音樂性向與音樂創作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安默兒著,貓頭鷹編譯 (2004)。音樂辭典。台北:貓頭鷹。
托爾斯泰著,耿濟之譯(1989)。藝術論。台北:遠流。
朱宗慶(2012)。創意美感之島的實踐基礎-文化創意人才培育。研考雙月刊,36,52-65。
朱富榮(2005)。國小音樂創作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巧凡(2011)。創思音樂教學模式應用於國小六年級生音樂創作歷程之探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吳舜文(2003)。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育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藝術教育館。
吳舜文(2005)。藝術創意學程的規劃與實踐,以「創造力與音樂才能」模組教學為例。美育,148,1-17。
吳蕙純(2008)。兩岸三地小學音樂創作教學課程綱要與教材內涵之分析比較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吳靜吉、林偉文、林士郁、陳秋秀、曾敬梅和王涵儀 (2002)。教育部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子計畫(六)國際創造力教育發展趨勢專案。台北:教育部。
吳黛艷(2011)。電視廣告音樂運用在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疊 (2002)。音樂的另類思考-利用電腦滿足音樂創作。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協會會刊復刊號,13-22。
李永剛(1992)。實用歌曲作法。台北:全音樂譜。
李雪禎(2006)。運用「兒童音樂短劇」及「創造性戲劇」於國小學童音樂創作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李錫津(1987)。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台灣書店。
李麗芬(2006)。應用生活經驗於兒童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杜 麟(1982)。音樂教學研究。台北:天同。
沈啟箴(2013)。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音樂創作教學之個案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小玉(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教育實習實施概況探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6(1),69-93。
林小玉(2007)。 音樂創造力之概論、教育心理學觀與實徵研究。音樂藝術學刊,2,87-118。
林有安(2006)。國小音樂創作教學初探。台北:教育部。
林建平(1991)。創意的寫作教室。台北:心理。
林敏(2012)。引導式發現學習應用於國小音樂創作學習之成效探討 (未發表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靜芸(2009)。國小五年級學童運用Hyperscore創作音樂思考表現之個案研究(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林耀弘(2009) 。流行音樂運用在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課程設計之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傳維(2012)。在網際網路上以KJ 法中增加圖片提高其效果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縣。
金信庸(1996)。國小音樂創作教學。高雄市:復文圖書。
柯如庭(2008)。鋼琴即興運用於國小學童音樂創作能力之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范儉民(1996)。音樂教學法。台北:五南。
音樂之友社(1999)。新訂標準音樂辭典。台北:美樂。
唐蔚(2007)。行動電話發展之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夏琳.海伯梅爾著,滕淑芬譯(2004)。聽音樂,孩子更聰明。台北:智庫。
孫易新(2007)。心智圖法創造思考訓練方案對激發企業人士創造力成效之研究(未發表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台北市。
高潔(2006)。給學生搭建“音樂創新”的舞臺。2007 年7 月19 日,取自 http://www.pep.com.cn/yinyue/jszx/jxyj/jylw/200601/t20060124_241784.htm
(奧)馬斯特納克著(2013)。德國音樂教育。上海:音樂學院。
康 謳(1984)。音樂教材教法與實習。台北:天同。
張乃文(2012)。應用體感遊戲裝置於兒童美術學習之探討-以國小中年級為例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張世彗(2001)。創造力發展的理論。台北:五南。
張保中(2008)。C-KanoModel之發展以探索魅力品質要素(未發表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北市。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統星(1991)。音樂科教學研究。台北:全音樂譜。
張統星(1994)。音樂科教學研究增訂版。台北:全音樂譜。
張統星 (1997)。音樂創作教學。台灣省國民小學音樂科教學研習會參考教材(基礎班用)。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主編,131-139。
張渝役(1995)。國小音樂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張湘君、葛琦霞 編著(2001)。多元智能輕鬆教─九年一貫課程統整大放送。
台北:天衛文化。
張錦鴻(1970)。音樂科教學研究與實習。台北:復興。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梁寶華(2005)。音樂創作教學—創世紀音樂教育新趨勢。香港:卓思。
章連啟(1996)。音樂教育教學經驗。北京:人民音樂。
莊惠文(2013)。創意思維的英詩之旅: 我與英語資優生的故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郭有遹(2001)。創造心理學第三版。台北:正中。
陳友新(1979) 師範專科學校音樂科教學研究。台北:樂韻
陳永明(1995)。國民小學音樂科創造思考教研究。 台北:皇龍。
陳玉玫(2002)。應用電腦輔助國小音樂教學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陳沛蓉(2008)。創造思考技法融入國小六年級劇本創作教學之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彥冲(2013)。班級討論型態之創新應用-於小學教育現場實踐之行動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英豪、吳裕益(1982)。道德發展測驗、創造測驗與認知發展測驗的發展。
台北市中國測驗學會主編:我國測驗的發展。
陳英豪、吳鐵雄、簡真真編著(1980)。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高雄:復文。
陳慧筠(2009)。兒童音樂創作數位學習系統的發展與成效分析 (未發表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靜玫(2004)。點子獲取方式與技法適用情境之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龍安(2004)。創造力個案研究。台北:教育部顧問室專案計畫。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理論與實際(第六版)。台北:心理。
曾如詩(2008)。應用5E 學習環觀點輔以資訊科技融入音樂創作教學之探討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曾興魁(1996)。音樂創作教學探討:即興創作與具象音樂素材之運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游健弘(2003)。CoRT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資優班學生語文創造能力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文博(1998)。關於創意我有意見。台北:天下遠見。
黃玉生(2004)。電腦科技在音樂創作上之應用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黃怜慈(2006)。圖像科技融入音樂創作上的探討~以Hyperscore應用於國小五年級音樂創作為例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惇勝(1993)。卡片討論法的基本理念及應用。創造思考教育,5,28-34。
黃惇勝(1995)。台灣式KJ 法原理與技術。台北: 中國生產力中心。
黃惇勝(2002)。語文資料處理方法論與突破工程。創造思考教育,12,1-9。
黃鼎超(2010)。解構主義理論應用於家具創意設計之研究―以Wegner創作品為例 (未發表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楊兆禎(1983)。音樂創作指導。台北 : 全音樂譜。
楊雅惠(1993)。運用電腦輔助之曲調創作教學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台北市。
葉雲生(2011)。自動作曲融入國小六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教材設計與學習成效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
