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政緯 Lin, Zheng-Wei |
---|---|
論文名稱: |
「意識形態風格」 之台北市形象廣告設計創作研究 Research and Creative Design for Taipei image advertising: The“Ideology Style” |
指導教授: |
何清輝
Ho, Cing-Huei 林俊良 Lin, Jiun-Li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8 |
中文關鍵詞: | 符號學 、平面設計 、平面廣告 |
英文關鍵詞: | Semiology, Graphic Design, Print Advertisemen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6 下載:3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符號學的角度來探索中興百貨平面廣告在視覺設計上的運。針對視覺符號與象徵意義的關係,運用符號學分析與平面廣告設計研究等理論加以系統性地探討。企圖整理出中興百貨平面廣告上的符號運用,以建構出具有中興百貨意識形態風格的符號元素為何?並根據分析結果進行創作試驗。
本論文研究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試圖從符號學的角,了解視覺符號對消費者的影響,以及意識形態觀念與平面廣告表現之應用。同時以中興百貨平面廣告為文本,分析其視覺符號運用,來探索何為中興百貨意識形態風格的設計元素。第二部分:根據以上分析結果進行創作試驗,針對台北市都市文化,結合中興百貨意識形態風格平面廣告符號的表現手法,作為城市推廣海報創作核心的概。
經由第一部分的作品分析,可得知中興百貨平面廣告在視覺符號上的使用,具有規範性與一致性。例如在圖像符碼的選擇上,常採用二元對立的形式;色彩的氛圍營造,也選用單色調或對比強烈的效果,營造懷舊文學或戲劇舞台的感染力;文字編排上,則是以圖像化的手,將其配置在畫面的邊緣地帶。整體上視覺圖像與文案的搭配能達到共鳴,雖然皆具有模糊性與不確定性的意涵,但正符合其文案所主張的意識形態風格,先吸引注目性,再使觀者能在觀看同時,去深入思考背後的涵義。因此筆者在本次創作中,將符號學文獻探討心得結合中興百貨平面廣告案例分析結果作為創作基礎,以台北市文化局為廣告對象,採取「食衣住行育樂」六大生活型態為主題,發展系列海報推廣台北市形象,藉此驗證符合本研究宗旨之設計作品。
In this research, we used the semiology to discuss the performance of print advertisement with visual design in Sunrise Department store. The research is aimed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ual symbol and its meaning. Besides, we apply the analysis of semiology and the research of print advertisement design to confer this issue. We also liked to figure 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t advertisement in Sunrise Department store to construct its ideology style. We based on this result to proceed with the examination.
There are two main parts of this research: (1) we attempt to use the semiology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visual symbol to consumer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deology and print advertisement. In the meanwhile, we took the print advertisement of Sunrise Department Store as example to analys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isual symbol and discuss what the design element is of the ideology style in Sunrise Department Store. (2)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e first part, we analysis it and proceed exam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culture of Taipei city and the method the Sunrise Department Store performing the ideology style with print advertisement symbol, we took it as the core concept of the city promotion post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orks in first part, we can find out that there are regulatory and consistence of the usage of visual symbol in print advertisement of Sunrise Department Store. For example, we often choose the duality style of image symbols; we usually use self-color or the strong conflict to contribute the old-school atmosphere; we use the image method to arrange the characters on the edge of a scene. Even it is indistinct and uncontained, but still cause resonance on general visual image and article and fix with the ideology style presented by the article. It will attract attention and let the people to rethink the meaning deeply. Therefore, we combine the semiology reference and the print advertisement cases as our creative basement. We took The “Taipei City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ffairs” as our advertising target and make the six parts of our life style, such as food, clothing, housing, 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as our main theme. Based on this, we developed the posters to promote the image of Taipei city to verify the design works which fit out research subject.
外文參考書籍
Barthes, Roland著(1977),Element of semiology。New York:Hill and Wang。
Barthes, Roland著(1983),Fashion system。New York:Hill and Wang。
Cassirer, E.著(1979),Symbol, Myth and Culture。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Cassirer, E.著(1979),Symbol, Myth and Culture。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Discourse Reassembled: Television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p31-3)。London:Routledge.
