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儀玲 Yiling Chen |
---|---|
論文名稱: |
從參與的觀察者角度初探后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園區教育推動歷程及其環境教育參與者角色功能 The study on the Houfantzkeng Ecotechnology Learning Area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motion and its participants' role form the observer-as-participant |
指導教授: |
汪靜明
Wang, Ching-M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5 |
中文關鍵詞: | 后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園區 、環境教育參與者 |
英文關鍵詞: | Houfantzkeng Ecotechnology Learning Area,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articipator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72 下載:2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后番子坑生態工法之教育推動,緣起於2003年全國第一屆生態工法博覽會的成功示範,引起政府、學界及在地的肯定及後續發展課題。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后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園區發展歷程(2002年迄今),有關教育推動議題及參與者角色功能。研究者於三年間(2003.9~2006.5)以參與的觀察者角度,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進行環境教育議題相關事件資料蒐集。本研究藉由文件分析、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關鍵參與者等方式,以園區成立背景資訊、關鍵事件訪談、環境教育議題、園區教育推廣等四大層面進行訪談分析。並依據社會環境教育與學校環境教育參與者角色分類及分析方法,將參與者分為「供給者」、「中介者」、「接受者」之架構進行分析,探討參與者的角色功能及其互動模式。
本研究經由三角檢核分析顯示,生態工法教育專業學者主動提議以水土保持局所屬教學園區經營模式持續發展,而政府採納諮詢意見,是后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園區成立及教育推動的主要助力。教育推動歷程分析顯示,后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園區教育資源涵括人力、場域、經費及資訊等四大類型,其中以人力為主要驅動因素,而環境教育參與者在場域、經費及資訊上,又扮演關鍵影響。
本研究參與者角色分析結果顯示,后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園區教育推動參與者分為「政府機關」、「專家學者」、「當地學校」、「當地民眾」等四類職群,生態工法教育之供給者、中介者及接受者會出現角色轉移及功能調整的現象,其中重要角色在於專家學者在先期歷程中發揮之環境教育統籌規劃、策略研究、專業諮詢及溝通協調功能,而其中關鍵因素在於完全參與的持續功能,而在第二階段發展中,專家學者提供相關環境教育資源,並鼓勵政府支持在地學校及民眾透過種子教師及解說員培訓,形成永續經營之參與機制。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the role of participants in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E) promotion at the Houfantzkeng Ecotechnology Laering Area (HELA) of Taiwan. The researcher as a observer-as-participant from September 2003 to May 2006, collected and investigated the key issues and participants’ roles contributing to the EE of HELA by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logy including documentary analysis,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participants were grouped as “giver,” “medium,” and “acceptor,” and their functional and interactive roles were identified by triangulation method.
The triangu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in force for establishment and educational impetus of HELA come from three aspects: (1) the professionals and scholars proposed that the learning area should belong to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ureau and develop continually; (2) the government adopted the advisory opinions. The analysis of the education promotion process revealed that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HELA included manpower, field, treasury and information. The manpower was the promoter for HELA and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articipator was the key factor of influence on field, treasury and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role analysis, we classified the participants into four groups: (1) the governmental departments, (2) the professionals and scholars, (3) the local schools and (4) the locals. At the first stage, the phenomenon was occurred that the roles of participants were transferred and their functions were conditioned between the “giver”, “medium” and “acceptor” of ecotechnology education. At the second developing stage, the professional and scholars provid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encouraged the government to support the training activities for seed-teachers and narrators. Finally, the participative mechanism of sustainable administration of HELA was made up.
Key word: Houfantzkeng Ecotechnology Learning Area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articipator
王文科 1995 教育研究法 台北:五南
王幸隆、張錦家、詹勳池、李榮珍、莊棋凱 2006 后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園區之工作現況簡介 水與土通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立台灣大學、中華水土保持學會 未出版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2003 生態工法博覽會成果報告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編著 臺北市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2004 生態工法案例編選集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編著 臺北市
行政院農業會員會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 2002 台北縣雙溪鄉雙溪集水區整體治理調查規劃報告書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178頁
朱達仁、呂宗儒、施君翰、郭一羽 2003 應用生物整合指標法評估台北縣雙溪鄉后番子坑溪整治影響之研究 第99頁至104頁於2003水資源管理研討會論文集
李晶、章宏智 2005 台北市休閒農園與國小校外教學合作方式之探討 國立編譯館館刊(33)2,P64-77
李奉儒、高淑清、鄭瑞隆、林麗菊、吳芝儀、洪志成、蔡清田等譯 質性教育研究:理論方法 嘉義:濤石文化
汪靜明 1995 社會環境教育之之推動與落實 教育資料集刊(20):213-235
汪靜明 2000 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 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汪靜明 2002 生態工法之生態內涵 第4-1至4-17頁於2002生態工法講習班論文集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北科技大學水環境研究中心主辦
汪靜明 2003a 后番子坑溪集水區自然生態工法博覽會規劃及設計期末報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台北縣 178頁
汪靜明 2003b 后番子坑溪生態系統及其生態工法教育策略 第3-1至3-22頁於后番子坑溪生態工法教學活動設計研討會論文集 台灣師範大學環境保護中心、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主辦