詹志禹 (2002)。「創造力」的定義與創造力的發展-兒童會創造嗎?教育研究月刊,100 (8),117-124。
詹志禹(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小學教育。台北:教育部。
劉文六(1975)。台灣民謠曲調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
劉禾寰(2011)。國小學童音樂創意表現之研究─以雲林縣安慶國小直笛教學為例(未發表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
劉英淑(1995)。國民小學音樂科新課程的精神與特色及實施之相關配合做法。研習資訊,12(5),33-40。
鄭芳珍(2014)。以創作為導向之國小三年級音樂教學行動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駱正榮(1992)<國小音樂創作教學探討:節奏部分>,《國教世紀》,27,33-40。
戴久永(2005)。全面品質管理。台中市 : 滄海。
繆天瑞主編(1998)。音樂百科辭典。北京:人民音樂。
繆裴言、林能杰、繆力(譯)(2006)。(日)高荻保治著。音樂學科教學法概論。北京:人民音樂。
謝宗翰(2008)。單元觀念式創意問題解決策略課程之成效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謝苑玫(2005)。音樂的創造性思考。國教輔導,44(6),42-46。
謝淑娟(2014)。國中二年級音樂創造力培訓之探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謝莉莉(2006)。從報紙探討台灣炊飯器的發展 (未發表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謝嘉幸與郁文武(2006)。音樂教育與教學法(修訂版)。台北:高等教育。
鍾若欣(2008)。國語流行歌曲融入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教學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羅雅莉(2007)。圖像符號應用於國民小學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 (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貳、外文
Amabile, T. M. (1983).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123-131
Amabile, T. M. (1996).Creativity in context. Boulder,CO:Westview.
Barron, F. X. (1969). Creative person and creative proces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Balkin, A. (1990). What is creativity? What is it not?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6(9), 22-28.
Campbell, P. (1991). Unveiling the mysteries of musical spontaneity.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8(4), 21-25.
Csikszentmihalyi,M.(1996).Creativity.NY:Harper Collins.
Eberle,R.(1971).SCAMPER:Games for imagination deveiopment.NY:D.O.K.
Feinberg, S. (1991).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and the music listening experience. In D.L. Hamann (Ed.), Creativity in the music classroom ,77-83.
Guilford, J. P. (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McGraw-Hill.
Greenberg, M. (1979). Your children need music.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Gibson, S.(1989). A comparison of music and multiple arts experi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 Disser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49(12A), 35-43.
Hickey, M. (2001b). More or less creative: A comparison of the composition processes and products of high-creative and less-creative children compos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Conference, April 3-7, 2001
Howard Gardner.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Basic Books.
Kawakita , J.(1973).The KJ Method and my dream towards the “heuristic” regional geography.Japanese Journal of Human Geography, 25 (5) , 493-522.
Morgan, R. V. (1953). Music: A living power in education. New York:Sliver Burdett.
May, R. (1975). The courage to create .New York: W. W. Norton.
Mayer, R. E. (1999). Fifty yea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In R. J. Sternberg (Ed.),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 449-46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rnes, S. J. (1967). Creative behavior guidebook.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Reimer, B. (1989).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2nd ed.).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Regelski, T. A. (1986). A sound approach to sound composition. Music Educator Journal, 62(8), 41-45.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5). Defying the crowd: Cultivating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ternberg, R. J., & Lubart, T.L. (1995). Defying the crowd : Cultivating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6). Investing in crea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1(7), 677-688.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9). 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 Prospects and paradigms, In R. J.
Spool, J. M. (2004). The KJ-technique: a group process for establishing priorities. Retrieved October 13, 2008, from http://www.uie.com/articles/kj_technique/.
Swanson, B. R. (1969). Music in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3rd ed.).Belmont, CA: Wadsworth.
Torrance, E. P. (1966).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orms-technical manua. research edition. NJ, Princeton: Personnel Press.
Uszler, M., Gordon, S., & Smith, S. M. (2000). The well-tempered keyboard teacher. New York:Schirmer Books.
Wallas, G. (1926). The arts of thought . New York: Harcour Brace and World.
Webster, P. (1987). Conceptual bases for creativethinking in music. In J. Perry, I. Perry, & T. Draper. (Eds.), Music and child development(pp. 158-174).New York, NY: Springer-Ver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