Ferdinand de Saussure著(1966),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New York:Mcgraw-Hill。
Richard Hollis(1994),Graphic Design。London:Thames and Hudson。
Seiter, E.著(1992),Semiotics, structuralism, and television. Robert(Ed), Channels of Seminar Press。
Volosinov, V.N.著(1973),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New York:
中文參考書籍
王德馨著(1981),廣告學。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王受之著(2000),世界現代平面設計1800-1999。台北:藝術家。
王桂沰著(2005),企業.品牌.識別.形象-符號思維與設計方法。台北市:全華出版。
朱存明撰(2005),美與當代生活方式:“美與當代生活方式”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視覺文化”與當代生活方式的變遷。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何耀宗著(1975),平面廣告設計。台北:雄獅圖書出版。
李幼蒸著(1997)。文化符號學,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李幼蒸著(1999),理論符號學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李欣頻著(2001),廣告拜物教。台北市:新新聞文化出版。
李英明著(1976),哈伯馬斯。台北:東大圖書出版。
李思屈等著(2004),廣告符號學。四川:四川大學出版。
李硯祖主編,蘆影編著,田名璋校定(2002),視覺傳達設計欣賞。台北:五南文化出版。
沈 謙著(1992),修辭方法析論。台北,宏翰文化出版。
何智文著(2005),平面廣告文本之符號學與與用學研究。台北市:學富文化出版。
林俊良著(2005),基礎設計。台北:藝風堂出版。
陳永錚著(1987),意識與意識形態。台北市:休士頓王朝書局。
陳望道著(1990),修辭學發凡。台北:文史哲出版。
陳文印著(1997)。設計解讀。台北市:亞太。
周慶華著(2000),中國符號學。台北市:揚智出版。
周慶華著(2006),語用符號學。台北:唐山出版社。
吳岳剛(2008),隱喻廣告:理論、研究與實作。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張惠如撰(2001),創意精選—平面廣告設計篇。台北市,藝風堂出版。
張毓吟著(1995),圖像符號傳播的語文式思考:—以符號學詮釋國劇臉譜為例。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曾玉萍著(2000),New Arrival中興百貨的意識形態:中興百貨廣告作品全集1988-1999。台北市:滾石文化出版。
許舜英著(2000),大量流出。台北市:紅色文化出版。
許安琪、邱淑華合著(2004),廣告創意。台北:智揚出版社。
柳閔生著(1990),版面設計。台北:幼獅文化事業。
連德仁著(2005),從視覺傳達設計的角度析論消費者對商品之平面廣告的認知研究。台中市:捷太出版。
黃慶萱著(1975),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楊中芳著(1994),廣告的心理原理。台北:遠流出版。
管倖生著(1992),廣告設計。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管倖生等編著(2006),設計研究方法。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出版。
鄭自隆著(2009),廣告與台灣社會變遷。台北市:華泰出版。
劉建順著(2004),現代廣告學。台北:智勝文化出版。
蘇文清著(2005),標誌設計作品集。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
蕭湘文著(2002),廣告創意。台北:五南出版。
顏伯勤著(1978),廣告學。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日經廣告研究所編,李永清譯(1995),廣告創意─表現的科學。台北:朝陽堂出版。
星野克美等著,黃恆正譯(1988),符號社會的消費。台北市:遠流出版。
Berger著,黃新生譯(1997),媒介分析方法。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Culler Jonathan著,張景智譯(1993),索緒爾。台北市:桂冠出版。
Carl G. Jung編,龔卓軍譯(1999),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台北市:立緒文化出版。
Donald W. Jugenheimer & Gordon E. White,漆梅君譯(1995),廣告學。台北:亞太圖書。
Ernst Cassirer著,羅興漢譯(1990),符號、神話、文化。台北:結構群出版。
Fiske & Hartley著,鄭明椿譯(1993),解讀電視。台北:遠流出版。
Gunther Kress & Theo Van Leeuwen著,桑尼譯(2000),解讀影像。台北,亞太出版。