汪靜明 2003c 生態視窗—后番坑溪的生態˙工法(摺頁) 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台北縣
汪靜明 2003d 台北縣大屯溪生態工法博覽會企劃執行委託服務計畫期末報告 台北縣政府 332頁
汪靜明 2003e 生態視窗—大屯溪的生態˙工法(摺頁) 台北縣政府
汪靜明 2003f 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 環境教育學刊(2):9-46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汪靜明 2003g 引論:生態學落實於台灣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的理念與行動 應用倫理研究通訊 (26):7-14
汪靜明 2004a 九十三年度后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園區教育推廣計畫成果報告書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保護中心 64頁
汪靜明 2004b 后番子坑—越野越水(摺頁) 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台北縣
汪靜明 2005 九十四年度后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園區教育推廣計畫期末報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 53頁
汪靜明編 1998 環境教育季刊第35期—環境教育雜誌專刊(三):水土保持專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台北市 102頁
汪靜明編 2001 2001年生態教材教法講習會資料集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台北市 180頁
汪靜明編 2003 后番子坑溪生態工法教學活動設計研討會論文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保護中心
汪靜明編 2003 大屯溪生態工法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縣政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保護中心
汪靜明編 2004 后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園區種子教師培訓資料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保護中心 234頁
汪靜明、楊冠政、湯曉虞、陳超仁主編 1999 跨世紀台灣環境生態教育論文選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台北市 924頁
汪靜明、魏子仁 2003 后番子坑溪生態工法教學活動設計理念與示例 第5-1至5-93頁於后番子坑溪生態工法教學活動設計研討會論文集 台灣師範大學環境保護中心、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主辦
汪靜明、莊棋凱 2005 台灣河川生態保育之環境行動模式及參與者角色分析—以大屯溪為例 第299頁至第307頁於2005年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暨中心與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主辦
汪靜明、莊棋凱、陳儀玲 2005 台灣河川生態保育暨環境教育議題及策略—以后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園區為例 第457頁至第464頁於2005年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暨中心與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主辦
汪靜明、黃國鋒、莊棋凱、陳儀玲 2005 后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園區的SWEET教育推廣計畫 水與土通訊(66):16-20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立台灣大學、中華水土保持學會
林生傳 教育研究法 2005 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連鍠 2004 數位攝影技術融入台灣地區國民中學環境教育教材創作歷程及其教學之研究 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旭宏、張世倉、陳元龍 2003 自然生態工法示範集水區生態資源調查及復育規劃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
吳美麗 2004 從生物多樣性談學校環境教育 教師天地(132) P16-21
吳輝龍 2003 生態工法推動與展望 第1-1至1-13頁於后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活動設計研討會論文集 台灣師範大學環境保護中心、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主辦
吳清山、林天佑 2003 教育研究月刊 (95) 128
周 儒 1994 推動環境教育策略之研討期末報告書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周 儒 2001 尋找一個環境教育的實踐場域—環境學習中心的需求與概念 第72~80頁於˙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敬文 1999 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市 師大書苑。
唐 羽 2001 雙溪鄉誌 雙溪鄉公所,台北縣 898頁
莊志宏 2003 台北縣雙溪鄉上林村后番子坑溪整治工程 第6-1至6-5頁於后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活動設計研討會論文集 台灣師範大學環境保護中心、水土保持第一工程所主辦
莊棋凱 2002 大屯溪河川生態保育之環境行動歷程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59頁
郭清江 2003 生態工法與永續發展 生態工法博覽會成果報告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陳有祺、汪靜明、朱達仁、周文杰 2003 台北縣雙溪鄉上林村后番子坑溪水域生態環境監測研究報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
陳向明 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 台北:五南
楊冠政 1997 環境教育 台北:明文書局
張淑華 李光中 2005 社區參與式行動研究中研究者角色之探討—以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為例 第225頁至第233頁於2005年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暨中心與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主辦
蔡清田 1990 教育行動研究 台北:五南
黃國鋒、林俐玲 2002 水土保持戶外教室之設置 2002年海峽兩岸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師範學院 542-549
劉美慧(民87)。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際。花蓮師院學報第8期,173-199。
魏子仁 2004 河溪生態工法概念融入台北縣雙溪鄉小學課程環境教育議題推動對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慧敏、趙玲君 2005 永續發展在地化過程之公共參與與特性分析—以金門島為例 第391頁至第402頁於2005年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暨中心與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主辦
營建之訊 2004 工程界與生態界交鋒論辯—理性的火花 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260)6-10
Mckeman.J著 1996 蔡清田主譯 2004 課程行動研究—反思實務工作者的方法與資源手冊 麗文文化 340頁
Bogdan,R.C and Biklen,S.K.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a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3rd ed. Allyn&Bacon
Denzin, (1978).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 New York: McGraw-Hill.
Elliott,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 chang. 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George A. Steiner& John B Miner,Management Policy and Strategic 2ed,華泰書局翻印,P.16,1982
Hungerford, H. R., & Peyton, R. B. 1980 A paradigm for citizen responsibility: environmental action. The yearbook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173-192
KUANG-CHUNG LEE 2003 Enhancing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for Natural Area Management:Some Experience form Taiwan Internation Planning Studies,Vol.8,No.135-51
Rillo, T. J. 1974 Basic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6(1):52-55Steiner,G.A. 1979, Strategic Planning, Free P
Thomas. J. Marcinkowski 2004 Using a Logic Model to Review and Analyze 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