John Fiske著,張錦華等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出版。
John Berger著(2005),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台北市:城邦出版。
Michola Roukes著,呂靜修譯(1995),設計的表現形式—想像力的激發。台北市:六合出版。
Marita Sturken、Lisa Cartwright合著,陳品秀譯(2009),觀看的實踐。台北市:三言社出版。
Quentin Newark著,張晴雯譯(2003)。。何謂平面設計?。台北縣:視傳文化出版。
Roland Barthes著,洪顯勝譯(1988),符號學要義。台北:南方叢書出版。
Roland Barthes著,董文華、王葵等譯(1995),符號學美學。台北,商鼎出版。
Richard Hollis著,許明潔校對(1999),平面設計發展史Graphic Design : A Concise History。台北:龍溪國際圖書出版。
Sut Jhally著,馮建三譯(1992),廣告的符碼。台北:遠流出版。
Stamm.B.(2006),王鴻祥譯,創新.設計與創意管理。台北市:六合出版社。
參考期刊與論文
伊立撰(2003),從廣告中視覺表現探討其傳達策略與符號消費觀,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八屆研討會,pp.87-92。
李鳳蘭著(1995),平面廣告之編排設計分析研究—以時報廣告金像獎雜誌類之電氣、食品、交通三項的廣告為例。
李欣樺著(2002),符號意象在情感及傳達上作用的探究—以坐椅設計為例。
杜婉婷著(2006),廣告標題與圖像意義相符性之研究—以2000~2003時報廣告金像獎為例。
何瑞方著(1999),隱喻式廣告效果之研究。
吳岳剛撰(1988),平面廣告中圖文互動與記憶的關係研究,廣告學研究vol.11,pp.147-178。
林金龍撰(2000),廣告語言初探,商業設計學報vol.4,pp.53-60。
林志煒、張金玉、王雅倫合撰(2005),平面廣告圖像符號意義之初探—以第十一屆時報廣告金犢獎平面類事務器材項得獎作品為例,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4期。
韋長華著(2001),以Alessi 產品造形設計為例探討符號在情感傳達上的作用。
紀彣岳著(2002),譬喻修辭法對廣告效果之探討。
姜寶美著(1998),台灣大型商業設計公司管理之研究。
洪碩延、漆梅君(2006)。視覺傳達設計中之符號理論。中國廣告學刊11期,p70-82。
徐慧君著(2005),解讀百貨公司的文化消費意涵—以中興百貨電視廣告為例。
崔荷著(2002),觀看.意識形態廣告。
陳美蓉著(2002),應用符號學理論探討圖像符號的意義建構與解讀之特質。
張榮顯撰(1998),廣告修辭研究初探。1998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
張春美、李新富(2006),日本戰後平面設計發展之初探,pp.37-57。
湯永成撰(2001),廣告圖文訊息視覺傳達認知上之比較研究—以不同收入男性為對象,商業設計學報,第五期,pp.175-194。
葉金燦、林瓊菱撰(2003),廣告訴求與圖文關係之研究─以信用卡平面廣告為例,國際華文設計教育研討會。
唐維敏著(1991),影像與意識形態:電視廣告的符號學分析—以司迪麥電視廣告為例。
鄭植榮撰(1994),銘傳學刊—廣告與消費文化的關係研究,p135-149。
劉正雄著(1998),從設計符號的生成意義到商品廣告形象意識的探討。東方工商學報21期,pp.41-51。
盧司堃著(1994),意識形態廣告之溝通效果分析—FCB模式語廣告態度中介模式之實證。
游蕙瑜著(2001),以符號學角度探討設計過程中意義與物品轉換的作用與模式以轉換機能為生活意義之設計物為例。
賴怡茜著(1994),符號學的廣告運用方式研究:以中興百貨電視廣告分析為例。
賴艾如撰(2003),平面廣告中隱喻之基底域與目標域相似性類型探討。
盧筠凡著(2006),從符號學理論觀點建構視覺圖像創作之研究—以馬戲團的視覺設計風格為例。
參考網站
廷宏繪社,http://www.timahung.idv.tw/home.htm(2009.1.16閱)
劉雯婷(2007),是平面設計創價時代,還是平面技術的工匠時代?!。http://www.culturalindustry.org subartdetail.php?id=29(2009.2.11閱)
陳鴻嘉(2007),平面設計與廣告。http://www.culturalindustry.org/subartdetail.php?id=28(2009.3.13閱)
廣告線上,http://www.adol.com.tw/AdSearch/WorkSearch.Asp?Ask=%B3%5c%B5%CF%AD^(2010.3.17閱)
頂尖創意—中興百货文案全集,http://www.wmgdesign.com/design/graphic/copy/waxs/200802/20476.html(2010.3.18閱)
頂尖創意—廣告案例分析,中興百货的廣告文案,
http://www.wmgdesign.com/design/graphic/copy/waxs/200511/3135.html(2010.3.18閱)
王志弘:影像城市與都市意義的文化生產:《台北畫刊》分析
http://www.chinese-thought.org/whyj/002099_2.htm
(2010.5.16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